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1101220)

作品数:11 被引量:26H指数:3
相关作者:阮海华李晔郭梦征张真张振奇更多>>
相关机构:天津商业大学天津市食品生物技术重点实验室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科学技术研究重点项目天津市高等学校科技发展基金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 4篇生物学
  • 3篇农业科学

主题

  • 4篇蛋白
  • 3篇沙门氏菌
  • 3篇细胞
  • 3篇菌属
  • 2篇单宁酸
  • 2篇沙门菌
  • 2篇沙门氏菌属
  • 2篇受体
  • 2篇肿瘤
  • 2篇磷酸
  • 2篇磷酸化
  • 2篇泛素
  • 2篇泛素化
  • 2篇SOP
  • 2篇TRAF6
  • 2篇纯化
  • 1篇蛋白纯化
  • 1篇蛋白激酶
  • 1篇蛋白激酶类
  • 1篇点突变

机构

  • 8篇天津商业大学
  • 3篇天津市食品生...
  • 1篇天津科技大学
  • 1篇中国医学科学...
  • 1篇河北联合大学...

作者

  • 11篇阮海华
  • 5篇李晔
  • 2篇郭梦征
  • 2篇张振奇
  • 2篇张真
  • 1篇王津晗
  • 1篇韩娜
  • 1篇张坤生
  • 1篇张磊
  • 1篇王素英
  • 1篇刘崇基
  • 1篇赵培
  • 1篇陈乃耀
  • 1篇徐新
  • 1篇李健娇
  • 1篇陶永清
  • 1篇王昌禄
  • 1篇董世瑞
  • 1篇赵辉
  • 1篇王亚航

传媒

  • 3篇生物技术通报
  • 3篇安徽农业科学
  • 2篇食品科学
  • 1篇环境与健康杂...
  • 1篇中国生物工程...
  • 1篇中国医药生物...

年份

  • 2篇2018
  • 2篇2015
  • 4篇2014
  • 2篇2013
  • 1篇2011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过表达沙门氏菌效应蛋白SopB对HeLa细胞骨架的影响被引量:2
2013年
[目的]研究沙门氏菌感染宿州细胞过程中,沙门氏菌Ⅲ型分泌系统的效应蛋白SopB对宿主细胞细胞骨架的影响,同时寻找SopB蛋白调控细胞骨架变化的相关结构域。[方法]利用基因克隆的方法分别构建含鼠伤寒沙门氏菌LT2效应蛋白SopB的全长基因、SopBN末端基因片段及SopB肌醇磷脂酶活性中心氨基酸C460突变体的重组质粒,使其均在HeLa细胞中过量表达,对表达结果进行检测。[结果]SopB重组质粒在HeLa细胞中均能正常表达,其中SopB蛋白的过表达能显著改变HeLa细胞的细胞骨架,使细胞由正常的细胞形态转变为圆形。[结论]通过比较SopB各基因片段对细胞形态的影响,发现SopB过表达在改变HeLa细胞骨架方面与其N末端第46~112位氨基酸残基间的肽断直接相关,而与其肌醇磷脂酶活性关系不大。
阮海华赵霞张振奇
关键词:沙门氏菌属细胞骨架
沙门菌SopB蛋白在侵袭宿主细胞中的作用机制被引量:1
2013年
沙门菌是一种革兰阴性肠道病原菌,其通过"触发"机制,依赖沙门菌致病岛(Salmonella pathogenicity island,SPI)编码的Ⅲ型分泌系统(typeⅢsecretion system,T3SS)将效应蛋白转运至宿主细胞,调节宿主细胞功能。SopB是SPI-1编码的效应分子之一,其在沙门菌侵袭宿主细胞过程中发挥多重生物学功能,如介导细胞骨架重排,促使Akt发生磷酸化修饰进而抑制细胞凋亡,激活一氧化氮合酶(iNOS),并能诱导沙门菌包含小泡(Salmonella containing vacuole,SCV)的初步形成及成熟,为沙门菌在宿主细胞内的存活及增殖提供了一个微环境。
郭梦征陈乃耀阮海华
关键词:沙门菌
一种从大肠杆菌包涵体中分离纯化GST-TRAF6融合蛋白的方法被引量:2
2014年
利用8 mol/L尿素溶液对表达在大肠杆菌包涵体中的GST-TRAF6融合蛋白进行变性,通过逐级稀释复性的方法对尿素溶解后的GST-TRAF6融合蛋白进行复性,将复性后的GST-TRAF6融合蛋白进一步利用谷胱甘肽琼脂糖树脂亲和层析的方法进行分离纯化,将分离纯化后的蛋白通过Western blot方法进行验证,最后利用体外泛素化反应检测经包涵体变性、复性和纯化后的GST-TRAF6融合蛋白的生物学活性。经过包涵体变性、梯度稀释复性和谷胱甘肽琼脂糖树脂亲和层析3个步骤后纯化得到纯度达90%以上、浓度为396 ng/μL的蛋白质溶液。利用GST蛋白作为对照,经Western blot验证表明,纯化得到的蛋白确为GSTTRAF6融合蛋白。进一步利用体外泛素化反应分析其泛素连接酶活性发现,17 ng/μL浓度的GST-TRAF6融合蛋白能够以泛素分子作为底物在5 min内快速催化自由泛素链的生成。结果表明,表达在大肠杆菌包涵体中的GST-TRAF6融合蛋白经尿素变性溶解后能够成功复性并分离纯化,在溶解性改变的同时恢复了其泛素连接酶活性。为从大肠杆菌包涵体中大规模分离纯化蛋白质提供了一种新的复性方法。
张西轩李晔张振奇董世瑞赵培阮海华
关键词:TRAF6蛋白纯化包涵体复性重组蛋白
沙门氏菌效应蛋白SopB288~309肽段介导SopB依赖的HeLa细胞AKT的磷酸化研究
2014年
[目的]研究沙门氏菌效应蛋白SopB中跨膜疏水结构域288-309肽段对受SopB诱导的HeLa细胞Akt磷酸化激活中的功能。[方法]通过重叠延伸PCR的方法构建SopB第288~309位肽段缺失突变基因,并将该基因在HeLa细胞中进行异位表达,与野生型SopB基因进行比较,确定缺失的第288~309位间肽段在受SopB诱导的Akt磷酸化激活中的作用。[结果]与空载体对照相比较,在HeLa细胞中表达野生型SopB重组质粒明显激活了pAkt473的磷酸化,而在HeLa细胞中表达SopB缺失突变体SopBΔ288-309时,则检测不到pAkt473的磷酸化激活。[结论]SopB表达激活HeLa细胞pAkt473的磷酸化与其第288~309位肽段的功能直接相关,该跨膜疏水结构域的缺失导致SopB蛋白不能亚细胞定位至细胞膜,从而导致SopBΔ288-309对pAkt473磷酸化激活功能的丧失。
李晔张西轩阮海华
关键词:沙门氏菌属
人泛素结合酶UbcH5c活性突变体的构建·纯化以及催化活性研究被引量:2
2014年
[目的]构建人泛素结合酶UbcH5c的活性位点突变体S22R和F62A,同时分析这2种突变体蛋白与野生型蛋白在泛素化反应中的活性差异。[方法]通过点突变(Site-Directed Mutagenesis)的方法构建2种突变体质粒,利用0.5 mmol/L IPTG分别诱导2种突变体蛋白在大肠杆菌中进行表达;将菌体超声破碎后,依次利用阳离子交换层析法对UbcH5c突变蛋白进行分离纯化,最后利用体外泛素化酶促反应结合蛋白免疫印迹杂交的方法分析野生型UbcH5c与其活性突变体UbcH5c S22R和UbcH5c F62A在泛素化修饰上的差异。[结果]人泛素结合酶UbcH5c的2个突变体蛋白S22R、F62A的泛素化修饰程度明显弱于野生型蛋白。[结论]突变体S22R和F62A突变均不同程度的改变了人泛素结合酶UbcH5c与泛素分子之间的结合活性,即2个突变的位点中第62位苯丙氨酸残基及第22位丝氨酸残基均是UbcH5c结合泛素的关键位点,而且后者对于UbcH5c结合泛素活性的影响更大。
张西轩李晔阮海华
关键词:泛素化修饰点突变
利用λRed重组系统敲除鼠伤寒沙门氏菌sopB基因被引量:5
2014年
利用λRed重组系统敲除鼠伤寒沙门氏菌LT2的(Salmonella enterica serovar typhimurium LT2,S.typhimurium LT2)sopB基因。以pKD4质粒为模板,扩增得到中间带有卡那霉素抗性基因且两端各带有59 bp分别与sopB基因上下游序列同源的同源打靶片段,将其转化至表达Red重组酶的S.typhimurium LT2感受态细胞中;在抗生素压力和λRed重组系统帮助下,同源片段和菌体sopB基因发生同源重组,通过卡那霉素筛选得到带有抗性标记的阳性重组菌;转入重组酶表达质粒pCP20以除去抗性标记,得到保留单一FRT位点的突变菌株;利用PCR技术鉴定重组菌,并通过检测沙门氏菌效应蛋白SopB的分泌以及沙门氏菌感染HeLa细胞后pAKT的激活反应来鉴定sopB基因是否被敲除。构建的ΔsopB突变菌株失去了分泌SopB蛋白的能力,且不能够像野生型菌株那样在感染HeLa细胞的过程中激活pAkt。本研究获得了S.typhimurium LT2的sopB基因缺失突变株,为沙门氏菌感染宿主过程中SopB的功能研究提供工具,同时也为进一步探索其他类型细菌的基因敲除提供了线索。
李晔张西轩郭梦征王素英张坤生阮海华
单宁酸通过选择性抑制表皮生长因子受体特定位点磷酸化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被引量:3
2018年
单宁酸具有抗肿瘤的生物学活性,但单宁酸难以透过细胞膜进入细胞内,其跨膜信号传递的分子机制仍不清楚。本研究选用人恶性胶质瘤U87细胞作为模型,检测单宁酸对肿瘤细胞增殖、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磷酸化、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xtracellular signal-regulated kinase,ERK)以及信号转导与转录激活因子(signal transducer and activator transcription,STAT)1、STAT3等信号分子的调节作用。实验发现,单宁酸处理能够显著抑制人恶性胶质瘤U87细胞的增殖,且呈现显著的剂量效应和时间效应关系。单宁酸抑制B淋巴细胞瘤-2(B-cell lymphoma-2,Bcl-2)蛋白的表达,促进Bcl-2相关X(Bcl-2 associated X,Bax)蛋白的表达,显著提高了Bax/Bcl-2的比值。通过分离线粒体发现,单宁酸提高了线粒体Bax蛋白的水平,促进细胞凋亡诱导因子细胞色素c(cytochrome c,Cyt c)向细胞胞浆的释放,暗示细胞凋亡的发生,这与单宁酸抑制肿瘤细胞增殖的结果一致。单宁酸抑制人恶性胶质瘤U87细胞EGFR总磷酸化的水平,进一步通过检测单一位点的磷酸化水平发现,单宁酸抑制了EGFR Y1045和Y1068 2个位点的磷酸化,但是对Y845和Y992位点的磷酸化影响不大,呈现一定的位点选择性。通过检测受EGFR Y1045和Y1068位点调控的ERK以及STAT1/3信号通路发现,单宁酸显著抑制了ERK以及STAT1、STAT3等信号分子的磷酸化,进一步验证了单宁酸对EGFR特定位点的选择性抑制作用。结果表明,单宁酸可能通过选择性地抑制肿瘤细胞EGFR特定位点的磷酸化,进而抑制受该位点调控的信号转导通路,改变肿瘤细胞基因表达的模式,从而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
阮海华胡双艳张春晨余龙张真
关键词:单宁酸表皮生长因子受体磷酸化U87细胞抗肿瘤活性
细菌群体感应及其在病原菌防治中的应用被引量:5
2015年
细菌分泌一种或多种化学信号分子,这些化学信号分子作为诱导因子感知和判断菌群密度和周围环境的变化。当菌群达到一定阈值时会启动一系列相关基因的表达以调控菌体的群体行为,细菌的这种生理行为称为群体感应。大量的研究表明,不同类型的细菌具有不同的群体感应系统。群体感应机制广泛存在于病原菌中,并与其侵染过程、毒力基因表达及致病性密切相关。利用这种群体感应机制作为靶点进行病原菌的防治是医学领域广泛关注的问题。在此就细菌群体感应及其在病原菌防治中的应用进行阐述。
梁心琰阮海华
关键词:细菌
沙门菌效应分子SopB激活HeLa细胞MAPK蛋白激酶的磷酸化被引量:3
2011年
目的研究沙门菌感染宿主细胞的过程中,沙门菌III型分泌系统分泌的效应蛋白SopB对宿主细胞蛋白激酶MAPK的激活作用,同时寻找SopB蛋白与MAPK激活有关的结构域。方法通过基因克隆的方法将沙门菌SopB全长基因以及各种SopB truncation均被克隆至pCS2-EGFP质粒载体中,利用磷酸钙转染法将该SopB重组质粒转染至HeLa细胞,24h后通过westernblot方法利用磷酸化的pERK1/2、p-p38以及pJNK抗体检测HeLa细胞MAPK蛋白激酶受SopB激活的情况。结果在HeLa细胞中过量表达SopB蛋白能够显著诱导蛋白激酶MAPK的磷酸化激活,进一步在HeLa细胞中表达SopB各种truncation片段证实,SopB对HeLa细胞MAPK蛋白激酶的激活与其N末端29个氨基酸直接相关。结论 SopB可以激活宿主细胞MAPK信号途径,且这种活性与其N末端29个氨基酸有关。
陶永清刘崇基李健娇徐新王津晗韩娜张磊赵辉阮海华王昌禄
关键词:沙门菌属丝裂原激活蛋白激酶类蛋白激酶类泛素化磷酰化
蜡样芽孢杆菌ColR75E胶原酶的表达、纯化及酶学性质研究被引量:4
2015年
目的:为了进一步了解蜡样芽孢杆菌R75E胶原酶colR75E的特性,在大肠杆菌原核表达系统中表达colR75E胶原酶,并对表达的重组胶原酶进行纯化以及酶学性质研究。方法:以蜡样芽孢杆菌R75E基因组DNA为模板采用PCR法获得胶原酶cozR75E基因,构建pET28a/colR75E重组质粒,并在大肠杆菌B121(DE3)中进行诱导表达,利用Ni—NTA纯化的方式获得高纯度ColR75E胶原酶,利用胶原酶谱、胶原酶活力测定、I型胶原蛋白降解产物电泳检测等方式对ColR75E胶原酶的酶学特性进行分析。结果:通过Ni-NTA纯化获得的蛋白经胶原酶谱、I型胶原蛋白降解产物的检测时均表现出胶原蛋白的降解能力。在标准条件下测得其比活力为3.62U/mg,Km为25.55μmol/L(2.93mg/ml),Vmax为5.71μmol/(mg·min)。ColR75E胶原酶的最适反应温度为45℃,最佳反应pH为8.0。此外,ColR75E胶原酶对于不高于50℃的温度以及pH6.0—8.0的酸碱度范围具有良好的稳定性。ColR75E胶原酶可被Ca2+激活、但被Zn2+、Ph2+、Fe、Mn2+等金属离子抑制,抑制能力依次为Pbn〉Znn〉Fe2+〉Mn2+。ColR75E胶原酶对EDTA和EGTA的高敏感性进一步证实了该胶原酶为一种金属蛋白酶。结论:利用大肠杆菌原核表达系统获得高纯度高活性的蜡样芽孢杆菌胶原酶是可行的,为该胶原酶广泛应用于医疗、食品等工业领域中奠定了理论基础。
张西轩李晔王亚航杜康龙张真阮海华
关键词:蜡样芽孢杆菌胶原酶I型胶原蛋白酶学性质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