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BK2009262)

作品数:6 被引量:17H指数:3
相关作者:陈金喜娄永兵范巧玉刘保花孟伟伟更多>>
相关机构:东南大学南京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启动基金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理学电气工程一般工业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理学
  • 2篇电气工程
  • 1篇一般工业技术

主题

  • 4篇配位
  • 4篇配位聚合
  • 4篇配位聚合物
  • 2篇水热
  • 2篇水热合成
  • 2篇热法
  • 2篇热合成
  • 2篇晶体
  • 2篇晶体结构
  • 1篇电池
  • 1篇荧光
  • 1篇荧光性
  • 1篇荧光性质
  • 1篇正极
  • 1篇正极材料
  • 1篇溶剂
  • 1篇溶剂热
  • 1篇溶剂热法
  • 1篇水热法
  • 1篇水热合成法

机构

  • 6篇东南大学
  • 1篇南京大学

作者

  • 4篇陈金喜
  • 2篇范巧玉
  • 2篇娄永兵
  • 1篇孙岳明
  • 1篇孟伟伟
  • 1篇沈晓燕
  • 1篇张若冰
  • 1篇刘保花
  • 1篇朱林
  • 1篇张静静

传媒

  • 3篇无机化学学报
  • 2篇东南大学学报...
  • 1篇电池

年份

  • 1篇2013
  • 4篇2011
  • 1篇2010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两种新型Cu(Ⅱ)混配聚合物的合成和晶体结构(英文)被引量:7
2010年
用水热法合成了2种新型的配位聚合物[Cu(4-Pya)(2,4-PydcH)]n(1)和[Cu2(2,6-Ndc)2(Bpobp)]n(2)(4-Hpya=4-吡啶羧酸,2,4-pydcH2=吡啶-2,4-二羧酸,2,6-H2ndc=2,6-萘二酸,Bpobp=4,4′-二(3-吡啶羟基)-联苯胺),并测定了其晶体结构。1属于正交晶系,Pna21空间群,晶胞参数a=2.13820(2)nm,b=0.99060(1)nm,c=0.60840(1)nm,V=1.28865(3)nm3,Z=4,R1=0.023,wR2=0.067。2属于三斜晶系,P1空间群,晶胞参数a=0.8102(3)nm,b=0.9979(4)nm,c=1.2705(5)nm,α=86.282(6)°,β=73.517(5)°,γ=89.107(6)°,V=0.9829(7)nm3,Z=2,R1=0.082,wR2=0.1602。配合物1为三维结构,其中五配位的铜为扭曲的四方锥构型。配合物2展示了由车轮状二铜结构单元连接而成的非互穿的三维网络结构。
陈金喜刘保花孟伟伟
关键词:配位聚合物水热合成法晶体结构
配位聚合物的绿色化合成被引量:2
2011年
为了使配位聚合物能够得到高效、绿色化的制备,近几年来该化合物的合成中引入了微波法、超声波法、固相反应法等,相比常规的水热/溶剂热、扩散法等方法,这些方法具有高效、简便、绿色等优点.固相反应法可以快速、定量地生成产物,并且通过改变其反应条件实现对配位聚合物的控制合成;微波法能够在很短的时间内制备出粒径可控的配位聚合物,也能产生适于X射线衍射分析的单晶;超声波法适于高效制备纳米配位聚合物.几种方法在合成不同的配位聚合物时各具优势,但目前也存在一些局限性,固相反应法和超声波法所得产物晶体结构的确定、利用绿色合成方法对配位聚合物进行控制合成等是这些方法的研究难点,也是未来的研究重点.
陈金喜张若冰
关键词:配位聚合物绿色化学固相反应超声波法微波法
铜铟硫纳米粒子的改进溶剂热法合成与表征被引量:1
2011年
采用溶剂热法和单一前体法相结合的改进方法,以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铜和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铟配合物为前体,乙二胺或油胺为表面修饰剂,成功地合成了铜铟硫纳米粒子.研究了表面修饰剂与前体的摩尔配比、反应时间、反应温度以及弱还原性添加剂对产物形貌结构的影响,采用XRD,SEM等测试方法对产物进行了结构表征.结果表明,在乙二胺和铜的物质的量比为10∶1或者油胺和铜的物质的量比为5∶1,反应温度为180℃,反应时间为8 h,能够得到具有较好的粒度和晶度的铜铟硫纳米粒子.单一前体法和溶剂热法相结合的复合方法能有效地控制最终产物组成元素的物质的量比,可以推广到其他二元、三元硫族化合物的制备之中.
娄永兵沈晓燕孙岳明
关键词:溶剂热法太阳能电池
两个一维镁配位聚合物的合成、晶体结构和荧光性质被引量:1
2011年
本文以Mg(NO3)2.6H2O分别与4,5-咪唑二羧酸(4,5-imidazoledicarboxylic acid,H3imdc)和3,5-吡唑二羧酸(3,5-pyrazoled-icarboxylic acid,H3pdc)通过水热反应合成了2个新型镁的一维配位聚合物[Mg(Himdc)(DMF)(H2O)]n(1)和[Mg(Hpdc)(H2O)2]n(2),并对配位聚合物1和2进行了元素分析、FTIR、热重分析和X-射线单晶结构解析等表征。X-射线单晶结构解析表明配位聚合物1和2的晶体分别属于正交晶系与单斜晶系,空间群分别为P212121和P21/c。配合物1为一维Z字型链状结构,配合物2为一维线型链状结构,2个配合物中的链与链之间均通过氢键相互作用堆积成三维结构。对1和2进行固态荧光光谱分析,结果显示,1和2的荧光发射峰与各自的配体的荧光发射峰峰形一致,说明2个配合物的荧光发射峰应归属于各自配体内的π→π*电子跃迁。
陈金喜范巧玉
关键词:配位聚合物氢键荧光性质
两个新型锌的配位聚合物的合成与晶体结构被引量:3
2011年
本文以Zn(NO3)2.6H2O分别与1,3,5-均苯三甲酸(1,3,5-H3BTC)和2,5-噻吩二羧酸(2,5-H2TDC)通过水热/溶剂热反应合成了2个锌的配位聚合物[Zn3(OH)(BTC)2(C4N2H11)(H2O)]n(1)(C4N2H11=质子化的哌嗪)和[Zn(2,5-TDC)(i-PrOH)]n(2)。并对配位聚合物1和2进行了元素分析、FTIR和X-射线单晶结构解析等表征。X-射线单晶结构解析表明配位聚合物1和2的晶体均属于正交晶系,空间群分别为Pbca和P212121。化合物1中含有Zn3O结构单元,Zn3O结构单元通过BTC的连接构成1个层状结构,层状结构再通过堆积形成1个三维结构。化合物2中含有无机的Zn-O链。无机Zn-O链通过TDC配体与相邻的6个无机Zn-O链相连形成三维开放式的框架结构。
陈金喜范巧玉
关键词:配位聚合物
不同反应体系水热合成的LiFePO_4/C的性能被引量:3
2013年
添加表面活性剂,采用水热法合成正极材料碳包覆的磷酸铁锂(LiFePO4/C),用傅立叶红外光谱(FT-IR)、XRD、热重(TG)、SEM、恒流充放电和电化学阻抗谱等进行分析。制得的LiFePO4/C材料纯度高、粒径小且形貌较规则。使用不同表面活性剂制备的LiFePO4/C颗粒具有不同的形貌和粒径。使用聚乙烯吡咯烷酮(PVP)高分子和聚乙二醇(PEG-400)低分子制备的LiFeP04/C材料,在2.0~4.2V充放电,0.tC首次放电比容量分别为154.1mAh/g和145.6mAh/g;循环24次,0.5c时的容量保持率分别为71%和75%,1.0C时的容量保持率分别为65%和62%。
娄永兵张静静朱林
关键词:正极材料水热法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