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0572084)

作品数:27 被引量:361H指数:10
相关作者:金强王力王娟王秀红林腊梅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石油大学(华东)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石油科技中青年创新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天文地球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6篇石油与天然气...
  • 12篇天文地球
  • 1篇生物学

主题

  • 9篇凹陷
  • 8篇源岩
  • 7篇烃源
  • 7篇烃源岩
  • 5篇东营凹陷
  • 5篇生烃
  • 5篇天然气成因
  • 5篇热模拟
  • 5篇煤成气
  • 4篇沾化凹陷
  • 4篇石炭
  • 4篇盆地
  • 4篇热模拟实验
  • 4篇二叠系
  • 4篇成藏
  • 3篇油田
  • 3篇生烃动力学
  • 3篇石炭-二叠系
  • 3篇天然气
  • 3篇二次生烃

机构

  • 23篇中国石油大学...
  • 20篇中国石油化工...
  • 5篇中国石油天然...
  • 2篇中国海洋石油...
  • 2篇中国石化胜利...
  • 2篇中国石油
  • 2篇中国石油天然...
  • 2篇中国石油冀东...
  • 1篇西北大学
  • 1篇中国石油大学
  • 1篇中国海洋石油...
  • 1篇辽河石油管理...

作者

  • 23篇金强
  • 18篇王力
  • 7篇王秀红
  • 7篇王娟
  • 6篇林腊梅
  • 5篇宋国奇
  • 4篇胡晓庆
  • 4篇程付启
  • 3篇万丛礼
  • 3篇钱克兵
  • 3篇朱光有
  • 3篇王圣柱
  • 2篇尹长河
  • 2篇马国政
  • 2篇刘永昌
  • 1篇王端平
  • 1篇许坚
  • 1篇赖绍聪
  • 1篇张水昌
  • 1篇曹倩

传媒

  • 3篇沉积学报
  • 2篇新疆石油地质
  • 2篇石油天然气学...
  • 2篇中国石油大学...
  • 1篇天然气工业
  • 1篇大庆石油地质...
  • 1篇地质学报
  • 1篇石油学报
  • 1篇地球化学
  • 1篇石油与天然气...
  • 1篇矿物岩石
  • 1篇石油勘探与开...
  • 1篇中国科学(D...
  • 1篇岩石学报
  • 1篇高校地质学报
  • 1篇断块油气田
  • 1篇天然气地球科...
  • 1篇Acta G...
  • 1篇地球科学与环...
  • 1篇西安石油大学...

年份

  • 1篇2012
  • 1篇2010
  • 10篇2009
  • 10篇2008
  • 4篇2007
  • 1篇2006
2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中国中新生代咸化湖盆烃源岩沉积的问题及相关进展被引量:72
2006年
我国东部断陷湖盆和西部坳陷湖盆第三系均有蒸发岩与烃源岩共生现象。前者水体深、咸化范围小,在氯化盐和碳酸盐沉积环境中形成了优质烃源岩;后者水体浅、咸化范围大,在氯化盐和硫酸盐沉积环境中发育了优质烃源岩。两种湖盆出现的水体分层是有机质堆积和保存的重要条件。济阳坳陷和柴达木盆地为两类咸化湖盆的典型代表,对它们的研究可以深化蒸发岩-烃源岩共生区油气地质的认识、促进勘探发展。
金强朱光有
关键词:有机质油气生成
济阳坳陷民丰地区天然气成因被引量:7
2009年
济阳坳陷民丰地区天然气存在源岩热解和原油裂解成因的争议,利用古近系沙四段烃源岩、原油样品的热模拟实验与地质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提出了源岩热解气和原油裂解气的鉴别标志。源岩热解气以甲烷的快速生成为特征,成熟阶段,源岩热解气的环烷烃和苯含量低,高成熟阶段,源岩热解气和原油裂解气均以环烷烃和苯含量高为特征。民丰沙四段凝析油和天然气的ln(C1/C2)比ln(C2/C3)变化大,且环烷烃、异构烷烃和芳烃含量较高,具有高成熟阶段源岩热解气的特征,研究认为民丰地区天然气为源岩热解成因。
胡晓庆金强王秀红林腊梅王力王娟王婷婷
关键词:原油裂解气轻烃热模拟实验
渤深6潜山天然气成因及成藏条件被引量:3
2008年
孤西断裂带深层天然气来源多,成因复杂,混源现象普遍.针对这一问题,运用天然气组分、稳定碳同位素、轻烃组成、稀有气体同位素和伴生原油生物标志物等多种指标,与邻区天然气进行对比,认为该区带中渤深6潜山下古生界天然气主要为高成熟油型气,混有部分伴生气;天然气与原油同源,主要源自渤南洼陷Es4上烃源岩,也存在Es3下烃源岩的贡献.成藏条件分析表明:气源条件充足,储盖组合良好,沟通油气源的断层和不整合面发育,生烃期晚,天然气保存有利,是该区油气富集的关键.
王力金强万丛礼胡晓庆王秀红
关键词:天然气成因轻烃稀有气体同位素成藏条件
东营凹陷王家岗地区原油成因类型及成藏特征分析被引量:7
2007年
原油和烃源岩生物标志物分析表明,王家岗地区分布4种成因类型的原油:孔店型原油源于孔二段烃源岩,具有低密度、低硫、高蜡、饱和烃呈"单峰型"、胆甾烷C29>C27>C28呈反"L"型,成熟度较高、高三环萜烷含量等特征;沙四型原油源于沙四段烃源岩,高密度、高硫、低蜡、胆甾烷C27>C29>C28呈不对称"V"型、高伽马蜡烷含量,反映了咸水低等水生生物来源为主;混源型原油饱和烃分布呈"双峰型",来源于孔二段和沙四段烃源岩;南部埋藏较浅的圈闭中原油遭受生物降解等次生作用,正构烷烃缺失,为孔店组与沙四段的混源油或沙四型原油。由于烃源岩、运移通道和圈闭的配置差异,不同类型原油具有不同的成藏特征。
王圣柱李茂榕钱克兵金强王力
关键词:孔店组油源分析成藏特征
柴达木盆地西部古近系-新近系优质烃源岩特征被引量:35
2009年
柴达木盆地西部古近系(E)—新近系(N)盐湖相烃源岩有机质丰度偏低,而且非均质性严重,利用有限的岩心岩屑实验室分析资料很难对其作出客观评价。为此综合有机地球化学和测井信息,建立了一套测井评价方法,得到了海量的烃源岩评价参数。分析这些数据后发现:与膏盐或芒硝互层的泥页岩和含膏盐泥页岩有机质丰度高(TOC>1.0%)、类型好,是该区的优质烃源岩;还分析了不同层系优质烃源岩分布规律:其中,E32优质烃源岩是主力生烃灶,其次是E31,而N11和N12中优质烃源岩则不太发育。
王力金强林腊梅刘永昌张博明
关键词:柴达木盆地古近纪-新近纪烃源岩特征地球化学测井
胜利油田石炭-二叠系煤成气生成模式被引量:12
2009年
胜利油田在所属的临清坳陷东部和济阳坳陷发现了石炭-二叠系煤成气,根据该煤系烃源岩的分布与性质、所处构造单元及其演化特征分析,发现隆起、凸起、低凸起、斜坡和洼陷深部等5个构造单元的生烃史存在明显差别。将煤岩一次和二次生烃模拟实验得到的活化能等动力学参数与不同构造单元的埋藏史相结合,建立了不同构造单元煤成气生成量与地质年代的数量关系,得到了5种煤成气生成模式:隆起区中晚期不生烃模式;凸起区晚期不生烃模式;低凸起晚期成熟—高熟生烃模式;斜坡带晚期成熟—高熟生烃模式;深洼带晚期过熟生烃模式。研究表明:临清坳陷东部洼陷带、惠民凹陷南坡、沾化凹陷罗家斜坡带、车镇凹陷东部斜坡带、埕东凸起北部斜坡带等发育高成熟气源灶,斜坡带及周边地区是最为有利的煤成气勘探区。
金强宋国奇王力
关键词:石炭-二叠系埋藏史生烃动力学煤成气
沾化凹陷孤西断裂带古生界煤成气的实质被引量:3
2008年
针对以前的研究认为济阳拗陷孤西断裂带深层天然气主要发育煤成气,以烃源岩特征分析为基础,综合运用天然气组分、稳定碳同位素、稀有气体同位素、轻烃组成和伴生油生物标志物等多种指标,并结合成藏地质条件分析,系统剖析了孤西断裂带古生界天然气的成因和来源。认为该区并非都为煤成气,发育有3种类型的混源气:孤北潜山主要为C—P来源的煤成气,混入了部分油型气;渤古4和渤深6潜山均以渤南洼陷Es4上生成的高成熟油型气为主,前者还存在煤系的贡献,后者则混有部分源自Es3下的伴生气。
王力金强朱勇红尹长河孙耀庭
关键词:煤成气混源气天然气成因沾化凹陷
尕斯库勒油田原油成因类型与油源分析被引量:4
2008年
尕斯库勒油田是柴达木盆地最大的油田,关于其油源一直存在多种说法。通过密集采样和系统分析,运用获取的大量生物标志物指标,深入剖析了尕斯库勒油田深层和浅层油藏原油的地球化学特征和成因类型。认为两个油藏内部原油特征非常相似,均属于盐湖相低成熟原油;但二者之间存在差异,应该来自于不同的油源。根据油源对比分析,结合烃源灶的研究成果,查明了尕斯库勒油田的油气来源。指出深层原油主要源自茫崖凹陷的E3烃源灶,浅层原油则由茫崖凹陷E3和N1烃源灶混合而成。
王力金强彭德华
关键词:尕斯库勒油田原油生物标志物油源对比
烃源岩二次生烃热模拟实验研究进展被引量:4
2009年
二次生烃是目前油气生成过程研究的热点。热模拟实验是探索油气形成机制、重现油气生成过程的重要手段之一。文中简单介绍了目前常用的热模拟实验方法及优缺点,重点阐述了烃源岩二次生烃过程的影响因素及实验条件和成熟度,并指出烃源岩二次生烃热模拟实验方法应着重考虑加水、加催化剂、程序升温等条件,还要采用轻烃和碳同位素组成分析技术来研究天然气的成因、二次生烃机理和高成熟烃源岩等。
胡晓庆金强王秀红林腊梅王娟王婷婷
关键词:烃源岩二次生烃成熟度影响因素
渤海湾盆地不同级别不整合及其油气成藏规律被引量:11
2009年
根据渤海湾盆地构造运动和层序地层学特征,阐述了与不整合面相关的地层圈闭发育和成藏特征。认为新近系与古近系之间和古近系与前新生界之间为两个一级不整合面,前者在凹陷陡坡带主要发育超覆圈闭油气藏,在缓坡带既发育超覆圈闭油气藏,又发育不整合面遮挡油气藏;后者在主要凸起或低突起部位发育潜山油气藏。古近系内部发育3个二级不整合、10个三级不整合,二级不整合面上下均发育地层油气藏;与三级不整合面相关的地层油气藏规模较小,但数量很多,是目前精细勘探的主要目标。通过在济阳坳陷的多年实践,发现了数量可观的上述地层油气藏,为"东部稳产"的能源战略作出了贡献。
金强闫昭民程付启苏朝光
关键词:渤海湾盆地不整合面不整合圈闭地层圈闭油气成藏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