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1337002)

作品数:36 被引量:269H指数:12
相关作者:赵洪韩宝忠杨佳明李春阳郑昌佶更多>>
相关机构:哈尔滨理工大学教育部上海起帆电缆股份有限公司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黑龙江省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电气工程一般工业技术化学工程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6篇期刊文章
  • 5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9篇电气工程
  • 26篇一般工业技术
  • 6篇化学工程
  • 4篇理学
  • 1篇动力工程及工...

主题

  • 23篇乙烯
  • 23篇聚乙烯
  • 16篇空间电荷
  • 13篇交联
  • 13篇交联聚乙烯
  • 12篇纳米
  • 10篇电性能
  • 10篇直流
  • 10篇介电
  • 9篇电缆
  • 8篇介电性
  • 8篇介电性能
  • 8篇击穿
  • 7篇低密度聚乙烯
  • 7篇击穿强度
  • 6篇电场
  • 6篇绝缘
  • 6篇高压直流
  • 6篇复合材料
  • 6篇复合材

机构

  • 34篇哈尔滨理工大...
  • 8篇教育部
  • 4篇上海起帆电缆...
  • 3篇南方电网科学...
  • 3篇上海起帆电线...
  • 2篇中国科学院
  • 2篇宁波东方电缆...
  • 1篇黑龙江省科学...
  • 1篇山东电力集团...
  • 1篇青岛汉缆股份...
  • 1篇中利科技集团...
  • 1篇国网江西省电...
  • 1篇国网黑龙江省...
  • 1篇学研究院
  • 1篇国网新疆电力...
  • 1篇浙江舟山海洋...
  • 1篇国网浙江省电...

作者

  • 23篇赵洪
  • 17篇韩宝忠
  • 17篇杨佳明
  • 9篇李春阳
  • 7篇郑昌佶
  • 6篇王暄
  • 3篇张辉
  • 2篇殷景华
  • 2篇张城城
  • 2篇张城城
  • 1篇冯宇
  • 1篇董伟
  • 1篇张文龙
  • 1篇杨旭
  • 1篇迟庆国
  • 1篇田波
  • 1篇何辉
  • 1篇孙伟峰
  • 1篇刘宇光
  • 1篇夏旭

传媒

  • 8篇绝缘材料
  • 5篇高电压技术
  • 5篇复合材料学报
  • 4篇电机与控制学...
  • 4篇中国电机工程...
  • 3篇哈尔滨理工大...
  • 2篇高分子材料科...
  • 1篇电站系统工程
  • 1篇物理学报
  • 1篇电力电子技术
  • 1篇电工技术学报
  • 1篇南方电网技术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21
  • 3篇2020
  • 8篇2019
  • 10篇2018
  • 11篇2017
  • 2篇2016
  • 4篇2015
  • 2篇2014
3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纳米SiC/低密度聚乙烯复合材料的空间电荷与电导特性被引量:6
2016年
利用熔融共混法制得不同纳米SiC质量分数(0.5%、2.0%、3.0%)的纳米SiC/低密度聚乙烯(LDPE)复合材料,研究了添加纳米SiC颗粒对LDPE介电性能的影响。利用SEM观测了纳米SiC颗粒的分散特性,利用电声脉冲(PEA)法测得40kV/mm场强作用下纳米SiC/LDPE复合材料的空间电荷分布特性。利用热刺激电流(TSC)进一步验证纳米SiC添加能够提高LDPE的陷阱浓度。结果表明:纳米SiC颗粒能够均匀地分散在LDPE中,未出现较大的团聚现象。纳米SiC质量分数为0.5%、2.0%和3.0%的纳米SiC/LDPE复合材料空间电荷注入量明显低于LDPE。短路600s后的残留空间电荷密度远小于LDPE。纳米SiC/LDPE复合材料的空间电荷注入量与电导率均随着纳米SiC的增加而减少。纳米SiC质量分数为3.0%的纳米SiC/LDPE复合材料场强非线性系数为2.6,远小于LDPE的4.3。TSC曲线表明纳米SiC/LDPE复合材料内部制造了大量的陷阱,抑制了载流子在材料内部的输运,从而阻碍了空间电荷的迁移和积聚。
郑昌佶时海涛杨佳明赵洪
关键词:复合材料SIC低密度聚乙烯空间电荷电导率
整体预制式和绕包式XLPE高压直流电缆接头电场分布研究及接头结构优化被引量:8
2018年
整体预制式和绕包式接头是两种较为常见的电缆接头,由于它们的结构及绝缘的电导率各不同,接头中的电场分布存在较大差异。以50 kV交联聚乙烯高压直流电缆接头为研究对象,分别建立了整体预制式接头模型(增厚绝缘材料硅橡胶)和绕包式接头模型(增绕绝缘材料为油浸纸),应用有限元软件计算了温度梯度下两种接头中电场分布。研究发现对于整体预制式接头,当导体与环境温差达到40℃时,应力锥根部的电场强度可达到45 kV/mm,存在击穿危险;而对于绕包式接头,同样温差下,应力锥根部的电场强度几乎为0,但反应力锥顶部的电场强度达到30 kV/mm。通过对绕包式电缆接头的反应力锥顶部进行结构优化后,可使最大电场强度降低至7 kV/mm;通过采用聚四氟乙烯绕包的方式可使反应力锥顶部最大电场强度降低至3 k V/mm。以上研究可供高压直流电缆接头设计时参考。
陈振新俞恩科汪洋周则威段然阙善庭乐彦杰陈国志
关键词:直流电缆接头电场分布
炭黑/交联聚乙烯纳米复合材料的空间电荷和电导特性被引量:16
2014年
为研究添加炭黑(CB)对交联聚乙烯(XLPE)绝缘材料直流介电性能的影响,通过熔融共混制备了CB/XLPE纳米复合材料,在不同的恒定温度下分别测试了各试样的电导率与外施直流电场强度的关系,并利用电声脉冲法测量了各试样内的空间电荷分布状况。研究结果表明,添加少量炭黑即可使XLPE中的空间电荷量明显减少,当炭黑掺量为1 phr(指每100 g XLPE中添加1 g CB)时,复合材料抑制空间电荷的能力较强;XLPE在较低电场强度下就表现出电导非线性特性,且电导率受温度影响较大,最大变化量超过3个数量级;而CB/XLPE纳米复合材料在小于20 kV/mm的电场强度下电导率变化较小,且温度对其直流电导率的影响明显小于XLPE。炭黑能抑制XLPE中空间电荷累积和改善其直流电导特性的原因是增大了材料中的陷阱密度和陷阱深度。
闫志雨韩宝忠赵洪王暄侯帅傅明利
关键词:交联聚乙烯炭黑纳米复合材料空间电荷电导率电场强度
纳米复合聚乙烯材料中的两相界面及其荷电行为被引量:8
2017年
纳米复合聚烯烃绝缘材料有望在未来应用于高压直流电缆的制造,但纳米粒子改善介质电性能的根本机制尚未完全清楚。一般认为,在纳米复合聚烯烃介质中,纳米粒子与聚合物之间形成的两相界面对材料的宏观性能起到了关键性作用。Lewis和Takada分别基于胶体化学和静电学理论提出了不同的纳米复合介质中的界面模型,Tanaka根据经过表面处理的纳米粒子与聚合物基体之间的可能关系,提出了多核模型。这些模型都强调了界面对电荷的存储作用,认为复合介质通过存储电荷来改善介电性能。该文综合了国内外研究人员对纳米复合聚乙烯介质界面区微观表征的一些成果,研究人员的研究成果表明:静电力显微镜、同步辐射小角X射线散射、Zeta电位测量等方法和技术,可以作为探测纳米复合介质中的界面荷电现象的可行的手段。多种方法研究表明:在未经极化的Si O2、Al2O3复合聚乙烯体系中观测到了界面荷电分布,符合Lewis的界面荷电模型;而未经极化的Mg O复合体系中未探测到界面荷电现象。热刺激电流(TSC)测试表明复合体系的共同之处是形成均匀致密分布的深陷阱,而且材料的空间电荷抑制特性与这些深陷阱的存在密切相关。在纳米粒子与聚乙烯的复合物中,不论是纳米粒子与聚乙烯直接接触荷电,还是通过外场极化形成界面荷电,都可以理解成电荷入陷深陷阱,深陷阱界面荷电区激发的库仑场,是体系抑制空间电荷注入与改善直流电性的可能机制。
赵洪闫志雨杨佳明郑昌佶王暄韩宝忠
关键词:空间电荷
表面活性剂界面行为和抗盐性能的理论研究
表面活性剂是一类在较低浓度时能显著降低表面活性的物质,由于其分子结构中同时含有亲水基和疏水基,具有与其他化合物不同的独特的双亲性质,这些性质可使表面活性剂在溶液中形成分子有序组合体,也可以在界面吸附从而改变界面张力和表面...
史鹏
关键词:表面活性剂胶束形成抗盐性能
结晶特性对聚丙烯空间电荷及直流击穿强度影响被引量:3
2019年
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偏光显微镜和差示扫描量热法观察了不同成形条件聚丙烯(PP)的结晶形态及结晶度,通过动态力学热分析(DMA)测试了不同结晶形态PP的力学特性,利用电声脉冲法(PEA)测得不同结晶形态PP的空间电荷特性,并对不同结晶形态PP进行了直流击穿强度测试。结果表明,PP在较高的熔融温度和结晶温度下减少了晶核数目并促进了球晶生长。DMA和PEA测试表明,小球晶可使PP的储存模量降低,大球晶在生长过程中,将较多的杂质和低分子物排挤到无定形区中,导致β松弛损耗增大,从而使室温下的空间电荷量明显增加。直流击穿强度测试表明,当PP形成大且疏的球晶时,击穿过程可沿更短的路径发展,并且无定形区存在较多杂质及低分子物,从而使击穿强度明显降低。
赵洪吕洪雷杨佳明高铭泽王理想何辉
关键词:聚丙烯结晶温度空间电荷
抗氧剂对聚乙烯电缆直流介电性能的影响被引量:6
2016年
为研究抗氧剂对聚乙烯(LDPE)绝缘电缆直流介电性能的影响,通过熔融共混制备了4种质量分数为0.3%的抗氧剂聚乙烯复合材料,在恒定的场强下,测试电导率随温度的变化,利用电声脉冲法(PEA),测试各试样中空间电荷的分布,并测量室温直流击穿特性。结果表明,添加抗氧剂300的LDPE试样中空间电荷量较少;在低场强下,添加抗氧剂300的LDPE对温度的依赖性较小,表现出良好的电导特性,在场强较高时,抗氧剂1010聚乙烯复合材料表现出良好的电导特性;抗氧剂聚乙烯复合材料的直流击穿强度比聚乙烯的直流击穿强度高。
蔡静韩宝忠李春阳
关键词:低密度聚乙烯抗氧剂空间电荷电导率
基于α松弛分析CB/LDPE纳米复合介质空间电荷特性被引量:6
2017年
分别以导电炭黑(C-CB)和绝缘炭黑(I-CB)作为纳米填充相,研究不同性能炭黑(CB)对低密度聚乙烯(LDPE)空间电荷特性的影响。采用多种测试方法对CB微观形貌和表面化学特性进行表征。利用电声脉冲(PEA)法测量LDPE及其纳米复合介质的空间电荷分布,并结合动态机械分析法(DMA)和热刺激电流法(TSC)探索CB改善LDPE空间电荷特性的作用机理。结果表明:C-CB比I-CB具有更长的链状结构和较少的表面基团,可与LDPE产生更强的相互作用;C-CB/LDPE和I-CB/LDPE纳米复合介质均能够有效地抑制空间电荷积聚,其中前者的空间电荷抑制能力更强。分析认为复合介质空间电荷性能改善是由于CB与LDPE相互作用,减少了参与α松弛的分子形成的缺陷数量,降低了LDPE内的陷阱密度。
闫志雨赵洪韩宝忠杨佳明陈俊岐
关键词:低密度聚乙烯炭黑空间电荷热刺激电流
石墨烯纳米网电导特性的能带机理:第一原理计算被引量:1
2020年
通过第一原理电子结构计算来研究有序多孔纳米网的电导特性变化的能带机理.能带结构分析结果表明:石墨烯纳米网超晶格(3m,3n)(m和n为整数)的电子本征态在布里渊区中心点发生四重简并;碳空位孔洞规则排列形成的石墨烯纳米网具有由简并态分裂形成的宽度可调带隙,无论石墨烯的两个子晶格是否对等.在具有磁性网孔阵列的石墨烯纳米网中,反铁磁耦合使对称子晶格的反演对称性增加了一项量子限制条件,导致能带结构在K点的二重简并态分裂成带隙.通过控制网孔密度能够有效调节石墨烯纳米网的带隙宽度,为实现新一代石墨烯纳米电子器件提供了理论依据.
徐贤达赵磊孙伟峰
关键词:电子结构第一原理计算
聚丙烯/聚烯烃弹性体复合材料物理机械性能及交流电性能被引量:13
2020年
聚丙烯(PP)分别与乙烯-辛烯共聚物(POE)弹性体、苯乙烯-乙烯/丁烯-苯乙烯三嵌段共聚物(SEBS)熔融共混,制备出不同质量分数的弹性体/PP复合材料。SEM结果表明复合材料微观形貌呈现弹性体均匀分布在PP中构成的"海岛结构",随着复合体系中弹性体含量的增加,岛相浓度与尺寸均增大。DSC结果表明当弹性体含量增加时,复合材料结晶度略有下降。力学测试结果表明165℃下复合材料的热延伸形变量均大于PP的热延伸形变量,且随弹性体含量增加复合材料热延伸形变量逐渐增加。DMA测试结果表明30%质量分数的POE/PP复合材料的25℃弹性模量降低至约750 MPa。交流介电强度测试结果表明不同温度下复合材料交流介电强度均小于PP,其中25%质量分数的SEBS/PP复合材料交流介电强度最接近PP。弹性体/PP复合材料中的"海岛结构"既保留了PP较高温度下的机械强度,又明显降低了PP材料的硬度,增加了韧性和柔顺性。
赵洪栗松郑昌佶宋淑伟张文龙
关键词:聚丙烯弹性体微观形态结构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