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中国科学院'西部之光'人才培养计划([2002]101)

作品数:11 被引量:208H指数:9
相关作者:李典鹏刘金磊黄永林苏维词滕建珍更多>>
相关机构:广西壮族自治区中国科学院广西植物研究所贵州科学院重庆师范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科学院西部之光基金广西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医药卫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生物学
  • 2篇环境科学与工...
  • 2篇医药卫生
  • 2篇农业科学
  • 2篇理学
  • 1篇经济管理

主题

  • 3篇色谱
  • 3篇色谱法
  • 2篇液相色谱
  • 2篇液相色谱法
  • 2篇日龄
  • 2篇相色谱
  • 2篇罗汉果甙
  • 2篇高效液相
  • 2篇高效液相色谱
  • 2篇高效液相色谱...
  • 2篇HPLC
  • 2篇HPLC法
  • 2篇HPLC法测...
  • 1篇蛋白
  • 1篇蛋白凝胶
  • 1篇电泳
  • 1篇电泳分析
  • 1篇畜牧
  • 1篇畜牧业
  • 1篇岩溶

机构

  • 8篇广西壮族自治...
  • 2篇贵州科学院
  • 1篇宁波大学
  • 1篇重庆师范学院
  • 1篇重庆师范大学

作者

  • 8篇李典鹏
  • 6篇刘金磊
  • 5篇黄永林
  • 3篇苏维词
  • 2篇滕建珍
  • 2篇潘争红
  • 2篇卢凤来
  • 1篇朱文孝
  • 1篇卢海啸
  • 1篇周玉恒
  • 1篇张厚瑞
  • 1篇陈祖权
  • 1篇陈月圆

传媒

  • 4篇广西植物
  • 1篇生物技术通报
  • 1篇天然产物研究...
  • 1篇色谱
  • 1篇地理与地理信...
  • 1篇生态环境
  • 1篇中国水土保持...
  • 1篇现代食品科技

年份

  • 1篇2009
  • 2篇2008
  • 3篇2007
  • 1篇2006
  • 3篇2004
  • 1篇2003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鲜罗汉果果汁脱色方法研究被引量:2
2007年
采用3因素3水平正交设计法,以脱色率、总甙收得率为指标,筛选影响罗汉果果汁颜色和总甙收得率的因素,建立了罗汉果果汁脱色的最佳工艺。结果表明实验设计的A因素对罗汉果果汁脱色率具有显著影响,C因素对总甙收得率有显著影响。最终优选鲜罗汉果果汁的脱色条件是A2BC3(鲜罗汉果∶D900树脂重量比为3∶1;固形物含量为工艺流程可变含量,洗水量为树脂重量的4倍),工艺中试验证时脱色率为96.5%、总甙收得率高达97.7%,该工艺技术操作简单,脱色效果好,回收率高,适合于工业化大生产。
黄永林李典鹏刘金磊
关键词:脱色正交设计
贵州岩溶山区生态系统的脆弱性及其对策被引量:29
2004年
为了给岩溶山区生态系统的保护、重建与合理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通过对岩溶山区生态系统特征的辨识 ,着重从多样性和易损性、容量、生物生产力与生物量、敏感性和承灾能力等 5个方面的分析 ,阐述贵州岩溶山区生态系统的脆弱性特征 ,根据我国西部大开发中生态建设的要求和贵州经济社会持续发展需要 ,提出了适度开展生态移民、加快小城镇建设等适合贵州岩溶山区生态系统建设的对策措施。
苏维词
关键词:岩溶山区生态系统脆弱性
HPLC法测定罗汉果中罗汉果苷ⅡE、苷Ⅲ的含量被引量:13
2006年
采用ZORBAX SB-C18(4.6 mm×150 mm,5 μm)色谱柱,以乙腈-水(25:75)为流动相,流速1 mL/min,柱温25℃,二极管阵列检测器,检测波长为203 nm,以外标法测定了罗汉果中罗汉果苷ⅡE、苷Ⅲ的含量.罗汉果苷ⅡE在1.934~25.142μg,苷Ⅲ在2.070~26.910μg范围内呈线性关系,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6.6%与97.9%.
李典鹏黄永林刘金磊潘争红
关键词:高效液相色谱法
罗汉果花中黄酮甙类化合物的抗氧化活性研究被引量:16
2009年
采用FRAP、TEAC及ORAC三种体外抗氧化活性测定体系,分别测定了罗汉果花中5个黄酮甙类单体化合物的抗氧化活性,测定结果以μmolTrolox/g统一表示,并以此分析罗汉果花中黄酮甙类化合物的构效关系。结果表明,罗汉果花黄酮甙类化合物中,SF1-6-2和SF-3具有很好的抗氧化活性,原因是其结构中的7,3-位羟基是黄酮甙元的活性基团,是影响其抗氧化活性的关键基团,如果羟基糖甙化、羟基甲基化等都会使其抗氧化活性降低。
莫凌凌李典鹏
关键词:抗氧化活性
桂北地区不同品种、不同产地鲜罗汉果中总甙、甙V含量测定被引量:18
2007年
分别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比色法(UV-vis)和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了不同产地,不同品种罗汉果中的总甙和甙V的含量。测定结果表明:同一品种不同产地罗汉果中总甙含量、甙V成分变化不大,不同品种的总甙、甜味成分V均有明显差别。
刘金磊李典鹏黄永林
关键词:紫外分光光度法HPLC总甙
长江三峡库区生态农业发展模式探讨被引量:38
2003年
该文阐述三峡库区发展生态农业的意义,探讨了库区生态农业发展的目标、任务和原则,提出了库区生态农业发展的六种模式即自给型粮食种植业、优势果蔬业、生态经济型(含果、茶、桑、药等)林业、效益型畜牧业、增值型绿色产品加工业和休闲型农业(生态农业旅游业)及相应的对策建议。
苏维词滕建珍陈祖权
关键词:三峡库区生态农业种植业果蔬业畜牧业绿色产品
喀斯特峡谷石漠化地区生态重建模式及其效应被引量:47
2004年
贵州碳酸岩盐出露面积达12万多km2,占全省国土总面积的73%,是我国喀斯特地貌最发育的省份;山多坡陡,人地矛盾尖锐,生态环境极为脆弱,水土流失和石漠化问题突出,是我国石漠化面积最大、危害最严重的省份。石漠化地区缺水少土,属于造林困难地带和生态治理的重点地区。文章以喀斯特石漠化发育典型的花江大峡谷右岸的贞丰县兴北镇顶坛片区为例,在阐述顶坛片区的自然环境条件及石漠化现状的基础上,详细分析了目前正在实施的几种石漠化生态治理模式,对这几种模式的效益进行了对比研究,指出了它们的优点与存在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苏维词朱文孝滕建珍
关键词:石漠化生态重建模式
不同生长日龄罗汉果甙类成分变化研究被引量:38
2004年
采集不同生长日龄的罗汉果 ,对果实中的甙类成分进行选择性提取 ,采用薄层色谱法对其甙类成分进行比较研究 ,初步找出了罗汉果甙类成分在生长过程中的积累规律 。
李典鹏陈月圆潘争红张厚瑞
关键词:日龄采收果实甙类薄层色谱法
HPLC法测定不同生长期罗汉果甙ⅡE,Ⅲ,Ⅴ的含量被引量:25
2007年
采用HPLC法测定同一产地不同生长期罗汉果中罗汉果甙ⅡE、Ⅲ、Ⅴ的含量。结果表明,在生长初期罗汉果中主要含具有苦味的甙Ⅱ及无味的甙Ⅲ,随着生长期的增加,苦味甙ⅡE、无味甙III含量逐渐减少,甜甙Ⅴ在50d时开始出现,并随生长期增加,到80d后含量达到最高。
刘金磊李典鹏黄永林卢海啸
关键词:HPLC生长期
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罗汉果中的六种葫芦烷三萜类皂苷被引量:9
2008年
建立了高效液相色谱测定罗汉果中罗汉果苷Ⅴ、罗汉果苷ⅣA、罗汉果苷Ⅲ、11-氧化罗汉果苷Ⅲ、罗汉果苷ⅡE和11-氧化罗汉果苷ⅡE等6种苷类化合物含量的方法。采用的色谱条件:ZORBAX SB-C18色谱柱(150mm×4.6mm,5μm);柱温30℃;以水(A相)和乙腈(B相)为流动相,梯度洗脱程序:0~3min,20%B^30%B;3~8min,30%B^35%B;8~9min,35%B;流速0.8mL/min;检测波长203nm;进样量10μL。结果表明,以上6种苷类化合物分别在0.04~1.0mg/mL、0.011~0.68mg/mL、0.010~0.80mg/mL、0.009 7~0.58mg/mL、0.025~1.0mg/mL、0.013~0.76m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 1)。加标回收率依次为99.65%,101.6%,97.05%,103.1%,99.25%和103.0%;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0.83%,3.1%,1.9%,3.3%,0.59%和2.0%。该方法简便、快速、准确,适用于罗汉果原材料及其制品中苷类化合物的检测和含量测定。
卢凤来刘金磊黄永林李典鹏
关键词:高效液相色谱法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