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社会公益研究专项计划(2005DIB3J104)
- 作品数:17 被引量:202H指数:10
- 相关作者:余晖陈佩燕梁旭东蒋乐贻端义宏更多>>
- 相关机构:上海市气象局南京大学河北省气象技术装备中心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公益研究专项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台风研究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金属学及工艺航空宇航科学技术更多>>
- 登陆台风站点大风预报的人工神经网络方法被引量:22
- 2010年
- 利用数值预报格点资料预报登陆台风影响时,沿海地区站点风的预报是各站点的定时二分钟风向风速。通过对MICAPS站点资料进行整合、分析,选取了沿海地区400多个资料比较齐全的站点和海岛站作为预报站点。用NCEP再分析场的格点资料做相关性分析,选定9个预报因子。运用BP网络对每个站点分别建立纬向风和经向风人工神经网络模型,拟合风速的绝对值误差是1.3 m·s^(-1)。独立样本检验,风速绝对误差在2 m·s^(-1)以内。
- 孙军波钱燕珍陈佩燕郑铮乐益龙
- 关键词:人工神经网络登陆台风
- 登陆台风短时定量降水预报方法初探被引量:10
- 2006年
- 利用登陆台风的GMS-5 IR1 TBB资料及地面自动站逐时雨量资料,初步建立了适用于登陆台风的定量降水估计(QPE)方法,基于QPE结果,采用外推法,初步实现了对登陆台风未来0~3 h的短时定量降水预报(QPF).应用于0104号登陆台风“尤特”和0414号登陆台风“云娜”两个例表明:对单站逐小时雨量定量预报而言,如果50%相对误差可以接受,0、1、2、3 h的QPF准确率分别达20%~70%、30%~80%、30%~70%、20%~60%;对于单站过程雨量定量预报而言,如果50%相对误差可以接受,0、1、2、3 h的QPF准确率基本都达60%~80%;对未来0~3 h的面雨量也具有一定定量预报能力.0~3 h QPF结果对实际短时登陆台风降水业务预报工作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 岳彩军陈佩燕雷小途杨玉华
- 关键词:登陆台风定量降水预报外推法
- 对东海热带气旋登陆后路径趋势的若干探讨被引量:11
- 2007年
- 应用相关分析与合成分析方法分析了影响东海热带气旋登陆后路径趋势的若干因素,结果表明:登陆后路径趋势随时间和登陆地点的变化分布说明热带气旋登陆后路径仍受基本气流的引导和制约;热带气旋登陆时的惯性和地转力的变化对东海热带气旋登陆后的路径趋势有一定影响;环境场及其变化对东海热带气旋登陆后路径有较大影响,尤其对流层中层流场对登陆后的热带气旋的移动仍有明显的引导作用;中国东部至黄海区域是环境场影响东海热带气旋登陆路径趋势的关键区,当区域内的西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加强西伸,西风槽北撤时,东海热带气旋登陆后在副高南侧东风气流引导下向内陆西行至消亡,当区域内副高减弱东退,西风槽南压时,东海热带气旋登陆后受副高西侧偏南气流与西风槽前西南气流引导转向后入海;东海热带气旋登陆前的环境场对登陆后路径趋势影响相对较小,登陆后12~24小时是登陆后路径趋势受环境场影响的敏感时段,环境场的变化对登陆后路径趋势的影响要比当前环境场的影响超前6小时。
- 钟元余晖王东法腾卫平
- 关键词:热带气旋影响因素
- 利用多普勒雷达数据分析中国华东地区登陆台风轴对称降水特征被引量:5
- 2010年
- 利用中国新一代多普勒雷达网温州雷达和台湾气象局五分山雷达资料、地面自动站降水资料,分析2004—2007年登陆中国华东地区的6个台风从登陆前18小时至登陆后6小时的降水结构时空变化特征。环状平均回波分析显示,在台风离陆地较远时,轴对称降水径向廓线呈双峰结构,最大降水位于台风眼端处,降水次大值位于台风外围雨带处。台风强度越强,最大降水越强,且离台风中心的距离也越近。当台风接近登陆时,其内核区降水有增强的趋势,从登陆前6小时至登陆时,各台风内核区平均降水率的增强倍率在1.3—3.2,且外围降水随时间向台风中心收缩,内缩速率随台风强度增强而减慢。台风登陆后,台风眼被降水填塞,强度快速减弱,同时降水持续内缩,内核区总降水逐渐衰减。此外本文还建立了一个登陆前台风轴对称降水径向廓线模型,该模型能定量地描述降水廓线的双峰结构,模拟结果与实际雷达观测降水廓线的的均方根误差最小为0.46 mm/h,最大为5.3 mm/h。
- 吴丹赵坤余晖王明筠
- 关键词:登陆台风降水分布
- 热带气旋定量降水预报的动力相似方案被引量:17
- 2009年
- 该文提出一个热带气旋定量降水预报(QPF)的动力相似方案。方案应用热带气旋初始参数、历史过程的天气形势场和物理量场及数值预报产品,构造预报区域内当前时刻至未来时刻环境要素场的多元客观相似判据。通过定义非线性的相似指数综合评估历史热带气旋样本与预报热带气旋在多元判据下的连续动态相似程度,以此找到相似样本。应用相似样本的历史降水量记录进行相似指数的权重综合,得到热带气旋未来6~48 h降水量的定点、定量预报值。预报试验表明该方案具有一定的预报技巧。
- 钟元余晖滕卫平陈佩燕
- 关键词:热带气旋定量降水预报
- 热带气旋登陆后路径的客观预测方案被引量:1
- 2007年
- 提出一个东海热带气旋登陆后路径的客观预报方案.方案应用热带气旋初始参数和数值预报产品,构造登陆时刻和未来时刻环境要素场的多元客观相似判据.通过定义非线性的相似指数综合评估历史热带气旋样本与预报热带气旋在多元判据下的连续动态相似程度,以此找到相似样本.应用相似样本的历史路径进行坐标变换和相似指数的权重综合,得到热带气旋登陆后预报路径.预报试验表明该方案具有预报技巧.
- 钟元王东法余晖
- 关键词:热带气旋
- 多普勒雷达积分VAP反演技术被引量:8
- 2007年
- 单多普勒雷达风场反演技术对于扩大多普勒雷达的应用范围具有重要的作用。在传统的反演技术中,VAD和VAP技术操作简单,原理清晰,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本文在提出“按方位角均匀假定反演关系”的基础上,进一步证明VAD和VAP技术是“按方位角均匀假定反演关系”的两种特殊应用,进而把这两个方法统一起来。在此基础上,提出采用“按方位角均匀假定反演关系”进行二维风场反演的积分VAP技术(IVAP),该技术与传统VAP技术不同的是在整个选定的反演区间上进行二维风场反演,而不是仅考虑反演区间的两个端点,因此IVAP技术具有滤波性能,而且可以根据需要调整反演区间以得到满足一定平滑性并能反映中小尺度信息的风场信息。采用I-VAP技术反演时可以不对原始资料进行平滑预处理,因此使用中更为方便。当IVAP反演中积分区间为整个扫描圆周时,反演结果与VAD技术一致,而当反演时采用相邻的方位角时,反演结果与VAP技术一致。IVAP技术的频率响应函数表明:IVAP技术对于小尺度扰动具有滤波作用,而且当反演中采用的方位角区间越大时,对较短波动的滤除能力越强,得到的反演风场越平滑。理想试验采用均匀西风叠加小幅随机扰动的流场得到雷达观测径向风,对比分别使用VAP和IVAP方法,用不同的方位角区间反演的西风风速表明,IVAP方法能明显滤去随机高频扰动,而且反演采用的方位角区间越大,反演得到的西风越接近平均值。该试验表明,IVAP方法具有滤除小扰动的特性。采用IVAP方法对线性分布风场得到的雷达观测径向风反演表明,当反演采用的方位角区间较小时,反演结果能反映风场的线性分布特征,当反演的方位角区间逐渐增大时,反演结果越接近平均风场,即与VAD方法的反演结果越接近。该试验表明IVAP方法能得到较高分辨率的反演风场。
- 梁旭东王斌
- 关键词:多普勒雷达风场反演
- 用支持向量机方法做登陆热带气旋站点大风预报被引量:13
- 2012年
- 将支持向量机(SVM)回归方法应用于在登陆热带气旋影响下,每天00、06、12、18 UTC 4时次2分钟平均的站点风速预报。从2002-2007年热带气旋本身强度、站点地形情况和站点附近高低空环境场要素,设计相关因子,建立了4种预报模式,其中模式4的风速拟合误差的标准差为1.591 m·s^(-1)。用2008年8个登录热带气旋做独立样本检验,预报风速与实际风速的平均绝对值误差为1.750 m·s^(-1),标准差为2.367 m·s^(-1)。结果表明,在适当的样本截取和预报因子选取后,SVM方法建模的风速预报48小时内效果较好。
- 钱燕珍孙军波余晖陈佩燕
- 关键词:支持向量机登陆热带气旋地形
- 热带气旋强度资料的差异性分析被引量:45
- 2006年
- 通过对比西北太平洋3个主要预报中心(中国气象局(CMA)、日本东京台风中心(RSMC Tokyo)和美国联合台风警报中心(JTWC))的16 a数据,分析了不同来源的热带气旋(TC)强度资料的差异性。结果表明:CMA与RSMCTokyo和JTWC的TC强度均值分别相差0.6和1.7 m/s,均通过1%信度的统计检验,即存在显著差异;3个中心对同一TC确定的强度最大差异超过30 m/s;CMA资料的台风数多于RSMC Tokyo和JTWC,年台风频数的均方差也最大,但是3个中心资料的各级TC频数差异均无统计显著性。对比有、无飞机探测时段的资料发现,对TC进行飞机探测可在一定程度上减小各中心在确定TC强度方面的分歧。为了初步了解上述资料问题对TC强度预报的可能影响,采用一个气候持续性预报方法,取不同来源的TC强度资料进行了4 a(2000—2003年)的预报。发现据JTWC资料所得TC强度预报有最大的均方根误差,RSMCTokyo的最小,CMA居中;据CMA和RSMC Tokyo(CMA和JTWC)资料,对相同TC相同时次24 h预报的平均绝对偏差达2.5(4.0)m/s,最大可相差16(21)m/s。可见,西北太平洋TC强度的基本资料问题增加了预报的难度。
- 余晖胡春梅蒋乐贻
- 关键词:热带气旋
- 热带风暴海马变性前后的物理量诊断分析被引量:9
- 2008年
- 利用NCEP再分析资料,针对热带风暴海马(0421)变性前后各物理量进行诊断分析,发现了一些有意义的结果。由变性前高低层的暖心对称结构到变性后非对称的锋面结构,其中冷空气是从低层、低压的西南象限开始入侵的。同时相对涡度场上,也由整层左右对称的正涡度演变成自低层到高层向西倾斜的垂直分布。另外,24小时平均相对涡度、平均散度呈现出中低层数值变大,且辐合上升层的厚度也加大的特点;最大上升速度中心的高度由变性前的600hPa上升到500hPa。由于西风带高空槽东移,变性后存在两条水汽通道,一条伴随槽前的西南气流,一条来自南海与强劲的偏南气流相伴。
- 张迎新李根娥张守保
- 关键词:热带风暴物理量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