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0472043)

作品数:14 被引量:229H指数:10
相关作者:陈丹玲孙勇刘良张安达林慈銮更多>>
相关机构:西北大学中国地质大学长安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教育部科学技术研究重大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1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4篇天文地球

主题

  • 8篇定年
  • 7篇锆石
  • 6篇北缘
  • 6篇变质
  • 5篇柴北缘
  • 4篇高压变质
  • 4篇超高压变质
  • 3篇地球化
  • 3篇地球化学
  • 3篇片麻岩
  • 3篇锆石U-PB...
  • 3篇榴辉岩
  • 3篇辉岩
  • 3篇高压变质作用
  • 3篇俯冲
  • 3篇变质作用
  • 3篇超高压变质作...
  • 3篇超高压榴辉岩
  • 2篇地质
  • 2篇地质意义

机构

  • 13篇西北大学
  • 1篇长安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中国石油天然...
  • 1篇中国地质大学
  • 1篇中国地质调查...

作者

  • 10篇陈丹玲
  • 8篇孙勇
  • 6篇刘良
  • 2篇刘军锋
  • 2篇罗金海
  • 2篇张安达
  • 2篇林慈銮
  • 2篇王超
  • 1篇桂小军
  • 1篇赖绍聪
  • 1篇章军锋
  • 1篇董立军
  • 1篇车自成
  • 1篇第五春荣
  • 1篇张红
  • 1篇樊伟
  • 1篇杨家喜
  • 1篇王爱国
  • 1篇马旭东
  • 1篇刘养杰

传媒

  • 4篇西北大学学报...
  • 2篇岩石学报
  • 1篇岩石矿物学杂...
  • 1篇科学通报
  • 1篇地质论评
  • 1篇地球化学
  • 1篇中国科学(D...
  • 1篇地球科学(中...
  • 1篇地质通报
  • 1篇Scienc...

年份

  • 1篇2010
  • 3篇2009
  • 3篇2008
  • 3篇2007
  • 3篇2006
  • 1篇2005
1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柴北缘鱼卡河榴辉岩的超高压变质年龄:锆石LA-ICP-MS微区定年被引量:33
2007年
锆石的阴极发光图像观察发现,柴北缘鱼卡河两种类型超高压榴辉岩-粗粒多硅白云母榴辉岩和细粒块状榴辉岩的锆石均呈半自形柱状形态,部分出现核-边结构.核部为继承性锆石,边部及无核颗粒显示扇状、面状和斑杂状等典型变质锆石的结构特征.LA-ICP-MS锆石原位微量元素分析揭示锆石核部具有明显高的稀土总量、重稀土富集型稀土配分模式以及高的Th/U比值,为原岩锆石的残留;边部及无核颗粒测点的稀土总量降低,稀土配分曲线上重稀土富集程度、Eu的负异常程度都明显减小,部分甚至出现Eu的正异常,指示矿物组合中石榴石的存在和斜长石的缺失,表明其形成在榴辉岩相条件下.LA-ICP-MS微区定年给出两类榴辉岩近乎一致的变质年龄和原岩年龄分别为(436±3)和(431±4)Ma以及783~793和748~759Ma.取两种榴辉岩变质年龄的加权平均值(434±2)Ma代表鱼卡河超高压榴辉岩的变质年龄.该研究表明榴辉岩的原岩为形成在750~800Ma的新元古代火山岩,在早古生代时期经历超高压变质作用,其间存在300Ma的年龄差距,远大于洋壳从洋中脊处形成到海沟处俯冲消减所需要的最大年龄(200Ma),结合新进获得的该剖面两类榴辉岩直接围岩的变质年龄(431±3)Ma和(432±18Ma)以及野外地质特征,提出鱼卡河榴辉岩是先期就位地壳的新元古代火山岩在古生代随陆壳一起俯冲遭受超高压变质而成,(434±2)Ma应代表本区大陆深俯冲的时代.
陈丹玲孙勇刘良张安达林慈銮
关键词:超高压榴辉岩锆石LA-ICP-MSU-PB定年柴北缘
柴北缘野马滩超高压榴辉岩中副片麻岩夹层的锆石U-Pb定年及其地质意义被引量:23
2008年
榴辉岩与围岩的变质程度和变质年龄研究是超高压变质地体形成机制研究的关键。已有研究表明,柴北缘野马滩榴辉岩和围岩副片麻岩共同经历了超高压变质作用,榴辉岩的变质年龄为458±7Ma,但有关副片麻岩的变质时代存在争议,从而制约了本区超高压变质地体形成机制的讨论。本文选择新发现的野马滩超高压榴辉岩中的副片麻岩夹层进行详细的年代学和地球化学研究。锆石的阴极发光图象显示所选锆石具有清晰的核-边结构,为典型的变质碎屑锆石特征。LA-ICP-MS 定年方法获得锆石核部原岩形成年龄为大于1000Ma,边部变质事件年龄为458±6Ma。该年龄与紧邻的超高压榴辉岩的变质年龄一致,指示二者形成于同一地质事件。岩石地球化学研究表明,片麻岩的原岩为形成于陆缘环境的含泥硅质岩。综合榴辉岩与片麻岩原岩形成构造背景、变质程度及产状关系,提出野马滩榴辉岩与围岩属"原地"关系,可能形成于陆壳的深俯冲作用。
陈丹玲孙勇刘良
关键词:副片麻岩大陆深俯冲柴北缘
超高压岩石中矿物显微出溶结构研究进展、面临问题与挑战被引量:16
2009年
造山带岩石中一些矿物显微出溶结构的深入研究,不仅成为识别其赋存岩石是否经历超高压变质的标志之一,而且在了解超高压岩石俯冲深度及其动力学演化过程等研究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然而,如何区分认定某些矿物的显微结构是"出溶结构"还是"非出溶结构",并准确解析这些显微结构的地质内涵是目前超高压研究亟待解决的科学难题之一.从矿物出溶作用的基本概念出发,依据前人关于超高压与超深地幔岩石中一些矿物出溶结构的研究成果,本文强调应从出溶矿物精细的几何学特征以及出溶前后矿物之间化学成分是否一致两个方面的研究,综合分析判别一些矿物的显微结构是"出溶结构"还是"非出溶结构";进一步强调提出解析矿物出溶结构能否作为超高压变质的标志及其指示的温压环境等地质内涵的关键,是要加强对出溶母体矿物在高温高压条件下的晶体化学行为及其分解与变化规律的全面深入的了解;同时提出:把高温高压实验与天然岩石样品中的显微结构观察以及多种矿物微区分析测试手段有机结合,深入开展对造山带岩石中发现的各种矿物的显微出溶结构的研究,不仅对深化超高压变质作用以及大陆深俯冲研究提供重要信息和关键性的约束条件,而且有望对陆壳深俯冲以及引发的壳幔交换作用等固体地球科学重要问题提供新认识.
刘良杨家喜章军锋陈丹玲王超杨文强
关键词:超高压变质作用出溶结构高温高压实验
东秦岭松树沟超镁铁质岩体地球化学和铂族元素特征:对成因的指示被引量:9
2008年
商南县松树沟超镁铁质岩体位于秦岭造山带商州—丹凤断裂以北,出露面积超过20km2,是中国境内出露最大的阿尔卑斯型橄榄岩体,并以侵位方式与秦岭杂岩接触。该岩体主要由细粒纯橄榄岩、中粗粒纯橄榄岩和方辉橄榄岩等组成。地球化学特征显示明显亏损特征,同时不相容元素(从Rb到Nb)和LREE等元素相对HREE富集;纯橄榄岩的PGE含量明显低于方辉橄榄岩。与典型蛇绿岩的地幔橄榄岩对比研究,认为该岩体是经过熔体渗滤过程形成的纯橄榄岩体。
刘军锋孙卫东孙勇孙亚莉刘方杰
关键词:超镁铁质岩体地球化学PGE
柴北缘野马滩超高压地体的成因——年代学研究结果的约束被引量:11
2009年
目的探讨柴北缘野马滩超高压地体的成因。方法利用锆石LA-ICP—MS原位微区分析技术,对超高压榴辉岩中两种类型的副片麻岩夹层进行年代学研究。结果得到榴辉岩中两类副片麻岩夹层的变质年龄介于421—458Ma之间,与超高压榴辉岩的变质年龄一致。结论柴北缘野马滩超高压榴辉岩和围岩片麻岩是同一期变质事件的产物,其形成可能不应属于典型洋壳深俯冲成因,而很可能是陆壳深俯冲的结果。
陈丹玲孙勇刘良董立军李涤
关键词:锆石柴北缘
柴北缘鱼卡河花岗质片麻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和锆石LA-ICPMS定年被引量:39
2006年
岩石地球化学研究表明,柴北缘鱼卡河超高压榴辉岩围岩花岗质片麻岩的SiO2、Al2O3、K2O和Na2O含量较高,而TiO2、FeOt、MgO、MnO和CaO含量较低,里特曼指数为1.93~2.36,铝饱和指数ACNK值为1.07~1.17,显示出明显的壳源S型花岗岩的特点。在微量元素方面,岩石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亏损高场强元素,具有轻稀土元素富集和中等的Eu负异常,也显示了壳源S型花岗岩的特征。阴极发光(CL)图像显示该花岗质片麻岩的锆石具有核-幔(边)结构,核部为原岩残留、幔部显示弱的变质重结晶。LA-ICPMS锆石原位微量元素研究显示,本区锆石经历了弱的变质重结晶作用,且可能遭受到后期热液蚀变作用的改造;参考锆石的微量元素组成特征,挑选受变质重结晶和热液改造较弱的锆石的同位素进行测试,结果获得鱼卡河花岗质片麻岩的原岩形成时代为(952±19)Ma左右的新元古代,是地壳重熔作用的产物;同时获得该片麻岩的可能变质年龄为424~480Ma,表明该片麻岩的原岩可能与榴辉岩的原岩共同经历了早古生代加里东期的变质作用,但由于片麻岩的变质程度较低,应是在榴辉岩的折返过程中构造叠置在一起的。利用LA-ICPMS对具有多阶段演化历史的变质锆石定年时,必须同时进行锆石CL图像和原位微量元素分析,才可能对所获年龄给出合理的解释。
林慈銮孙勇陈丹玲第五春荣
关键词:花岗质片麻岩地球化学锆石定年柴达木盆地
北秦岭罗汉寺岩群锆石年龄及地质意义被引量:14
2007年
目的准确测定北秦岭罗汉寺岩群辉长岩脉的形成时代,探讨其地质意义。方法采用激光剥蚀等离子质谱法,对辉长岩中锆石进行U-Pb同位素定年。结果辉长岩形成年龄为475 Ma±4 Ma。结论罗汉寺辉长岩脉的形成时代与北秦岭两条高压—超高压变质带和富水杂岩成岩时代接近或一致,它的形成很可能与北秦岭早古生代岛弧体系碰撞有关。
刘军锋孙勇张红
关键词:锆石U-PB定年北秦岭
秦皇岛柳江盆地混合花岗岩的锆石U-Pb定年被引量:14
2007年
目的确定秦皇岛柳江盆地基底混合岩的年龄。方法在锆石阴极荧光内部结构研究的基础上,进行LA-ICP-MS锆石原位U-Pb定年。结果获得柳江盆地基底混合岩化作用发生的年代为2570-2 560 Ma。结论冀东地区华北地台的基底在2 560 Ma的晚太古代已经发育成熟。
陈丹玲赖绍聪刘养杰
关键词:混合花岗岩锆石
柴达木盆地北缘超高压变质岩的围岩长英质片麻岩锆石LA-ICP-MS定年被引量:16
2006年
柴达木盆地北缘大柴旦地区超高压变质岩的围岩——长英质片麻岩的主要矿物组合为石榴子石+蓝晶石+多硅白云母+条纹长石+石英+斜长石,形成压力在800MPa以上。在阴极发光图像内部结构研究的基础上,利用LA-ICP-MS对该长英质片麻岩中锆石的变质微区进行了详细的原位微区U-Pb定年,得到206Pb/238U加权平均年龄为427.2Ma±4.5Ma,对应的Th/U为0.01~0.06。该年龄与本区已有的榴辉岩的围岩超高压泥质片麻岩、石榴子石橄榄岩的变质年龄在误差范围内一致。
马旭东陈丹玲
关键词:柴达木盆地北缘长英质片麻岩锆石
豫西二郎坪满子营花岗岩体地球化学及年代学研究被引量:26
2010年
对出露于豫西西峡县北部二郎坪地区的满子营花岗岩体进行了详细的岩石学、地球化学及锆石U-Pb年代学研究,重点讨论了该岩体的成因。满子营花岗岩主要由石英(40%~50%)、钾长石(25%~30%)和斜长石(15%~20%)组成,副矿物有锆石、磷灰石、磁铁矿等。地球化学分析显示,岩石总体呈高硅、富碱、高钾、高铝和低镁、低钙的特征,K2O/Na2O>1,里特曼指数σ为1.81~2.39,属高钾钙碱性系列。岩石的铝饱和指数(A/CNK)大于1.1,具有过铝质S型花岗岩的特征。稀土配分模式为右倾V"字形态,轻重稀土分馏明显,(La/Yb)N=4.63~32.27,具有较强的负铕异常(δEu=0.38~0.63);在洋脊花岗岩标准化蛛网图上,岩石明显富集Rb、Th、K等大离子亲石元素(LILE),亏损Nb、Ta等高场强元素(HFSE),兼具同碰撞和岛弧花岗岩的特征。锆石的LA-ICP-MS原位定年获得花岗岩的结晶年龄为459.5±0.9Ma。根据满子营花岗岩与二郎坪火山岩时、空分布的一致性和岩体性质上的相似性,认为满子营花岗岩的形成与二郎坪岛弧火山岩的形成有关,是由板块俯冲所导致的活动陆缘上陆壳物质部分熔融的产物。
郭彩莲陈丹玲樊伟王爱国
关键词:地球化学锆石U-PB定年S型花岗岩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