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2006BAD05B07)

作品数:56 被引量:1,036H指数:19
相关作者:同延安郝明德薛泉宏梁智徐万里更多>>
相关机构: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中国科学院新疆农业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经济管理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56篇期刊文章
  • 5篇会议论文

领域

  • 58篇农业科学
  • 2篇经济管理
  • 1篇生物学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29篇土壤
  • 16篇施肥
  • 12篇养分
  • 11篇小麦
  • 9篇水分
  • 9篇黄土高原
  • 8篇微生物
  • 7篇农田
  • 6篇有机碳
  • 6篇土壤养分
  • 6篇土壤有机
  • 6篇旱地
  • 5篇施用
  • 5篇土壤有机碳
  • 5篇绿洲
  • 5篇棉花
  • 4篇油菜
  • 4篇有机肥
  • 4篇生物生态
  • 4篇土壤水

机构

  • 31篇西北农林科技...
  • 11篇新疆农业科学...
  • 9篇中国科学院
  • 7篇青海省农林科...
  • 6篇甘肃省农业科...
  • 4篇宁夏农林科学...
  • 3篇中国科学院研...
  • 2篇河南科技大学
  • 2篇新疆农业大学
  • 2篇中国农业科学...
  • 2篇青海农林科学...
  • 1篇宁夏大学
  • 1篇陕西理工大学
  • 1篇中国农业大学

作者

  • 15篇同延安
  • 11篇郝明德
  • 9篇徐万里
  • 8篇薛泉宏
  • 8篇梁智
  • 7篇李月梅
  • 5篇周勃
  • 4篇张树兰
  • 4篇陈占全
  • 4篇张金水
  • 4篇高义民
  • 4篇顾美英
  • 4篇朱敏
  • 3篇孙建好
  • 3篇郭志英
  • 3篇马海洋
  • 3篇史培
  • 3篇高鹏程
  • 3篇唐光木
  • 3篇周永强

传媒

  • 7篇西北农林科技...
  • 6篇干旱地区农业...
  • 5篇植物营养与肥...
  • 4篇应用生态学报
  • 3篇西北农业学报
  • 3篇新疆农业科学
  • 2篇安徽农业科学
  • 2篇河南农业科学
  • 2篇麦类作物学报
  • 2篇草地学报
  • 2篇核农学报
  • 1篇生态学报
  • 1篇植物保护学报
  • 1篇土壤通报
  • 1篇水土保持学报
  • 1篇华北农学报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土壤学报
  • 1篇江苏农业科学
  • 1篇果树学报

年份

  • 8篇2012
  • 10篇2011
  • 18篇2010
  • 11篇2009
  • 12篇2008
  • 2篇2007
5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不同有机物料对渭北旱塬耕地土壤短期培肥效应的综合评价被引量:18
2010年
通过田间试验和室内分析,研究了施用不同有机物料对渭北旱塬耕地土壤化学性质和酶活性的影响,选取有机质等10个能够反映土壤肥力质量特性的定量因子作为评价指标,采用因子分析对土壤肥力质量进行综合评分,然后用欧氏距离最短距离法对其进行聚类,最后利用作物产量结果进行验证.结果表明:通过土壤有机培肥,土壤肥力质量和作物产量均有显著提高,与单施化肥相比,施加秸秆堆肥和厩肥处理的小麦产量分别提高了20.43%和22.38%;对土壤肥力综合进行评价,秸秆堆肥配施化肥的土壤肥力质量最高,综合得分达56.53,厩肥配施化肥较高,高量秸秆配施化肥次之.可见,通过秸秆堆肥或厩肥配施化肥进行培肥土壤,能显著提高土壤肥力水平,从而提高作物产量;利用有机质等10项土壤肥力特性因子,采用因子分析对土壤肥力质量进行综合评价,能够准确反映土壤肥力水平,预测土壤生产力状况.
王芳张金水高鹏程同延安
关键词:有机培肥土壤肥力
平衡施肥对线辣椒产量、品质及养分累积的影响被引量:47
2010年
【目的】探讨平衡施肥对线辣椒产量、果实品质及养分累积的影响,为线辣椒的优质生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宝鸡凤翔连续2年(2007~2008年)进行大田试验,共设NPK、PK、NK、NP及不施肥(对照)5个处理,研究平衡施肥技术体系对线辣椒产量、品质和养分累积的影响。【结果】平衡施肥(NPK处理)可使线辣椒产量最高达22 001 kg/hm2,纯收益18 830元/hm2;每施入1 kg N、1 kg P2O5和1 kg K2O,线辣椒产量分别增加11,10和17kg。与NPK处理相比,PK处理使辣椒果实硝态氮与维生素C含量分别降低2.3和223 mg/kg,差异显著;NK处理使辣椒果实维生素C含量降低51 mg/kg;NP处理使辣椒果实的硝态氮含量提高9.6 mg/kg,维生素C含量下降279mg/kg。每形成100 kg经济产量吸收的养分量为:N1.87 kg,P2O50.42 kg,K2O1.42 kg。NPK处理的线辣椒中N、P、K累积量均最高,分别为410,93和311 kg/hm2。【结论】推荐当地线辣椒N、P、K施用量分别为262,155,213.6kg/hm2,适宜的m(N)∶m(P2O5)∶m(K2O)为1∶0.59∶0.82。氮磷钾肥平衡施用才能保证线辣椒产量高、品质好、效益佳。
马文娟同延安高义民张树兰孔莹
关键词:线辣椒平衡施肥养分累积
黄土高原长期施用磷肥效应研究被引量:8
2008年
以黄土高原长期定位试验为基础,研究施一定量氮肥(90 kg/hm2)的前提下,长期施用磷肥对黄土高原旱作冬小麦的肥料效应。结果表明,长期施用磷肥的农田施磷仍能显著提高小麦的产量,增产量达1393.75~2121.00kg/hm2,增产率为48.41%~73.67%,本试验中施磷39.6 kg/hm2时小麦产量达最大值5000 kg/hm2,这与小麦成穗数最大时的施肥量结果一致;产量与施磷量关系用回归方程Y=-0.8667X2+82.641X+3008.4(R2=0.92)拟合效果良好;施磷主要是通过影响小麦成穗数来影响小麦产量,而对穗粒数和千粒重的促进作用不明显;施磷还可促进小麦对氮磷钾养分的吸收利用,提高肥料的肥效和利用率;施磷过少不能满足作物需求,小麦产量较低,施磷过多小麦产量不会随施肥量的增加继续提高,反而有一定幅度的下降。
李慧成郝明德何晓燕史培
关键词:黄土高原小麦
N肥用量对红富士苹果叶片和新生枝条中N营养动态的影响被引量:10
2011年
【目的】研究不同N肥用量对黄土高原地区红富士苹果叶片和新生枝条中N营养动态的影响,以期为果树营养诊断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试验共设6个处理,分别为CK(不施N,对照)、N1(施纯N 0.3 kg/株)、N2(施纯N0.6 kg/株)、N3(施纯N1.2 kg/株)、N4(施纯N2.4 kg/株)和N5(施纯N4.8 kg/株),每处理设3次重复,随机排列,自04-29至收获前每隔30 d采集1次叶片和新生枝条样本,测定其N含量。【结果】施用N肥使红富士苹果叶片和新生枝条中的N含量都明显增加,分别较CK平均增加2.6~6.2和1.0~3.1 g/kg。5-8月,N肥用量与苹果叶片和新生枝条中的N含量之间均呈显著或极显著的相关关系,相关系数分别高达0.814 2~0.948 0和0.908 3~0.981 2。【结论】苹果树N素供应丰缺诊断可以以5-8月苹果叶片和新生枝条中N含量为依据,而其中叶片以8月、新生枝条以6-8月为最佳采样时期。
曾艳娟高义民同延安
关键词:氮肥苹果叶片营养动态
长期施肥对关中塿土微量元素有效性的影响被引量:32
2010年
以28年的长期肥料定位试验为基础,探讨了对照不施肥(CK),单施有机肥(M2),单施氮、磷肥(N2P2),有机肥+氮、磷肥配合施用(M2N1P1和M2N2P2)5个施肥处理对关中塿土微量元素Fe,Mn,Zn,Cu有效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长期施肥对耕层土壤有效Fe,Mn,Cu,Zn含量影响较大,在耕层土壤(0—20 cm)中,长期不施肥土壤有效Fe,Mn,Cu,Zn含量均处于亏缺边缘;长期单施氮、磷化肥处理的土壤Fe,Cu,Zn也接近亏缺边缘;而长期单施有机肥、有机肥与氮、磷化肥配合处理,土壤有效Fe,Mn,Cu,Zn含量丰富。与CK相比,M2、M2N1P1、M2N2P2均可显著增加0—10 cm土层中有效Fe、Mn、Cu和Zn含量,10 cm以下土层中,土壤有效Fe、Mn、Cu、Zn在一定程度上也有增加趋势;N2P2也可增加0—10 cm土层中土壤有效Fe和Mn含量(有效Mn达到显著水平),有效Cu含量降低,对有效Zn含量没有影响,而10 cm以下土层中土壤有效Fe,Mn,Cu,Zn与CK无明显差异。因此,塿土在不施用有机肥的情况下,应施用微肥以保证作物需求;即使施用有机肥,也应适当补充铁肥和锰肥。有机肥和氮、磷化肥配合施用的土壤微量元素养分状况较好。
李志军李平儒史银光张树兰
关键词:长期施肥关中平原塿土微量元素有效性
陕西关中灌区冬小麦土壤养分丰缺指标体系的建立被引量:25
2009年
为给陕西关中地区小麦合理施肥提供科学依据,2006—2008年在陕西关中灌区进行了多点冬小麦“3414”田间试验,分析了不同土壤肥力水平下冬小麦土壤有效养分含量与相对产量的相关性,并依此确定土壤养分等级和推荐施肥量。结果表明,关中灌区小麦田土壤碱解氰含量等级可划分为低(<60mg/kg)、中(60~100mg/kg)、高(100~120mg/kg)和极高(>120mg/kg);速效磷含量可划分为低(<10mg/kg)、中(10~30mg/kg)、高(30~45mg/kg)和极高(>45mg/kg);速效钾含量分为高(100~165mg/kg)币口极高(>165mg/kg)。当土壤碱解氮含量处于低、中、高等级时,氮肥推荐用量分别为155~175、135~155、125~135kg/ha,极高等级的推荐施氮量未能确定;当土壤速效磷含量处于低、中、高和极高等级时,磷肥(PzOs)推荐用量分别为120~140、90~115、70~90和60~70kg/ha;当土壤速效钾含量处于高和极高时,钾肥(K2O)推荐用量为50~80和15~35kg/ha。
付莹莹同延安李文祥赵佐平王留好
关键词:冬小麦土壤养分丰缺指标推荐施肥
保护性耕作对土壤养分及部分物理性状的影响被引量:9
2011年
以青海省互助县南门峡镇农田为研究对象,选取了留茬免耕(PA)、带状免耕旋播(PB)、秸秆还田免耕(PC)和常规耕翻(P0)4种耕作措施,对其土壤养分和部分物理性状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保护性耕作能显著增加表层土层的养分含量,留茬免耕(PA)、带状免耕旋播(PB)、秸秆还田免耕(PC)3种保护性耕作处理的土壤氮素、有机碳均高于常规处理(P<0.05)。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不同耕作方式下土壤全氮、碱解氮含量有所减少。保护性耕作能有效地改善土壤物理性质,提高土壤肥力,增加土壤水分。因此,保护性耕作能使土壤朝着有利于土壤质量提高的方向发展,是青海省半干旱地区农业发展值得推广的措施之一。
李月梅
关键词:保护性耕作春油菜土壤养分土壤物理性质
农田土壤有机碳的影响因素及其研究被引量:52
2008年
大气温室效应气体N2O、CO2增多与全球气温变暖有着密切的关系,由于农业活动导致的碳排放量占碳总排放量的25%,因此研究农田土壤有机碳的影响因素,对增加农田碳素固定和保持,减少由于不合理的土地使用而导致大量CO2的排放,维持农业和生物圈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意义。本文分析了温度、水分、土地开垦、休闲和撩荒、耕翻、轮作、秸秆还田、肥料管理等对土壤有机碳的影响。减少翻耕次数,增加秸秆还田,优化氮、磷、钾等养分用量及配比,是提高农田,尤其是旱地农田土壤有机碳含量,培肥、改良土壤的重要途径。
李小涵郝明德王朝辉李利利
关键词:土壤有机碳耕作水分养分地表覆盖
拮抗性链霉菌对大丽轮枝菌微菌核形成与萌发的影响被引量:17
2012年
为探索拮抗性链霉菌对棉花黄萎病病原大丽轮枝菌Verticillium dahliae Kleb.的抑菌机制,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微菌核萌发法研究了6株拮抗链霉菌无菌发酵滤液对大丽轮枝菌生长、微菌核形成与萌发的影响。链霉菌无菌发酵滤液对大丽轮枝菌菌落生长、菌核形成和微菌核萌发有明显抑制作用。其中菌株B49的抑菌效果最好,5倍稀释发酵液培养14天时对菌落生长的抑菌率达69.7%;菌株B49、D184和Act12的5倍稀释发酵液对微菌核形成的抑制率达100%;将经B49、D184和Act12发酵液处理后丧失形成微菌核能力的大丽轮枝菌菌株转接至不含发酵液的PDA培养基,连续传代至第5代,其仍然不能恢复形成微菌核的能力;微菌核在含有菌株D184 5倍稀释发酵液的培养基上培养168 h时,萌发率仅为38.3%。
薛磊王建涛刘相春薛泉宏申光辉赵娟
关键词:大丽轮枝菌微菌核链霉菌生物防治
添加风化煤对蘑菇渣牛粪堆肥的影响被引量:6
2012年
为研究风化煤的添加对菇渣牛粪堆肥的影响,找出合适的添加比例,添加质量分数分别为0、10%和20%的风化煤进行牛粪菇渣堆肥试验,对堆肥过程中温度、水分、pH、C/N等测定分析。结果显示,加入10%风化煤处理,堆体温度62h内即达到50℃以上,比不添加风化煤处理提前6d。堆肥结束时,3个处理有机碳含量下降43.78%、39.44%和40.27%;C/N下降38.56%、40.53%和41.31%。全氮含量分别减少29.55%、11.11%和11.27%;全钾含量增加19.8%、39.8%和33.7%;全磷含量变化不大。由于风化煤的加入,pH略有降低,而NH4+-N和NO3--N的含量变化不大。可见添加10%的风化煤可加快堆肥腐熟,降低氮素损失,增加钾的累积。
孙志华张金水同延安马海洋
关键词:风化煤蘑菇渣堆肥
共7页<1234567>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