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科技支撑计划(2006BAD04A14)
- 作品数:73 被引量:502H指数:12
- 相关作者:王荫榆王加启卜登攀王建平郭本恒更多>>
- 相关机构:光明乳业股份有限公司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新疆农业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博士科研启动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轻工技术与工程农业科学生物学医药卫生更多>>
- 植物乳杆菌ST-Ⅲ高密度培养的研究被引量:7
- 2008年
- 为制备高效浓缩的ST-Ⅲ发酵液,通过单因素试验、正交试验、化学中合法,对ST-Ⅲ的高密度培养进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在标准MRS培养基的基础上,调整其中主要营养组分-糖、蛋白胨、牛肉膏、酵母粉的含量,接种量为2.5%,培养温度37℃,培养过程用15%Na2CO3溶液作中和剂,pH值控制在5.5,培养10h后,ST-Ⅲ的活菌数可以达到1010cfu/mL。
- 韩瑨
- 饱和脂肪酸对泌乳中期热应激奶牛产奶性能、采食量和能量代谢的影响被引量:10
- 2010年
- 研究饱和脂肪酸对泌乳中期热应激奶牛产奶性能、采食量和能量代谢的影响。选择产后150~210 d的中国荷斯坦奶牛48头,采用完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根据产奶量、分娩时间和胎次分为对照组、1.5%和3%饱和脂肪酸试验组。试验期间牛舍最小湿热指数(THI)在72以上。结果显示,日粮添加饱和脂肪酸显著提高奶牛产奶量(P〈0.05),1.5%与3%脂肪组之间差异不显著;乳脂和总固体产量,3%脂肪组显著高于1.5%脂肪组和对照组(P〈0.05),1.5%脂肪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饱和脂肪酸对DMI无影响,净能和粗脂肪采食量随脂肪添加量而呈线性增加(P〈0.01)。3%和1.5%脂肪组分别比对照组净能转化率提高5.69%和6.04%;粗蛋白转化率分别提高8.48%和6.20%,体重和体况三组间无差异。血液中NEFA含量,3%脂肪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血糖、胆固醇、BHBA、胰岛素三组间无差异。饱和脂肪酸可以提高奶牛产奶性能和维持能量平衡,对能量代谢、采食量、体重和体况无明显影响。
- 王建平王加启李发弟卜登攀霍小凯郭同军魏宏阳周凌云梁建光王光文袁耀明
- 关键词:热应激奶牛能量代谢
- 不同含水率FTMR营养成分在奶牛瘤胃内降解率的研究
- 发酵全混合日粮(FTMR)是一种新型的TMR日粮,是指根据不同类群或泌乳阶段奶牛的营养需要,按设计比例,将青贮、干草等粗饲料切割成一定长度,并和精饲料及各种矿物质、维生素等添加剂进行充分搅拌混合后,装入发酵袋内抽真空或其...
- 徐晓明黄克和徐国忠张克春
- 关键词:瘤胃降解率干物质采食量ADF牛瘤胃
- 文献传递
- 柠檬酸盐对牛乳蛋白乳化液热稳定性的影响被引量:5
- 2009年
- 以脱脂奶、稀奶油和脱盐乳清粉为原料配制的牛乳蛋白乳化液模拟婴儿配方食品,在实验室模拟UHT杀菌条件,研究乳化液热稳定性与pH值的关系以及柠檬酸盐对乳化液热稳定性的影响,柠檬酸盐对乳化液的热稳定性影响显著。
- 于鹏苏米亚刘翠平
- 关键词:婴儿配方柠檬酸盐热稳定性
- 酵母菌对黄油贮藏稳定性的影响
- 2009年
- 从葡萄、提子、开菲尔粒中分离纯化出5株酵母菌,分别涂布于黄油表面,22℃培养60d,每隔15d对样品进行感观评定、酸值测定,60d后分析各样品的过氧化值、脂肪酸组成,得到黄油的酸败与低碳链脂肪酸有关,两株酵母菌对黄油的酸败有抑制作用,延缓黄油释放出哈败味道。
- 高红艳苗君莅莫蓓红肖杨蒋士龙
- 关键词:黄油酵母菌脂肪酸
- 复配稳定剂在牛奶布丁加工中的应用被引量:5
- 2009年
- 研究了卡拉胶、黄原胶和变性淀粉作为复配稳定剂在牛奶布丁中的应用。结果表明:卡拉胶与黄原胶、变性淀粉与黄原胶有较好的协同作用,通过三因素二次正交旋转组合设计实验,建立了黏度与3种稳定剂配比之间的动态模型,得出了3种稳定剂的添加量0.25%、0.20%、3.00%。牛奶布丁具有膏体状、黏稠度适中、半凝固状外观效果的的质构特点,在冷藏(4℃)和常温(25℃)贮存30d后,黏度、持水力和感官特征良好,冷藏效果更佳。
- 李向东乔成亚梅芳王荫榆
- 关键词:卡拉胶黄原胶变性淀粉复配稳定剂牛奶布丁
- 牛初乳乳清W/O型乳状液稳定性被引量:4
- 2012年
- 乳状液稳定性和流动性是制备牛初乳乳清微胶囊的关键因素。采用Span和Tween 2种非离子型乳化剂,制备了含有5%阿拉伯胶和麦芽糊精的牛初乳乳清W/O乳状液。比较亲水亲油平衡(HLB)值、乳化剂复配、油水比、乳化剂添加量和超声乳化次数等工艺参数对乳状液稳定性的影响,确定了最佳工艺参数:HLB值为4.8,Span-85和Tween-60为复配乳化剂,油水比1∶1,超声乳化12次(每次超声8 s,间歇5 s)。显微镜下观察分散液滴大小均一,乳状液平均粒径约为2μm。流变学分析结果表明,该乳状液具有剪切稀化特征,符合Herschel-Bulkley模型。
- 王璐怡李云飞刘临洁肖菲
- 关键词:HLB值乳清稳定性
- 几种胶体复配对搅拌型酸奶品质的影响被引量:12
- 2009年
- 以搅拌型酸奶为研究对象,在分别添加卡拉胶、刺槐豆胶、果胶3种胶体的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采用正交试验进行稳定剂的复配。试验结果表明,果胶胶体单一临界下限添加量为0.02%,卡拉胶与刺槐豆胶单一用量上限为0.05%;复配时3种胶体的最佳添加量为卡拉胶0.05%、刺槐豆胶0.03%、果胶0.05%。
- 沈玲郭本恒徐致远周凌华王荫榆
- 关键词:刺槐豆胶卡拉胶果胶流变性
- 低聚果糖调节人体肠道菌群功能的研究被引量:24
- 2010年
- 为了研究低聚果糖调节人体肠道菌群的功能和效果,采用卫生部《保健食品检验与评价技术规范》调节肠道菌群功能检验方法进行检验,并将体检指标全部合格的120例成年志愿者随机分为试食组和空白对照组,试食组每天分别服用含量大于等于55%的低聚果糖6mL,空白组则采用果葡糖浆作为安慰剂,连续30d,比较摄食前后两组肠道菌群的变化情况。试验结果表明,试食组试验后较试验前粪便中双歧杆菌数量增加5.8%(P<0.01),乳酸杆菌增加0.4%(P>0.05),产气荚膜梭菌数量减少8.6%(P<0.01),拟杆菌数量增加1.0%(P<0.01),肠杆菌和肠球菌分别增加0.4%和0.8%(P<0.05);与对照组相比,试验后试食组双歧杆菌增加4.2%(P<0.01),乳酸杆菌减少21%(P>0.05),产气荚膜梭菌减少7.2%(P<0.01),拟杆菌减少0.4%(P>0.05),而肠杆菌和肠球菌数量无明显变化(P>0.05)。因此,每日摄食3.3g的低聚果糖亦具有调节人体肠道菌群,激活益生菌增殖并抑制有害菌的作用。
- 杭锋伍剑锋王荫榆郭本恒
- 关键词:低聚果糖肠道菌群双歧杆菌
- 卡拉胶、瓜儿豆胶与果胶复配在酸奶中的应用被引量:14
- 2009年
- 首先确定卡拉胶、瓜儿豆胶、果胶在酸奶中的用量范围,研究了三种胶体与变性淀粉复配做为酸奶增稠剂。通过感官评定与流变仪分析相结合,获得最适合酸奶发酵体系的胶体配比组合,果胶0.25‰,卡拉胶0.15‰,瓜儿豆胶0.55‰,变性淀粉4‰。
- 徐致远周凌华王荫榆
- 关键词:卡拉胶瓜儿豆胶果胶粘度流变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