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2006BAC19B03)
- 作品数:47 被引量:626H指数:15
- 相关作者:彭永臻王淑莹杨庆张静蓉尚会来更多>>
- 相关机构:北京工业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昆士兰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北京市教委科技创新平台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化学工程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 双污泥SBR工艺反硝化除磷脱氮特性及影响因素被引量:36
- 2008年
- 以生活污水为处理对象,研究了双污泥A2NSBR工艺反硝化除磷脱氮特性,重点考察了进水C/P和C/N及HRT的影响作用;同时基于DO、ORP和pH的典型变化规律,验证它们作为反硝化除磷过程控制参数的可行性.结果表明,在本试验条件下,P的去除率随着进水C/P的升高整体呈现上升趋势.当进水C/P≥19.39左右时,系统可维持优良的除磷效果;而当进水C/P降至15.36以下时,系统除磷效果呈恶化趋势.另一方面,A2NSBR在低C/N条件下仍可获得相对良好的除磷率,但易导致反硝化脱氮率的下降.C/N的升高增加了聚磷菌厌氧阶段合成PHB的量,继而提高最终的脱氮和除磷效果;但C/N过高将使厌氧段未反应完全的过剩碳源滞留到缺氧段,优先支持反硝化异养菌(ordinary heterotrophic organisms,OHOs)的反硝化反应而减少了缺氧阶段DNPAOs可利用的电子受体数,致使缺氧除磷效果恶化.此外,A2NSBR拥有2套完全独立的SBR,较利于建立以DO、ORP和pH为参数的过程控制体系.
- 王亚宜彭永臻殷芳芳李军张宇坤
- 关键词:反硝化除磷COD/N
- 强化生物除磷系统中主要菌群的富集和培养
- 2009年
- 以SBR反应器为载体,接种具有除磷功能的活性污泥后分别富集了强化生物除磷(EBPR)系统中的2个主要微生物种群聚磷菌(PAO)和聚糖菌(GAO)。以P/C和碳源种类这2个关键因素作为选择性条件控制富集的方向。高P/C下以乙酸丙酸交替富集Accumulibacter;在低P/C下以乙酸富集Competibacter,以丙酸富集α-GAO。在适当pH、温度、好氧段DO、进水负荷等条件下,富集这3类微生物取得了成功,富集结果是Accumulibacter占80%,系统对PO_4^(3-)-P的去除率可达98%以上,Competibacter占90%,α-GAO也占有非常大的比例。此外一些细节如配水灭菌、配水充分溶解等因素也能决定富集的成败。
- 由阳袁志国李夕耀彭永臻
- 关键词:强化生物除磷系统聚磷菌聚糖菌优势种群
- 不同进水方式对于EPBR系统厌氧释磷的影响被引量:2
- 2008年
- 为了提高实际污水处理工艺中除磷效率,优化系统中厌氧释磷的条件,主要研究了三种不同原水投加方式对厌氧释磷过程的影响。本试验采用UniFed SBR系统内的活性污泥,考察了实际生活污水对活性污泥的释磷影响,采用1次进水、4次进水和连续进水3种不同原水供给方式对于厌氧释磷性能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不同进水方式可有效延长实际生活污水的注入时间,大大提高其中有机底物的可利用性,释磷速率由0.082增至0.143 mg/(L.min),其中单位活性污泥释磷量分别为2.24×10-3、3.26×10-3和3.80×10-3mg/mg,这种碳源投加方式的改变,使得利用实际生活污水的厌氧释磷特性得到优化,并提高了实际生活污水中有机碳源的可利用性和除磷效率。
- 唐旭光王淑莹彭永臻袁志国段菁微
- 关键词:生活污水进水方式厌氧释磷生物除磷
- 前置反硝化SBR工艺的设计被引量:2
- 2010年
- 介绍了前置反硝化SBR与连续流前置反硝化工艺相比在脱氮方面的优势。详细介绍了前置反硝化SBR工艺的设计方法——简化模型法,该法以活性污泥法动力学模型ASM1、ASM2和ASM3为理论基础,精简了动力学模型的参数数量,对SBR系统的碳源和NO3--N进行了核算,可以保证SBR最大限度地利用进水中的碳源进行高效脱氮。针对三种C/N值不同的废水,给出了前置反硝化SBR工艺具体的设计实例,并对设计结果进行了分析。
- 张婧倩彭永臻唐旭光王淑莹
- 关键词:高效脱氮
- SBR工艺实时控制策略研究进展被引量:15
- 2009年
- 随着工艺设备、自动化控制技术的快速发展,SBR工艺对设备稳定性和自动化控制技术水平的基本要求得到满足,SBR工艺在世界范围内得到广泛发展和应用并取得了巨大的成功.现今全世界绝大多数的SBR污水处理厂都实现了最简单的自动控制(定时开/关控制或PID控制),但定时自动控制存在很大的缺陷.很多研究者开始尝试利用各种控制技术建立SBR实时控制策略.本文回顾了目前SBR实时控制策略的最新研究进展和实际应用,并对各种实时控制策略的优缺点进行分类、归纳和总结.虽然实时控制策略在SBR工艺的优化控制和节能降耗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但在实际应用过程中还是存在很多问题尚待解决.最后通过分析SBR实时控制策略普遍存在的不足和问题,指出今后SBR实时控制策略的发展方向和应用前景.
- 王淑莹顾升波杨庆彭永臻
- 关键词:SBR实时控制控制策略
- UniFed SBR工艺对生活污水除磷的研究被引量:1
- 2009年
- 鉴于UniFed SBR工艺具有进水/排水/沉淀阶段同步进行、底部进水、顶部出水及反应器保持恒水位状态等特点,此工艺具有良好的生物除磷脱氮性能.本试验采用厌氧/缺氧/好氧交替运行的UniFed SBR反应器.考察了不同进水碳磷比ρ(C)/ρ(P)值、排水比、最大除磷负荷及曝气量对于系统生物除磷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对于不同进水ρ(C)/ρ(P)值,分别得到相应的释磷和吸磷速率,当ρ(C)/ρ(P)=23时,系统的出水磷质量浓度为0.89 kg/m^3,去除率为94.67%,当ρ(C)/ρ(P)>23时,可使出水磷质量浓度为零,说明此工艺独特的运行方式适用于低ρ(C)/ρ(P)值生活污水的深度除磷;当进水ρ(COD)成为释磷的限制因素时,随着排水比的增大,出水ρ(P)降低,但当进水ρ(COD)充足时,排水比对于磷的去除影响不大,均能保持较高的去除效率.该工艺独特的运行方式使其在实际操作中达到了很好的除磷效果,并为强化生物除磷提出了新思路和新方法.
- 唐旭光王淑莹袁志国赵晨红
- 关键词:SBR工艺生活污水生物除磷
- 污水短程硝化反硝化和同步硝化反硝化生物脱氮中N_2O释放量及控制策略被引量:28
- 2009年
- 采用SBR反应器考察了短程硝化反硝化和同步硝化反硝化脱氮过程中N2O的释放.通过实时控制策略实现了短程硝化反硝化生物脱氮,亚硝化率可维持在90%以上.在溶解氧水平为0.5、1.0、1.5和2.0 mg/L条件下,考察N2O的释放和亚硝化率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溶解氧1.5 mg/L时最有利于维持稳定的亚硝化率,同时N2O逸出量最小,每去除1 g氨氮释放N2O0.06 g;在碳纤维填料SBR反应器中,通过维持较低溶解氧水平和分段投加碳源的运行方式成功实现了同步硝化反硝化,同步硝化反硝化率在79%以上.在溶解氧水平为0.2、0.4、1.0和1.5 mg/L时,考察N2O的逸出情况.结果表明,溶解氧在1.0 mg/L时最有利于控制N2O的释放,每去除1g氨氮释放N2O 0.021 g,其N2O释放量仅为短程硝化反硝化的1/3.
- 张静蓉王淑莹尚会来彭永臻
- 关键词:实际生活污水短程硝化反硝化
- 脉冲SBR处理城市污水深度脱氮的工艺特性被引量:21
- 2007年
- 采用脉冲式SBR法,对城市污水进行了深度脱氮试验研究.从理论上分析了进水次数和进水量对脉冲式SBR工艺运行特性的影响,得出了脱氮效率公式,并通过试验研究了这些因素对工艺运行的实际影响.理论分析表明,在不投加外碳源的情况下,随着进水次数的增加,脱氮效率依次增加.根据进水C/N的高低,进水方式可分为不等量递增进水、等量进水和不等量递减进水.试验表明,当原水中有机碳源充足时,不等量递减的进水方式相对于等量的进水方式投加较少的外碳源就能实现深度脱氮;随着进水次数的增加,外碳源的投量依次减少,但操作变得复杂,对于普通的城市污水建议采用3次等量的进水方式.采用脉冲式SBR只需投加少量外碳源就可以使处理后的城市污水出水TN低于2mg/L,TN平均去除率达到97.3%.
- 郭建华彭永臻杨庆杨岸明
- 关键词:脉冲式SBR法分段进水进水方式
- 变频控制DO下SBR硝化反应控制参数及节能的中试研究被引量:9
- 2007年
- 根据微生物好氧反应的需氧量调节曝气量在当今能源紧缺的形势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了研究曝气量大小对SBR实时控制参数pH、DO的影响,采用变频器调节曝气量以控制系统不同的DO浓度,以60 m3中试SBR反应器处理北京市北小河污水处理厂城市污水,考察了硝化过程中pH值、DO与有机物去除及硝化过程的相关性,并引入了新的控制参数——变频频率f。试验结果表明,控制溶解氧浓度较低时,pH值不能作为硝化结束的控制参数,但可根据变频频率f的特征点判断硝化反应的结束;控制溶解氧为3.0 mg/L和4.0 mg/L时,DO、pH值、变频频率f都可作为硝化结束的控制参数,同时,变频控制可有效降低单位时间内风机的能耗。
- 杨岸明王淑莹杨庆郭建华彭永臻薄凤阳
- 关键词:间歇式活性污泥法变频技术
- 序批式生物膜反应器不同填料挂膜及短程硝化特性研究被引量:20
- 2009年
- 以实际生活污水为研究对象,采用序批式生物膜反应器(SBBR),填充不同种类的填料,针对其各自的挂膜特征和短程硝化的实现与稳定的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与立方体海绵填料相比,炭纤维填料的SBBR能够更快地实现挂膜启动,硝化效果稳定、高效(NH4+-N去除率高达99.3%);立方体海绵填料更易在常温下,实现NO2--N大量积累的短程硝化,但是相比而言,硝化效率不高。升高温度至30℃左右时,能够在30d内实现炭纤维填料的短程硝化,通过过程控制可以实现短程硝化的稳定。荧光原位杂交技术(FISH)检测结果证实,SBBR中短程硝化的实现与稳定是因为菌群得到了优化,氨氧化细菌成为优势菌种。
- 彭永臻刘莹王淑莹王希明
- 关键词:序批式生物膜反应器短程硝化荧光原位杂交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