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林业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200704026)

作品数:10 被引量:35H指数:5
相关作者:叶建仁吴小芹黄麟许剑涛朱丽华更多>>
相关机构:南京林业大学江西农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林业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农业科学
  • 1篇生物学

主题

  • 5篇松材
  • 5篇松材线虫
  • 5篇线虫
  • 2篇致病力
  • 2篇拟松材线虫
  • 1篇蛋白基因
  • 1篇蛋白质提取
  • 1篇电泳
  • 1篇致病力测定
  • 1篇生物信息
  • 1篇生物信息学
  • 1篇生物信息学分...
  • 1篇双向电泳
  • 1篇松树
  • 1篇全长CDNA
  • 1篇全同胞
  • 1篇近交
  • 1篇近交系
  • 1篇火炬松
  • 1篇基因

机构

  • 5篇南京林业大学

作者

  • 4篇叶建仁
  • 3篇黄麟
  • 3篇吴小芹
  • 2篇付涵予
  • 1篇吉静
  • 1篇何龙喜
  • 1篇任嘉红
  • 1篇俞禄珍
  • 1篇朱丽华
  • 1篇应晨希
  • 1篇许剑涛

传媒

  • 2篇林业科学
  • 1篇生物技术
  • 1篇安徽农业科学
  • 1篇林业科技开发

年份

  • 1篇2012
  • 4篇2011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松材线虫和拟松材线虫家系建立及其致病力测定被引量:1
2011年
遗传背景相对一致、致病力稳定的植物线虫材料是开展其遗传学和致病机制研究的基础。对分别来自中国和日本的4个松材线虫(Bursaphelenchus xylophilus)和1个拟松材线虫(B.mucronatus)虫株采用两条幼虫配对在葡萄孢(Botrytis cinerea)基质上进行单异活体共培养的方法获得了若干个遗传背景相对一致线虫家系,家系成功率为13.3%~20%。线虫家系在盛有灰葡萄孢培养基质的、直径为9 cm的培养皿上取食完全所需的时间为10~44天。对不同家系进行了致病力测定表明,家系间的致病力分化明显。综合考虑感病率、感病指数、接种松苗死亡历期等指标,其中松材线虫家系AN19#F1的致病力最强,而拟松材线虫虫株AN5#所建家系都没有表现致病力。
黄麟叶建仁吴小芹
关键词:松材线虫拟松材线虫致病力测定
松材线虫近交系的培育被引量:6
2011年
松材线虫种群间及种群内存在高度的遗传多样性。为了增加其基因的纯合性,以强毒松材线虫虫株AMA3为原始种群,采用连续全同胞兄妹交配培养20代的方式进行近交系培育,共获得来自3对不同亲本的80个近交系。以感病黑松为宿主比较AMA3原始种群及不同近交种群的致病力。结果表明,连续近交未对松材线虫的致病力造成显著影响,来自3对亲本的F6,F10,F15及F20松材线虫种群依然保持强致病力。
朱丽华应晨希叶建仁
关键词:松材线虫全同胞近交致病力
松材线虫全蛋白的提取及其双向电泳体系优化被引量:2
2011年
目的:一种适用于双向电泳体系的松材线虫全蛋白提取方法的建立及其双向电泳体系的优化。方法:以松材线虫为实验材料,比较2种不同的蛋白提取方法,并对双向电泳中的IPG胶条长度、IPG胶条最适pH范围、上样量等3个方面的条件进行优化。结果:采用TCA-丙酮法提取的蛋白质浓度较高,达到2.18μg/μl。使用pH 5~8、24cm的IPG干胶条,上样量为120μg,经双向电泳分离可得到背景清晰、分辨率较高的2-DE图谱,能检测到2 000个左右清晰的蛋白点,含有相对丰富的蛋白信息量。结论:该实验所建立的松材线虫提取方法和优化体系可以为今后松材线虫蛋白质组学的研究奠定技术基础。
付涵予任嘉红黄麟叶建仁
关键词:松材线虫蛋白质提取双向电泳
不同松树感染松材线虫后NO和核酸酶变化与其抗病性的关系被引量:7
2012年
以黑松、马尾松和火炬松为研究对象,对其接种松材线虫后4,12,24,48,72,96和120h的NO和核酸酶的活性进行测定。3种松树接种松材线虫后,针叶内NO平均含量的积累为火炬松<马尾松<黑松,这种差异在12~48h尤为明显;48h后较其割伤处理(CK1)的增加幅度为火炬松>马尾松>黑松。同时3种松树接种后的核酸酶变化趋势存在差异,单链核酸酶活性在4~48h为火炬松>马尾松>黑松,而火炬松双链核酸酶活性在4~96h时却一直低于马尾松和黑松,这表明不同松树体内单链或双链核酸酶的活性变化与其抗病性有关。且3种松树在接种松材线虫后,表现出症状的时间顺序为黑松最早,马尾松次之,火炬松最晚。这表明NO和核酸酶的变化与松树感染松材线虫后的病程发展密切相关。
何龙喜吴小芹吉静俞禄珍
关键词:火炬松黑松松材线虫NO核酸酶
松材线虫和拟松材线虫14-3-3蛋白基因全长cDNA克隆与分析被引量:5
2011年
[目的]对松材线虫和拟松材线虫的14-3-3蛋白基因进行全长cDNA克隆,并进行序列分析。[方法]根据GenBank数据库中14-3-3蛋白EST序列BXC56(登录号为FG589472)、BMC120(登录号为FG589351),采用RACE技术获取松材线虫和拟松材线虫14-3-3蛋白的全长cDNA克隆Bx14-3-3a和Bm14-3-3a,并对克隆片段序列进行分析。[结果]Bx14-3-3a全长1 039 bp,包含一个756 bp的开放阅读框,编码蛋白含有251个氨基酸残基,包含2个14-3-3蛋白标签,编码蛋白分子量为61.43 kD,等电点为4.88。Bx14-3-3a基因组结构中包含4个外显子和3个内含子序列。Bm14-3-3a全长992 bp,有与Bx14-3-3a编码完全相同的氨基酸序列。序列比对结果表明,14-3-3在真核生物间高度保守,Bx14-3-3A和Bm14-3-3A蛋白在系统进化上与线形动物门(Nematomorpha)的物种近缘关系较近,与植物线虫南方根结线虫(Meloidogyne incognita)系统发育关系上最为亲近。[结论]Bx14-3-3a和Bm14-3-3a的成功克隆,为进一步研究其功能及其调控因子对形态、致病力、繁殖力和环境适应性等方面的分子调控机制奠定了重要基础。
黄麟许剑涛付涵予吴小芹叶建仁
关键词:松材线虫拟松材线虫基因结构生物信息学分析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