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北京市重点实验室(BZ0089)

作品数:80 被引量:283H指数:9
相关作者:吴昊张彤粟斌李威陆小凡更多>>
相关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首都医科大学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80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7篇医药卫生
  • 3篇文化科学
  • 1篇生物学

主题

  • 46篇病毒
  • 32篇艾滋病
  • 23篇细胞
  • 17篇感染者
  • 17篇艾滋病病毒
  • 17篇HIV感染
  • 15篇HIV-1
  • 15篇病毒治疗
  • 14篇免疫
  • 14篇免疫缺陷
  • 12篇缺陷病
  • 12篇免疫缺陷病
  • 12篇免疫缺陷病毒
  • 12篇抗病毒
  • 11篇抗病毒治疗
  • 11篇HIV
  • 10篇HIV-1感...
  • 9篇人类免疫
  • 9篇人类免疫缺陷
  • 9篇人类免疫缺陷...

机构

  • 80篇首都医科大学...
  • 4篇首都医科大学
  • 4篇中国疾病预防...
  • 3篇青岛大学
  • 2篇北京大学第六...
  • 1篇北京大学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中国人民大学
  • 1篇国家自然科学...
  • 1篇中国医学科学...
  • 1篇青岛市第八人...
  • 1篇首都儿科研究...
  • 1篇解放军总医院...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作者

  • 31篇吴昊
  • 25篇张彤
  • 15篇粟斌
  • 11篇李威
  • 10篇陆小凡
  • 8篇计云霞
  • 8篇焦艳梅
  • 5篇王蕊
  • 5篇李岚
  • 4篇黄晓婕
  • 4篇张欣
  • 4篇李珍
  • 4篇张美
  • 4篇张宏伟
  • 3篇宋静静
  • 3篇陈官芝
  • 3篇刘志英
  • 3篇姜太一
  • 3篇李在村
  • 3篇程香普

传媒

  • 22篇中国艾滋病性...
  • 21篇北京医学
  • 7篇中国病毒病杂...
  • 5篇传染病信息
  • 5篇中华实验和临...
  • 3篇国际流行病学...
  • 2篇中华微生物学...
  • 2篇病毒学报
  • 2篇疑难病杂志
  • 2篇国际病毒学杂...
  • 2篇现代生物医学...
  • 1篇中国药物依赖...
  • 1篇中国老年学杂...
  • 1篇中华医学杂志
  • 1篇海南医学
  • 1篇继续医学教育
  • 1篇中华临床医师...
  • 1篇医学教育管理

年份

  • 7篇2022
  • 4篇2021
  • 8篇2020
  • 10篇2019
  • 14篇2018
  • 9篇2017
  • 8篇2016
  • 8篇2015
  • 4篇2014
  • 4篇2013
  • 4篇2012
8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干性记忆型T细胞及其在抗肿瘤研究中的进展被引量:2
2018年
伴随CAR-T细胞疗法获得FDA批准正式上市以来,足以改变癌症治疗模式的过继免疫治疗(AIT)成为人们持续关注的热点。AIT目前大多采用分化终末期的效应T细胞,而且其疗效与过继转移T细胞的数量有关。研究表明中晚期T细胞回输后,其扩增及存活能力均不如早期T细胞,例如Klebanoff等^([1])观察了中心记忆型T细胞(TCM)和效应型T细胞(TEM)分别输注于接种肿瘤细胞的小鼠模型,发现在体内TCM比TEM具有更持久的存活时长和更好的抗肿瘤效果。
李莉陆小凡赵焕英计云霞刘利锋粟斌
关键词:记忆性T细胞
HIV感染者外周血Tfh细胞与B细胞异常分化相关性分析被引量:1
2022年
目的探讨HIV感染急性期(acute HIV infection,AHI)和慢性期(chronic HIV infection,CHI)外周血滤泡辅助性T细胞(circulating T follicular helper cell,cTfh)的动力学变化及对B细胞分化的影响。方法从北京佑安医院男男性行为高危筛查队列中筛选HIV感染者和HIV阴性的健康对照者(healthy controller,HC)。采用流式分析方法,分别检测AHI、CHI和HC组cTfh细胞和B细胞亚群的比例和数量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与HC相比,cTfh细胞比例在AHI显著升高并持续至CHI,但AHI和CHI无显著差异(AHI vs HC:2.09±1.48 vs 0.26±0.38,t=5.25,P<0.001;CHI vs HC:2.26±1.35 vs 0.26±0.38,t=6.25,P<0.001;AHI vs CHI:2.09±1.48 vs 2.26±1.35,t=0.40,P=0.449)。B细胞各亚群中,活化记忆B细胞(activated memory,AM)、组织样记忆B细胞(tissue-like memory,TLM)和浆母细胞(plasmablast,PB)的比例在AHI和CHI均显著升高[AM(AHI vs HC:3.59±1.77 vs 0.83±0.44,t=6.65,P<0.001;CHI vs HC:3.99±2.49 vs 0.83±0.44,t=5.46,P<0.001);TLM(AHI vs HC:11.05±4.96 vs 1.30±0.93,t=8.45,P<0.001;CHI vs HC:13.91±6.59 vs 1.30±0.93,t=8.28,P<0.001);PB(AHI vs HC:3.01±2.50 vs 0.43±0.26,t=4.47,P<0.001;CHI vs HC:1.88±1.57 vs 0.43±0.26,t=3.97,P<0.001)],静息记忆B细胞(resting memory,RM)和初始成熟B细胞(naïve mature,NM)在AHI和CHI较HC显著下降[RM(AHI vs HC:20.06±9.74 vs 25.43±10.91,t=1.70,P=0.040;CHI vs HC:15.70±8.47 vs 25.43±10.91,t=3.29,P=0.003);NM(AHI vs HC:55.71±13.88 vs 66.26±11.71,t=2.90,P=0.004;CHI vs HC:58.33±14.47 vs 66.26±11.71,t=1.94,P=0.006)]。相关性分析发现,cTfh细胞比例在AHI与AM(r=0.67,P<0.001)、经典记忆B细胞(classical memory,CM)(r=0.59,P=0.001)、RM(r=0.47,P=0.010)和PB(r=0.65,P<0.001)正相关性,与NM负相关(r=-0.55,P=0.003)。CHI除与PB正相关外(r=0.56,P=0.003),未发现cTfh细胞比例与其他B细胞亚群有相关性。结论AHI引起cTfh细胞扩增,由此可能导致B细胞异常分化,从而影响抗体的产生。
陆小凡张欣夏欢李珍计云霞吴昊张彤粟斌
关键词:滤泡辅助性T细胞B细胞HIV感染
微小RNA在HIV-1感染的诊断及疾病进程预测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2018年
微小RNA(micro ribonucleic acid, miRNA)是一类内源性非编码RNA,对调控基因表达有着重要作用。病毒与宿主在miRNA水平存在复杂的相互作用,一方面HIV-1的感染影响细胞中miRNA的表达谱,另一方面细胞中高度表达的抗HIV-1的miRNA不利于HIV-1在细胞中的复制。同时,细胞和体液中miRNA表达状态与HIV感染的严重程度和疾病进展相关。因此,miRNA可作为诊断HIV感染和预测疾病进展的潜在生物学标志物。
付玉萍粟斌吴昊连石
关键词:HIV-1感染微小RNA疾病进程MIRNAHIV感染非编码RNA
一例HIV-1急性感染者奠基病毒的gp160基因序列特征及其假病毒构建
2014年
目的观察急性感染期艾滋病病毒I型(HIV-1)gp160的全长基因序列及感染特征。方法从一例处于Feibig I期HIV-1感染者血浆中提取RNA,扩增gp160全长基因并测序,分析其生物学信息;将gp160全长基因与pcDNA3.1His/V5真核表达载体连接,构建Env-pcDNA3.1真核表达质粒,与骨架质粒pNL4-3.Luc.R-E-共转染293细胞,包装出假病毒。用包装的假病毒感染ghost细胞,测定感染细胞的荧光素酶活性(RLU),鉴定假病毒的感染活性。结果成功扩增出gp160全长基因,嗜性预测为CCR5,N-糖基化位点数与标准株HXB2相同,但gp120糖基化程度更高,氨基酸变异主要集中在V1-V5区。假病毒感染试验显示,RLU值达到7log。结论获得了处于急性感染期的HIV-1gp160基因序列和高感染活性的假病毒。
刘志英李甜寇卜心徐萌徐树莹陆小凡焦艳梅张彤陈德喜吴昊
关键词:艾滋病病毒I型假病毒
HIV抗体抑制病毒感染的免疫效应和机制被引量:5
2016年
在非人灵长类动物和人源化小鼠模型的实验研究中已经证明,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的广谱中和抗体(bNAbs)具有保护作用。近期bNAbs 3BNC117和VRC01的临床Ⅰ期试验证实,两种中和抗体均可降低未接受抗病毒治疗的HIV感染者的病毒载量。然而,bNAbs目前尚难以通过疫苗诱导产生。在泰国RV144疫苗试验中,疫苗对受试人群的总体保护率为31%,血液样本中未检出bNAbs,表明抗体的其他免疫效应功能在抑制病毒感染和复制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通过抗体Fcγ受体(FcγR)介导的非中和抑制作用在保护黏膜组织免受HIV感染的过程中可能发挥重要作用。在HIV通过黏膜组织传播的早期,树突状细胞和巨噬细胞表面表达的Fc受体可能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已有研究证实它们是HIV通过黏膜组织最初感染的靶细胞。因此,在新的疫苗设计策略中,除了诱导bNAbs产生,具有其他免疫效应功能的非中和抑制性抗体也应纳入疫苗接种评价体系中。
粟斌李岚牟丹蕾MOOG Christiane吴昊张彤
关键词:抗体免疫反应
全文增补中
CD4^+CD25^+调节性T细胞在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中的作用被引量:2
2014年
CD4^+CD25^+调节性T细胞(Treg)是CD4^+T细胞亚群,对于保持自身抗原耐受,防止自身免疫性疾病发生,限制慢性炎症及调节淋巴细胞增殖的稳态平衡均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尽管Treg细胞在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中的作用仍不明确,然而人们发现Treg细胞在不同感染阶段有相对异质性,这有助于理解HIV感染中Treg细胞的作用。在不同的感染阶段,Treg细胞频率和组织分布均发生变化,因此对HIV感染的影响也不同。
赖曼焦艳梅吴昊
关键词:淋巴细胞增殖自身抗原免疫调节功能
微小RNA对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和复制的影响
2014年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cquired immune deficiency syndrome,AIDS),即艾滋病,是由于感染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而引起的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致死性传染病。AIDS在全球传播已有三十余年,现有的抗逆转录病毒药物针对病毒生命周期的不同阶段。目前,抗逆转录病毒药物联合治疗(combination anti-retroviral therapy,cART)可以控制大多数患者的病毒复制。
李岚吴昊李威
关键词:抗逆转录病毒药物联合治疗长末端重复序列病毒基因辅助受体
22例艾滋病相关型卡波西肉瘤临床特征分析并文献复习被引量:4
2019年
目的分析艾滋病合并卡波西肉瘤(Kaposi’s sarcoma, KS)患者的临床特征、诊断、治疗及转归。方法收集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2013年6月至2017年8月收治的22例艾滋病合并卡波西肉瘤患者的病例资料,对其临床特征、诊断、治疗及转归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22例患者均为男性,平均年龄(33.1±10.3)岁,其中21例(95.5%)累及皮肤,10例(45.5%)累及口腔,3例(13.6%)累及内脏。13例(59.1%)并发淋巴结肿大,2例(9.1%)合并瘤性水肿。确诊KS时,21例(95.5%)患者CD4^+ T细胞计数<200个/μl,14例(63.6%)<50个/μl。确诊KS后,10例仅进行联合抗反转录病毒治疗(combined antiretroviral therapy, cART),其中7例失访,1例好转,2例1年内死亡。12例进行cART联合全身化疗,1例住院期间死亡,4例治疗后部分缓解;6例出院后失访,1例现已复发。结论艾滋病相关型KS好发于中青年男性,恶性程度较高,如不治疗预后较差,部分患者单独应用cART病灶即可消退,病情较重者cART联合全身化疗能够取得较好的效果。
杨小东宋爱心张秋月黄晓婕李爱新吴昊张彤
关键词:艾滋病卡波西肉瘤治疗转归文献复习
816例初始抗病毒治疗免疫学和病毒学疗效分析被引量:9
2013年
目的评价我国现行高效联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HAART)48周在成人初治HIV/AIDS患者中的免疫学和病毒学疗效。方法回顾性研究我院初次接受HAART的HIV/AIDS患者816例.分析治疗前后的免疫学和病毒学疗效。结果816例中男749例(91.8%),女67例(8.2%);年龄19~70岁。平均(32.0±18.8)岁。传播途径以男男同性性行为(681例,83%)为主。在治疗48周后,CD4细胞均值由223个,m升高至437个/nl,CD4细胞在200个/μl以下者由39.7%降至12.5%,CD4细胞201~350个/μl者由50.2%降至26.2%,CD4细胞〉350个/μl者由10.0%增至61.3%。病毒载量平均值由13490拷贝/ml下降至42拷贝/ml,病毒载量小于50拷贝/ml者占90.9%。结论现行的艾滋病HAART疗效较好,值得推广。
孙丽君刘安叶江竹张辉李在村
关键词: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抗逆转录病毒治疗疗效
静脉吸毒途径HIV感染者发生睡眠障碍的全国多中心调查被引量:5
2021年
目的调查静脉吸毒途径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睡眠障碍的发病率及风险因素。方法在全国20个艾滋病治疗机构的HIV感染者中进行横断面调查,收集HIV感染者社会人口学特征及HIV相关临床数据,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问卷及医院焦虑与抑郁自评量表评估感染者睡眠障碍、焦虑障碍和抑郁障碍的患病率,利用Logistic回归模型寻找静脉吸毒途径HIV感染者发生睡眠障碍的相关因素。结果共收集4100例HIV感染者的相关资料,其中255名通过静脉吸毒途径感染,静脉吸毒途径HIV感染者中有55.7%(142例)发生睡眠障碍,高于其他途径感染HIV人群(43.8%)。静脉吸毒途径HIV感染者发生睡眠障碍的风险因素包括抑郁水平[调整比值比(aOR)=2.170,95%可信区间(CI):1.179~3.997,P=0.013]和焦虑水平(aOR=3.279,95%CI:1.647~6.531,P=0.001)。结论静脉吸毒途径HIV感染者常发生睡眠障碍,主要与焦虑障碍、抑郁障碍等精神障碍有关,应受到足够重视。
张洋朱文娇李爱新高美霞邓佳慧陈官芝黄晓婕吴昊吴昊
关键词:艾滋病病毒感染者静脉吸毒睡眠障碍焦虑障碍
共8页<12345678>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