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0179038)
- 作品数:11 被引量:319H指数:8
- 相关作者:王明洋钱七虎戚承志潘越峰陈士海更多>>
- 相关机构:解放军理工大学山东科技大学北京建筑工程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教育部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启动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理学矿业工程建筑科学天文地球更多>>
- 岩石爆破破坏界面上的应力时程研究
- 根据岩石爆破变形与破坏特征,利用空腔膨胀理论对爆破破坏区的破坏特性进行了研究,给出了破坏区范围大小及破坏区与未破坏区(弹性振动区)交界面上的应力变化时程曲线。借助经典的爆炸力学理论和回归拟合曲线方法,验证了爆炸空腔大小、...
- 陈士海王明洋赵跃堂钱七虎
- 关键词:岩石力学
- 钻地弹对钢纤维混凝土介质的侵彻与贯穿问题被引量:4
- 2007年
- 为更深入研究钻地弹对钢纤维混凝土介质的侵彻与贯穿问题,根据钢纤维混凝土在弹体侵彻过程中的介质状态及能量的分配关系,提出了介质抗侵彻的变形和破坏模型;通过表征破碎区与径向裂缝区的能量传输关系,分析得出弹体直径与强度特征参数的比例关系是揭示侵彻与贯穿问题的重要特征量,推导了具有宽广比例尺度关系的锥形弹体侵彻公式,并应用于钢纤维混凝土介质.通过试验数据验证了公式的可靠性.
- 颜海春余有山范俊余潘越峰
- 关键词:钢纤维混凝土侵彻
- 锥形端部弹体在岩石(混凝土)介质层中侵彻实用计算方法被引量:10
- 2004年
- 采用刚塑性不可压缩的介质模型 ,用极限分析理论的上限方法 ,通过建立动力学许可速度场得到介质对弹体侵彻的静阻力分量 ,通过破碎介质动量守恒条件得到弹体侵彻的动阻力分量 ,在模型中还考虑了介质的尺度关系和弹体的弹头形状两种影响因素。侵彻过程中的速度、加速度、阻力和经历时间通过弹体的运动方程增量计算得到。
- 陈士林王明洋潘越峰
- 关键词:侵彻深度
- 弹体在岩石中侵彻与贯穿计算原理
- 根据岩石抗侵彻过程中变形和破坏状态,提出了岩石的变形与破坏模型。利用波阵面上的动量守恒关系和弹体表面的运动规律,得到了有别于国内外的作用在弹体表面的应力表达式。通过破碎区与径向裂缝区的能量传输关系,得到了侵彻与贯穿问题中...
- 王明洋戎晓力钱七虎葛涛
- 关键词:应力强度因子
- 弹体在岩石中侵彻与贯穿计算原理被引量:8
- 2003年
- 根据岩石抗侵彻过程中变形和破坏状态,提出了岩石的变形与破坏模型。利用波阵面上的动量守恒关系和弹体表面的运动规律,得到了有别于国内外的作用在弹体表面的应力表达式。通过破碎区与径向裂缝区的能量传输关系,得到了侵彻与贯穿问题中的比例换算关系,从而推出了具有工程尺度的侵彻计算公式和具有物理基础的贯穿过程。通过与国内外现有的经验公式计算结果对比分析,验证了本公式的可靠性。
- 王明洋戎晓力钱七虎葛涛
- 关键词:应力强度弹体侵彻岩石变形
- 爆炸荷载作用下岩石的变形与破坏研究(Ⅰ)被引量:12
- 2003年
- 无论是矿山工程、隧道工程中钻孔爆破效率的提高、工程爆破领域爆破振动参数的预测,还是最近一系列高技术常规局部战争中钻地炸弹对地下坚固目标的破坏,在不考虑岩石中强爆炸引起的光子和电磁辐射等极端效应情况下,都亟待要求对岩石中爆炸引起的应力、变形及其它运动参数和破坏效应作出比较准确的评估。目前对此问题的研究尚只能达到大致的机理及景象的定性认识和描述,定量上的确定存在数量级的误差,尤其是爆炸和冲击的近区,误差更大。其原因在于岩石中爆炸产生的变形和破坏特征,不仅与作用时发生相应的物理及力学运动密切相关,而且强烈地受岩石自身构造缺陷水平及其变化的制约。本文概述了爆炸作用下岩石的动力变形与破坏研究之现状。研究中考虑了岩石的构造特点及其对基本力学性状的影响,并简述了其研究的新趋向。
- 王明洋葛涛戚承志钱七虎
- 关键词:爆炸荷载作用岩石
- 弹体对混凝土介质侵彻、贯穿的比例换算关系被引量:36
- 2004年
- 根据介质抗侵彻的变形和破坏模型,从近区应力与变形状态实际出发,利用波阵面上的动量守恒关系和弹体表面的连续运动规律,推得了介质近区运动学的关系式,从而得到了作用在弹体表面的应力表达式。通过破碎区与径向裂缝区的能量传输关系,揭示了侵彻与贯穿问题的比例尺度关系的规律,给出了具有宽广范围的侵彻计算公式,并通过与现有经验公式计算结果的对比验证了该公式的可靠性。
- 王明洋郑大亮钱七虎
- 关键词:侵彻应力强度因子弹体
- 岩石变形和破坏力学的基本问题被引量:24
- 2002年
- 岩石具有非均匀和各向异性的特征 ,是非连续介质和复杂的流变体结构。岩石变形和破坏方面的理论可以分成两个基本方向 :变形固体的经典力学和位错理论。这些方法用于研究岩石的变形与破坏 ,取得了较大的成功但均具有局限性。所以 ,目前还不具有真正意义上的岩石力学。建议对岩石的变形过程和破坏必须至少在三个规模构造水平 (宏观、细观和微观 )上同时加以研究。指出了在研究岩石变形和破坏时平移和旋转是有机相互联系的。变形构造水平所有等级体系随后的演化 ,正好使破坏在不同规模上形成有次序的发展 ,直到形成宏观的破坏。
- 王明洋戚承志钱七虎丁常树罗昆升
- 关键词:岩石岩石变形
- 岩体中爆破破坏分区研究被引量:16
- 2004年
- 文章根据岩体爆破变形与破坏特征 ,利用松散介质力学、连续介质力学和空腔膨胀理论对爆破地震波效应研究中最基本、最重要的基础性工作——震源机制进行了研究 ,提出了确定破坏区发展的动力学计算模型 ,揭示了空腔壁在爆生气体的作用下不断膨胀的脉冲过程 ,给出了破坏区范围大小。数值分析计算实例结果表明 ,花岗岩中空腔区、破碎区、径向裂隙区半径分别为装药半径的 1 .4 8倍~ 1 .84倍、2 .5 4倍~ 4 .70倍和 2 1 .6 0倍~ 2 3.4 4倍 ,与传统概念上的分区大小一致。
- 陈士海王明洋钱七虎
- 关键词:震源机制破坏区
- 爆炸荷载作用下岩石的变形与破坏研究(Ⅱ)被引量:35
- 2003年
- 无论是矿山工程、隧道工程中钻孔爆破效率的提高、工程爆破领域爆破振动参数的预测,还是最近一系列高技术常规局部战争中钻地炸弹对地下坚固目标的破坏,在不考虑岩石中强爆炸引起的光子和电磁辐射等极端效应情况下,都亟待要求对岩石中爆炸引起的应力、变形及其它运动参数和破坏效应作出比较准确的评估。目前对此问题的研究尚只能达到大致的机理及景象的定性认识和描述,定量上的确定存在数量级的误差,尤其是爆炸和冲击的近区,误差更大。其原因在于岩石中爆炸产生的变形和破坏特征,不仅与作用时发生相应的物理及力学运动密切相关,而且强烈地受岩石自身构造缺陷水平及其变化的制约。本文概述了爆炸作用下岩石的动力变形与破坏研究之现状。研究中考虑了岩石的构造特点及其对基本力学性状的影响,并简述了其研究的新趋向。
- 王明洋王立云戚承志钱七虎
- 关键词:爆炸荷载岩石连续介质力学位错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