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教育委员会重点学科基金(T0202)
- 作品数:268 被引量:1,416H指数:18
- 相关作者:张富强孙健魏斌张修银焦婷更多>>
- 相关机构: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上海交通大学上海市口腔医学重点实验室更多>>
- 发文基金:上海市教育委员会重点学科基金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资助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文化科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 试色糊剂对Ips-empressⅡ全瓷贴面颜色的影响被引量:5
- 2007年
- 目的:观察试色糊剂对全瓷贴面颜色的影响。方法:收集临床上严重变色或缺损的上前牙50颗,行全瓷贴面修复(Ips-empressⅡ全瓷系统制作)。贴面粘结前由同一实验人员用试色糊剂试色,将全瓷贴面就位后未涂试色糊剂时作为对照组,用电脑比色仪测定其及5种试色糊剂[A1、A3、Transluent(Trt)、White opaque(WOT)和B0.50oaque(B0.5)]试色后的L*、a*、b*值,用卡尺测量被测点的瓷层厚度,根据公式△Ea*b*=(△L*2+△a*2+△b*2)1/2、Cab=(a*2+b*2)1/2、Hab= arctan(b*/a*)计算每种糊剂试色后的色差及Cab、Hab值,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色差值(AEa*b*)和L*、Cab、Hab值的变化。结果:50例全瓷贴面被测点的平均瓷层厚度为1.088mm,用5种试色糊剂试色后,与对照组之间的色差大小依次为WOT、B0.5、A3、A1、Trt,WOT糊剂和B0.5糊剂引起的色差分别为2.371NBS和1.842NBS,临床上肉眼可以识别,主要表现为L*值和Cab值增大(P<0.05)。其余3种糊剂引起的色差不明显,其间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试色糊剂有遮色作用,且对黏结剂的选择具有一定指导意义。对变色严重的基牙,可以选用遮色性能较强的WOT或B0.5黏结剂,以削弱基牙颜色对贴面颜色的影响;对变色不严重或无需遮色的基牙,可以酌情选用其他3种黏结剂进行粘结。
- 张修银钱海馨杨丹苓甘红闵敏于卫强
- 关键词:试色糊剂全瓷贴面
- 不同孔隙率锶磷灰石陶瓷体内异位成骨能力的比较被引量:1
- 2007年
- 采用健康兔的骨髓组织,体外培养,诱导分化为成骨细胞,分别与孔径约为450~700μm、孔隙率分别为50%、60%、70%的Sr-HA以及孔隙率为70%的纯羟磷灰石陶瓷体复合,自体回植到兔背脊肌内。同时以未复合细胞的相同孔隙率的陶瓷材料作为对照,植入后4周、12周和24周取材,行四环素荧光染色观察,定量计算各组陶瓷材料新骨的形成量和速度,比较不同孔隙率锶磷灰石陶瓷材料的异位成骨能力。结果表明,复合成骨细胞的各组陶瓷在植入兔背脊肌内4周后均有新骨形成,随着植入时间的延长,骨组织的数量不断增加;孔隙率为70%的Sr-HA陶瓷和HA陶瓷的新骨形成数量和速度明显优于低孔隙率的Sr-HA陶瓷。四环素荧光标记还显示未复合成骨细胞的Sr-HA陶瓷和HA陶瓷孔隙内也有荧光沉积。Sr-HA多孔陶瓷是较理想的骨组织工程支架材料,成骨细胞复合Sr-HA陶瓷用于骨缺损的修复,具有广阔的临床应用前景。
- 陈德敏刘雪阳
- 关键词:锶磷灰石孔隙率成骨细胞异位成骨
- AGC电镀技术在口腔技术室操作体会
- 2007年
- AGC电镀技术(常称为金沉积技术)自1986年首次成功运用于口腔修复领域至今,已经作为一种经得起考验且具有发展前途的工艺广泛使用于口腔修复领域。本文将详细介绍AGC电镀技术在技术室操作的原理、特点、操作过程以及操作中的注意事项,并将操作中常见失败原因和处理方法作一分析,为这项技术更好的发展提供参考。
- 顾军连傅远飞徐侃
- 关键词:电镀贵金属
- 不同烧结温度下三维打印成型多孔钛植入体的实验研究被引量:9
- 2012年
- 目的评价三维打印成型技术(3DP)用于多孔钛植入体制备的可行性,研究不同烧结温度对其组织结构和力学性能的影响。方法设计试件大小为25-20mm圆柱体,设定每层的黏结面积为80%。选择纯度98.5%、颗粒直径约75μm的钛粉为原料,聚乙烯醇粉作为黏结剂,聚乙烯吡咯烷酮粉作为辅助黏结剂。通过三维打印获得多孔钛植入体试件初胚,在氩气保护下,将试件分别烧结至1200、1300、1400℃;对烧结完成的试件进行性能检测,包括孔隙率、显微硬度、扫描电镜观察试件的显微结构、抗压强度及弹性模量。结果最终获得的多孔钛植入体试件,其收缩均匀、无明显变形、细节清晰、肉眼可见排列整齐的微孔结构、表面无裂纹,呈现金属光泽。在1200、1300、1400℃的烧结温度下,孔隙率分别为(65.01±1.03)%、(46.73±0.73)%、(41.06±0.31)%,显微硬度为115.2±0.6、148.6±1.1、182.8±2.1,弹性模量为(5.9±0.5)、(16.2±0.9)、(34.8±1.5)GPa,抗压强度为(81.3±4.3)、(135.4±8.5)、(218.6±7.1)MPa。扫描电镜观察其孔隙相互连通成三维网状结构。结论证实了应用三维打印成型技术制备多孔钛植入体的可行性,得到的多孔钛植入体具有与骨组织相匹配的良好的生物力学相容性。
- 孙健熊耀阳陈萍张富强
- 关键词:力学性能
- 氧化锆陶瓷px-242A低温老化性能初步分析被引量:2
- 2011年
- 目的:初步分析一种3摩尔钇稳定的纳米氧化锆陶瓷(TZ-PX-242A)的低温老化性能。方法:将烧结后的氧化锆试件随机分成4组,在高温高压灭菌锅里进行循环热处理,处理条件为在134℃、0.2MPa下,进行0h,1h,3h,5h不同时间的低温老化实验。测量低温老化实验前后的三点弯曲强度,并用XRD分析试件表面单斜相的比例。结果:随着低温老化时间的延长,试件表面单斜相含量增加,三点弯曲强度呈逐渐下降趋势。低温老化处理5h后强度仍高于1100MPa。结论:本实验用氧化锆陶瓷的低温老化性能具有时效依赖性,低温老化对三点弯曲强度无明显影响。
- 姜慧黄慧王宇华张富强
- EMMPRIN在小鼠下颌第一磨牙形态发生及硬组织形成中的功能性作用
- 2014年
- 目的研究小鼠下颌第一磨牙中后期牙胚发育过程中细胞外基质金属蛋白酶诱导因子(EMMPRIN)的表达情况及其对牙齿细胞外基质分泌和矿化的影响。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EMMPRIN在牙胚发育各个阶段中的表达定位;应用体外牙胚器官培养法以及抗体阻断的方法观察EMMPRIN功能性缺失对于牙胚形态发生的影响;采用Real-Time PCR技术检测EMMPRIN相关基因的表达变化。结果 EMMPRIN蛋白特异性地表达于牙胚的帽状期、钟状期以及其后的分泌期;阻断体外培养牙胚中EMMPRIN的蛋白活性可导致牙釉质形成障碍,同时下调牙胚培养物中EMMPRIN相关基因MMP-9、MMP-13、MMP-20、ALPL、ameloblastin、amelogenin和enamelin mRNA的表达。结论 EMMPRIN的表达贯穿于牙胚发生发育的多个阶段;EMMPRIN可能通过调控金属基质蛋白酶和(或)相关釉质基质蛋白而在成釉细胞的分化及釉质基质的分泌、矿化过程中发挥关键作用。
- 黄立谢明
- 关键词:细胞外基质金属蛋白酶诱导因子牙胚
- 纯钛表面微弧氧化法制备含羟基磷灰石氧化膜的实验研究被引量:6
- 2008年
- 应用微弧氧化技术在纯钛表面制备含羟基磷灰石的氧化物膜。在氧化过程中,将钛试件放入含Ca、P电解液中,用直流脉冲电源处理。用扫描电镜(SEM)观察试件的表面和横断面形貌,X射线能谱(EDS)及X射线衍射(XRD)分析其元素成分和晶相结构。结果表明微弧氧化处理后,纯钛表面生成微孔结构的氧化膜,膜层厚度约20μm,由O、Ti、Ca和P四种元素组成。膜层表面有分布不均匀的火山丘状的微孔分布,直径小于5μm。膜层表面的钙磷原子比为1.63,界面处的钙磷原子比为0.51。膜层由金红石型和锐钛矿型二氧化钛及少量结晶相羟基磷灰石组成。微弧氧化技术在纯钛表面生成了内层致密外层多孔的晶相二氧化钛膜,同时含有少量羟基磷灰石,表明该技术在人工种植牙和人工骨关节等领域具有良好的医学应用前景。
- 陈建治张富强石玉龙王磊闫凤英
- 关键词:钛微弧氧化氧化膜羟基磷灰石
- 牵张应变诱导人牙周膜细胞凋亡过程中caspase蛋白酶表达的初步研究被引量:1
- 2017年
- 目的研究在牵张应变诱导人牙周膜细胞凋亡过程中caspase蛋白酶表达的变化。方法对体外培养的人牙周膜细胞分别施加20%牵张应变6、24 h,采用流式细胞术测定细胞凋亡率,采用免疫印迹技术检测caspase-3、-5、-7、-8、-9的蛋白表达,并采用分光光度比色法测定caspase-3、-5、-8、-9的蛋白酶活性变化。结果 20%牵张应变加载6、24 h可诱导人牙周膜细胞发生凋亡。caspase-3的蛋白表达及蛋白酶活性和caspase-7的蛋白表达在24 h牵张应变作用下较对照组增加,caspase-5、-8、-9的蛋白表达及蛋白酶活性在6、24 h牵张应变作用下较对照组增加。结论 20%牵张应变能诱导体外培养的人牙周膜细胞凋亡,此过程中伴随发生了caspase-3、-5、-7、-8、-9蛋白酶的活化。
- 吴雅琴赵丹庄嘉宝胥春
- 关键词:人牙周膜细胞牵张细胞凋亡
- 猪牙乳头细胞与β-磷酸三钙支架构建牙髓牙本质复合体样结构被引量:4
- 2008年
- 目的:牙乳头细胞是牙髓细胞、牙本质细胞的前体细胞,应用组织工程方法探讨以猪牙乳头细胞为种子细胞构建牙髓牙本质复合体的可行性。方法:实验于2004-03/2005-11在上海市口腔医学重点实验室完成。以第1代猪牙乳头细胞为种子细胞与β-磷酸三钙为支架材料复合后接种在裸鼠皮下。移植在裸鼠皮下的β-磷酸三钙支架与牙乳头细胞复合物为实验组,同期移植牙胚作为阳性对照组,同期植入的空白β-磷酸三钙支架材料作阴性对照组。每组3个样本,在同一裸鼠皮下植入。8周后取材进行组织学(苏木精-伊红染色及Goldner'三色法染色)、牙本质涎蛋白免疫组织化学及透射电镜检测。结果:①移植物组织学切片显示在支架材料孔隙内形成了牙髓牙本质复合体样结构,由牙本质基质样物质、前期牙本质样物质及牙髓样组织组成。在牙本质样物质内部可见少量牙本质小管,牙髓样组织外层细胞较为密集且单层排列,表现出成牙本质细胞样细胞的特征。②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在邻近成牙本质细胞样细胞周围的前期牙本质内牙本质涎蛋白呈阳性表达。③透射电镜结果显示,实验组局部可见牙本质小管样结构。结论:以猪牙乳头细胞为种子细胞、β-磷酸三钙为支架材料,成功构建出牙髓牙本质复合体样结构。
- 张富强傅远飞吴伟翁雨来李静张秀丽
- 关键词:磷酸三钙牙乳头细胞牙本质牙髓
- 应用核磁共振(MRI)采集及三维重建面部表面软组织形态的研究被引量:9
- 2007年
- 目的:对MRI在面部软组织的三维扫描与重建图像效果进行研究,以判断其在颌面重建领域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名健康志愿者头部进行MRI扫描,扫描数据以DICOM格式储存。在诊断工作站上以SSD法对图像进行重建。结果:在扫描层厚较小的情况下,MRI能完成面部大部分软组织的三维扫描与重建,但图像质量较粗糙。结论:MRI能完成面部软组织的三维扫描与重建,但不应作为颌面重建首选的重建方式。
- 焦婷张富强
- 关键词:磁共振颌面部软组织三维重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