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BK2009316)
- 作品数:14 被引量:68H指数:6
- 相关作者:卢光明张龙江罗松唐春香赵艳娥更多>>
- 相关机构: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南方医科大学徐州医科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医学重点人才培养基金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高层次人才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靶向血栓纤维蛋白的氧化铁微粒MR探针制备及体外MR分子成像被引量:1
- 2013年
- 目的血栓纤维蛋白是血栓分子成像的主要靶点之一。制备靶向血栓纤维蛋白的氧化铁微粒MR探针,研究其体外血栓分子成像的可行性。方法制备具有氨基的三明治结构的超顺磁性介孔氧化铁微粒(Fe3O4@SiO2@SiO2/NH2,简称氧化铁微粒),将多肽(促胸腺生成素32-36五肽Gly-Pro-Arg-Pro-Pro,GPRPP)连接到氧化铁微粒,制成靶向血栓纤维蛋白的MR探针。采用MRI测定不同浓度MR探针的T2弛豫时间。采集犬静脉血,体外自凝制备血栓。设立MR探针-血栓实验组和单纯血栓对照组,观察其体外MR成像效果,测定不同实验组T2*弛豫时间。统计学采用回归分析MR探针不同浓度与T2*弛豫时间的关系并计算弛豫率。独立样本t检验分析不同组间T2*弛豫时间差异。结果成功制备了靶向血栓纤维蛋白MR探针。MR探针T2*弛豫时间随其浓度增加而缩短,其弛豫率为0.007/(μg·ms)。血栓体外MR成像显示实验组T2*弛豫时间较对照组T2*弛豫时间明显缩短[(4.48±0.61)ms vs(8.78±2.19)ms,P=0.001]。结论靶向血栓纤维蛋白MR探针磁化特性符合顺磁性物质的特性,并在体外对血栓能显著增加阴性对比效果,为血栓体内分子成像研究打下基础。
- 赵艳娥滕兆刚孙晶田迎罗松张龙江卢光明
- 关键词:多肽分子影像
- 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被引量:8
- 2012年
- 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chronic thromboembolic pulmonary hypertension,CTEPH)是导致严重肺动脉高压(pulmonary artery hypertension,PAH)的主要原因之一。CTEPH在临床上并不少见,但由于认识不足,常延误诊断和治疗,致使患者死亡。CTEPH是由于肺动脉被未完全及机化的血栓阻塞,继而引起肺动脉阻力增加。该病发病率有逐年上升趋势。在无干预状态下,CTEPH无有效的内科治疗方法,肺动脉内膜剥脱术(pulmonary thromboendarterctomy,PTE)是较好的可选择的外科治疗手段。肺移植术仅是PTE不可行时的替代性治疗。
- 唐春香张龙江卢光明
- 关键词: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肺动脉成像
- 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的CT研究与进展被引量:4
- 2012年
- 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CTEPH)是导致严重肺动脉高压的主要原因之一。CTEPH病人在临床上并不少见,但由于对其认识不足,可因延误诊治导致病人最终死亡。因而,加强对CTEPH的诊断能力是十分必要的。影像学检查能较好地发现和提示CTEPH,就CTEPH在CT方面的诊断价值及其进展作一综述。
- 唐春香张龙江卢光明
- 关键词: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
- 双能量CT肺动脉成像在儿科肾病综合征病人肺栓塞诊断中的应用被引量:2
- 2011年
- 目的评价双能量CT肺动脉成像(DE-CTPA)在儿科肾病病人肺动脉栓塞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由2名放射科医师复习了2010年4月—2011年6月共52例年龄≤18岁的肾病病人的DE-CTPA影像和CTPA影像,记录灌注缺损或充盈缺损的有无,确立肺栓塞的诊断;在双能量CT灌注影像上记录肺栓塞区域的CT强化值。结果 52例患儿中,11例(21.2%,11/52)病人有肺栓塞。其中9例在CTPA上表现为叶(n=3)、段(n=5)和亚段(n=1)肺动脉内充盈缺损,其余2例CTPA上未见异常征象,而DE-CTPA上表现为亚段和亚亚段灌注缺损。11例病人中有8例在DE-CTPA上表现为叶(n=3)、段(n=5)分布的栓子,即以肺叶和肺段分布的灌注缺损区,另3例非闭塞性亚段肺栓塞未出现典型灌注缺损。双能量CT自动化分区所测得肺栓塞区域的CT强化值[(37.8±15.6)HU和(49.5±14.1)HU,t=-2.663,P=0.014]和手工所测得的肺栓塞区域的CT强化值[(19.1±11.2)HU和(49.6±12.7)HU,t=-8.841,P<0.001]均低于非栓塞区域所测得的CT强化值。结论本组儿科肾病综合征病人肺栓塞检出率为21.2%,DE-CTPA能显示儿童肺栓塞所致的灌注缺损,具有提高儿科病人肺栓塞检出率的潜力。
- 张龙江罗松王梅唐春香周长圣赵艳娥卢光明
- 关键词:双能量肺栓塞肾病综合征
- CT肺动脉成像在儿童急性肺栓塞中的应用与进展被引量:6
- 2014年
- 儿童急性肺栓塞(PE)罕见,好发于新生儿期和青春期。主要的危险因素是制动、恶性肿瘤、雌激素过量、中心静脉导管置入、感染、先天性心脏病、高凝状态及静脉血栓病史。临床表现不典型常被基础疾病所掩盖易被漏诊,因此检测方法尤为重要。影像学检查,尤其是CT肺动脉成像(CTPA)越来越多地用于儿童PE的诊断。本文综述儿童PE的流行病学、危险因素、临床表现、CT血管成像技术和应用以及辐射剂量问题。
- 唐春香张龙江卢光明
- 关键词:肺栓塞儿童
- CT血管成像在儿科肾病综合征患者肾静脉血栓检出和随访中的价值被引量:4
- 2012年
- 目的:评估CT血管成像在儿科肾病综合征患者肾静脉血栓检出及随访中的价值。方法:2010年4月—2011年6月共63例年龄≤18岁的肾病综合征患者纳入本研究。两名放射科医师共同根据肾静脉及下腔静脉内是否有充盈缺损判定血栓有无,并与超声检查结果进行对照。结果:63例患者中,CT血管成像检出11例(17.5%,11/63)患者有肾静脉血栓存在,9例为急性,累及双肾静脉2例,单侧肾静脉血栓6例(右侧1例,左侧5例),仅下腔静脉者1例;2例为慢性肾静脉血栓。6例患者同时进行了超声检查,均为阴性。8例患者进行了CT随访检查,4例患者完全缓解,1例部分吸收,3例未见明显变化,包括1例慢性肾静脉血栓。结论:CT血管成像能准确地检测肾病综合征患儿肾静脉血栓,在其诊断和随访中有重要临床价值。
- 张龙江罗松周长圣王梅唐春香赵艳娥卢光明
- 关键词:静脉血栓形成儿科学
- 影像学检查在老年肺动脉栓塞评估中的价值被引量:1
- 2011年
- 很多肺动脉栓塞患者临床症状隐匿,但严重肺动脉栓塞容易引起明显的血流动力学改变,甚至导致猝死。肺动脉栓塞的早期诊断和治疗,对改善预后非常重要。我们主要讲述影像学检查在肺动脉栓塞评估中的价值。
- 卢光明张龙江
- 关键词:肺动脉肺栓塞超声心动描记术磁共振成像
- 双源双能量CT血管成像的临床应用被引量:7
- 2010年
- 张龙江卢光明
- 关键词:CT血管成像双能量CTCT数据
- 双源双能量不同管电压CT肺动脉成像质量的对比研究被引量:18
- 2011年
- 目的 定量评价双源双能量CT不同管电压条件下肺动脉及肺动脉栓子显示情况,优选肺栓塞检测的管电压条件.方法 66例临床拟诊肺栓塞的患者中37例经多层螺旋CT肺动脉成像(CTPA)诊断为肺栓塞.对66例患者进行对比增强双源双能量CT肺动脉成像,获得80 kVp(Ⅰ组)、平均加权120 kVp(Ⅱ组)、140kVp(Ⅲ组)3组图像.分别测量3组肺动脉1~4级分支、栓子及背部肌肉的CT值,并计算信噪比(SNR)及对比噪声比(CNR).应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或多个相关样本Friedman检验,分析3组的CT值、SNR及CNR值是否有统计学差异.利用kappa检验分析2名医师分析不同管电压条件下CTPA图像质量的一致性.结果 Ⅰ组1~4级分支平均CT值为(446±140)、(433±130)、(411±138)、( 392±127) HU.Ⅱ组1~4级分支平均CT值为(303±91)、(290±85)、(276±86)、(263±85) HU.Ⅲ组1~4级分支平均CT值为(244±70)、(230±63)、(216±72)、(205±68) HU.3组肺动脉1~4级分支的CT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Ⅰ组图像的平均CT值均高于Ⅱ组及Ⅲ组.37例CT检查诊断为肺栓塞患者定量分析结果显示,3组栓子CNR值分别为8.3±3.3、8.0±2.9、5.6±2.2.3组间CNR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1);Ⅰ与Ⅱ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Ⅰ与Ⅲ、Ⅱ与Ⅲ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3组CTPA图像质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2名医师的评价结果经kappa检验,Ⅰ组图像质量一致性(kappa值=0.789,P<0.01)高于Ⅱ组(kappa值=0.652,P<0.01)和Ⅲ组(kappa值=0.509,P<0.01).结论 80 kVp图像的平均CT值高于平均加权120 kVp及140kVp图像,其图像质量及CNR值与平均加权120 kVp图像相当,可用于临床可疑肺栓塞患者CT肺动脉成像的检查中.
- 路莉张龙江周长圣赵艳娥罗松梁泉卢光明
- 关键词:肺栓塞血管造影术
- 犬肺缺血再灌注损伤的CT表现及其病理生理学基础被引量:1
- 2012年
- 目的评价闭胸式球囊栓塞法制备犬肺缺血再灌注模型的CT表现及其病理生理学基础。材料与方法选用健康杂种犬11只,球囊栓塞犬左下叶肺动脉2 h,然后撤出球囊,建立肺缺血再灌注模型,分别于栓塞前、栓塞2 h、再灌注1 h、2 h、3 h、4 h分别行CT平扫,同时测量肺动脉主干的压力,抽取静脉血及动脉血做血常规及血气分析,再灌注4 h行CT扫描后处死犬得到肺病理标本,进行病理学检查。分析其动态影像学表现、肺动脉压、血气结果及组织病理学表现。结果 10只犬模型制作成功,8只犬数据完整纳入最终分析。栓塞前8只犬双肺未见明显异常。栓塞2 h,8只犬均表现为左肺透亮度增加,右肺均出现不同程度的"毛玻璃征"。再灌注过程中,8只犬双肺均出现不同程度"毛玻璃征",持续4 h后仍未恢复正常;非栓塞侧肺组织改变无规律的变化趋势;而栓塞侧肺组织再灌注3~4 h时病变程度最重(n=7)。综合评价6个时间点,4只犬左肺病变略重于右肺,4只犬右肺病变略重于左肺。病理学检查见双肺均出现肺毛细血管充血,肺泡间隔增宽,其中4只犬左肺病理改变重于右肺,4只犬左肺病理改变比右肺轻;与上述影像学表现吻合。犬栓塞后至再灌注后4 h持续存在低氧血症和酸碱平衡紊乱,但整体上栓塞前后至再灌注后4 h肺动脉压、血气分析结果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综合分析显示再灌注过程中3 h时机体病理生理学改变最重。结论闭胸式球囊栓塞法制备的犬肺缺血再灌注损伤在CT像上主要表现为双肺轻重不一的"毛玻璃"样改变,持续至再灌注4 h后仍未恢复正常,可能与肺毛细血管扩张充血、低氧血症和酸碱平衡紊乱等病理生理学改变相吻合。
- 路莉张龙江陈波王梅吴垠垠葛洪吴新生赵艳娥卢光明
- 关键词:缺血再灌注损伤病理生理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