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科技支撑计划(2008BADA7B05) 作品数:11 被引量:117 H指数:7 相关作者: 廖上强 薛高峰 张贵龙 陈延华 孙焱鑫 更多>> 相关机构: 中国农业大学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环境保护科研监测所 北京市农林科学院植物营养与资源研究所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 北京市农林科学院科技创新能力建设专项 中国农业大学研究生科研创新专项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农业科学 环境科学与工程 经济管理 更多>>
基于遥感和景观分类的北京市裸露农田分析和治理对策 被引量:3 2011年 基于遥感影像的决策树分类,结合土地利用图,将北京市农业地表覆盖划分为春玉米、冬小麦、果园、林木苗圃、牧草地、设施农业和畜禽饲养地。考虑海拔、坡度和土壤质地三个因子将北京市分成10个景观区,在景观分区和不同农业用地基础上划分出39类农业景观单元。利用基于遥感影像计算的归一化差异植被指数,结合实地调查验证,分类出北京市冬春季裸露农田。结合景观分类,分析了不同景观单元冬春季地表裸露情况。结果表明:2007—2008年冬春季裸露农田共8.05×104 hm2,主要分布在延庆盆地、密云水库北岸和城区边缘的近郊农业区;海拔和土地利用方式对裸露情况影响较大,其中山区春玉米和平原果园裸露情况绝对面积较大,分别占到总裸露农田面积的40%和17%,牧草地、林木苗圃与设施农业地裸露程度较高。基于不同景观单元裸露程度,结合绿肥种植、保护性耕作、生草覆盖等裸露农田治理方法,探讨了北京市农业产业和景观一体化建设策略。 潘影 张茜 肖禾 宇振荣关键词:遥感 地理信息系统 土地利用类型 不同管理模式下农田水氮利用效率及其环境效应 被引量:21 2011年 【目的】定量化不同水氮管理模式下的农田水氮利用效率和环境效应,为制定优化的水肥管理措施提供理论指导。【方法】在华北平原北部的冬小麦-夏玉米轮作区,设置了农民习惯和基于土壤水分养分实时监测的优化管理两种水氮管理模式。首先,应用田间系统的观测数据(2004年10月至2006年9月)对水氮管理模型进行了校验,然后应用校验后的模型计算得到了两种水氮管理模式下的作物产量、农田水分渗漏、氮素淋失、气体损失和水氮利用效率等。【结果】2年内农民习惯和优化管理下的灌水量差别不大,而优化管理的施肥量(540 kg N.hm-2)仅为农民习惯施肥量(1 100 kg N.hm-2)的一半。农民习惯和优化管理模式下的作物年平均产量分别为11 579和11 748 kg.hm-2;两者的水分利用效率分别为1.65和1.72 kg.m-3;氮素利用效率分别为15和24 kg.kg-1 N。氮素淋失和氨挥发是氮素损失的主要途径,农民习惯和优化管理下的氮素淋失分别为407和68 kg N.hm-2;氨挥发分别达到了282和104 kg N.hm-2。【结论】优化管理下的作物产量和水氮利用效率都高于农民习惯管理的,并且氮素损失明显低于农民习惯管理。因此,为了保证该地区的农业可持续发展,必须改进当前农民习惯的水氮管理措施。 王欢元 胡克林 李保国 金梁关键词:华北平原 水分渗漏 氮素淋失 基于支持向量机和神经网络的土壤水力学参数预测效果比较 被引量:12 2010年 在美国土壤水分物理性质数据库(UNSODA 2.0)的基础上,考虑土壤质地不分类和分类2种情况,分别构建了基于支持向量回归机(SVR)的土壤传递函数模型,比较了在土壤质地不分类和分类情况下预测土壤水力学参数(水分特征曲线和饱和导水率)的效果,并与建立在相同数据库上的基于神经网络的Rosetta模型的预测效果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土壤质地不分类的情况下,输入参数越多,基于SVR模型的预测效果越好;土壤质地分类情况下,基于SVM分类建模的预测结果普遍好于不分类情况。无论土壤质地是否分类,样本和输入参数相同的条件下,基于SVR的模型预测的效果都优于Rosetta模型。 聂春燕 胡克林 邵元海 陈薇关键词:传递函数 支持向量回归机 神经网络 京郊典型农田土壤易流失氮素组分及含量特征与差异 被引量:3 2011年 通过测定京郊连续冬小麦-玉米大田和不同种植年限菜地表层土壤悬浮液氮素组分及其含量,模拟测定土壤易流失氮素组分,从而为氮素高效管理提供基础数据。结果表明:菜园土壤有机质、全氮、全磷、有效磷、矿质氮等指标大大高于大田土壤,且表现出明显的酸化现象。大田和菜地土壤悬浮液均含有可观的氮素:悬浮液总氮(TSN)为124.42~355.41 mg.kg-1,其中大田土壤一半左右为颗粒状氮,而菜地土壤2/3以上为可溶性氮;可溶性全氮(TDN)范围为55.53~220.51 mg.kg-1,其中主要是可溶性无机氮(DIN),范围为28.00~171.92 mg.kg-1,可溶性有机氮(DON)为27.53~81.74 mg.kg-1;颗粒状氮(PN)为70.90~134.90 mg.kg-1。各种氮素组分及其含量,菜地土壤远远高于大田土壤,且随着蔬菜种植时间的延长差异扩大。京郊菜地土壤氮素流失风险极大,对水体构成巨大的威胁。 叶花 魏荔 赵小蓉 李贵桐 林启美关键词:菜地土壤 一种新的数字水印性能指标及可拓评价 本文针对数字水印技术中的评价指标问题,定义了基于图像像素之间相关关系的不可见度和鲁棒度概念,并提出了将可拓评价中的级别变量特征值作为评价数字水印综合性能的新指标模型,从图像的局部信息出发,给出了综合评价等级和适当的嵌入强... 刘婵 邵元海 陈薇关键词:数字水印 关联函数 文献传递 喷施不同形态硅对温室番茄生长发育及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12 2012年 为了解决日光温室番茄生产中作物生长受阻、品质不高的问题,应用田间小区试验,研究叶面喷施不同形态硅(无机硅和有机硅)对日光温室番茄生长发育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叶面喷施2种形态硅均能显著促进番茄生长发育,但无机硅(ISi)处理优于有机硅(OSi)处理。与对照相比,ISi处理植株叶绿素含量、茎粗和单果重分别增加6.03%~9.53%、8.74%~12.97%和35.06%,OSi处理分别增加5.60%~6.17%、5.35%~8.81%和26.37%;叶面喷施2种形态硅均能显著改善番茄品质,但OSi处理效果更优。与对照相比,ISi处理Vc和可溶性糖含量分别增加21.03%和15.82%,可滴定酸和硝酸盐含量分别降低11.40%和11.05%;OSi处理Vc和可溶性糖含量分别增加44.29%和23.91%,可滴定酸和硝酸盐含量分别降低13.66%和25.80%。 薛高峰 张贵龙 孙焱鑫 廖上强 陈延华关键词:硅 番茄 生长发育 包膜控释尿素(追施)对冬小麦生长发育及土壤硝态氮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25 2012年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苗期和返青期追施释放期为30d和60d的包膜控释尿素对冬小麦生长发育及土壤硝态氮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分别在冬小麦苗期和返青期追施释放期为60d包膜控释尿素(N60N60),能显著促进植株生长发育,增强植株对N、P、K养分吸收,增加籽粒产量。与不追肥(CK)处理相比,N60N60处理植株地上部和地下部干物重分别提高33.21%和67.84%;叶片叶绿素含量增加12.77%~25.20%;植株茎叶N、P、K含量分别增加63.55%、37.08%和6.91%,籽粒N、P、K含量分别增加8.56%、31.18%和24.49%;小麦穗长、穗粒重、千粒重和籽粒产量分别增加14.14%、27.00%、39.32%和48.01%。在返青期追施1次包膜控释尿素,N0N30优于N0N60处理,叶绿素含量增加1.50%~3.04%;植株茎叶N、P、K含量分别增加12.37%、12.25%和1.26%,籽粒N、P、K含量分别增加0.50%、5.69%和9.74%;小麦穗长、穗粒重、千粒重和籽粒产量分别增加2.84%、11.81%、11.65%和6.61%。同时,包膜控释尿素施用能明显减少硝态氮向土壤深层渗漏数量,减轻对地下水污染风险。 薛高峰 张贵龙 孙焱鑫 陈延华 廖上强关键词:包膜控释尿素 追施 冬小麦 生长发育 土壤硝态氮含量 北京市粮食直补政策效果及问题分析 被引量:3 2009年 北京市自2004年开始执行粮食直补政策,该政策对北京市的农业生产及农民的种植积极性产生重要影响。通过实地调研并结合北京市相关文件及统计年鉴数据,归纳了粮食直补政策在北京市的发展变化过程;分析了政策实施带来的初步成效,一方面提高了农民的纯收入,增加了种地收益产值,从而增强农民从事粮食生产的积极性,另一方面,粮食直补政策对北京市的种粮面积及粮食产量也有重要相关影响。同时指出目前粮食直补政策存在补贴标准不稳定,狭小的农业生产规模影响政策实施效果等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需坚持执行合理稳定具体的粮食直补政策,加强资金发放程序的监督管理,并设立合理的粮食规模经营标准,加大规模生产补贴力度等建议。 杜玲 何浩 陈阜 杨立国 郑瑜关键词:粮食直补 补贴标准 补贴效果 叶面施硅对西芹养分吸收、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17 2012年 采用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叶面喷施不同形态硅对日光温室西芹生长发育、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叶面施硅能显著促进西芹生长发育,调节不同生育时期西芹对氮、磷、钾养分的吸收。与对照相比,采收期施硅植株株高、茎粗、叶绿素和叶片可溶性糖含量分别增加6.33%~9.22%,10.93%~14.50%,6.64%~9.26%和10.36%~13.12%;叶片氮含量减少2.90%~6.35%;有机硅处理叶片磷含量增加41.39%;钾含量增加18.23%~77.65%;显著提高西芹单株重和产量,分别增加11.36%~17.64%和12.61%~17.52%;植株Vc含量增加24.82%~61.19%,硝酸盐含量降低3.60%~15.62%。结果说明硅肥施用一定程度上能够改善西芹的品质。 薛高峰 孙焱鑫 陈延华 张贵龙 廖上强关键词:硅 红壤和潮土添加不同生物质炭后等温吸附磷酸盐的变化 被引量:1 2020年 为了解不同生物质炭对土壤等温吸附磷酸盐的影响,选取桃木、花生壳和玉米秸秆,在300和500℃下通过慢速热裂解制备生物质炭,按0%、0.5%、1%、3%和5%质量比加入到红壤和潮土中,经过4次干湿交替平衡后,加入系列磷酸盐溶液,测定其等温吸附特征。结果表明:1)所有土壤磷酸盐等温吸附行为均可用Langmuir方程进行拟合,添加活性炭均降低了红壤和潮土的等温吸附参数,而添加生物质炭显著地提高了红壤磷酸盐最大吸附量(qm),qm值平均提高了11%;但潮土的q_m值显著降低,平均降低了30%,而KL(Langmuir等温吸附常数)和最大缓冲容量(MBC)平均分别提高了179%和69%。这说明生物质炭对磷酸盐等温吸附的影响不仅取决于土壤属性,而且与生物质炭特性及其用量也存在一定的联系,qm值与K_L及MBC值之间的关系就反映出这种复杂性,相关的机理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朱晓亚 王翔翼 赵小蓉 林启美 李贵桐关键词:生物质炭 红壤 潮土 磷酸盐 等温吸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