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2006BAJ08B01)

作品数:32 被引量:505H指数:13
相关作者:袁兴中刘红朱亮徐向阳赵建夫更多>>
相关机构:重庆大学教育部同济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生物学水利工程化学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3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3篇环境科学与工...
  • 7篇生物学
  • 1篇天文地球
  • 1篇化学工程
  • 1篇水利工程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11篇消落带
  • 9篇三峡水库
  • 9篇水库
  • 6篇污染
  • 5篇源水
  • 5篇植物
  • 5篇三峡库区
  • 5篇库区
  • 4篇植物群
  • 4篇植物群落
  • 4篇生物膜
  • 4篇群落
  • 4篇污水
  • 4篇溪河
  • 3篇三峡库区消落...
  • 3篇三峡水库蓄水
  • 3篇生物多样性
  • 3篇生物接触
  • 3篇生物接触氧化
  • 3篇水处理

机构

  • 12篇重庆大学
  • 10篇教育部
  • 10篇同济大学
  • 8篇浙江大学
  • 3篇中华人民共和...
  • 2篇北京师范大学
  • 2篇上海海事大学
  • 1篇华东理工大学
  • 1篇山西大学
  • 1篇温州大学
  • 1篇嘉兴市环境保...

作者

  • 12篇袁兴中
  • 10篇刘红
  • 8篇徐向阳
  • 8篇朱亮
  • 6篇马利民
  • 6篇赵建夫
  • 6篇王强
  • 5篇孙荣
  • 5篇张跃伟
  • 5篇冯丽娟
  • 4篇王强
  • 4篇丁炜
  • 4篇徐京
  • 4篇陈忠礼
  • 3篇滕衍行
  • 3篇唐燕萍
  • 3篇尹大强
  • 2篇刘丛
  • 2篇刘光明
  • 2篇丁爱中

传媒

  • 3篇重庆师范大学...
  • 2篇环境科学
  • 2篇生态学杂志
  • 2篇环境科学研究
  • 2篇应用生态学报
  • 2篇生态环境
  • 2篇湿地科学
  • 2篇生态与农村环...
  • 1篇生态学报
  • 1篇环境科学学报
  • 1篇四川环境
  • 1篇城市环境与城...
  • 1篇水利学报
  • 1篇水处理技术
  • 1篇资源开发与市...
  • 1篇环境化学
  • 1篇北京师范大学...
  • 1篇高校化学工程...
  • 1篇地学前缘
  • 1篇自然资源学报

年份

  • 12篇2011
  • 6篇2010
  • 8篇2009
  • 6篇2008
3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河道原位处理技术研究进展被引量:6
2010年
原位修复是一种可靠、卓有成效的河道水体净化修复技术,具有治理费用低和最大程度降解污染的特点,适合于污染严重、流量较小的河流水体。本文概述了河道曝气法、生物接触氧化、河流湿地处理和生态浮床等河道原位处理技术的原理、发展及应用情况,其中河道曝气和生物接触氧化起步早,技术较为成熟,为早期污染水体治理贡献很大,相对河流湿地处理和人工浮床起步晚,但成本低,耗资少,处理效率又高,具有很大的发展空间。这些工艺都是经济、有效以及符合可持续发展要求的生物生态技术,在国内外发展比较迅速,但在进一步改进的前提下,其应用前景将十分广阔。
张峰华王学江
关键词:原位修复河道曝气生物接触氧化生态浮床人工湿地
污水中类固醇雌激素污染及其生物降解研究进展被引量:2
2011年
从类固醇雌激素性质与危害人手,分析了不同地区污水处理厂与河流中类固醇雌激素的污染现状,综述了类固醇雌激素生物降解及其主要影响因素,并对今后的相关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冯丽娟朱亮徐向阳
关键词:环境工程学类固醇雌激素污水处理生物降解影响因素
三峡库区消落区土壤磷释放的环境影响因子被引量:8
2008年
以三峡库区消落区万州段为试验基地,选取释磷能力较强的紫色冲积土,根据三峡水库消落带的“干湿交替”空间和时间特征,进行万州断面土壤磷释放的影响因子的实验室模拟试验和万州江面淹没的对照试验。研究发现,随着淹水时间的变化,各种形态的磷在前5~10d各形态磷变化有相当的差异,随后变化趋势趋于稳定。TP有降低的趋势,土壤磷有一定的释放。野外研究表明Olsen-P在淹水10周左右到达最大值,以后缓慢降低。淹水时土壤0lsen-P增加,干燥后降低。多次淹水时每次淹水后土壤的有效磷水平都略有增加,落干后相较上次落干后有效磷水平降低,最后一次淹水后相较与初始时0lsen-P水平低16.7%。随着淹水深度增加,土壤的Olsen-P水平在淹水时由淹水前20.53mg/kg提高到43.23mg/kg,增加110.6%。当上覆水磷浓度较低时(〈2mg/L),磷吸附到达平衡的时间较短,约需要6周。当上覆水磷浓度较高(〉2mg/L)时,磷吸附到达平衡的时间较长。微生物活动对淹水土壤的磷释放有一定影响,有微生物时磷的释放高于无微生物者0.048mg/L。种植植物的土壤在淹水后0lsen-P含量大于土壤直接淹没时的释放量,种植狗牙根(Cynodon dactylon)和野地瓜藤(Ficus tikoua)的土壤中0lsen-P分别较未种植物土壤释放量高出21.5%和12.7%。
马利民唐燕萍滕衍行赵建夫
关键词:三峡库区磷释放
三峡水库澎溪河消落带植物群落物种丰富度格局被引量:19
2010年
通过样地调查和Spearman相关分析,研究了澎溪河消落带植物群落物种丰富度格局.结果表明:沿河流纵向梯度,总物种丰富度、灌木层和草本层物种丰富度均表现出抛物线型,乔木层物种丰富度表现出直线型;沿河流侧向梯度,总物种丰富度和草本层物种丰富度随高程的增加先升高后降低;乔木层和灌木层物种丰富度随高程的升高而增加.在纵向梯度上,底质类型与物种丰富度显著相关,距河口的空间距离对物种丰富度有重要的控制作用;在侧向梯度上,淹水时间、土壤含水量、底质异质性对群落空间格局有重要影响.总体来说,消落带植物物种丰富度格局仍受原河流地貌及洪水格局的影响,但由于水位季节性变动,已形成与水位变动相适应的分布格局.
孙荣袁兴中陈忠礼张跃伟刘红
关键词:物种丰富度消落带三峡库区
不同生物载体模拟河道反应器的微污染水源水修复研究被引量:8
2010年
分别以弹性填料和AquaMats生态基为载体,比较了2组模拟河道生物反应器启动过程及其修复微污染水源水性能.结果表明,在间歇曝气与逐步增强曝气强度的挂膜启动方式下,悬挂弹性填料的模拟河道反应器运行50d即启动完成,其高锰酸盐指数、氨氮去除率分别高达78.2%、93.5%;AquaMats生态基反应器的高锰酸盐指数、氨氮去除率则在2周后分别达到70%、80%以上.不同曝气方式的影响研究发现,曝气/停曝时间比3h:3h、曝气量250L·h-1工况下,弹性填料生物膜反应器的高锰酸盐指数、氨氮、TN、TP的去除率均优于AquaMats反应器;随着曝气强度减至120L·h-1及曝气/停曝时间比缩短,AquaMats反应器的污染物去除性能逐步提高,表明其在确保一定的污染物去除率的前提下具有低气水比潜力与节能降耗的应用优势.镜检分析发现,弹性填料表面以颗粒物质截留、丝状菌包裹为主,而AquaMats生态基上附着的生物膜微生物群落相对较丰富.研究认为,呈辐射状结构的弹性填料对颗粒态污染物具有较强的截留能力,可实现微污染源水修复系统快速挂膜与稳定运行;而AquaMats生态基内部微孔结构有利于不同功能的微生物富集,可在低气水比条件下强化多种低浓度污染物的协同去除.
丁炜朱亮徐京冯丽娟徐向阳
关键词:微污染水源水生物膜弹性填料
Zn,Cu和Ni污染土壤中重金属的化学固定被引量:10
2009年
利用化学固定剂处理被污泥中Zn,Cu和Ni污染的土壤,研究不同化学药剂对重金属离子的固定技术.结果表明,石灰、硫化物和硅酸盐对Zn都有较好的稳定效果,硫化物对Cu的稳定效果较好,硅酸盐和石灰对Ni的稳定效果较好;对于被Zn,Cu和Ni污染的土壤,混合药剂对重金属污染物的固定效果最佳.研究表明通过调解系统的pH和生成稳定化合物形态使土壤中Zn,Cu和Ni得以固定.通过硫化物+石灰化学固定处理,固定前后Zn,Cu和Ni的不稳定形态含量分别减少了69%,56%和59%.
马利民唐燕萍陈玲赵建夫
关键词:重金属土壤
MnO_x-CoO_x/硅藻土催化剂的制备、表征及催化活性被引量:10
2011年
以硅藻土为载体,成功制备了锰氧化物(MnOx)和钴氧化物(CoOx)复合金属催化剂,研究了其对硝基芳烃化合物臭氧氧化的催化活性。实验采用5因素3水平的正交实验方法优化了催化剂的制备条件,发现活性组分摩尔比、焙烧温度和焙烧时间对催化剂的催化性能影响显著。与单独臭氧化体系相比,催化剂投加体系TOC(总有机碳)去除率增幅达35%~57%,表明所制备MnOx-CoOx/硅藻土是一种高活性非均相臭氧氧化催化剂。应用XRD和XPS对催化剂结构进行了结构表征,负载金属以多价态氧化物形式分布于催化剂表面;FT-IR分析进一步揭示,催化剂富含表面羟基,推测制备的催化剂能够催化液相臭氧分解生成更多的羟基自由基(·OH),进而提高臭氧化效率以及硝基芳烃化合物的矿化水平。
李炳智朱亮徐向阳林匡飞
关键词:催化臭氧化锰氧化物钴氧化物硅藻土硝基芳烃
三峡库区消落区几种两栖植物的适生性评价被引量:76
2009年
根据三峡库区消落区的环境特征,两年间通过在库区消落区山地实验基地的种植及实地淹没试验,对几种备选用于生态修复的两栖植物进行适生性评价筛选研究。结果表明:狗牙根(Cynodon dactylon)、野地瓜藤(Ficus tikoua)、尼泊尔蓼(Polygonum nepalense)、水花生(Alternanthera philoxeroides)、百喜草(Paspalum Notatum)、香根草(Vetiveria zizanioides)、苏丹草(Sorghum sudanense)在100~150d的低水位出露期内均可完成生长、发育成熟过程,可作为消落区生态恢复的备选物种。其中,苏丹草可作为速生物种,能迅速恢复水位下降后消落区的植被覆盖率;复合群落在生长期间比单一种群提前5~10d完成对地表的覆盖,群落的稳定性、耐淤积性及抗干扰性较强,次年的萌发也更好,有利于构建稳定的生态系统;狗牙根、尼泊尔蓼和野地瓜藤根系生长良好,其中狗牙根在一个生长季内根系最长可达75cm,有利于消落区控制水土流失;在自然水淹最深为15m,淹没时间6d的情况下,复合群落组植物、尼泊尔蓼、野地瓜藤、狗牙根和苏丹草的植物均能短期耐水淹和淤泥,水花生则是在水淹较深处能够生长良好;180d水下1.0~1.5m的连续淹水实验结果表明,狗牙根和野地瓜藤的耐淹性较强,经过长达半年的淹水过程能够成活,并在次年自然萌发;同时5~25m的深部淹水实验表明,随着深度增加,狗牙根的落叶率逐步提高,在180d的淹没后能够成活,并在次年自然萌发,可作为构建消落区生态系统的两栖植物物种。
马利民唐燕萍张明滕衍行刘东燕赵建夫
关键词:三峡库区消落带生态重建植物筛选
重庆市澎溪河湿地自然保护区湿地植物资源研究
2009年
以重庆市澎溪河湿地自然保护区为研究对象,对保护区内的湿地植物资源进行了全面调查。结果表明,保护区内湿地植物共有34科67属100种,主要的植被类型有4个植被型及宽叶香蒲群落(Typha latifolia)、水蓼群落(Polygonum hydropiper)等17个群系,并分析了植被分布特征和新生消落带的影响。鉴于湿地植物对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和蕴含的巨大生产力,提出了湿地植物保护和利用的对策。
黎璇袁兴中王建修
关键词:湿地植物植被类型
三峡库区消落区周期性干湿交替环境对土壤磷释放的影响被引量:73
2008年
以三峡库区消落区典型江段万州断面为试验基地,以释磷能力较强的紫色土为对象,根据三峡水库消落带的'干湿交替'空间和时间特征,进行万州断面土壤磷释放的实验室模拟试验,分析了周期性'淹水-落干'干湿交替对土壤磷释放的影响.研究发现,在'淹水-落干'干湿交替条件下各形态磷在水土界面释放的活性为:Ca2-P,Fe-P>Ca8-P,Al-P>O-P>Ca10-P;T-P在每次淹没时释放量递增,从第1次的15.4 mg.kg-1,到第3次26.5 mg.kg-1;磷在持续淹水状态下释放的主要动力为Ca2-P在水相的溶解和还原状态下Fe-P的释放,其中Ca2-P活性最高,由淹水初期的14 mg.kg-1降至5 mg.kg-1左右;而干湿交替条件下P的释放主要是氧化-还原条件变换下Fe-P的形态转换.淹水并不会使O-P释放,但可以使O-P活化,使其在落干氧化时转化为Fe-P,在下一次淹水时释放.研究发现每次淹水时土壤的有效磷水平都略有增加,每次落干时较上次落干时有效磷水平降低.
马利民张明滕衍行赵建夫
关键词:三峡库区磷释放淹水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