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2012BAK15B01)

作品数:39 被引量:448H指数:12
相关作者:高孟潭陈学良俞言祥蒋长胜李铁飞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中国地震局北京工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建筑科学理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39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5篇天文地球
  • 7篇建筑科学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核科学技术
  • 1篇理学

主题

  • 27篇地震
  • 9篇地震动
  • 6篇数值模拟
  • 6篇值模拟
  • 4篇断层
  • 4篇强震
  • 3篇地形
  • 3篇震害
  • 3篇震级
  • 3篇震源
  • 3篇速度脉冲
  • 2篇地形效应
  • 2篇地震触发
  • 2篇地震动衰减
  • 2篇地震动衰减关...
  • 2篇地震反应
  • 2篇断裂带
  • 2篇则木河
  • 2篇震害特征
  • 2篇震源机制

机构

  • 29篇中国地震局地...
  • 10篇中国地震局
  • 4篇北京工业大学
  • 2篇福建省地震局
  • 2篇中国地震局工...
  • 1篇北京大学
  • 1篇天津市地震局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新疆维吾尔自...
  • 1篇中国地震局兰...
  • 1篇中国科学技术...
  • 1篇四川省地震局
  • 1篇中国矿业大学...
  • 1篇宁夏回族自治...

作者

  • 10篇陈学良
  • 10篇高孟潭
  • 8篇俞言祥
  • 5篇李小军
  • 5篇蒋长胜
  • 5篇李铁飞
  • 4篇祝爱玉
  • 4篇张东宁
  • 4篇温增平
  • 3篇陈鲲
  • 3篇鄢兆伦
  • 3篇徐锡伟
  • 3篇许冲
  • 3篇谢俊举
  • 2篇王虎
  • 2篇金星
  • 2篇冉勇康
  • 2篇李彦宝
  • 2篇吕红山
  • 2篇周本刚

传媒

  • 8篇地震地质
  • 7篇地震学报
  • 5篇地震工程与工...
  • 3篇地球物理学报
  • 2篇国际地震动态
  • 2篇震灾防御技术
  • 1篇工程地质学报
  • 1篇振动工程学报
  • 1篇建筑结构学报
  • 1篇科技导报
  • 1篇岩土工程学报
  • 1篇核动力工程
  • 1篇计算机系统应...
  • 1篇工程力学
  • 1篇地球物理学进...
  • 1篇哈尔滨工程大...
  • 1篇应用基础与工...
  • 1篇中国科学:地...

年份

  • 3篇2017
  • 11篇2015
  • 13篇2014
  • 8篇2013
  • 6篇2012
3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近场速度脉冲场地响应等效线性分析的适用条件被引量:2
2015年
为了探讨近场强地震动中产生较大永久位移的"单向"速度大脉冲和近似不产生永久位移的"双向"速度大脉冲是否可用等效线性化方法分析处理,选取具有典型特性的地震动作为输入,通过"方法自检验"和"前人成果定性比较"等手段,分析了近场速度脉冲场地响应采用等效线性方法进行分析的适用条件。计算结果表明:对于"弱"和"中等"强度的近场"双向"速度脉冲型地震动作用,可以采用等效线性化方法进行分析。这种做法是合理的、有效的。但是,对于近场"单向"速度大脉冲型地震动作用,不适宜采用等效线性化方法进行分析,计算结果将会产生很大误差,尤其是不能反映场地永久位移和永久塑性变形特征。
陈学良金星高孟潭
关键词:等效线性化
地形坡度场地分类法在玉溪-江川-通海盆地的适用性研究被引量:4
2014年
基于高精度的ASTER GDEM数据,利用Wald和Allen地形坡度场地分类法,并借鉴30 m等效剪切波速v30s和20 m等效剪切波速v20s之间的关系,对我国云南的玉溪盆地、江川盆地、通海盆地的场地土,按照我国的场地土类别规则加以划分,并将结果与综合探测的"真实结果"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1)地形坡度场地分类法划分出了中硬土ZYⅡ和中软土ZRⅢ这两种区域,定性上与"真实情况"相类似。(2)将玉溪地区当作活动地块,比将其当作稳定地块,要更符合实际情况。(3)该方法没有划分出软弱土RRⅣ区,与"真实情况"相比,定量上存在显著的、较大的差别。说明将该方法直接应用于深厚的、成因复杂的沉积盆地的场地土类别划分,是有局限性的。
陈学良高孟潭俞言祥陈鲲李铁飞
第十五届世界地震工程大会上世界各国强震动观测及最新进展交流被引量:1
2013年
引言 第十五届世界地震工程大会(worldConferenceofEarthquakeEngineering,WCEE)于2012年9月24日至28日在葡萄牙里斯本召开。本次大会共收到了6000多篇摘要,共约7700个作者,4000多人注册参会,与会代表来自7大洲的85个国家。最终接受论文有3600多篇,其中1250篇口头报告,1500多篇张贴报告和900多篇电子报告(e—poster),有16个分会同时进行。
谢俊举李小军
关键词:地震工程强震动观测
基于时-频包线函数的多点地震动合成
2014年
地震动频率非平稳特性对结构响应有重要影响。本文通过引入随频率变化的包线函数,近似模拟地震动频率的非平稳特性,建立了能够考虑地震动频率非平稳特性的空间相关多点地震动的合成方法。实例分析表明,本文给出的拟合方法能够较好地反映地震动频率的非平稳特性,强调地震动时程在下降段的低频成分。由于在本文给出的模拟方法中,可以采用不同的时-频分析工具构建随频率变化的强度包线函数,所以非常适合于工程应用。
俞瑞芳阿布都瓦里斯俞言祥
关键词:地震动合成相干函数
地震动峰值放大与盆地深度关系的初步数值模拟被引量:6
2014年
沉积盆地对"超高、超大、超长"结构的地震动特性有显著的影响,认识盆地效应机理、刻画盆地放大特性是震害防御工作中亟待解决的问题。简要回顾了几次大地震中出现的典型盆地效应特性及其出现的原因,对前人提出的产生盆地效应的物理机制作了简要的总结,最后利用解耦的近场波动数值模拟方法,对SH波垂直入射情况下的二维理想盆地模型的水平方向地震动峰值放大倍数与盆地深度的关系,进行了初步的数值模拟研究,计算结果发现:(1)总体上,盆地地表放大系数与盆地深度有很好的相关性(近乎是线性关系),表现为随盆地深度的增加,盆地的放大效应也逐渐增大;(2)对于形状对称的理想盆地模型,在盆地中央附近出现了异常的放大,表现出典型的"盆地聚焦效应";(3)对于形状不对称的理想盆地模型,在盆地边缘和中央均出现异常的放大,表现出显著的"盆地边缘效应"和"中心聚焦效应"。
王建龙陈学良高孟潭李宗超鄢兆伦李铁飞
关键词:数值模拟
1833年9月6日云南嵩明8级大地震强地面运动数值模拟与震害启示被引量:2
2015年
1833年9月6日,在云南省嵩明杨林南发生了8.0级大地震,震后调查显示:震中烈度为Ⅹ度,影响烈度为Ⅶ度。其中,嵩明、河阳(今澄江)、宜良、寻甸、蒙自、昆明、呈贡、晋宁、江川、开远等十州县严重受灾,造成6707人死亡,受灾人口达153385人。
陈学良郭金萍高孟潭李宗超
关键词:大地震强地面运动数值模拟震害受灾人口震中烈度
凸起地形对地震动特性的影响被引量:14
2014年
采用基于ABAQUS平台的显式有限元动力学分析方法,结合人工黏弹性边界理论,研究了局部凸起地形对地震动特性(包括反应谱、峰值加速度、峰值速度和峰值位移等)的影响,分析了台地宽度对地形放大效应的影响.结果表明:凸起地形平台段空间点地震动受地形效应影响较大,在零阻尼条件下,其谱比曲线呈双峰特点,即在0.8—0.9s的中长周期段谱比达到一个较大值1.6,在0.08—0.09s的高频段谱比超过2.0,且最大值出现在平台中点;对于凸起地形斜坡段,在大部分周期点处,顶点的谱比高于其它斜坡点,而且在周期超过0.4s的频段,斜坡段观测点的谱比表现出较明显的规律性,即越靠近顶点的观测点,其谱比值越大;坡底段地表不同观测点的谱比基本在脚点与计算边界点(人工边界点)对应的谱比值之间变化,在不同的频段均表现出较明显的规律性.凸起地形平台段宽度对地震动高频成分的放大效应具有较大影响,但只局限在一定的宽度范围内,随着宽度的增大,其对地形放大效应的影响逐渐减弱.此外,台地宽度的变化对地震动峰值加速度的放大效应有一定的影响,而对峰值速度、峰值位移的放大效应的影响则不明显.
郝明辉张郁山
关键词:地形效应地震动特性
大陆首次超过1g的强地面运动记录特点及震害特征
位于vff度区的宝兴县地办合(51BXn)在芦山地震中首次记录到大于1g的强震记录,在与附近宝兴民治台(51BXZ)强震记录对比分析的基础上,利用目前不同机构给出的11种震源机制解,对EW,NS,UD位移记录相类似的现象...
乔森陈学良刘爱文温增平李小军
关键词:强震记录震害特征
俯冲带地区压扭断裂型地震触发滑坡及其剥蚀厚度空间分布规律分析被引量:22
2012年
2010年1月12日海地MW7.0级地震触发了大量的滑坡。我们基于GIS与遥感技术构建了3类详细完备的海地地震滑坡编录图,分别为单体滑坡面分布数据,滑坡中心点位置数据与滑坡后壁点位置数据。结果表明海地地震触发了30828处滑坡,这些滑坡大致分布在一个面积为3192.85km2的区域内,滑坡覆盖面积为15.736km2。基于滑坡中心点密度(LCND)、滑坡后壁点密度(LTND)、滑坡面积百分比(LAP)与滑坡剥蚀厚度(LET)这4个衡量指标,使用统计分析方法,分析了海地地震滑坡及其剥蚀厚度与地震参数、地形参数、公路参数的关系。分析结果表明滑坡与坡度、地震动峰值加速度(PGA)存在大致的正相关关系;与距离恩里基约—芭蕉园断裂、距离水系存在大致的负相关关系;滑坡沿着恩里基约—芭蕉园断裂距离的统计结果表明,震中以西距离震中22~26km与8~12km的区域,与震中以东距离震中6~18km的区域是地震滑坡易发区域;斜坡曲率值越接近0,也就是坡面较平的斜坡越不容易在地震条件下发生滑动;LCND、LTND、LAP与LET高值对应的高程区间为200~1200m;滑坡发生的优势坡向为E方向;滑坡的发生与距离震中、距离公路没有太明确的关系。
许冲徐锡伟
关键词:统计分析
塔尔湾断裂活动时代厘定及地貌陡坎成因分析被引量:11
2012年
阿尔金断裂东段北侧发育了多条NW向断裂,塔尔湾断裂是其中规模最大的塔尔湾-登登山-池家刺窝断裂的西段。该断裂总体走向NW,长约10km,在卫星影像上为一笔直的线性陡坎,地貌上为高几十cm至5m的地形陡坎。陡坎倾向NE,组成陡坎的地层主要有早更新世砾岩和全新世风积砂土等。通过地形剖面测量得到,由全新世风积砂组成的地貌陡坎高5m左右,由早更新世砾岩组成的地貌陡坎高1m左右。垂直地貌陡坎开挖的探槽揭示出,塔尔湾断裂为SW倾的逆断层,表现为新近纪泥岩逆冲于早更新世砾岩之上,断距为0.5m左右。全新世风积砂及晚更新世戈壁砾石层覆盖于断层之上,没有被错断。断裂上盘为新近纪泥岩,富含地下水,因此植被较发育;由于植被的保护及固砂作用,风积砂不断堆积并保存下来,风积沙层逐渐增高。下盘除地表有几十cm厚的戈壁砾石层外,下部均为胶结坚硬的早更新世砾岩,不含地下水,植被不发育。全新世风积砂土只发育在塔尔湾断裂上盘,下盘没有全新世地层发育;早更新世砾岩上的地貌陡坎高度远远小于全新世风积砂土上地貌陡坎的高度。这些都表明由全新世风积砂组成的地貌陡坎不是断裂活动形成的,而是外动力作用造成的。因此,塔尔湾断裂是一条早中更新世逆断裂。
陈涛刘玉刚闵伟周本刚
关键词:逆断裂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