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08JZD0014)

作品数:70 被引量:2,225H指数:21
相关作者:朱卫平陈林顾乃华傅京燕张耀辉更多>>
相关机构:暨南大学广东省社会科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环境科学与工程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67篇期刊文章
  • 5篇会议论文

领域

  • 69篇经济管理
  • 6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8篇实证
  • 12篇实证研究
  • 11篇面板数据
  • 6篇要素禀赋
  • 6篇企业
  • 6篇禀赋
  • 6篇假说
  • 6篇服务业
  • 5篇实证检验
  • 5篇金融
  • 4篇生产率
  • 4篇污染
  • 4篇金融危机
  • 4篇经济增长
  • 4篇环境规制
  • 4篇绩效
  • 4篇分工
  • 3篇代工
  • 3篇地产
  • 3篇对外贸易

机构

  • 71篇暨南大学
  • 3篇广东省社会科...
  • 2篇怀化学院
  • 1篇广东药学院
  • 1篇广西民族大学
  • 1篇华南师范大学
  • 1篇南阳师范学院
  • 1篇深圳职业技术...
  • 1篇中山大学
  • 1篇温州大学
  • 1篇中国社会科学...
  • 1篇中国社会科学...

作者

  • 12篇朱卫平
  • 11篇陈林
  • 11篇傅京燕
  • 9篇顾乃华
  • 6篇张耀辉
  • 6篇张捷
  • 5篇周浩
  • 4篇韩江波
  • 4篇赖永剑
  • 4篇张珊珊
  • 3篇李超
  • 3篇易顺
  • 3篇黄建军
  • 2篇张庆霖
  • 2篇李丽莎
  • 2篇余壮雄
  • 2篇陶锋
  • 2篇丁重
  • 2篇覃成林
  • 2篇龙自云

传媒

  • 7篇中国工业经济
  • 6篇产业经济研究
  • 5篇产经评论
  • 4篇经济学家
  • 4篇国际经贸探索
  • 3篇财贸经济
  • 3篇财经研究
  • 2篇世界经济
  • 2篇经济管理
  • 2篇国际贸易问题
  • 2篇南开经济研究
  • 2篇经济学(季刊...
  • 1篇商业时代
  • 1篇中国市场
  • 1篇首都经济贸易...
  • 1篇广东社会科学
  • 1篇中国人口·资...
  • 1篇财贸研究
  • 1篇商业经济与管...
  • 1篇统计与决策

年份

  • 2篇2014
  • 8篇2013
  • 13篇2012
  • 26篇2011
  • 19篇2010
  • 4篇2009
7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交通基础设施质量与经济增长:来自中国铁路提速的证据被引量:147
2012年
自1997年以来,中国实施了6次铁路提速,这可以看做是交通基础设施质量改善的一次自然实验。本文选取京广线和京沪线作为铁路提速代表,构造了1994~2006年提速铁路线沿途站点和其他未提速站点相对应的城市一级面板数据,利用倍差法系统考察了其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本文的研究发现,铁路提速促进了沿途站点的经济增长。在整个铁路提速期间,相对于未提速站点,铁路提速将提速站点的人均GDP增长率提高了约3.7个百分点;同时,在铁路提速后期,其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更为明显。
周浩郑筱婷
关键词:经济增长铁路提速倍差法
工业投入服务化:形成机制、经济效应及其区域差异——基于投入产出数据和HLM模型的实证研究被引量:31
2010年
本文利用投入产出表数据,借助多层线性模型,探讨工业投入服务化的形成机制、经济效应以及其受区域特征变量的调节效果。研究发现:提高工业投入服务化程度能显著提高工业的增加值率和全要素生产率水平;区域层面的改革开放进程,能够调节行业层面资本有机构成对投入服务化的影响,也能够调节行业层面投入服务化程度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
顾乃华
关键词:多层线性模型
对外贸易对中国产业结构向服务化演进的影响——基于制造-服务国际分工形态的视角被引量:41
2013年
文章从"制造-服务"国际分工的视角探讨了导致中国产业结构演进迟滞需求方面的原因,提出了以下理论假说:在制造-服务国际分工形态下,出口贸易的过度发展将导致对服务业的挤出效应大于其收入效应和关联效应,使产业结构落入"低水平过度制造业化"的陷阱。文章采用联立方程模型提取各经济变量的独立影响,为上述假说提供了经验证据。文章研究表明,中国出口导向型发展模式虽然有利于加快工业化进程,但可能抑制产业结构向服务化的演进。全球金融危机以后,中国有必要转变发展模式以促进经济结构转型升级。
张捷张媛媛莫扬
关键词:国际贸易产业结构服务化
传统产业体系蜕变与现代产业体系形成机制被引量:32
2010年
本文以产业体系是企业间联系方式的定义出发,以企业竞争行为从数量竞争转向创新竞争作为传统产业体系与现代产业体系分水岭,分析了现代产业体系是保证企业创新行为为生存方式的产业体系,推断出小批量、多品种、快调整是这一阶段对外部环境的要求,信息、物流、风险投资和科技服务这四个部门服务于企业创新行为,构成了现代产业体系的基础设施,而企业则最大限度地利用外部规模经济来保证自己的创新竞争力。人均收入的提高不仅带来了对产品和服务品种的需求扩张,也提升了个人生命价值。政府需要从民族整体利益和长远利益将现代产业体系作为政策工具,政府对经济的干预不再仅仅针对需求,而是针对抑制新的市场失灵。本文分析了两种现代产业体系推进机制-内生性市场推进和外生性政府推进,并认为中国适用于政府推进。
张耀辉
关键词:现代产业体系
需求诱致下的客户参与创新的激励研究被引量:10
2010年
本文通过研究发现客户需求是企业创新的重要影响因素,而客户需求作为企业的外在控制变量,是组织边界外不可控制的资源。客户需求主要体现在客户"用中学"知识,将客户"用中学"知识产业化是企业获得创新优势的重要途径。但客户"用中学"知识本身具有不易公开性、模糊性等特征,企业必须通过反复"试错"、自我"比赛"机制激励客户创新,吸收客户闲置知识;发展无边界组织,通过客户内部化激励机制,把客户需求转化为企业内部资源;通过对"用中学"知识产权化,实现客户知识的定向传播。
张耀辉彭红兰
关键词:需求诱致客户需求
国内价值链构建的空间逻辑及其实现机制——基于双重“中心-外围”格局视角的探讨被引量:11
2013年
中国经济发展已形成两个具有鲜明特色的"中心-外围"格局:发达国家与中国东部地区的"中心-外围"格局和中国东部地区与中西部地区的"中心-外围"格局。为从被发达国家的跨国公司低端锁定的全球价值链中突围,中国必须构建由本土大型企业主导、控制及治理的国内价值链。其基本思路是:以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为突破口,培育具有本土特色的跨国公司,初步建成东部地区与中西部地区协调发展的经济发展格局;然后,不断地拓展国际市场,形成以本国为核心、面向世界各地的经济联系格局,进而构建成由本土大型企业控制的全球价值链。
易顺韩江波
关键词:全球价值链国内价值链区域分工
碳排放与工业结构——基于CO2强度Divisia指数分解法的实证研究
Divisia指数分解法是研究指标变化的重要方法,本文采用1998年至2007年中国工业36个分行业数据,运用对数平均Divisia指数的分解方法,实证分析了我国CO2强度变化特性,解释推动CO2强度变化的主要因素。鉴于...
傅京燕张珊珊
关键词:CO2排放强度
文献传递
国际分工对产业结构演进的影响及其对我国的启示——基于新兴工业化国家跨国面板数据的经验分析被引量:16
2012年
从需求角度探讨了国际分工与产业结构演变的关系,提出国际分工主要通过直接效应和间接效应,以及由此衍生的收入效应、关联效应和替代效应来影响一国产业结构变化的理论假说。采用20世纪80年代陆续进入工业化成熟期的15个新兴工业化国家的跨国面板数据进行了实证检验,发现这些新兴工业化国家在产业结构向服务经济转型的同时,制造业的比较优势和外贸依存度却出现了下降趋势,国内最终消费占比呈现上升趋势。其经济含义表明:新兴工业化国家如果过度强化在国际分工中的制造国地位,长期依靠商品贸易来拉动经济增长,可能阻碍产业结构由工业经济向服务经济的转型;而随着制造业比较优势的下降,如果减少对商品贸易的依赖,更多地依靠国内需求来发展经济,对于产业结构的转型将有正面的促进作用。以上结论对于我国经济结构的调整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张捷周雷
关键词:国际分工产业结构贸易依存度
代工模式的分工位置、组织特征与技术追赶——基于全球价值链的视角被引量:10
2011年
代工制造是跨国公司主导全球价值链治理和资源优化配置的重要形式。中国已成为全球代工制造大国,但长期以来代工制造业的国际竞争力并没有随规模扩张实现同步提升。文章概述了全球价值链理论的核心内容,并基于全球价值链分工的视角,分析了代工制造模式的主要类型、价值链分工位置、产业组织特征和技术追赶过程。最后,提出了中国代工制造业技术追赶的几点建议。
陶锋
关键词:全球价值链代工SCP范式
纵向一体化:理论与公共政策被引量:2
2012年
纵向一体化是厂商典型的市场策略行为之一,它是否妨碍了竞争,或者说是否降低了社会福利?这不仅是经济学关心的问题,也是反垄断政策关心的问题。哈佛学派、芝加哥学派以及后芝加哥学派分别对纵向一体化经济效应进行了分析,并对西方发达国家的反垄断实践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
黄建军李英
关键词:哈佛学派芝加哥学派反垄断政策
共8页<12345678>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