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U1033601)
- 作品数:60 被引量:388H指数:13
- 相关作者:徐则民张家明黄润秋徐宗恒范柱国更多>>
- 相关机构:昆明理工大学成都理工大学云南师范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建筑科学矿业工程交通运输工程更多>>
- 基于结构体的峨眉山玄武岩风化程度评价(Ⅳ):风化指数FF被引量:6
- 2013年
- 岩石化学风化程度评价指标应该同时满足以下三个基本条件,即与风化程度之间的关系简单明确、对风化程度变化具有足够的敏感性和易于确定和不易受到人为因素影响。作为铁镁质岩石的主要代表,(峨眉山)玄武岩风化程度评价除考虑可引起组分淋失与富集的水解反应外,还应充分考虑二价铁的氧化反应。新鲜峨眉山玄武岩中并存的二价铁和三价铁的含量总体稳定,910个样品的FeO、Fe2O3平均含量分别为8.45%和5.15%,以均匀、随机的方式赋存于辉石、橄榄石、杏仁体中的绿泥石、磁铁矿及火山玻璃中。风化玄武岩、玄武岩斜坡地下水及新鲜玄武岩浸泡液的地球化学研究结果表明,FeO及Fe2O3含量对峨眉山玄武岩风化程度的敏感性明显高于其他组分,同时铁又是玄武岩风化过程中活动性最差的元素之一。三价铁和二价铁的摩尔数比值(FF)适合于峨眉山玄武岩整个风化过程的风化程度判别,比既有风化指数具有更高的分辨率,尤其是对风化初期玄武岩。
- 徐则民黄润秋
- 关键词:峨眉山玄武岩
- 四川西昌昔格达组黏土层物理力学行为研究被引量:1
- 2014年
- 在利用西昌地区大量勘察资料的基础上,对黏土层进行了X射线衍射、化学成分分析以及模拟试验等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四川西昌昔格达组黏土层因其特殊的成分特征,表现出不同的物理力学行为特点.对黏土层的物理力学行为进行总结,并提出了非典型性黏土——绿泥石在西昌昔格达组黏土层的黏性中起关键作用的观点.
- 李贤李俊宋尚鑫
- 关键词:绿泥石
- 会泽铅锌矿深部矿区巷道围岩稳定性研究被引量:2
- 2014年
- 会泽铅锌矿开采已经进入深部矿段,"三高"特征日益严重.基于对已有资料分析及野外调查,对1031矿段原岩分析研究,对矿段揭露岩层进行综合分类,得出原岩特征.通过原位测试,得出原岩力学参数,运用FLAC3D对巷道围岩进行稳定性分析计算,计算结果表明巷道开挖之后,应力重新分布,出现应力集中现象,其中水平应力于边墙中点处达到最大值,竖直应力分别于底板中点及顶拱处达到最大值.岩体的抗压强度大于岩层模拟的最大压应力,说明巷道开挖之后是稳定的,只有局部需要支护,符合实际开挖情况.
- 宋尚鑫范柱国李贤钱玲玲宋禹霖
- 关键词:深部开采巷道数值模拟稳定性
- 普洱市思茅区地质灾害分区与防治对策被引量:3
- 2013年
- 普洱市思茅区地质灾害类型主要有滑坡、不稳定斜坡、泥石流等。通过地质灾害调查,分析思茅区地质灾害发育的影响因素和成因机理,采用定性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确定区内地质灾害易发性分区分别为5个高易发区、1个中易发区、6个低易发区,分别占到全区总面积的18.09%、60.29%、21.62%,提出了该区地质灾害的防治对策。
- 王冬冬范柱国范立伟范昆琨刘成
- 关键词:地质灾害
- 永胜金沙江寨子村古滑坡和古堰塞湖的发现被引量:18
- 2011年
- 在滇西北地区永胜南部金沙江的右岸,发现了总方量为2.5×108 m3的超大型古滑坡。滑坡后缘及两侧断壁为近直立的石灰岩峭壁,高5~30 m。滑床发育有规模不一的冲沟,覆盖有发育植被的坡积物、倒石堆和巨石。该滑坡曾造成过严重的堵江事件,在金沙江左岸仍然可以看到垄岗状残留滑坡坝,坝体方量约180×104 m3,滑坡坝和坝体后侧基岩界限清晰,两者之间岩性区别较大。滑坡堵江事件在上游形成了沿江连续分布长度约46 km的古堰塞湖沉积,沉积物主要由粉土、粉质粘土及粉细砂构成,偶夹卵石层,以水平层理为主,粉细砂层中见有小型交错层理,湖相沉积特征显著,而沉积物的树枝状平面分布进一步证实其形成于堰塞湖环境。
- 李乾坤徐则民张家明
- 关键词:滑坡坝地震
- 基于CT扫描的植被发育斜坡土体大孔隙和渗透性研究被引量:3
- 2015年
- 山区流域植被发育斜坡的失稳往往尾随着强降雨而发生,降雨入渗引起的地下水位上升是导致斜坡失稳的主要原因,而饱和渗透系数是评价土体渗透特性的主要参数。以植被发育斜坡土体为研究对象,应用CT扫描技术获得了土体孔隙尺寸分布,发现孔隙成圆率随着等效直径的增大有减小的趋势,即孔隙截面积越大,其形状越复杂。根据毛细管束模型预测出饱和渗透系数,再与环刀法测得的饱和渗透系数对比,发现预测值和实测值在相同数量级范围内,但还是存在一定的偏差。进一步对模型优化,修正孔隙形状系数后,模型的预测精度得到了显著提高。
- 侯汝几徐则民张磊张燕庭徐宗恒
- 关键词:滑坡CT扫描大孔隙
- 武定县走马地矿段铜矿成矿条件及找矿方向
- 2014年
- 武定地区区域矿产资源极丰富,矿区经过40多年的勘查,共发现各类矿点百余个,综合研究表明,武定县平地~左所铜矿床类型以"东川式"铜矿最重要,分布在金钟罩、鸡冠山、油基田、周家箐、走马地、黄龙河、牛德庄等地;次为稀矿山式,主要在蒿枝地,走马地等地。"东川式"铜矿:落雪组底部过渡层,"稀矿山式"铁铜矿:因民组下部,同生断裂旁侧,古火山机构中的火山洼地,火山旋回的中上部,富含Na2O的细碧角斑岩系,硅质岩、萤石岩、钠长岩等喷流岩以及黑云母、绿泥石火山凝灰岩的分布区。
- 宋禹霖范柱国宋尚鑫
- 关键词:成矿条件找矿方向
- 植被发育斜坡土体大孔隙分布特征的染色示踪法研究被引量:5
- 2015年
- 植被发育斜坡土体中广泛存在由各种大孔隙组成的大孔隙网络系统,其分布特征影响斜坡水文行为和孔隙水压力场,对斜坡稳定性有重要影响。运用亚甲基蓝溶液分别在木本植被群落斜坡和草本植被群落斜坡土体进行染色示踪渗透试验。通过对垂直剖面大孔隙分布模式的分析和对整个试验区大孔隙的深度分布的统计分析,研究大孔隙分布的非均匀特征。研究结果表明:1.大孔隙在垂直方向和横坡方向上的分布都表现出非均匀性,顺坡方向表现出明显的变异性;2.大孔隙分布表现出显著的各向异性特征,横坡方向的非均匀性比顺坡方向的非均匀性显著;3.草本植被群落斜坡土体大孔隙分布的非均匀性和变异性比木本植被群落斜坡显著;4.在100 cm×100cm的尺度下研究大孔隙分布特征是合理的。
- 张家明徐则民李峰
- 关键词:大孔隙
- 山区流域高盖度斜坡对极端降雨事件的地下水响应被引量:16
- 2011年
- 受到日益加剧的全球变暖趋势的强力驱动,极端降雨及与之相伴的山区流域植被发育斜坡的群发性失稳事件在包括中国在内的多山国家的发生频率越来越高,因此对这一问题的深入研究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到目前为止,降雨—滑坡领域的现有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并无成因联系的降雨事件与滑坡事件之间的相互关系及斜坡岩土体水岩相互作用方面,而降雨→滑坡过程链的基础环节———降雨向地下水转化方面的研究成果无论对渗透介质还是渗透过程的刻画精度都还不高。天然斜坡对强降雨的地下水响应大多都是有植物、动物及其生命活动产物共同参与的复杂水文学—水文地质学过程,相关领域的积累还不能覆盖这一过程的核心机理。深入调查山区流域植被发育斜坡对强降雨事件的地下水响应机制不仅可以为斜坡灾害的预报—预警提供更为明晰的理论支撑,而且对于地下水诱发滑坡理论的深化与发展也是重要的。
- 徐则民黄润秋
- 关键词:植被降雨地下水
- 差异风化型危岩力学模型及破坏机制研究被引量:20
- 2015年
- 差异风化型危岩多形成于由砂岩和泥岩等软、硬岩性组成的互层陡倾岩质边坡中,其崩塌破坏属地质灾害中的常见形态。以普洱渡危岩高边坡为例,推导出差异风化型危岩岩腔后壁泥岩压应力随岩腔深度增加而增大的计算公式。据普洱渡危岩高边坡地形地貌和地质构造特征建立了两类4种差异风化型危岩力学模型:第1类为主控结构面贯通率等于1时的泥岩基座压裂破坏型和转动破坏型危岩;第2类为主控结构面贯通率小于1时的坠落型和倾倒型危岩。利用岩石强度理论推导出研究区砂岩的二次抛物线型摩尔强度包络方程,以极限平衡理论和摩尔强度理论推导了4种危岩体在自重、地震力和裂隙水压力共同作用下的崩塌破坏判别表达式,并由此反演出危岩体的临界崩塌边界方程,得出危岩体崩塌边界(岩腔深度、危岩体厚度和高度、主控裂隙深度)之间的关系,为现场预测和判别危岩体的稳定性和崩落时序提供简便可靠的依据。
- 陈维徐则民刘文连
- 关键词:危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