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0576041)
- 作品数:27 被引量:124H指数:7
- 相关作者:陈子燊李志强于吉涛刘萌伟李志龙更多>>
- 相关机构:中山大学广东海洋大学华南理工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我国近海海洋综合调查与评价”专项广东省水利科技创新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交通运输工程农业科学自然科学总论更多>>
- 常波况下前滨剖面地形动力过程分析被引量:10
- 2007年
- 利用在粤东后江湾多日逐时连续观测的近岸波浪、流、海滩潜水位和海滩前滨剖面地形数据,通过典型相关分析方法提取了占总方差90%以上的4个显著的典型相关变量,进而分别论述了常波况下海滩前滨剖面不同部位的地形动力过程。
- 陈子燊李志龙陈建耀刘萌伟
- 岬间海湾岸线平衡形态神经网络模型被引量:5
- 2007年
- 讨论了目前海湾岸线平衡形态经验模型存在的不足之处。从沿岸输沙公式入手,阐述了平衡岸线的机理模式,重新定义了平衡海湾的“下岬角”,给出了模型参数与主波向的具体计算方法,并以华南典型海湾为学习样本,建立了岸线平衡形态的神经网络模型。通过模拟海湾与实际稳定海湾——乌场湾间的对比分析,表明所建神经网络模型是较抛物模型更为理想的平衡岸线模型。
- 李志龙陈子燊
- 关键词:岬间海湾神经网络模型
- 海滩冲流带高频振动地形动力过程分析被引量:2
- 2007年
- 在粤东汕尾后江湾海滩冲流带布设2条观测剖面,共计6个观测点,对滩面冲流带在约一个潮周期内的高频振动进行了观测,取得采样频率分别为1min/次和6min/次的滩面数据各1组.结合同步观测的碎波带波浪潮汐数据,分析探讨了海滩高频振动特征.分析认为在涌浪条件下,滩面高频振动的日内变化主要受到潮位变化过程的控制,涨潮堆积,落潮侵蚀.利用交叉谱分析的结果表明滩面高程变化滞后于潮位变化.滩面下部比上部振动幅度大,变化复杂,滩角脊部比凹部活跃.波群对滩面高频振动有显著影响,特别是波高大于有效波高的波群.滩面高频振动没有表现出明显的泥沙逐渐向陆地堆积过程,有一定的振动周期.
- 李志强陈子燊李志龙冯砚青
- 关键词:高频振动波群
- 华南砂质海岸近岸地形动力过程与海滩侵蚀作用研究
- 了砂质海岸近岸地形动力过程的时空多尺度、主要动力特征与岸滩侵蚀方式.论述了作者在华南砂质海岸长期变化、岸滩中、小尺度地形动力过程和近岸带—碎波带水体波动特征方面的有关研究.从台风作用下的剖面地形动力和特征地形——滩坎动态...
- 陈子燊蔡峰冯砚青李志强李志龙
- 关键词:海岸侵蚀
- 台风作用下海滩剖面地形动力与侵蚀机制分析
- 对粤西水东湾8616号台风前后约半个月内重复测量的海滩剖面数据对比结果显示,沿岸5条海滩剖面侵蚀及响应过程差异显著。岸滩剖面变化可分为:强烈下切整体刷低岸线后退型;整体轻微侵蚀岸线后退型;上部轻微淤积下部侵蚀为主岸线淤涨...
- 陈子燊李志强王扬圣
- 关键词:沿岸流
- 文献传递
- 波高与风速联合概率分布研究被引量:15
- 2011年
- 基于copula函数论述了两变量的联合概率分布方法。此方法的主要优点是边缘分布可由不同的分布函数构成,变量间可具相关性。以粤东汕尾海域极值波高与相应风速为研究实例,经分析获得以下结果:(1)优选的极值波高和风速可分别由P-III型和GEV分布表示;(2)拟合优度检验指标表明二者的最优连接函数为Archimedean copula类的Gumbel-Hougaard copula;(3)与联合分布比较,重现期介于5—200年之间的波高边缘分布设计值的相对差值大约介于3.1%~8.1%之间,风速设计值相对差值大约介于2.8%~6.4%之间;(4)特定风速设计频率条件下,波高与风速的遭遇概率随波高设计频率的减小而减小,特定波高设计频率随风速条件频率的减小,二者的遭遇概率随之增大。
- 陈子燊
- 关键词:COPULA函数
- 基于希尔波特-黄变换的海滩碎波带水体波动特征分析被引量:4
- 2008年
- 介绍了HHT原理及其端点效应与正交性,分析了台风过程中碎波带水体波动特征。结果表明,碎波带波浪在台风期间波能增大且向低频转移,台风过后波能减弱且向高频转移;海滩地下水波动主要受潮汐涨落影响,波动周期可能受台风增水影响;台风与天文大潮耦合导致海滩地下水位奇异性波动。
- 王扬圣陈子燊刘萌伟
- 常浪况下滩角地形调整过程研究——以粤东后江湾为例
- 滩角是海滩上由波浪作用形成的一种变化极为复杂的韵律地形,与海滩状态有显著的关系。通过对粤东后江湾海滩中部滩角地形进行现场测量和水动力观测,研究了滩角在常浪条件下的调整和变动过程。通过对地形动力要素和滩角地形变化过程地详细...
- 李志强陈子燊
- 文献传递
- 常浪条件下海滩滩角地形变化研究被引量:7
- 2008年
- 通过对滩角地形的详细观测,研究了滩角在常浪条件下的调整和变动过程。通过对地形动力要素和滩角地形变化过程的详细分析,认为Masselink等提出的碎波相似参数ξ和用ε(S/λ)2建立的滩角地形模式,能较好地反映常浪条件下滩角的调整变动过程。通过对比,初步认为二者之间有较强的相关性。滩角凸部和凹部的蚀积速率差异,可以引起滩角的消亡或发育。利用EOF分析方法能把滩角的主要变化过程分离出来:滩角在常浪条件下的变动主要含有沙坝运动过程、冲流变化过程和波浪变化过程等3个过程,占数据方差的99%以上;凸部的顶点是凸部形态变化的一个转折点,凹部的形态变化表现出一种线性特征。
- 李志强陈子燊
- 关键词:滩角地形动力
- 基于广义极值分布的设计波高推算被引量:9
- 2011年
- 简介了广义极值分布函数及其3种参数估计方法,包括极大似然(ML)、线性矩(LM)和间隔最大积(MPS)估计的计算方法。使用广义极值分布函数推算了北部湾涠洲岛海域3个波向的年波高极值序列设计波高,并与Weibull分布、Gumbel分布和皮尔逊Ⅲ型分布的推算结果加以对比。分析表明,涠洲岛海域极值波高服从于广义极值Ⅲ型分布,拟合优度检验结果表明广义极值分布能更好地拟合极值波高;MPS方法是一种优良的参数估计法,推算的设计波高可作为海岸环境工程设计的首要参考值。
- 陈子燊刘曾美路剑飞于吉涛
- 关键词:广义极值分布参数估计拟合优度检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