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5200638)
- 作品数:48 被引量:208H指数:8
- 相关作者:陈金顶赵明秋廖明刘雅红琚春梅更多>>
- 相关机构:华南农业大学中国农业科学院哈尔滨兽医研究所福建省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更多>>
- 发文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医药卫生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 宠物源大肠杆菌质粒介导喹诺酮类耐药基因流行性检测被引量:8
- 2010年
- 【目的】对广州分离得到的宠物源(主要是宠物猫、狗)大肠杆菌进行质粒介导喹诺酮类耐药PMQR基因qnr、qepA和aac(6′)-Ib-cr基因的流行性检测。【方法】采用琼脂平板稀释法对164株临床分离的宠物源大肠杆菌进行15种抗菌药物的最小抑菌浓度测定。通过PCR检测qnr、qepA和aac(6′)-Ib-cr基因。建立大肠杆菌基因指纹图谱并对指纹图谱进行分析。【结果】164株宠物源大肠杆菌对12种兽医临床常用抗生素耐药率较高,且表现为多重耐药(5-14耐)。在164株宠物源大肠杆菌中检测到3个菌株同时携带qnrA、qnrB和qnrS基因,其中2株也携带aac(6′)-Ib-cr基因。阳性菌株均能扩增出指纹图谱,具有两个以上PMQR基因的菌株多分布于B型和C型。【结论】广州市宠物源大肠杆菌对临床常用抗菌药物耐药较为严重,检测结果显示喹诺酮类耐药基因在本市宠物医学临床上传播广泛,PMQR基因的产生能力与其基因型有密切的关系。
- 朱恒乾廖晓萍陈朝喜王秀梅孙坚孙迎李亮张美君刘雅红
- 关键词:宠物大肠埃希氏菌质粒介导喹诺酮耐药基因
- 鸡源肠杆菌质粒介导喹诺酮类耐药基因检测被引量:11
- 2009年
- 【目的】对广东地区分离得到的鸡源肠杆菌进行质粒介导喹诺酮类耐药(PMQR)基因检测。【方法】采用纸片扩散法对84株鸡源肠杆菌临床分离株进行27种抗菌药物的敏感性测定。通过PCR检测质PMQR基因qnr、qepA和aac(6′)-Ib-cr。研究PMQR基因阳性菌株染色体gyrA、gyrB、parC、parE基因喹诺酮耐药决定突变区(QRDRs)的变异情况。【结果】84株鸡源肠杆菌对兽医临床常用的恩诺沙星、氟罗沙星、氨苄西林、复方新诺明、强力霉素以及利福平、链霉素、罗红霉素的耐药率很高,且为多重耐药;对氨苄西林/舒巴坦、氨曲南、多粘菌素E和头孢氨苄的敏感性高。在84株鸡源肠杆菌中检测到1株同时携带qnrB和aac(6′)-Ib-cr基因的肺炎克雷伯氏杆菌GDK05,整个qnrB基因的阅读框架与GenBankTM中的qnrB6一致,同时GDK05在gyrA基因的QRDR出现83位S→I变异,gyrB、parC、parE基因的QRDRs没有检测到变异。【结论】广东地区集约化养殖场鸡源肠杆菌对兽医临床常用抗菌药物耐药严重。本研究首次在兽医临床上检测到1株同时携带qnrB6和aac(6′)-Ib-cr基因的鸡源肺炎克雷伯氏菌。PMQR机制的出现预示着喹诺酮类耐药很可能会在兽医临床上更加快速而广泛地传播。
- 岳磊蒋红霞刘健华廖晓萍李树娟陈雪影吴彩霞张小云刘雅红
- 关键词:肠杆菌质粒喹诺酮耐药
- 表达H3N2亚型猪流感病毒血凝素蛋白的重组腺病毒在猪体内的免疫试验
- 2009年
- 【目的】本研究旨在评价表达H3N2亚型猪流感病毒血凝素蛋白的重组腺病毒在猪体内的免疫效果。【方法】以10-8TCID50、2×10-8TCID50和4×10-8TCID50的剂量经肌肉注射接种后2到6周每周检测血凝抑制(HI)抗体;比较肌肉注射、滴鼻、灌胃3种接种途径对仔猪免疫效果的影响,并通过攻毒保护试验进一步考察重组腺病毒rAd-HA-GFP在猪体内的免疫效力。【结果】以不同的剂量分别经肌肉注射免疫后,HI抗体水平与接种剂量呈正相关。3种接种途径均能刺激仔猪产生特异性抗体,肌肉注射组的HI抗体要高于其他2组,差异显著(P<0.01)。通过滴鼻和肌肉注射方式进行攻毒后,阴性对照组仔猪在攻毒2d后出现体温升高、打喷嚏、咳嗽、流鼻液、精神沉郁、体重减轻等症状;而各免疫组仔猪未观察到明显的临床症状,各免疫组的病毒分离率也明显低于阴性对照组。【结论】重组腺病毒rAd-HA-GFP诱导的HI抗体达到1∶320可以有效抵抗H3N2亚型猪流感病毒的侵袭,可以作为候选疫苗株。
- 汪思钧亓文宝徐成刚罗开健张桂红叶贺佳廖明
- 关键词:H3N2亚型猪流感病毒血凝素蛋白重组腺病毒
- H5亚型禽流感病毒分离株对金刚烷胺耐药性的鉴定被引量:1
- 2006年
- 对1株H5亚型禽流感病毒(AIV)分离株进行了金刚烷胺耐药性的鉴定.应用RT-PCR获得了AIV 178株的M基因,序列分析显示M2蛋白有S31N的点突变;动物试验发现该毒株对200 mg/L金刚烷胺饮水途径给药仍有抗性.结果表明AIV 178分离株具有对金刚烷胺的耐药性,而且M2蛋白的第31位氨基酸突变可能与此有关.
- 曹伟胜徐成刚任涛罗开健张桂红廖明
- 关键词:禽流感病毒H5N1亚型
-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ORF5/6/7基因真核载体的构建
- 2012年
- 针对PRRSV ORF5~ORF7设计3对特异性引物,以PRRSV GD-XH株和GD08-1株为模板进行RT-PCR扩增,并将扩增产物克隆到真核表达载体pEGFP-N1中,获得重组质粒pEGFP-N1-(ORF5~ORF7),然后将重组表达质粒转染Marc-145细胞.通过荧光显微镜观察显示,重组质粒pEGFP-N1-(ORF5~ORF7)和载体pEGFP-N1均有绿色荧光出现.结果表明:成功构建了表达PRRSV GD-XH株和PRRSV GD08-1株的GP5、M、N蛋白的真核表达质粒pEGFP-N1-GD-XH-GP、pEGFP-N1-GD-XH-M、pEGFP-N1-GD-XH-N、pEGFP-N1-GD08-1-GP5、pEGFP-N1-GD08-1-M、pEGFP-N1-GD08-1-N.
- 康艳梅赵明秋沈海燕琚春梅陈金顶
- 关键词: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EGFP-N1
- 健康鸡源肺炎克雷伯菌检测到质粒介导喹诺酮耐药qnrA基因被引量:3
- 2012年
- 通过PCR技术检测195株健康动物肠杆菌中qnrA基因的流行情况;琼脂稀释法对qnrA阳性菌株进行8种抗菌药物的药物敏感性试验;质粒接合转移试验研究qnrA的可转移性;Southern杂交对qnrA基因进行定位;PCR检测qnrA阳性菌中Ⅰ类整合酶intI基因的携带情况.结果表明,195株肠杆菌中检出1株qnrA阳性的肺炎克雷伯菌Klebsiella pneumoniae GDKA1,经Blast鉴定为qnrA1.药物敏感性试验表明GDKA1对磺胺甲恶唑、氨苄西林、大观霉素、氯霉素、四环素耐药,对环丙沙星(MIC=0.019 mg·L-1),头孢噻肟(MIC=0.047 mg·L-1)表现敏感,对萘啶酸(MIC=12 mg·L-1)表现为部分敏感.接合试验表明qnrA1位于可转移的质粒上,且可以通过接合试验水平传播.接合子TGDKA1对喹诺酮类药物的敏感性比大肠埃希菌Escherichia coli J53 AzR稍高,但远低于GDKA1·South-ern杂交进一步证实了qnrA1基因位于质粒上.TGDKA1的质粒扩增出intI1,表明qnrA1阳性菌株携带I类整合子.可见,qnrA1基因已在健康鸡源肺炎克雷伯菌中出现且同时携带I类整合子位于质粒上,整合子灵活多样的存在方式和传播方式为qnrA基因的传播提供了便利条件,整合子可能携带qnrA基因通过食物链传播给人,因此健康动物共生菌携带qnrA1基因值得注意.
- 岳磊陈雪影庄娜廖晓萍何家欣时伟李树娟刘雅红
- 关键词:肺炎克雷伯菌整合子
- 广州株O157:H7主要毒力基因克隆与序列分析
- 目的了解大肠杆O157:H7广州株(GZ)所携带毒力基因的特点。方法采用PCR方法扩增目的基因、TA克隆、测序和序列分析。结果本文报道广州株(GZ)O157:H7 pO157质粒溶血素基因(hly C、A、B、D),志贺...
- 薛素强朱文冠江飙王艳郭霄峰
- 文献传递
- H7亚型禽流感病毒灭活疫苗的研制及其免疫效果研究
- 2009年
- 以H7N3亚型禽流感病毒接种鸡胚,收取鸡胚液为抗原研制禽流感病毒灭活疫苗,并对制苗抗原以及疫苗的物理性状、安全性、免疫效力、免疫剂量和保护期等进行了试验,结果表明,该灭活疫苗安全性好,对28日龄鸡的最佳免疫剂量为0.5 mL/只,抗体临界保护值为5log2,免疫后6周HI效价达到高峰值9.4log2,以后逐渐下降,第20周抗体仍能维持较高水平。此外,交叉免疫保护试验表明,同一亚型之间具有良好的免疫保护作用,而亚型间缺乏坚强的交叉保护作用。
- 史惠廖明罗开健任涛张桂红
- 关键词:禽流感H7亚型灭活疫苗免疫效果
- H7N3亚型禽流感病毒分离株的生物学特性研究
- 2008年
- 为了了解经分离纯化、鉴定保存的1株鸭源H7N3亚型禽流感病毒株的一些生物学特性,参照判定禽流感致病性的标准方法对其进行生物学特性的研究.结果显示其鸡胚半数感染量(EID50)、组织培养半数感染量(TC ID50)及最小致死量致死鸡胚平均死亡时间(MDT)分别为0.5×10-6.3mL-1、0.5×10-2.3mL-1及136.8 h;1日龄鸡脑内接种致病指数(ICPI)及6周龄鸡静脉接种致病指数(IVPI)均为0;本毒株不引起鸭及BALB/c鼠的发病和死亡,这些都表明本毒株为低致病性禽流感病毒.
- 史惠廖明罗开健任涛张桂红
- 关键词:生物学特性
- siRNA抑制口蹄疫病毒在BHK-21细胞中复制的研究被引量:3
- 2009年
- 选取口蹄疫病毒(FMDV)的VP1、IRES、2B、3D和L基因保守序列,设计、合成siRNA,并成功构建表达siRNA的穿梭载体,通过脂质体2000在BHK-21细胞上转染6个重组siRNA表达质粒,观察其对FMDV S72毒株复制的抑制效果.结果发现:病毒对照和空载体对照细胞死亡脱落,脂质体2000对照和细胞对照细胞状态良好;6个siR-NA转染孔细胞状态明显优于病毒对照孔,表明6个重组质粒转染后均可以显著抑制FMDV S72毒株的复制,其中靶向IRES1基因的siRNA对FMDV的复制抑制最为明显.
- 王伟利陈立军赵明秋琚春梅陈金顶
- 关键词:口蹄疫病毒RNA干扰SIRNABHK-21细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