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71372047) 作品数:13 被引量:448 H指数:8 相关作者: 陈关亭 黄小琳 黄小宝 章甜 寇宗来 更多>> 相关机构: 清华大学 中国人民大学 华东师范大学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经济管理 文化科学 更多>>
信用评级付费模式重要吗? 基于债券信用评级的研究 2021年 债券信用评级中发行人付费模式与投资者付费模式孰优孰劣的问题是国内外持续争议的焦点。基于2007—2015年中国信用评级数据和发债融资数据,本文研究发现:对于相同对象,发行人付费模式下的信用评级明显高于投资者付费模式。通过度量信用评级偏差发现,两种模式分别存在评级高估偏差或低估偏差。在双重信用评级模式中,投资者付费模式带来的评级压力没有显著改变发行人付费模式的信用评级偏差,但是债券融资利率显著低于单一制的发行人付费模式下的债券融资利率,主要原因是双重信用评级提供了更多维度和内容含量的评级信息,因而能够更好地降低信息不对称和减少非道德问题。本文建议发债企业优选双重信用评级模式,必要时配合投资者付费模式的评级机构,并提示监管机构重视两种付费模式分别存在的评级高估或低估问题。 陈关亭 朱松 连立帅关键词:信用评级 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与绩效——基于行业聚类的分析 被引量:16 2017年 基于2008—2014年我国A股主板和中小板上市公司12 625个观察值,按照总体样本与行业样本分别检验内部控制与企业绩效的关系,结果表明:内部控制与总体上市公司以及三大行业上市公司的绩效均呈显著正相关,但内部控制对企业绩效的影响存在行业差异,即在技术密集型和劳动密集型行业中的影响显著强于资本密集型行业。因此,政策制订部门可扩大内部控制规范体系实施范围,逐步推动中小板、创业板上市公司与非上市大中型企业提前实施内部控制规范体系,并重点督导资本密集型行业内部控制的建立健全和实施情况,同时,资本密集型企业管理层应针对本企业特征建立相匹配的内部控制体系。 黄小琳 陈关亭关键词:内部控制 企业绩效 上市公司 资本市场开放、非财务信息定价与企业投资——基于沪深港通交易制度的经验证据 被引量:198 2019年 非财务信息可以反映企业内在价值,反馈至股价中则有利于引导企业的投资行为,但其要求市场上拥有大量具备信息搜集、解读与分析能力优势与践行价值投资的投资者,而开放资本市场有利于将发达资本市场的成熟投资者引入新兴市场国家,实现市场合理定价与资源的有效配置。利用沪深港通交易制度实施的外生事件,本文考察了中国资本市场开放对非财务信息定价与企业投资关系的影响,结果发现沪深港通交易制度实施会提高企业投资与非财务信息定价的敏感性,表明该交易制度能够增强非财务信息定价并影响企业投资。这种效应产生的主要原因在于股价是企业融资的重要决定因素,沪深港通交易制度会提高长期债务融资与非财务信息定价的敏感性,从而影响企业投资的融资支持。本文研究表明,通过资本市场开放引入发达资本市场投资者有利于优化投资者结构,增强股价对实体经济的引导作用,提高资本市场效率。 连立帅 朱松 陈关亭关键词:债务融资 我国违约债券的评级交易因子分析——基于2014年-2016年的债券违约事件 被引量:2 2017年 基于2014年-2016年我国债券市场发生的一系列债券违约事件,文章根据舞弊风险因子理论,分别分析了发债企业和评级机构的个别风险因子与一般风险因子,发现双方的风险因子聚合度均较高。研究认为,在这些违约债券的评级过程中发债企业和信用评级机构很可能通过信用评级交易而共谋推高了发债企业信用评级水平。因此建议债券市场监管部门强化监督管理,净化市场环境,并从严查处"信用评级交易"问题。 黄小琳审计师选择与会计信息质量的替代性研究——基于稳健性原则对信用评级影响视角 被引量:29 2014年 现有研究鲜有讨论高水平审计师选择与高质量会计信息在传递信号方面是否存在替代性。本文基于我国发行信用债券的1891个企业样本,从信用评级视角出发,研究了高水平审计师选择与高质量会计信息的信号替代性。结果表明,拥有高质量会计信息的企业更可能选择高水平审计师,以强化其不会侵占投资者的信号效应,而且外部审计师选择信号和会计信息质量信号均得到了信用评级机构的正面评价。选择高水平审计师能够部分替代但不能完全替代高质量会计信息对信用评级的积极影响。 陈关亭 朱松 黄小琳关键词:审计师选择 会计信息质量 替代性 信用评级 多重信用评级与债券融资成本——来自中国债券市场的经验证据 被引量:37 2021年 本文揭示了多重信用评级的信息生产机制和信用认证机制,排除了“信用评级购买”假说对于多重评级动机的解释,研究发现:多重信用评级有利于降低债券融资成本;相对于不一致的多重信用评级,一致的多重信用评级更有利于降低债券融资成本。在多重信用评级中,相对于评级机构均为“发行人付费”模式,兼有“投资者付费”模式的信用评级更有利于降低债券融资成本。此外,当多重信用评级的评级意见不一致时,平均评级的信息含量最高,即综合不同信用评级所包含的多种信息比任何单一信用评级更加具有信息含量。本研究为我国债券市场双评级制度提供了理论和经验证据的支持,有助于完善多元化信用评级制度和债券市场监管制度,并提示发债企业可以通过多重信用评级向市场传递更多和更具效度的评级信息,以弥补单一信用评级的信息不足和评级结果失准,减少投资者决策的不确定性,从而降低债券融资成本。 陈关亭 连立帅 朱松关键词:信息不对称 跟随还是对冲:发行人付费评级机构如何应对中债资信的低评级? 被引量:40 2020年 国外研究表明,当投资人付费评级机构给出更低的评级时,发行人付费评级机构为维护市场声誉,通常也会"跟随"着调低评级。但2009~2014年期间中国发债企业主体评级的数据却给出了截然相反的结果,面对中债资信的低评级,发行人付费评级机构不但不会"跟随",反而会调高拟发债企业的后续主体评级进行"对冲"。本文从"监管套利"角度解释了这种"反常现象":中国监管部门限制主体评级很低的企业发债,相应地市场投资机构也通常都限制投资于低评级企业发行的债券;所以,一旦中债资信对拟发债企业给出很低的主体评级,拟发债企业就可能为了成功发债而寻求发行人付费评级机构给出更高评级,以便对冲掉来自中债资信的负面冲击。本文基于双重差分法的经验检验,支持了上述理论解释。 寇宗来 千茜倩 陈关亭关键词:信用评级 内部控制对不同成长性公司的绩效影响分析——来自中国上市公司的数据 被引量:3 2017年 基于2008~2014年我国上市公司数据,本文检验了内部控制对于不同成长性公司的绩效影响。研究发现:不论低成长性、中成长性还是高成长性公司,内部控制与企业绩效都显著正相关,但是内部控制对不同成长性企业的绩效影响存在显著差异,影响强度从大到小依次为高成长性公司、中成长性公司、低成长性公司。建议政府监管部门和企业管理层在内部控制实施过程中应该考虑企业的成长性差异,充分体现内部控制建设的适应性原则。 黄小琳 黄小宝关键词:内部控制 企业绩效 卖空机制与审计师选择——基于融资融券制度的证据 被引量:21 2019年 以我国融资融券试点为准自然实验,从被审计方的行为选择视角,采用双重差分模型( DID )和倾向得分匹配法( PSM ),考察了放松卖空限制对上市公司审计师选择的影响,发现放松卖空管制会促使上市公司选择审计质量较高的会计师事务所。该效应在非国有企业中更加显著,而且卖空标的公司更加倾向于变更为高质量的会计师事务所。进一步研究发现,卖空机制对高质量审计师选择的影响,并非是融资做多所致,而是主要源于融券做空的卖空压力。本文为我国在条件成熟时全面放开卖空机制以及会计师事务所做大做强并提高审计质量,提供了来自上市公司行为选择的经验证据支持,并提示学界在研究审计师选择时应该考虑卖空机制因素。 陈关亭 朱松 王思敏关键词:卖空机制 审计师选择 融资融券 信号传递 评级行业竞争与信用评级水平——基于中国信用债市场的证据 被引量:5 2021年 增加评级行业竞争程度是否有利于改善信用评级质量,在国内外一直存在争议。基于我国债券市场信用评级数据,本文研究发现:评级行业竞争推高了发债企业初始的主体信用等级和债项信用等级,并且竞争越激烈,评级高估程度越大。不论是在低集中度竞争型评级市场还是在分散竞争型评级市场,也不论是在原有评级市场格局中还是在新评级机构进入之后,评级行业竞争加剧都催化了评级膨胀问题,并且新进入者进一步推高了评级水平和高估程度。但是,跟踪信用评级并没有因评级行业竞争加剧而出现明显的上调现象。进一步研究发现,市场和投资者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识别不合理的信用评级水平,并对其降低融资利率的背书作用给予"折扣"。本文最后提出了实施限量准入和分类监管等6项评级治理建议。 陈关亭 朱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