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教育部科学技术研究重点项目(20030730017)

作品数:2 被引量:16H指数:2
相关作者:王勇王均平潘保田张慧高红山更多>>
相关机构:兰州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教育部科学技术研究重点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水利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天文地球
  • 1篇水利工程

主题

  • 2篇古洪水
  • 2篇古洪水事件
  • 2篇洪水事件
  • 1篇气候
  • 1篇气候变化
  • 1篇粒度
  • 1篇黄土
  • 1篇河流
  • 1篇河流沉积物
  • 1篇河漫滩
  • 1篇沉积物

机构

  • 2篇兰州大学

作者

  • 2篇刘小丰
  • 2篇高红山
  • 2篇张慧
  • 2篇潘保田
  • 2篇王均平
  • 2篇王勇
  • 1篇胡春生

传媒

  • 1篇干旱区资源与...
  • 1篇干旱区地理

年份

  • 2篇2007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渭河河流沉积物对气候变化的响应分析被引量:6
2007年
河流对气候变化反映敏感,气候信息能够在河流沉积物中保存下来,同时能够记录河流的古水文信息。L9时期渭河共沉积了5.3m水成物质。粒度曲线表明其经历了四次明显的暖湿干冷气候波动,与黄土高原其他地区气候记录可以进行良好的对比,粗颗粒含量显示渭河经历了四次较大的古洪水事件。
刘小丰潘保田高红山王勇张慧王均平
关键词:河流沉积物气候变化古洪水事件
渭河L9时期(0.87~0.94Ma)古洪水事件的特征研究被引量:11
2007年
河流河漫滩相物质粒度的变化是指示洪水强弱的重要标志。在L9时期,渭河共发育了5.3 m的河漫滩,其主要由粘土和沙层组成。选用粒径>63μm作为指示大型洪水的指标,年代的确定通过黄土的中值粒径进行黄土古土壤的对比。研究表明在这个时期,至少发生了四次较大的洪水,尤以最后一次洪水规模和强度最大,与陇西盆地记录的L9时期气候变化一致。
刘小丰潘保田高红山王勇王均平张慧胡春生
关键词:古洪水粒度河漫滩黄土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