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9770109)
- 作品数:6 被引量:35H指数:4
- 相关作者:吴毅胡锦矗石红艳徐剑李艳红更多>>
- 相关机构:广州大学四川师范学院绵阳师范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四川省教育厅青年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生物学更多>>
- 中华山蝠的昼夜活动节律与光照等环境因子的关系被引量:10
- 2003年
- 借助于超声波接收器 ,采用定点、非定点观察、昼夜连续观察的方法 ,并结合标志重捕、拍照、录像等方法 ,对四川师范学院校舍的中华山蝠活动节律进行研究。中华山蝠属晨昏性动物 ,有两次活动高潮 ,傍晚 1 9:0 0~ 2 1 :0 0时 ,凌晨 3 :0 0~ 5 :0 0时左右。白天在栖息处休息 ,光照、温度、湿度、天气等环境因子对其活动均有影响。晴天傍晚一般当上空照度减弱到 60 0lx以下时开始外出觅食。出巢个体数(y)与照度 (X)负相关显著 (P <0 0 1 )。回归方程为 :Y =5 3 3 1 -0 2 3 5 9X(X =5 0lx,Y =lny)。中华山蝠外出活动的温度下限为 1 4℃。不同月份日平均飞出蝠数与傍晚平均气温呈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P <0 0 1 )。
- 石红艳吴毅胡锦矗
- 关键词:翼手类中华山蝠活动节律环境因子
- 人类活动对翼手类生存环境的影响
- 2000年
- 翼手类捕食农林昆虫,对人类有益。其粪便和肉可入药,与人类关系密切。人类活动主要通过对其栖息环境和食物等方面,影响翼手类的种类、数量和分布。影响翼手类栖息地的主要因素有:人类生产活动对森林的砍伐和开垦、自然洞穴的开发利用、房屋结构的改变和水工建筑等。影响翼手类食物的主要因素有:自然植被的破坏和减少、植物栽培种类变化和农药的使用等。如果不加强对翼手类的保护,随着人为活动的增加,翼手类的栖息环境将更加恶化,种类和数量将愈来愈少。
- 吴毅胡锦矗
- 关键词:翼手类栖息地食物森林砍伐
- 全文增补中
- 蝙蝠的采集标记与重捕被引量:12
- 2001年
- 介绍了不同栖息环境中蝙蝠的采集方法 ,并对蝙蝠的标记方法、标记工具、注意事项以及蝙蝠重捕后对标记环的回收等进行了介绍 ,可为蝙蝠生态。
- 吴毅徐剑
- 关键词:蝙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