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0701019)

作品数:25 被引量:236H指数:11
相关作者:李生宇徐新文雷加强邱永志谷峰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重大科技专项中国科学院西部行动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交通运输工程天文地球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2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1篇农业科学
  • 6篇交通运输工程
  • 5篇天文地球
  • 3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12篇沙漠公路
  • 10篇塔里木沙漠
  • 10篇塔里木沙漠公...
  • 10篇公路
  • 9篇沙漠腹地
  • 9篇塔克拉玛干沙...
  • 9篇护林
  • 9篇防护林
  • 8篇土壤
  • 6篇塔克拉玛干沙...
  • 4篇DESERT
  • 3篇滴灌
  • 3篇盐分
  • 3篇沙丘
  • 3篇塔里木沙漠公...
  • 3篇咸水
  • 3篇咸水滴灌
  • 3篇林地
  • 3篇公路沿线
  • 3篇防护林地

机构

  • 21篇中国科学院新...
  • 20篇中国科学院研...
  • 18篇中国石油天然...
  • 3篇石河子大学
  • 2篇新疆气象局
  • 2篇中国石油天然...
  • 1篇北京林业大学
  • 1篇塔里木石油勘...

作者

  • 20篇李生宇
  • 18篇徐新文
  • 17篇雷加强
  • 13篇邱永志
  • 12篇许波
  • 12篇谷峰
  • 7篇周宏伟
  • 6篇孙艳伟
  • 6篇范敬龙
  • 5篇张建国
  • 5篇王海峰
  • 5篇范冬冬
  • 5篇靳正忠
  • 3篇刘尚
  • 3篇杜文意
  • 3篇王永昌
  • 3篇闫增辉
  • 3篇赵思峰
  • 2篇李莹
  • 2篇代述勇

传媒

  • 9篇科学通报
  • 4篇Scienc...
  • 3篇干旱区地理
  • 2篇干旱区研究
  • 2篇应用生态学报
  • 1篇土壤通报
  • 1篇农业工程学报
  • 1篇土壤学报
  • 1篇水土保持通报
  • 1篇自然资源学报

年份

  • 3篇2010
  • 6篇2009
  • 16篇2008
2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咸水滴灌对沙漠公路防护林土壤环境的影响被引量:18
2008年
为了研究高矿化度水滴灌对极端干旱区防护林土壤环境的影响,为塔里木沙漠公路防护林生态工程的可持续利用和维护管理提供理论依据。该文以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4.0~4.8 g/L的高矿化度地下水滴灌下的防护林为例,分析了咸水滴灌前后0~30 cm各层风沙土全N、全P、有机质、全盐、离子组成和微生物的变化。结果表明:高矿化度咸水滴灌下塔里木沙漠公路防护林的土壤环境逐渐得到改善。防护林0~5 cm、5~15 cm和1~30 cm 3个层次的含水量、全N、全P、全K、全盐含量、离子组成和微生物数量与流沙地存在很大差异,且与灌溉年限有直接关系;其中0~5 cm层次变化最为明显,5~15 cm次之,15~30 cm变化最小。
张建国徐新文雷加强靳正忠李生宇谷峰邱永志许波刘尚杜文意闫增辉王永昌
关键词:滴灌沙漠腹地防护林土壤环境
极端干旱区咸水滴灌条件下流动风沙土盐分表聚过程被引量:1
2008年
通过对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高矿化度地下水滴灌林带内风沙土和不同因素影响下咸水灌溉后的土样进行取样分析,研究极端干旱区流动风沙土水分动态变化和盐分表聚过程,为塔里木沙漠公路防护林生态工程的可持续利用以及盐害的综合防治提供理论依据.研究结果表明:(1)在一个灌溉周期内,随着时间的推移,结皮层和0~30cm各层土壤质量含水量不断减小,含盐量不断增大;湿润峰结皮层电导率远大于湿润区外和湿润区,湿润峰和湿润区变化较为明显,湿润区外变化较小;滴灌对盐分表聚作用水平影响距离约为1m,垂直影响深度主要集中在0~5cm;盐分表聚作用以Na+,Cl?和SO42?3种离子为主;(2)气温、风速、灌溉水矿化度、覆沙厚度、土壤质地和枯枝落叶量等因素都会对盐分表聚过程产生重要影响.
张建国徐新文雷加强孙树国范敬龙李生宇谷峰邱永志许波
关键词:沙漠腹地咸水滴灌
塔里木沙漠公路防护林生态工程的综合生态环境效应被引量:10
2008年
为了探讨重大工程的生态环境效应,从风沙环境、土壤环境、小气候、生物多样性和地下水环境5个方面对塔里木沙漠公路防护林工程的综合生态环境效应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防护林改变了近地表风沙运动过程,防沙体系内风速、输沙率降低幅度分别达64%~80%和87.45%~99.02%,风沙流结构、沙物质粒度、地表蚀积状况也发生了明显变化;(2)与自然流沙地相比,防护林土壤容重减小,全盐含量、总孔隙度和含水量增大,土壤肥力质量明显提高,其变化基本呈现"先快后慢"的规律;(3)防护林对于小环境改善作用明显,距地面6m范围内,林地不同高度的空气温度普遍低于自然流沙地,而空气湿度则高于自然流沙地,林地土壤温度也低于自然流沙地;(4)随着防护林内生境的变化,土壤微生物种类显著增加,但不同种类微生物的种群分布并不均匀;(5)目前防护林灌溉抽水对地下水位、地下水矿化度的影响不大,水位在厘米级范围波动,矿化度的变化幅度在±1g·L-1左右,且没有明显的变化趋势.
雷加强李生宇靳正忠范敬龙王海峰范冬冬周宏伟谷峰邱永志许波
关键词:防护林工程环境效应生物多样性
塔克拉玛干沙漠大气降尘粒度特征——以塔里木沙漠公路沿线为例被引量:17
2010年
选择塔里木沙漠公路沿线典型下垫面,通过连续野外定点观测、室内粒度分析等手段,研究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与复合纵向沙垄区不同地貌部位近地表大气降尘的粒度特征及其空间分异规律。结果发现:沙漠公路沿线大气降尘的平均粒径在3.28Φ~3.47Φ之间,以细砂、极细砂为主,粒径分布呈双峰态,表明降尘来源的多样性。沿线不同下垫面降尘中粒径<50μm的细粒物质组成差异明显,位于沙漠北部和中部开阔的垄间区是沙尘的潜在源地。复合纵向沙垄区不同地貌部位的降尘细粒物质组成(粒径<50μm)差异明显,垄间区降尘中的细粒物质含量最高。非尘暴降尘较之尘暴降尘偏细,粉砂和黏土含量更多,分选性更差。大气沉降颗粒的粒度分形维数可以从整体上反映出颗粒物的粒度分布和级配特征,是描述大气沉降颗粒物粒度特征的重要指标。
孙艳伟李生宇徐新文李莹范冬冬
关键词:大气降尘粒度特征塔里木沙漠公路塔克拉玛干沙漠
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人工绿地生长季的小气候特征被引量:9
2010年
利用小气候观测资料,分析了塔里木沙漠腹地人工灌溉林地小气候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并与林地外原始流沙地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人工灌溉林地具有调节地表温度和贴地层气温,缩小温差,提高大气湿度等重要生态作用。人工灌溉林地地表温度与流沙地差异极显著,白天林地的地表温度低于流沙地而夜间相反,林地土壤温度的日较差比流沙地低18.26℃;在09:00—15:00期间,林地的气温高于流沙地,平均温度高1.44℃,其它时段,林地的气温低于流沙地,平均温度低3.22℃;两者之间温差夜间大于白昼,林地的气温日较差较流沙地高4.41℃。全天林地绝对湿度和相对湿度均大于流沙地。不同树种的林地温湿度存在差别,但是差异不显著。不同覆盖度林地地表温度、空气温湿度都表现出不同的特征。研究结果对于进一步探讨极端干旱条件下人工灌溉林地近地层物质和能量交换具有重要意义。
严坤李生宇雷加强王海峰刘小璐杨文
关键词:塔克拉玛干沙漠防护林地小气候
塔里木沙漠公路沿线风沙危害形成环境分级与区划被引量:8
2008年
通过系统的野外调查与监测,经过量化处理和分级标准确定,对塔里木沙漠公路沿线的风沙灾害形成环境进行了模糊分级与分区,将沙漠公路沙漠段风沙危害形成环境划分为四级,其中易于形成重灾的路段占沙漠段总长度的37.1%;在分级基础上,以沙漠公路沿线五大地貌单元的差异性为基础,结合沿线风况的差异,将沙漠公路沿线风沙危害形成环境从宏观上分为5个区,其中重灾型风沙危害形成环境区占沙漠段的64.3%。沙漠公路风沙危害形成环境程度等级在空间上表现出重复循环的分布规律,但总体上具有自北而南风沙危害形成环境程度逐渐减轻的趋势.
雷加强李生宇范冬冬周宏伟谷峰邱永志许波刘尚杜文意闫增辉王永昌
关键词:塔里木沙漠公路区划
塔里木沙漠公路防护林带土壤水分动态研究被引量:13
2008年
通过采用野外定位观测法,对塔里木沙漠公路防护林带灌溉周期内与不同种植年限、不同立地类型土壤水分动态变化进行了监测分析,探讨了塔里木沙漠公路防护林带土壤水分动态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塔里木沙漠公路防护林带土壤水分在时间动态上属于灌溉周期型,且土壤贮水量与灌后干旱天数呈线性关系.在垂直变化上,可以将其分为水分速变层、中变层、弱变层以及土壤水分稳定层等4个土壤层次.不同种植年限防护林带土壤水分年动态监测表明,随种植年限的增加,防护林带土壤水分含水率与土壤贮水量逐渐下降,相应土壤亏缺量成增加趋势.反映了在现有的灌溉制度下,防护林带越来越依赖于防护林带土壤累积的贮水量.同时还发现,同年种植的防护林带不同立地类型区,板结沙地的土壤平均贮水量最高,分别为沙垄、黏土地以及平沙地平均土壤贮水量的1.58,1.15和1.43倍,而土壤水分亏缺量都达到了900mm以上.
王永东徐新文雷加强李生宇周智彬常青王鲁海谷峰邱永志许波
关键词:土壤水分动态土壤贮水量塔里木沙漠公路防护林带
Comprehensive eco-environmental effects of the shelter-forest ecological engineering along the Tarim Desert Highway被引量:16
2008年
In this work, we report a comprehensive study about the eco-environmental effects of the shelter forest along the Tarim Desert Highway, including the effects on aeolian environment, soil, micro-climate, biodiversity, and groundwater. The results show that: (1) The movement of windblown sand near the ground surface was affected by the shelter forest. The wind speed and sediment transport rate in the shelter forest decreased by 64%―80% and 87.45%―99.02%, respectively. In addition, there were also significant changes in the sand flux structure, the sand grain size, and the deflation and deposition on the ground surface. (2) Compared to the natural mobile sand, the soil bulk density in the forest area decreased while the total salt content, the total porosity, and the water content increased. In addition, the soil fertility was significantly improved in the forest area, and showed the "first rapid, then slow" variation pattern. (3) The shelter forest showed positive effects on the micro-climate. Within the 6 m height above the ground, the air temperature in the shelter forest at different heights was lower than that in the mobile sand, while the air humidity was higher, while, the soil temperature was also lower in the shelter forest than mobile sand. (4) The number of soil microbial species increased significantly with the improvement of habitat in the shelterbelt. However, the population of different species was not distributed evenly across the surveyed area. (5) Currently, no significant effects of groundwater-pumping and forest-irrigation water have been found on the groundwater level and its salinity. The variation amplitude of both groundwater level and salinity was at the level of centimeters and 1g/L, respectively. No obvious variation trend has been observed.
LEI JiaQiangLI ShengYuJIN ZhengZhongFAN JingLongWANG HaiFengFAN DongDongZHOU HongWeiGU FengQIU YongZhiXU Bo
关键词:DESERTBIODIVERSITY
塔克拉玛干沙漠高大复合纵向沙垄区路面沙害情势的变化特征被引量:2
2009年
为了探讨机械防护体系人工防护工作停止后,公路路面沙害的形成和发育过程,分别于2003年和2007年对塔中地区一段井场路的路面沙害进行了实地测量和卫片室内量测,研究发现在塔克拉玛干沙漠公路复合型纵向沙垄区段,公路芦苇机械防沙体系极度衰竭后,路面沙害情势变化呈现一定的规律性:(1)2003年-2007年四年间公路沙害发展迅速,路面沙害程度进一步加重。路面沙害路段长度以年均2%的比例增加,沙害路段数也快速增加;路面沙害面积以每年平均10%的面积比例快速发展;沙丘前移压埋类型发展速度明显高于积沙类型。(2)沙垄区路面沙害发生频率和路面沙害程度的发展速率要远高于垄间区,在沙垄区次级地貌单元中,垄顶>背风坡>迎风坡;各地貌部位的沙丘前移压埋类型发展速率高于积沙类型。(3)路风夹角在83°~89°之间的路段沙害演化速率最大,其他小夹角沙害演化规律不明显;路面沙害强度的发展速率与路风夹角的关系不明显。
孙艳伟李生宇徐新文谷峰邱永志许波巩庆郑伟刘涛
关键词:沙漠公路
塔里木沙漠公路防护林地土壤肥力质量变化与评价被引量:14
2008年
为揭示塔里木沙漠公路防护林地土壤肥力质量变化规律,分层采集不同定植年限林地土壤,在分析了林地土壤肥力因子差异的基础上,选择土壤肥力综合指数(IFI)评价法,对塔里木沙漠公路防护林地土壤肥力质量作了定量评价.结果表明:塔里木沙漠公路防护林建设后土壤物理结构变好,孔隙增多、持水能力增强,随防护林年限的增加,土壤微生物量增大、酶活性增强,促进了养分的积累和转化,定植12年的防护林地土壤养分含量明显高于定植不久的防护林地和流沙地.受咸水滴灌影响,定植年限较长的防护林地土壤含盐量较大;林地土壤肥力指数随林龄增大在提高,且与林木生长指标密切相关.说明塔里木沙漠公路防护林的建设有利于风沙土的发育,土壤肥力质量逐年变好,在现有滴灌下能够满足林木正常生长的需要.
靳正忠雷加强徐新文李生宇赵思峰邱永志许波
关键词:塔里木沙漠公路防护林地土壤肥力质量综合评价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