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872827)

作品数:3 被引量:59H指数:2
相关作者:许迅许讯张梅孙琦徐凤更多>>
相关机构: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南京医科大学天津大港油田总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篇蛋白
  • 1篇蛋白酶
  • 1篇新生血管
  • 1篇新生血管性
  • 1篇新生血管性疾...
  • 1篇休克
  • 1篇休克患者
  • 1篇血管
  • 1篇血管性疾病
  • 1篇眼部
  • 1篇眼部新生血管
  • 1篇眼部新生血管...
  • 1篇眼压
  • 1篇眼轴
  • 1篇视力
  • 1篇丝氨酸
  • 1篇丝氨酸蛋白酶
  • 1篇抢救
  • 1篇青少年
  • 1篇青少年视力

机构

  • 2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上海市第一人...
  • 1篇南京医科大学
  • 1篇天津大港油田...

作者

  • 2篇许迅
  • 1篇李之忠
  • 1篇徐艺
  • 1篇王梅艳
  • 1篇孙琦
  • 1篇张梅
  • 1篇许讯
  • 1篇徐凤

传媒

  • 2篇西部医学
  • 1篇中华医学杂志

年份

  • 1篇2016
  • 1篇2014
  • 1篇2010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角膜塑形镜对青少年视力进展眼压眼轴及角膜地形图的影响被引量:6
2014年
目的探讨角膜塑形镜对青少年视力发展、眼压、眼轴及角膜地形图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8月-2013年6月行角膜塑形镜治疗近视患者100例(180眼),比较其治疗前与治疗后3个月眼睛视力、眼压、眼轴及角膜地形图的变化。结果戴镜前平均视力为球镜(0.21±0.14)D,戴镜后为(0.95±0.12)D;戴镜前平均眼轴长度(24.75士0.81)mm,戴镜后为(24.39±0.79)mm;非接触式眼压计(NCT)测量:戴镜前为(15.43±2.31)mmHg,戴镜后为(13.44±1.95)mmHg;戴镜前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动态轮廓眼压计(DCT)测量:戴镜前平均眼压为(15.32±4.33)mmHg,戴镜后平均眼压为(14.76±2.08)mmHg,戴镜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平均角膜平坦K值、角膜表面形状系数、角膜不规则指数与配镜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角膜塑形镜对青少年近视的临床治疗具有疗效确切、见效快等优点,临床应用价值高,值得临床借鉴推广。
王梅艳李之忠徐凤张季谨许迅
关键词:角膜镜视力眼压眼轴角膜地形图
肝细胞生长因子及其kringle结构突变体在眼部新生血管性疾病中的作用被引量:1
2010年
肝细胞生长因子(hepatocyte growth factor,HGF)属多肽生长因子,为含728个氨基酸的肝素结合糖蛋白。HGF活性形式由二硫键相连的α链和β链组成。α链包括一个N末端的发夹结构域及4个kringle结构域(K1-K4),β链是一个具有丝氨酸蛋白酶(SP)催化活性的折叠区域。
徐艺许迅
关键词:KRINGLE肝细胞生长因子眼部新生血管性疾病结构域多肽生长因子丝氨酸蛋白酶
急救护理流程在创伤性休克患者中的抢救效果分析被引量:52
2016年
目的探讨急救护理流程在创伤性休克患者中的抢救价值。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4年1月接受治疗的创伤性休克患者82例,根据抢救模式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1例。观察组采用急救护理流程模式进行抢救,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进行抢救,观察两组患者抢救成功率以及病人及家属对抢救的满意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抢救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抢救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显著少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患者的抢救满意率(97.6%)显著高于对照组(85.4%),抢救后的QOL评分亦显著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对创伤性休克患者在抢救过程中实施急救护理模式,能有效提高患者的抢救成功率,大大缩短抢救时间及住院时间,还能显著改善患者抢救后的日常生活质量,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张梅孙琦许月琼许讯
关键词:急救护理流程创伤休克抢救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