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330540)
- 作品数:50 被引量:302H指数:9
- 相关作者:张学光朱一蓓陈永井张光波王翎更多>>
- 相关机构:苏州大学苏州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无锡市第一人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高校自然科学研究项目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农业科学更多>>
- 一株新的鼠抗人2IgB7-H3功能性单克隆抗体的研制及其生物学特性的鉴定被引量:4
- 2006年
- 研制功能性鼠抗人2IgB7-H3单克隆抗体。以人2IgB7-H3基因转染细胞1.929/2IGB7-H3为免疫原,常规免疫6~8周龄的雌性BALB/c小鼠;利用B淋巴杂交瘤技术,将免疫小鼠脾脏细胞和骨髓瘤细胞株SP2/0融合,1.929/2IGB7-H3细胞为抗原筛选阳性细胞;经间接免疫荧光标记法对杂交瘤细胞进行反复筛选和多次克隆化培养;采用快速定性试纸法鉴定单抗Ig亚类;利用竞争抑制性实验分析该单抗识别的抗原表位;采用MTT法分析该单抗在体外阻断DC对T细胞的促增殖效应。结果:获得了1株持续稳定分泌鼠抗人2IgB7-H3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株(命名为7D7),该单抗可特异识别1.929/2IGB7-H3分子和介导有效的共刺激信号。该单抗的成功获得和其生物学特性的初步鉴定,为进一步研究B7-H3两个异构体在DC细胞及肿瘤细胞上的作用机制奠定了物质基础。
- 饶爱华周迎会陈永井马震宇张学光
- 关键词:单克隆抗体共刺激信号杂交瘤细胞株
- 可溶性CD40在肝病患者血清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被引量:4
- 2006年
- 目的:研究可溶性CD40(solubleCD40,sCD40)在急性肝炎、重型肝炎和原发性肝癌患者血清中的表达,探讨其与生化指标和疾病预后的关系。方法:使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检测急性肝炎(49例)、重型肝炎(22例)和原发性肝癌(13例)患者入院次日清晨空腹血清标本和健康体检者(44例)血清标本中sCD40浓度,分析其与急性肝炎患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的关系,并初步探讨sCD40水平与重型肝炎患者疾病预后的关系。流式细胞术检测患者血清sCD40与CD40配体(CD40L)的结合活性。结果:三种肝脏疾病患者血清中sCD40水平(149.70±86.82)pg/mL较健康对照组(47.33±27.49)pg/mL显著升高(P<0.001),但各组患者之间无统计学意义(P=0.475)。重型肝炎死亡患者血清sCD40浓度较存活患者显著升高(P<0.05)。急性肝炎患者血清sCD40浓度与ALT、AST水平呈显著正相关(r=0.50,P<0.001;r=0.47,P<0.01)。体外实验显示患者血清sCD40具有与CD40L结合的活性。结论:肝脏疾病患者血清异常高表达sCD40,这是评价急性肝细胞损伤的辅助指标,有助于判断重型肝炎患者的病情和预后。CD40-CD40L作用可能参与了肝细胞损伤和免疫失调的病理过程。
- 刘慧戚春建庄羽美甘建和李惠玲殷昌硕张学光
- 关键词:急性肝炎重型肝炎原发性肝癌
- 4-1BB/4-1BBL介导DC和T细胞共刺激作用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
- 2006年
- 4-1BB(CD137)和4-1BB配体(4-1BBL)属于肿瘤坏死因子/肿瘤坏死因子受体(TNF/TNFR)超家族成员,在树突状细胞(DC)及部分T细胞上表达。4-1BB和4-1BBL相互作用,通过一系列信号转导,激发未成熟DC的分化成熟,并且通过 TRAF2和MAPK途径,使未成熟DC介导初始型T细胞活化进而向Th1型细胞转化,从而产生有效的记忆性CTL和效应性 CTL。深入探讨4-1BB和4-1BBL的作用机制,可能为肿瘤等疾病的治疗提供新思路。
- 夏瑜朱一蓓张学光
- 关键词:4-1BB/4-1BBLDCT细胞
- 老年原发性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外周血T细胞膜型和可溶性CD28的表达被引量:3
- 2009年
- 目的检测老年原发性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外周血T细胞膜型CD28(mCD28)及血清中可溶性CD28(sCD28)的表达,探讨该分子增龄性改变与老年人肺癌发生发展之间的联系。方法应用四色免疫荧光标记流式细胞术和酶联免疫吸附法对63例老年人NSCLC(老年肺癌组)外周血的mCD28和sCD28进行检测,将其结果与老年肺良性病变组(老年非癌组35例)、老年健康组30例、青年健康组30例、青年肺良性病变组(青年非癌组20例)及青年肺癌组(20例)进行对比分析,并研究其与老年人肺癌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结果老年肺癌组外周血mCD28的表达量[(19.27±6.93)%]显著低于其余各组(F=184.25,P〈0.01),其血清sCD28含量[(72.00±6.85)μg/L3则显著高于其余各组(F=365.40,P〈0.01);老年健康组外周血mCD28的表达量[(46.09±7.34)%]明显低于青年健康组和青年非癌组,其血清sCD28的含量[(35.84±5.02)μg/L]则明显高于青年健康组和青年非癌组;老年非癌组[(42.84±5.82)%、(39.38±6.02)μg/L9与老年健康组比较,两者表达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增龄、mCD28表达下调、sCD28含量增加均与肺癌的发生有统计学关联(OR值分别为2.432、0.876、1.113);老年肺癌组Ⅲ~Ⅳ期mCD28和sCD28的表达[(16.51±5.64)%、(75.03±5.98)μg/L3与Ⅰ~Ⅱ期表达[(24.41±8.24)%、(66.73±7.52)μg/L3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4.497、4.794,均为P〈0.01),而不同病理类型之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0.609、0.302,均为P〉0.05)。结论呈增龄性下调的mCD28和增龄性上调的sCD28,在老年人原发性肺癌的形成和进展过程中可能起重要作用。
- 潘旭东王翎史进方张光波张学光
- 关键词:CD28
- 转染人BTLA基因细胞株的建立及其生物学功能的初步研究被引量:1
- 2007年
- 目的:构建B、T淋巴细胞衰减子(BTLA)基因转染的细胞作为免疫原,并探讨该基因转染细胞在体外的生物学功能。方法:通过RT-PCR法从经PHA活化的人外周血T细胞中克隆出人BTLA编码区全长基因,经EcoR I和BamHI双酶切后插入逆转录病毒载体pEGZ-Term中构建成重组载体pEGZ-Term/BTLA。用脂质体法以重组逆转录病毒载体转染293T细胞,并用Zeocin抗生素进行长期筛选;流式细胞术分析BTLA在基因转染细胞膜上的表达;通过MTT法和流式细胞术探讨基因转染细胞在体外对T淋巴细胞增殖与活化的影响。结果:流式细胞术检测表明BTLA基因转染的293T细胞膜上能稳定地高表达人BTLA蛋白。BTLA基因转染的293T细胞和T细胞体外共培养显示,与未转染的293T细胞相比,该基因转染的细胞能部分地抑制抗人CD3单克隆抗体(mAb)刺激的T细胞增殖;流式细胞术和ELISA法分析揭示,该基因转染的细胞能够下调T细胞表面活化标志CD25的表达并降低IFN-γ和IL-10的分泌。结论:获得稳定高表达人BTLA基因转染的细胞株。该细胞株在体外对抗人CD3 mAb刺激的T细胞的增殖与活化具有部分地抑制作用。
- 王雪峰陈永井王勤杨科芳代群王凤鸣张学光
- 关键词:基因转染
- 髓系细胞触发受体-1研究进展被引量:2
- 2014年
- 髓系细胞表达的触发受体1(triggering receptor expressed on myeloid cells-1,TREM-1)是主要表达于巨噬细胞、中性细胞等的表面受体蛋白,它属于免疫球蛋白超家族的成员,主要由赖氨酸残基的跨膜结构域、V型Ig样胞外结构域和缺乏信号基序的胞浆结构域等三个部分组成。TREM-1分子在感染性疾病中发挥重要作用,通过其和细胞外受体蛋白DAP-12结合,引起下游信号通路活化,导致多种炎症介质的分泌,具有预激和诱导炎症反应的作用,对感染性疾病的诊断起到重要作用。但最近研究显示TREM-1不仅在感染性组织中表达增高,在非感染性炎症、结缔组织及肿瘤组织中也有增高表现,本文就TREM-1最新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 汪学翠刘红梅陈思文付婷王翎
- 关键词:炎症反应肿瘤预后
- 人重组IL-17/His蛋白的原核表达、纯化及其生物学活性被引量:9
- 2007年
- 目的:研究人IL-17的体外生物学活性。方法:采用RT-PCR的方法克隆得到了hIL-17基因序列。将测序正确的人IL-17基因装入PQE3.0原核表达载体构建重组载体hIL-17/PQE3.0。该重组载体导入宿主菌M15,经异丙基β-D硫代半乳糖苷(IPTG)诱导产生IL-17/His融合蛋白,并经West-ernblot实验确认。结果:原核表达的hIL-17/His重组蛋白经变性、复性后,利用HiTrapTM亲和层析得到纯品蛋白。体外活性实验表明,该融合蛋白具有刺激人宫颈癌细胞株HeLa分泌IL-6和GM-CSF的作用。结论:制备了具有生物学活性的IL-17/His重组蛋白,为进一步研究该分子在自身免疫疾病等方面的作用奠定了基础。
- 刘高勤吴鸿雅张光波马泓冰马珍妮居颂光张学光
- 关键词:IL-17原核表达复性纯化
- B7-H4——B7家族的又一新成员被引量:11
- 2005年
- 毛一香张学光
- 关键词:T细胞免疫调节免疫学
- 鼠抗人4-1BB单克隆抗体的研制及其生物学特性的鉴定
- 2011年
- 目的:鼠抗人4-1BB分子功能性单克隆抗体(mAb)的研制及其生物学特性的鉴定。方法:以高表达人4-1BB分子的转基因细胞293T/4-1BB为免疫原,常规免疫BALB/c小鼠,采用B淋巴细胞杂交瘤技术进行细胞融合,并以293T/4-1BB为阳性抗体筛选细胞,293T/mock为阴性抗体筛选细胞,经免疫荧光标记和流式细胞术(FCM)分析、反复筛选和多次克隆化培养,筛选出特异分泌鼠抗人4-1BB分子mAb的杂交瘤细胞株;采用W estern b lot、间接免疫荧光法、竞争结合抑制试验、3H掺入和细胞凋亡分析等方法对mAb进行生物学特性的鉴定。结果:成功获得3株持续、稳定分泌鼠抗人4-1BB mAb的杂交瘤细胞株,命名为1G5、4B11和9F11。对mAb的生物学功能的研究结果表明,3株mAb均能识别活化T细胞和单核细胞来源的树突状细胞(Mo-DC)表达的4-1BB分子。mAb 4B11能有效地激发T细胞体外增殖、抑制其凋亡,并能促进Mo-DC体外扩增,上调CD80、CD83、CD86和CD1α的表达。结论:获得的3株分泌鼠抗人4-1BB mAb的杂交瘤,所分泌的抗体具有特异性地识别人4-1BB分子;其中4B11 mAb具有激发T细胞增殖及促进Mo-DC体外扩增与成熟的作用,为激发型4-1BB mAb。
- 周桓张光波董秋明於葛华徐颖张学光
- 关键词:4-1BB杂交瘤共刺激信号单克隆抗体
- 两步串联层析法纯化鼠抗人CD80单克隆抗体4E5被引量:1
- 2006年
- 采用阴离子交换与凝胶过滤两步串联层析法,纯化了小鼠腹水来源的CD80阻断型单克隆抗体4E5。腹水样品经离心、过滤预处理后,在Tris-HCl缓冲溶液(pH8.0,50mmol/L)条件下,上阴离子交换柱对目的单抗进行捕集,采用0-0.5mol/L NaCl浓度分步洗脱;含目的单抗的洗脱馏分再上凝胶过滤柱纯化,用PB缓冲溶液(pH7.2,20mmol/L)洗脱,获得目的单抗4E5,其生物学活性高、纯度大于95%,抗体总回收率达61%。
- 马泓冰邱玉华陶然李文香徐颖张学光
- 关键词:单克隆抗体腹水纯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