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12YJA820081)

作品数:4 被引量:6H指数:1
相关作者:吴丙新更多>>
相关机构:山东大学中国工商银行更多>>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山东大学自主创新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政治法律

主题

  • 3篇刑法
  • 1篇刑法观
  • 1篇刑法解释
  • 1篇意识形态
  • 1篇语料
  • 1篇语料库
  • 1篇语言
  • 1篇语言学
  • 1篇实用主义
  • 1篇司法
  • 1篇能动
  • 1篇权利
  • 1篇重温
  • 1篇主义
  • 1篇文义解释
  • 1篇宪法
  • 1篇宪法保障
  • 1篇公民
  • 1篇公民权
  • 1篇公民权利

机构

  • 3篇山东大学
  • 1篇中国工商银行

作者

  • 3篇吴丙新

传媒

  • 1篇法学
  • 1篇云南师范大学...
  • 1篇山东大学学报...
  • 1篇法律方法

年份

  • 3篇2013
  • 1篇2012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风险刑法与公民权利的宪法保障被引量:1
2012年
作为应对风险社会的一种刑事公共政策的产物,起源于欧洲的风险刑法理论及其立法实践在我国刑法学界遭到了许多批判。但通过对这些批判的分析发现,风险刑法理论并非如其批判者声称之那样危险。以实用主义为导向的民众共识可以被作为区分"被允许的危险"和"不被允许的危险"的标准,并以此作为"不被允许的危险"行为的入罪根据。风险刑法理论不是对传统刑法理论的革命,而是为应对风险之需要而对传统刑法理论的适当修正和补充。风险刑法是否包含对公民宪法权利构成威胁的风险,归根结底不是一个事实问题,而是一个理论问题。
吴丙新
关键词:风险刑法公民权利
传统司法意识形态的反思与修正——以利益衡量为切入点被引量:1
2013年
尽管我们常常是在法律方法的意义上讨论利益衡量问题,但在其背后包含着对以追求安定性为核心价值目标的司法意识形态的反思与颠覆。由于隐含着任意司法的危险,利益衡量一直未能获得传统司法意识形态的谅解。随着法律方法论研究的不断深入,传统司法意识形态所恪守的价值立场受到了司法实践的严重挑战,利益衡量在司法尤其是在疑难案件中获得了越来越多的应用。为应对"转型期"的各种社会矛盾和风险,以利益为核心对包括刑事司法在内的传统司法意识形态予以修正,在开放的体系中通过利益间的衡量实现国家利益、社会利益和个人利益间的协调与平衡,是转型期中国司法意识形态的必然选择。
吴丙新
能动的刑法解释与实用主义刑法观——重温“梁丽案”被引量:4
2013年
如果我们认为每一案件都有一个标准答案,那么"梁丽案"的最终处理结果显然存在法律适用上的瑕疵。在法律解释学的语境中,这种瑕疵是可以被接受的。案件事实与法律规范之间的裂隙,为检察机关能动地解释法律提供了合法性依据,而能动解释的目标指向,则是对法律适用政治效果、社会效果和法律效果进行综合权衡的实用主义司法观。尽管实用主义刑法观与古典刑法观存在冲突,但在现代法律解释学的语境下,这些冲突完全可以得到化解。
吴丙新
刑法文义解释与刑法语料库的构建
2013年
文义解释方法是刑法解释方法中最为基础的方法。对于刑法文义解释方法的研究,不但应该重视基础理论,具体操作过程的分析也同样重要。通过借鉴语言学语料库的构建规则,建立刑法词语语料库,有助于提高文义解释的可操作性。
苏凯林静
关键词:文义解释语言学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