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2008AA09Z405)

作品数:3 被引量:42H指数:2
相关作者:郭顺星张福生周雅琴谭小明陈晓梅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广西药用植物园北京师范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专项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篇药用
  • 1篇药用植物
  • 1篇植物
  • 1篇内生真菌
  • 1篇抗菌
  • 1篇抗菌活性
  • 1篇活性
  • 1篇活性研究
  • 1篇PENICI...
  • 1篇DERIVE...
  • 1篇FUNGUS
  • 1篇MARINE

机构

  • 1篇北京大学
  • 1篇北京师范大学
  • 1篇华中师范大学
  • 1篇中国医学科学...
  • 1篇广西药用植物...

作者

  • 1篇黄华容
  • 1篇陈晓梅
  • 1篇邓志威
  • 1篇林文翰
  • 1篇郭顺星
  • 1篇刘慧
  • 1篇陈键
  • 1篇谭小明
  • 1篇周雅琴

传媒

  • 1篇中国药学杂志
  • 1篇Journa...

年份

  • 1篇2011
  • 1篇2010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Secondary metabolites from marine derived fungus Penicillium terrestre被引量:1
2010年
Chemical examination of an unidentified sponge associated marine fungus Penicillium terrestre resulted in the isolation of eight compounds. Their structures are identified as cyclo (glycyl-D-proline) (1), cyclo (L-prolyl-L-alanine) (2), cyclo (L-prolyl- D-alanine) (3), cyclo (L-leucyl-trans-4-hydroxy-L-proline) (4), cyclo (L-leucyl-cis-4-hydroxy-D-proline) (5), cyclo (L-trans-(4- hydroxyprolinyl)-L-phenylalanine) (6), hexylitaconic acid (7), and hexylitaconic methylate (8), based on spectroscopic analysis (1D, 2D NMR). Compounds 7, 8 were obtained from the genus Penicillium for the first time, while compounds 1-6 were isolated from the fungus Penicillium terrestre for the first time.
刘慧陈键邓志威黄华容林文翰
关键词:FUNGUS
药用植物沉香内生真菌的分离及抗菌活性研究被引量:11
2011年
目的研究药用植物沉香内生真菌的抗菌活性,旨在获得有良好抗菌活性的菌株,以寻找新型抗菌物质。方法以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和白色念珠菌为实验菌株,用琼脂块法对分离的真菌进行了抑菌实验。结果从沉香植物中共分离到26株内生真菌,其中有7株真菌对至少1种实验菌株有抗菌活性,占总分离菌株的26.92%。结论药用植物沉香的内生真菌中存在着丰富的抗菌天然活性物质,这可为寻找新型抗菌物质提供资源。
周雅琴谭小明陈晓梅郭顺星
关键词:药用植物内生真菌抗菌活性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