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960464) 作品数:32 被引量:155 H指数:7 相关作者: 丁兰 刘国安 杨红 张丽 杨玲 更多>> 相关机构: 西北师范大学 河西学院 兰州大学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教育部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启动基金 甘肃省教育厅研究生导师科研项目 更多>> 相关领域: 生物学 医药卫生 农业科学 理学 更多>>
4种萜类化合物对蝴蝶兰茎腐病菌的抑制作用及机理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1 2014年 以从蝴蝶兰茎腐病斑分离的12株革兰氏阴性菌和2株真菌为试验材料,研究香茶菜属植物中2种二萜(leukamenin E和weisiensin B)以及2种三萜(熊果酸和2-α-羟基熊果酸)的抑菌活性,并对leukamenin E抑制病原菌尖镰孢生长的机理进行初步研究。结果表明,leukamenin E对2株真菌的抑制作用最强,熊果酸和2-α-羟基熊果酸次之,weisiensin B最弱;800μmol/L leukamenin E可破坏尖镰孢菌丝体细胞内微丝结构,并使菌丝细胞膜通透性显著增加,导致菌丝体极性生长受阻。4种萜类对12株细菌的抑制活性显示了明显的选择性和互补特性,leukamenin E对其中5种细菌有抑制作用,而weisiensin B则对其他4种细菌具有抑制活性,weisiensin B还对2种三萜均无抑制效应的细菌也有较强的抑制活性,揭示了香茶菜植物萜类分子结构多样性具有重要的化学生态学意义。 丁兰 何苗 王保强 刘国安关键词:尖镰孢 抑菌活性 濒危植物盘龙参种子的非共生萌发及种苗的快繁研究 被引量:5 2014年 以盘龙参种子为材料,筛选离体条件下适宜种子非共生萌发、种苗快繁的培养基。结果表明:盘龙参种子在无植物生长物质的培养基中能够萌发,但不能发育成苗;在含有1.0mg·L-1 KT、0.1mg·L-1 IAA和0.1mg·L-1 GA3的培养基中萌发,并能进一步发育形成种苗;在较高浓度生长素(1.2mg·L-1 NAA)的培养基中不能萌发。种苗在较高浓度细胞分裂素和较低浓度生长素配比的培养基中能够增殖,最高增殖系数可达到2.8,转入壮苗生长培养基中培养80d后可以移栽温室。最适增殖培养基为1/2MS+12.0mg·L-1 6-BA+0.1mg·L-1 NAA+10.0mg·L-1腺嘌呤;最适壮苗生根培养基为1/2MS+1.0mg·L-1 KT+0.1mg·L-1 IAA+10.0mg·L-1腺嘌呤。 丁兰 张丽 杨宁 刘国安关键词:非共生萌发 离体快繁 大麦提取物体外抗氧化活性检测 被引量:2 2011年 用丙酮抽提了大麦的酚类成分并检测了总酚含量以及提取物对羟自由基、超氧阴离子的清除作用,测定了还原力和对大鼠肝微粒体脂质过氧化的一致活性.结果表明,大麦提取物能有效清除由Fenton反应产生的羟自由基及邻苯三酚自氧化产生的超氧阴离子,其活性高于Trolox;有较强的还原力和对脂质过氧化的抑制作用.结果提示大麦提取物在体外有较强的抗氧化活性. 刘国安 郑炜 杨庆明 冯筱璐 韩潇 杨红 丁兰关键词:大麦 提取物 抗氧化活性 清除自由基 对映-贝壳杉烷二萜wangzaozin A诱导A549细胞骨架重组和迁移抑制的机制研究 被引量:2 2020年 目的研究对映-贝壳杉烷二萜wangzaozin A诱导A549细胞骨架重组与迁移抑制的机制。方法采用MTT、显微观察、免疫荧光染色、Western blotting、划痕实验等方法考察wangzaozin A对A549细胞毒性、细胞形态、细胞骨架、蛋白表达和细胞迁移的影响。结果 Wangzaozin A(0.2~0.8μmol/L)处理A549细胞24、48、72 h后,细胞形态显著改变,细胞伪足增多并拉伸延长;细胞核扁化呈肾形改变;微管和角蛋白纤维网络的排布方式显著改变,表明细胞骨架经历了持续的重组过程。Wangzaozin A可显著上调细胞外信号调节蛋白激酶(extracellular regulated protein kinase,ERK)、微管相关蛋白4(microtubule-associated protein 4,MAP4)和角蛋白8(keratin 8,K8)的磷酸化水平(P<0.05、0.01),ERK抑制剂U0126可显著抑制wangzaozin A诱导的ERK、MAP4和K8的磷酸化水平上调(P<0.05、0.01)。Wangzaozin A可显著抑制A549细胞的迁移,呈剂量和时间相关性。结论 Wangzaozin A可以通过激活ERK信号通路,上调MAP4和K8磷酸化水平,增加微管和角蛋白纤维的动态性,干扰细胞微管动力学过程,从而抑制A549细胞迁移。 杨明惠 马绍城 张会 李翡翡 丁兰关键词:A549细胞 细胞迁移 香茶菜属植物中的三萜化合物对脂质过氧化和DNA损伤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2 2010年 通过检测对H2O2处理的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的DNA损伤、鼠肝微粒体脂质过氧化和pBR322 DNA氧化断裂的保护作用,测定了从香茶菜中提取到的4种三萜化合物的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4种化合物在这3种体系中发挥着不同的作用.熊果酸在所有体系中保护作用最强;2α,3β-二羟基-乌苏-12-烯-28-酸在抑制脂质过氧化时活性强,而在抑制单链DNA断裂中作用较弱;其异构体2α,3α-二羟基-乌苏-12-烯-28-酸作用正好相反;齐墩果酸仅在在H2O2处理的单个核细胞层DNA损伤中具有微弱保护作用. 刘国安 闵建平 张佳佳 颉耀强 丁兰 杨红关键词:三萜化合物 香茶菜 彗星电泳 脂质过氧化 DNA链断裂 原花青素抗氧化活性及对细胞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16 2011年 采用铁氰化钾法、DMPD.+法和SDS-PAGE法,检测了原花青素的还原力、对DMPD.+自由基的清除能力及蛋白质氧化降解的保护作用;采用SRB法和单细胞凝胶电泳法,检测了原花青素对细胞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研究结果表明,原花青素在各体系中均具有较强的抗氧化作用,对蛋白质氧化降解、大鼠星形神经胶质细胞及人外周血淋巴细胞DNA损伤的保护作用逐渐增强,且呈浓度依赖关系.说明原花青素在不同的反应体系中总体表现出较强抗氧化活性,并对由H2O2诱导的细胞氧化损伤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刘国安 冯筱璐 牛娟 杨红 丁兰关键词:原花青素 抗氧化活性 人外周血淋巴细胞 多种体系中NaHS抗氧化活性的研究 被引量:1 2013年 采用邻苯三酚自氧化法、硫代巴比妥酸比色法、DMPD法、甲基紫法和SDS-PAGE法,检测了NaHS对超氧阴离子的清除能力、脂质过氧化的抑制作用、DMPD.+自由基的清除能力、清除羟自由基的能力及蛋白质氧化降解的保护作用.研究结果表明,NaHS在各体系中均具有很强的作用,且呈浓度依赖关系.脂质过氧化的半抑制浓度为22.04μg/mL,对超氧阴离子、DMPD和羟自由基的半清除率分别为3.44、1.26和54.07μg/mL,活性均远高于人工合成抗氧化剂Trolox.对蛋白质的氧化损伤在2μg/mL时已有明显的保护作用,作用也比Trolox强.这些结果表明NaHS在这些反应系统中均表现出突出的抗氧化活性. 刘国安 杨玲 常锦春 丁兰 杨红关键词:脂质过氧化 自由基 抗氧化活性 蓖麻的组织培养 被引量:6 2010年 以蓖麻(Ricinus communis L.)的胚芽顶、下胚轴、子叶和胚根为外植体,研究不同激素种类和浓度对其诱导脱分化和再分化能力和对丛芽增殖和生根的影响,为蓖麻离体快繁体系的成功建立提供重要依据.结果表明。胚芽顶是最适的芽增殖外植体.最适芽增殖培养基为MS+BA0.4mg·L^-1+IAA0.01mg·L^-1;生根培养基为MS+NAA0.2mg·L^-1;在BA0.5~1.0mg·L^-1、和IAA0.1~0.5mg·L^-1。时,愈伤组织诱导率为56%~100%.分化率为零. 丁兰 王涛 景宏伟 高超关键词:蓖麻 愈伤组织 离体快繁 对映-贝壳杉烷型二萜化合物Wangzaozin A对人早幼粒白血病HL-60细胞生长抑制和凋亡诱导的作用 被引量:10 2013年 目的研究对映-贝壳杉烷型二萜Wangzaozin A对人早幼粒白血病细胞HL-60生长抑制、周期阻滞、凋亡诱导作用以及相关的机制。方法利用倒置显微镜观察和台盼蓝排染法检测了Wangzaozin A对HL-60细胞生长的影响;采用流式细胞术和吖啶橙/溴化乙锭(AO/EB)双染法检测化合物对细胞周期分布的影响以及诱导HL-60细胞凋亡的能力;进一步利用单细胞凝胶电泳法测试化合物对细胞DNA的损伤。结果 1~4μmol/L的Wangzaozin A对HL-60细胞具有较强的生长抑制作用,较高浓度(3μmol/L和4μmol/L)和较长处理时间(48~72 h)有较强的致死效应;1~2.5μmol/L药物处理细胞24 h或48 h条件下细胞周期分布主要表现为G1期阻滞;4μmol/L药物处理12~60 h条件下细胞周期分布主要表现为很强的S期阻滞;2~4μmol/L药物作用24 h或48 h可诱导凋亡产生,其凋亡率呈显著水平(P<0.01),相同条件下,药物对细胞DNA的损伤与对照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该化合物对HL-60细胞DNA的损伤作用极可能是引起细胞生长抑制、周期阻滞及凋亡的直接原因。 丁兰 第五佳丽 田继东 柳志军 杨玲 刘国安 令利军关键词:凋亡 DNA损伤 荧光、圆二色及共振光散射光谱研究熊果酸与牛血清白蛋白的相互作用 被引量:3 2013年 利用荧光光谱(FS)、紫外吸收光谱(UV)、圆二色谱(CD)和共振光散射谱(RLS)研究熊果酸(UA)与牛血清白蛋白(BSA)相互作用.荧光光谱显示,熊果酸能与BSA分子相结合,结合位点数为0.912 4,结合常数为0.693 4×103 L.mol-1,能量转移效率为0.036,结合距离为1.43nm,并导致BSA荧光产生静态淬灭,其淬灭主要由色氨酸所贡献,并随熊果酸的浓度增高相应淬灭作用增强;紫外和圆二色光谱显示,熊果酸对BSA的紫外吸收峰具有增色效应,并减少BSA中α-螺旋含量,由56.72%减少至39.08%,使BSA的二级结构发生显著变化;共振光散射光谱显示,熊果酸使BSA分子聚集形成分子聚集体. 丁兰 彭舒 柳志军 腾秀兰 令利军关键词:熊果酸 牛血清白蛋白 圆二色光谱 共振光散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