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600049) 作品数:16 被引量:74 H指数:5 相关作者: 萧浪涛 王若仲 刘清 程鹏 洪亚辉 更多>> 相关机构: 湖南农业大学 上海市农业科学院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湖南省“十一五”重大科技专项 湖南省科技计划项目 更多>> 相关领域: 农业科学 生物学 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 更多>>
超级稻DAD1基因正反义植物表达载体的构建及转化菊花的研究 被引量:2 2007年 将水稻DAD1基因插入Ti质粒,构建成该基因的正反义植物表达载体pWM-DAD1,pWM-antisense DAD1,转入根癌农杆菌LBA4404后,利用农杆菌介导的叶盘法转化菊花,经Hyg抗性筛选,并诱导愈伤组织和分化成苗,得到转基因菊花植株,通过PCR检测,从部分转基因植株中检测出预期的目的基因的存在. 周涌 洪亚辉 王若仲 欧阳琳 周树良关键词:菊花 根癌农杆菌 拟南芥复制因子C亚基1在胚胎发生中起重要作用(英文) 被引量:9 2007年 复制因子C包含1个大亚基和4个小亚基,在DNA复制、损伤修复和细胞增殖中起重要作用,拟南芥复制因子C亚基1(AtRFC1)是人类复制因子C大亚基p140的同源蛋白。在对3个复制因子C亚基1的T-DNA插入突变株系rfc1-1、rfc1-2和rfc1-3的检验中,证实插入位点分别位于第16、19号外显子和启动子区域。T-DNA在外显子中的插入突变引起胚胎发育异常并导致胚胎和种子败育。将野生型拟南芥复制因子C亚基1基因转化到突变株系rfc1-1和rfc1-2后恢复了突变株的野生型表型,证明胚胎发生异常表型是由拟南芥复制因子C亚基1基因突变所引起的,AtRFC1在拟南芥胚胎发生中起重要作用。 夏石头 萧浪涛 毕冬玲 朱兆海关键词:胚胎发生 拟南芥 共转化获得无抗性标记的转反义蜡质基因籼稻 被引量:4 2008年 【目的】利用转基因技术将反义蜡质基因导入籼稻成熟胚愈伤组织中,改良籼稻稻米直链淀粉含量。【方法】用根癌农杆菌介导的方法将p13W8质粒(含反义蜡质基因)和pCAMBIA1300质粒(含抗潮霉素抗性基因)对2个籼稻品种的成熟胚愈伤组织进行遗传共转化。【结果】供试材料愈伤组织继代培养18~24d后具有较高的转化频率和分化频率,可作为共转化的良好受体;抗性愈伤组织PCR检测结果表明,抗潮霉素抗性基因的阳性检测率为97.6%,反义蜡质基因的阳性检测率为27.1%。在46株转基因潮霉素抗性植株中,反义蜡质基因阳性株为5株,占转基因植株的10.9%。经PCR检测,发现上述4个株系T1群体中发生抗潮霉素抗性基因和反义蜡质基因片段的分离,从286个T1单株中筛选到了39个单株只带反义蜡质基因片段,而无潮霉素抗性基因的转基因植株,占T1单株总数的13.6%。部分转反义蜡质基因植株种子的直链淀粉含量有不同程度的降低。【结论】通过农杆菌介导的遗传共转化方法,将反义蜡质基因Waxy导入籼稻成熟胚愈伤组织,获得了直链淀粉含量明显降低的仅含反义蜡质基因籼稻株系。 吴顺 萧浪涛 刘清 沈革志 王若仲关键词:成熟胚 反义蜡质基因 共转化 根癌农杆菌 直链淀粉含量 Determination of both Jasmonic Acid(JA) and Methyl Jasmonate(MeJA) in Plant Samples by Liquid Chromatography Tandem Mass Spectrometry An efficient method for the extraction and quantification of both jasmonic acid(JA) and methyl jasmonate(MeJA)... Xia Liu, Zhigang Huang, Ruozhong Wang, Hesong Li, Langtao Xiao* Hunan Provincial Key Laboratory of Phytorhormones and Growth Development, Huna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Changsha 410128, China关键词:LC-MS-MS 超级杂交稻“两优培九”剑叶叶鞘的光合功能 被引量:10 2007年 以超级杂交稻“两优培九”及其父本“9311”、母本“培矮64S”和三系杂交稻组合“汕优63”为研究材料,采用^14C同位素示踪等技术,研究了“两优培九”剑叶叶鞘的光合能力与叶鞘光合产物的分配。结果表明,两优培九剑叶叶鞘的净光合速率均值比汕优63高0.10μmol CO2 m^-2s^-2,尤以第3期,即灌浆关键时期,极显著高于汕优63,其他时期差异不显著;其叶鞘叶绿素含量的均值比汕优63高2.36SPAD值,各期均高于汕优63,其中,第1、3期显著高于汕优63;其剑叶叶鞘的Rubisco初始活性和总活性与汕优63差异不显著,但Rubisco活化率均值比汕优63高1.52%,具有平均优势,其中第3期显著高于汕优63;其叶鞘光合产物输送到穗部的量即转化为经济产量的量比汕优63高;与父母本相比,其剑叶叶鞘光合能力的均值具有平均优势或超亲优势;水稻叶鞘完全具有同叶片一样的光合能力,只有值的大小差异;水稻叶鞘的光合产物对产量的贡献一般为10%~20%。两优培九叶鞘及叶片光合功能都较强是其具有超高产特性的一个重要原因。 郭兆武 萧浪涛 罗孝和 李合松 吴成春 康朵兰 史齐关键词:超级杂交稻 两优培九 剑叶 叶鞘 光合功能 水稻光合作用特性研究进展 被引量:3 2007年 综述了水稻的植株形态、生理特性、源/库关系和环境因素对光合作用的影响。现有的研究表明:水稻的理想株型、合适的源/库关系是水稻高光合效率的重要基础,而环境因素主要影响光合电子传递和与光合作用相关酶的活性。要进一步提高水稻经济产量,除了加强形态、生理水平研究外,还要从分子水平研究光合特性和产量的关系,利用基因工程和蛋白质工程手段,培育新的高光合效率品种。 罗海平 蔺万煌 萧浪涛 王若仲关键词:水稻 光合特性 植株形态 超级杂交稻两优培九剑叶叶鞘叶绿体光化学活性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5 2007年 以超级杂交稻两优培九及其父本9311、母本培矮64S和三系杂交稻组合汕优63为研究材料,采用光合膜人工反应体系和32Pi同位素标记等技术,初步研究了超级杂交稻两优培九剑叶叶鞘的光化学活性。结果表明,两优培九剑叶叶鞘及其叶片光系统Ⅰ还原能力的均值分别比汕优63高6.35和15.31μmol/(mg.h),光系统Ⅱ放氧活性的均值分别高出6.16和9.89μmol/(mg.h),且大多数时期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两优培九剑叶叶鞘及其叶片浸出液钙含量均显著或极显著高于汕优63;两优培九剑叶叶鞘及其叶片叶绿体膜上Mg2+-ATPase活性的均值均高于汕优63,大多数时期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两优培九剑叶叶鞘及其叶片循环光合磷酸化活性的均值也均高于汕优63,近一半时期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非循环光合磷酸化活性的均值分别比汕优63高0.25和0.31μmol/(mg.h),也近一半时期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两优培九剑叶叶鞘及其叶片的光化学活性大多数时期显著或极显著高于亲本,具有平均优势或超亲优势;与叶片相比,剑叶叶鞘完全具有同剑叶一样的光化学活性,两者没有质的区别;两优培九剑叶叶鞘具有较高的光化学活性可能是它具有超高产特性的重要原因之一。 郭兆武 萧浪涛关键词:超级杂交稻 剑叶 叶片 叶鞘 光化学活性 植物厌氧多肽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2010年 植物在缺氧条件下正常的有氧呼吸受阻,为适应低氧环境,植物体内诱发一系列生理生化变化,厌氧多肽的产生就是其适应性机制之一。综述了厌氧多肽的类型、功能及其诱导机制。 丁君辉 童建华 梁艳萍 王若仲关键词:信号转导 基因 超级杂交稻与常规稻剑叶维管组织结构比较研究 被引量:4 2007年 以3个超级杂交稻组合P88S/0293、Ⅱ优明86、两优培九并结合三系杂交稻汕优63、常规稻湘州8号为对照材料,在抽穗期通过对各材料剑叶维管组织石蜡切片显微结构比较分析,发现超级杂交稻组合中负责光合同化产物运输的维管束数量多,承担有机物运输的韧皮部面积在整个维管束面积中占较大比例,其有利于光合产物的有效运输;供试各超级杂交稻组合植物维管组织结构具有明显的C3植物特征,在同化物运输有关的一些方面具有优势。 刘宇锋 萧浪涛 童建华 刘清关键词:超级杂交稻 常规稻 维管组织 剑叶 基于计算机图像处理的稻米垩白测定系统的研究 被引量:4 2011年 基于Chalkiness V1.0,以Visual C++.NET为开发工具,设计开发计算机图像处理系统Chalkiness V2.0,专用于NY147—88标准中优质稻米分级质量指标垩白粒率、垩白度和粒型等参数的检测。系统由图像数据预处理模块、样品识别模块、垩白识别模块、长宽比识别模块、统计分析模块和输出模块组成。运用该系统测定丰源B、密阳46和日本晴等3个水稻品种稻米垩白指标,只需1次图像分析即可输出垩白粒率、垩白度、投影面积等参数。 陈丁山 程鹏 李东晖 萧浪涛关键词:稻米 图像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