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进国际先进农业科技计划(2011-G28) 作品数:46 被引量:543 H指数:14 相关作者: 刘凤之 王海波 史祥宾 王宝亮 王孝娣 更多>> 相关机构: 中国农业科学院果树研究所 南京农业大学 广西农业科学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引进国际先进农业科技计划 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项目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 更多>> 相关领域: 农业科学 轻工技术与工程 生物学 更多>>
破眠剂1号对葡萄冬芽休眠解除及萌芽过程中呼吸代谢的影响 被引量:2 2016年 以中需冷量葡萄品种‘夏黑’为试材,采用呼吸抑制剂法、借助氧电极,研究破眠剂1号解除葡萄冬芽自然休眠及促进萌芽过程中芽呼吸代谢的变化。结果表明:破眠剂1号处理葡萄休眠冬芽比对照萌发早、整齐,且萌芽率显著高于对照;破眠剂1号处理前期(休眠解除期)暂时抑制葡萄冬芽的总呼吸速率,后期(萌芽准备期)促进葡萄冬芽总呼吸速率迅速上升,并显著高于对照。破眠剂1号处理前期暂时抑制葡萄休眠冬芽的三羧酸循环和细胞色素途径的运行活性,激活磷酸戊糖途径和交替途径的运行活性,从而促进自然休眠的解除;处理后期抑制磷酸戊糖途径和交替途径的运行活性,促进三羧酸循环和细胞色素途径的运行活性,促进葡萄冬芽的萌发。综上所述,破眠剂1号可代替葡萄冬芽的部分需冷量,使其自然休眠解除并促进萌芽,冷量不足则阻碍这一过程。 王海波 王孝娣 史祥宾 王宝亮 郑晓翠 王志强 刘凤之关键词:休眠解除 萌芽 呼吸速率 行内生草对葡萄果实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14 2018年 以“贝达”砧“巨峰”葡萄为试材,研究了行内生草对巨峰葡萄果实品质的影响。连续3年测定结果表明,行内生草略微增加了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对葡萄单粒质量和可滴定酸的影响不大;葡萄果皮花青苷含量表现出了较大的差异性,但不同年份间没有明显的一致性,说明行内生草可能不是引起这种差异的决定性因素。行内生草并不显著地影响葡萄香气物质总量,但影响了香气物质比例,行内种紫花苜蓿提高了酯类物质比例,降低了醛类物质比例,而行内种黑麦草和自然生草降低了酯类物质比例,提高了醛类物质比例。 冀晓昊 史祥宾 刘凤之 王宝亮 刘培培 王海波关键词:果园生草 葡萄 果实品质 葡萄冬芽自然休眠诱导期间的呼吸代谢变化 被引量:1 2015年 【目的】研究葡萄冬芽自然休眠诱导过程中呼吸速率和呼吸途径的变化规律,明确呼吸代谢与自然休眠诱导的关系,为休眠调控技术如无休眠栽培和秋促早栽培技术的发展提供理论依据,进而解决葡萄鲜果的周年供应问题。【方法】以‘贝达’嫁接的3年生高需冷量葡萄品种‘夏黑’和低需冷量葡萄品种‘京蜜’为试材,采用专一性呼吸抑制剂法借助氧电极测定葡萄冬芽呼吸速率及呼吸途径的变化,结合利用单芽扦插沙基培养法界定自然休眠诱导的进程,研究自然休眠诱导过程中葡萄冬芽的呼吸代谢变化。【结果】低需冷量葡萄品种‘京蜜’的冬芽自然休眠诱导开始和结束的时间晚于高需冷量葡萄品种‘夏黑’,且自然休眠深度浅于高需冷量葡萄品种‘夏黑’。需冷量不同的‘京蜜’和‘夏黑’两葡萄品种在自然休眠诱导期间冬芽的总呼吸速率变化趋势相同,呈单峰曲线,于自然休眠诱导结束时达最大值;低需冷量葡萄品种‘京蜜’在自然休眠诱导结束时冬芽的总呼吸速率和增幅略低于高需冷量的葡萄品种‘夏黑’。‘京蜜’和‘夏黑’两葡萄品种在自然休眠诱导期间,冬芽底物氧化水平和电子传递链水平上不同呼吸途径的运行活性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且变化趋势基本一致,与其自然休眠进程紧密相关,其中冬芽底物氧化水平上的戊糖磷酸途径(PPP)途径的运行活性与容量、蛋白质脂肪-TCA途径的容量和电子传递链水平上的交替途径的运行活性与容量,随着自然休眠进程的推进迅速增加;低需冷量葡萄品种‘京蜜’冬芽底物氧化水平上的PPP、蛋白质脂肪-TCA和电子传递链水平上的交替途径等与自然休眠诱导密切相关的呼吸途径的运行活性和容量都要略低于高需冷量葡萄品种‘夏黑’的冬芽。【结论】在自然休眠诱导期间,葡萄冬芽的总呼吸速率达最大值即� 王海波 王孝娣 史祥宾 王宝亮 郑晓翠 刘凤之关键词:葡萄 冬芽 需冷量 呼吸速率 新疆产区‘克瑞森无核’葡萄轻简化生产关键技术 被引量:8 2018年 从宽行深沟栽植、斜干水平龙干形+水平叶幕、主副梢简化或免修剪、行内生草、水肥一体化、花果穗整形与合理负载技术、富硒果品生产技术、配套机械设备等方面详细阐述了新疆产区‘克瑞森无核’葡萄的轻简化生产技术,以期为新疆产区葡萄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邱毅 史祥宾 魏长存 王海波关键词:葡萄 葡萄休眠的自然诱导因子及其对休眠诱导期冬芽呼吸代谢的调控 被引量:8 2015年 以高需冷量葡萄品种‘夏黑'为试材,石开究短日照、长日照和自然光照3个条件下,葡萄冬芽休眠的自然诱导因子及其对休眠诱导期冬芽呼吸代谢的调控机制.结果表明:自然低温、短日照2个环境因素单独或共同作用均能诱导葡萄冬芽进行自然休眠.短日照在诱导葡萄冬芽进入自然休眠的过程中起主导作用启然低温起辅助作用;温度相同条件下,日照时间越短对葡萄冬芽自然休眠的诱导作用越强.总呼吸速率达到峰值是葡萄冬芽休眠诱导期结束的标志.在自然休眠诱导期间,葡萄冬芽磷酸戌糖途径运行活性和容量占总呼吸的比例迅速上升,其中自然条件的葡萄冬芽分别由16.0%和20.1%上升至22.3%和26.0%.自然低温是诱导葡萄冬芽底物氧化水平上呼吸途径发生变化的主导因素,短日照起促进作用.在葡萄冬芽自然休眠诱导期间,交替途径运行活性和容量占总呼吸的比例迅速上升,其中自然条件葡萄冬芽分别由19.4%和27.3%上升至38.2%和46.8%.自然低温和短日照均可诱导葡萄冬芽电子传递链水平上呼吸途径发生变化. 王海波 王孝娣 史祥宾 王宝亮 郑晓翠 刘凤之关键词:葡萄 冬芽 呼吸代谢 不同叶幕形对设施葡萄叶幕微环境、叶片质量及果实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30 2015年 以3年生‘贝达'砧木设施栽培‘京蜜'葡萄为试材,石开究直立、V形和水平3种叶幕形处理下葡萄叶幕微环境、叶片质量及果实品质的差异.结果表明:直立叶幕的总孔隙度和开度显著高于V形叶幕和水平叶幕卅面积指数、光能截获率和叶幕昼夜温差均显著低于V形叶幕和水平叶幕后两者间无显著差异.V形叶幕葡萄叶片的栅栏组织厚度显著大于直立叶幕水平叶幕居中,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含量显著高于直立叶幕和水平叶幕后两者间无显著差异.果实品质以V形叶幕最佳水平叶幕其次,直立叶幕最差.通过GC-MS分析发现,V形叶幕挥发性香气化合物种类最多,为29种,直立叶幕与水平形叶幕分别为17和16种.V形叶幕中‘京蜜'葡萄的特征香气组分除乙醇、反式-2-己烯-1-醇、仲辛酮和甲酸己酯含量较低外,其余含量均较高.芳樟醇(里那醇)含量在直立叶幕和V形叶幕中显著高于水平叶幕橙花醇含量在V形叶幕中显著高于直立叶幕和水平叶幕,叶醇含量在V形叶幕和水平叶幕中显著高于直立叶幕,香茅醇仅在V形叶幕中检出.V形叶幕设施栽培葡萄的果实香气更浓,更能体现其品种特性. 史祥宾 刘凤之 程存刚 王孝娣 王宝亮 郑晓翠 王海波关键词:葡萄 设施栽培 高光效 GC-MS 阳光玫瑰葡萄在广西南宁的引种表现及其一年两收栽培技术 被引量:55 2016年 【目的】丰富广西鲜食葡萄品种及延长葡萄供应期,有效推进广西鲜食葡萄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方法】引进阳光玫瑰葡萄在广西南宁种植,观察其植物学特性、物候期、生长结果习性、果实性状及抗病性等表现,并研究其一年两收配套栽培技术。【结果】经过4年的引种观察,阳光玫瑰葡萄在广西南宁可成功实现一年两收,其果穗光亮整洁,外观优美,果实肉质脆硬香甜,具有浓郁的玫瑰香味,且抗病性强,不易裂果,挂果期长,商品性好,耐运输;在广西南宁定植第2年进入丰产期,第一造果产量达11532.00 kg/ha,第二造果产量为7524.00 kg/ha。同时总结出阳光玫瑰葡萄的建园及定植、架式选择、催芽技术、树体管理、花果管理、肥水管理、冬季整形修剪及病虫害防控等一年两收栽培关键技术。【结论】阳光玫瑰葡萄丰产稳产,适应性和抗病性强,果实品质极优,综合经济性状良好,适宜在桂南地区推广并进行一年两收栽培,生产上宜推广栽培脱毒苗。 王博 白扬 白先进 张瑛 谢太理 刘金标 陈爱军 娄兵海 何建军 林玲 周咏梅 曹雄军关键词:引种 呼吸代谢变化对设施冬促早栽培葡萄冬芽花芽分化的影响 被引量:3 2017年 以4年生‘贝达’砧耐弱光的‘京蜜’与不耐弱光的‘夏黑’为试材,借助石蜡切片法绘制花芽分化进程图,观察其花芽分化进程,同时采取呼吸抑制剂法测定其呼吸代谢变化,研究设施葡萄冬芽花芽分化进程中呼吸代谢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始原始体出现盛期、花序主轴及各小穗原基形成盛期和花序二级轴发育盛期是设施葡萄冬芽呼吸代谢最旺盛的时期,此期消耗物质和能量最多。三羧酸循环(TCA)途径的高比率运行为设施葡萄花芽孕育提供了较多物质和能量,其中蛋白质脂肪-三羧酸循环(Protein and fat-TCA)途径运行比率的迅速上升促进了冬芽始原始体向花序主轴及各小穗原基形成的方向发育;随后糖酵解-三羧酸循环(EMP-TCA)途径运行活性的增强为冬芽由花序主轴及各小穗原基进一步向花序二级轴的发育提供了物质与能量保障;蛋白质脂肪-三羧酸循环途径运行活性的降低是设施‘夏黑’冬芽花芽分化差的重要原因。交替途径(抗氰呼吸)的活化与花序主轴及各小穗原基的形成和花序二级轴的分化及第二花序形成等密切相关。综上所述,三羧酸循环途径和交替途径的活化为设施葡萄的花芽孕育提供了物质和能量保障,其中蛋白质脂肪-三羧酸循环途径运行活性的降低是设施葡萄冬芽花芽分化差的重要原因。 王海波 王孝娣 赵君全 史祥宾 冀晓昊 王志强 王宝亮 郑晓翠 刘凤之关键词:葡萄 花芽分化 冬芽 呼吸代谢 乙醇处理对葡萄果实常温保鲜的效果 被引量:15 2013年 研究不同添加量(0、0.5、1、2、4、8mL/kg)乙醇熏蒸处理对葡萄采后在25℃、12d贮藏期间果实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低添加量乙醇处理可显著抑制葡萄果实腐烂的发生,其中以2mL/kg处理的效果最佳;高添加量乙醇处理反而促进果实腐烂发生。2mL/kg乙醇处理还有效抑制果粒脱落和果梗干褐,减缓果皮中总花色苷的上升,保持果实较高的可溶性固形物、可滴定酸和VC含量,从而延缓果实衰老,保持较好的果实品质。研究表明,乙醇熏蒸处理在葡萄采后保鲜上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姜璐璐 朱虹 焦凤 潘永梅 陈智智 郑永华关键词:葡萄 果实腐烂 设施葡萄不同新梢间距处理对冠层光环境及果实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22 2018年 选用6年生‘贝达’砧木嫁接的‘京蜜’葡萄为试材,在控制果实负载量相同的前提下,设置10、15和20 cm新梢间距处理,连续两年研究其3种新梢间距处理条件下葡萄冠层光环境及果实品质的差异。结果表明:树体冠层总孔隙度和开度为新梢间距20 cm处理>15 cm处理>10 cm处理,叶面积指数和光能截获率表现相反,新梢间距10 cm处理>15 cm处理>20 cm处理。20 cm间距处理光能利用率低,10 cm处理叶面积指数过高,树体郁闭,15 cm处理叶面积指数合理,光能利用率高。果实单粒质量在新梢间距15和20 cm处理间无显著差异,显著高于10 cm处理;果皮色泽以15 cm间距处理最佳,其次为20 cm处理,10 cm处理最差。果实内在品质,可溶性糖和维生素C含量以新梢间距15 cm处理>20 cm处理>10 cm处理,可滴定酸含量表现相反趋势,10 cm间距处理最高,15和20 cm处理间无显著差异。特征香气组分中具有玫瑰香味的芳樟醇与绿叶清香和果香的正己醛含量均以15 cm间距处理显著高于其他两个处理;清香和果香味的橙花醇、花香味的香叶醇、甜玫瑰香味的香茅醇及绿叶清香和果香味的2–己烯醛含量均以15和20 cm新梢间距处理显著高于10 cm处理。15 cm间距处理挥发性香气物质的含量较高,表现更浓的品种香气。综合认为,设施栽培中水平龙干树形配合高光效V形叶幕的‘京蜜’葡萄以新梢间距15 cm处理表现最佳。 史祥宾 刘凤之 程存刚 王孝娣 冀晓昊 王宝亮 郑晓翠 王海波关键词:葡萄 光环境 果实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