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2012CB214801)

作品数:60 被引量:356H指数:10
相关作者:关平刘文汇腾格尔王杰郑建京更多>>
相关机构:北京大学中国石化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中国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石油与天然气工程理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60篇期刊文章
  • 1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49篇天文地球
  • 19篇石油与天然气...
  • 4篇理学
  • 1篇生物学
  • 1篇化学工程
  • 1篇农业科学
  • 1篇一般工业技术

主题

  • 27篇盆地
  • 11篇盐岩
  • 11篇源岩
  • 11篇碳酸
  • 11篇碳酸盐
  • 11篇碳酸盐岩
  • 11篇同位素
  • 10篇柴达木盆地
  • 9篇地球化
  • 9篇地球化学
  • 9篇烃源
  • 9篇鄂尔多斯盆地
  • 8篇烃源岩
  • 7篇塔里木盆地
  • 7篇碳同位素
  • 7篇储层
  • 6篇生物标志
  • 6篇生物标志化合...
  • 6篇成藏
  • 5篇地球化学特征

机构

  • 26篇中国科学院
  • 24篇北京大学
  • 21篇中国石化石油...
  • 11篇中国石油天然...
  • 11篇中国科学院大...
  • 7篇中国石油化工...
  • 7篇中国石化
  • 4篇中国石油
  • 3篇中国石油化工...
  • 3篇青海油田公司
  • 2篇国家地质实验...
  • 2篇北京师范大学
  • 2篇南京大学
  • 2篇河南省地质调...
  • 2篇西南石油大学
  • 2篇浙江大学
  • 2篇中国地质科学...
  • 2篇中国石油大学...
  • 2篇低渗透油气田...
  • 2篇四川省煤田地...

作者

  • 24篇关平
  • 15篇刘文汇
  • 14篇腾格尔
  • 10篇郑建京
  • 10篇王杰
  • 9篇王万春
  • 8篇王晓锋
  • 8篇秦建中
  • 8篇罗厚勇
  • 7篇陶成
  • 7篇张巍
  • 6篇简星
  • 5篇陶国亮
  • 5篇卢龙飞
  • 5篇王萍
  • 4篇赵恒
  • 4篇付玲
  • 4篇史宝光
  • 4篇杨华敏
  • 4篇邓世彪

传媒

  • 12篇沉积学报
  • 12篇天然气地球科...
  • 6篇北京大学学报...
  • 5篇石油实验地质
  • 4篇地质学报
  • 4篇中国科学院地...
  • 2篇石油与天然气...
  • 2篇新疆石油地质
  • 2篇高校地质学报
  • 1篇分析化学
  • 1篇岩石矿物学杂...
  • 1篇科学通报
  • 1篇岩矿测试
  • 1篇分析科学学报
  • 1篇分析测试学报
  • 1篇岩石学报
  • 1篇海相油气地质
  • 1篇质谱学报
  • 1篇矿物岩石地球...
  • 1篇Acta G...

年份

  • 1篇2021
  • 2篇2020
  • 6篇2019
  • 4篇2018
  • 10篇2017
  • 13篇2016
  • 9篇2015
  • 11篇2014
  • 13篇2013
  • 3篇2012
6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Germanium/silica ratio and trace element composition of Early Cambrian siliceous rocks in Keping:implications for the siliceous rocks'formation and paleoenvironment interpretations被引量:1
2020年
This study used the germanium/silica(Ge/Si)ratios,together with rare earth elements and other trace elements to infer the siliceous source and sedimentary environment of the siliceous rocks located at the bottom of Yuertusi Formation in Northwestern Tarim Basin,Keping,China.Previous studies have shown that this siliceous rock stratum formed at the edge of the carbonate platform on the continental shelf.Researchers suggest that these siliceous rocks were formed by hydrothermal activity,but some still draw different conclusions.Understanding the silicon source and depositional environment of these siliceous rocks would help us learn the processes of environmental changes and the causes of biological explosions during this period.The value of germanium/silica ratios of these siliceous rocks is from 0.15 to 0.37 pmol/mol and much lower than above 10|imol/mol values in siliceous rocks that are known formed by hydrothermal activity.All samples are rich in HREE,which differ from hydrothermal siliceous rocks that are rich in LREE.Most samples lack hydrothermal related elements.All these features show that the source of these siliceous rocks'siliceous is not hydrothermal flu ids.The samples'Ce/Ce*range from 0.88 to 1,and Th/U ratios range from 0.01 to 0.36.These features suggest these siliceous rocks were formed in an anoxic environment.Considering all the evidence,we conclude that the siliceous rock stratum at the bottom of the Lower Cambrian Yuertusi Formation in northwest Tarim Basin.Keping,was formed in anoxic seawater at the edge of the carbonate platform on the continental shelf.Its silicon source is seawater instead of hydrothermal fluid.
Zixuan GuanShibiao DengPeixian LiuYiqiu JinXingchun Cao
塔里木盆地下寒武统台缘带沉积结构特征及其形成过程被引量:9
2018年
目前对于缺乏宏观造礁生物而仅由微生物参与形成的寒武系台缘带沉积结构的沉积学理论研究仍然比较薄弱。塔里木盆地柯坪地区出露下寒武统台缘带地层,对其进行系统的野外调查、剖面分层精细测量和室内薄片镜下分析,刻画了台缘带的沉积结构特征,建立了台缘带的沉积结构模型,阐述了在微生物参与下台缘带的形成过程。研究结果表明,塔里木盆地下寒武统台缘带发育从较深水区向潮间带过渡的水体向上逐渐变浅的沉积演化序列,具有由泥晶沉积、层纹石、微生物丘、颗粒沉积和叠层石等5种沉积类型从下至上分层叠置的沉积结构特征,其中,泥晶沉积、层纹石、颗粒沉积和叠层石在整个台缘带上呈层状展布,而微生物丘在台缘带上的南北向展布宽度仅10 km左右。据此,将台缘带的形成过程划分为泥晶沉积发育阶段、层纹石发育阶段、微生物丘发育阶段、颗粒沉积发育阶段和叠层石发育阶段。微生物丘的发育在台缘带上形成地层局部加厚且向两侧减薄的特点,导致台缘带从微生物丘发育之前具有的沉积厚度从南向北缓慢减薄的缓坡属性转变为从微生物丘发育开始具有的地层局部加厚形成隆起部位的弱镶边属性。上述认识能为确定塔里木盆地下寒武统碳酸盐台地的结构样式和探索台缘带优质碳酸盐岩油气储层的发育规律提供沉积学依据。
邓世彪关平李保华刘沛显陈永权
关键词:塔里木盆地下寒武统
川东北地区三叠侏罗系陆相烃源岩评价及油源对比被引量:11
2013年
通过系统的有机地球化学分析,对川东北陆相地层主力烃源岩进行了系统评价,对油、源进行了精细对比,查明了非常规油气的成藏特征。分析认为陆相地层须家河组、自流井组和千佛崖组发育大量有效烃源岩甚至优质烃源岩,有机质丰度较高,各地区各层系TOC平均值介于0.41%~2.99%之间,有机质类型主要为Ⅱ,Ⅲ型,处于成熟–过成熟阶段(Ro介于1.3%~2.0%之间),具有良好的生烃潜力,可成为该区中、下侏罗统非常规油气的主力烃源岩。经油源对比及成藏特征分析,发现中、下侏罗统陆相非常规油气来源于陆相烃源岩,未显示海相油气来源,说明由于陆相储层异常致密,导致油气运移困难而源内或近源成藏。其中,元坝–阆中地区千佛崖组的油气来自于自流井组烃源岩,自流井组的油气来自于自流井组及须家河组两套烃源岩。宣汉–达县地区的油气来自于须家河组烃源岩。下侏罗统泥页岩具备页岩气形成的条件,中、下侏罗统致密砂岩具备致密砂岩油形成的条件。
张巍关平韩定坤孟仟祥谢小琴简星刘若冰
关键词:川东北烃源岩油源对比非常规油气
有机地化参数在指示致密油动用效果中的应用
鄂尔多斯盆地长7段具有丰富的致密油气资源。为实现致密油的效益开采,2011年起在陇东地区建立X233致密油试验区,以延长组长72段为目标层位,设计并实施多口水平井。油层开采后油气动用与否以及油气有效动用范围的评价对后期开...
丁晓楠关平王晓雯张济华张驰李世恩
同位素质谱法测定天然气中He含量及其同位素组成被引量:7
2014年
将自行研制的天然气中稀有气体纯化浓缩装置与稀有气体同位素质谱仪联机使用,保持样品与空气标准分析流程的一致性,依据峰高比法,测定天然气中He含量及其同位素组成。采集无锡惠山山顶空气作为实验室工作标样,进行不同进样量多次分析,He的浓度及同位素比值测试结果与空气中He的国际公认值吻合,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2.9%、5%,该系统具有较好的准确度和重现性。通过实验室间样品比对,本实验所用的nobless型质谱仪的测试结果相对VG5400质谱仪的分析数据存在一定的系统偏差,但在误差允许范围内。应用该方法分析了塔河油田部分天然气样品,结果表明,He的浓度和同位素组成分析相结合,能够有效的反映油气运聚的特征。
陶成杨华敏刘文汇
关键词:同位素组成
川西矿山梁下寒武统沥青脉油气生成时间的厘定——来自于固体沥青Re—Os同位素等时线年龄的证据被引量:21
2016年
川西龙门山北段沥青脉与油苗广泛分布,尤其是下寒武统沥青脉,说明在龙门山褶皱带北段东缘具有寻找震旦系—寒武系油藏的良好前景。尽管有关该区下寒武统沥青脉的来源研究取得了一些进展,但具体来源于那套烃源岩还存在较大的分歧,同时对固体沥青脉的油气生成时间还缺乏系统研究。铼—锇(Re—Os)同位素测年法作为一种创新性的油气成藏定年方法,可对川西龙门山北段矿山梁下寒武统沥青矿的油气生成时间及其来源进行探索研究。通过系统的条件实验,建立了固体沥青、原油中沥青质提取、溶样、Re—Os纯化富集及分离等前处理技术及Re—Os同位素测年方法,主要步骤依次为样品制备、样品酸化学消解、Re和Os纯化富集与化学分离、Re和Os含量与同位素比值分析、Isoplot软件处理等。川西广元地区下寒武统沥青脉Re—Os同位素年代学及其油源分析研究表明,下寒武统固体沥青热成熟度低,油气生成时间早,约在572~559Ma之间,对应于新元古代晚震旦世,反映其来源于时代古老的烃源岩;从固体沥青Re—Os等时线年龄、初始187 Os/188 Os比值、碳同位素组成以及生物标志物等综合研究表明下寒武统沥青脉来源于震旦系陡山沱组优质烃源岩,该烃源岩于572~559Ma期间在低成熟阶段生成的稠油,进入灯影组地层中形成古稠油藏,后期由于构造抬升,震旦系灯影组古油藏破坏形成了现今的沥青脉。
王杰腾格尔刘文汇马亮帮陶成周圆圆王萍李超
关键词:固体沥青
碳酸盐岩储层原油裂解过程中的钙、硫分子地球化学研究——同步辐射XANES技术的应用
2017年
为了研究碳酸盐岩储层原油裂解过程中硫、钙元素赋存状态的变化,采集塔河油田TK772井奥陶系鹰山组产层的原油,通过半开放实验体系"地层孔隙热压生排烃模拟仪"开展仿真地层条件的成气模拟实验,利用同步辐射X射线吸收近边结物(XANES)技术对固体产物中的硫、钙元素的化学赋存状态进行精确检测。结果表明,原油直接裂解(原油+灰岩实验(系列1))固体产物中含硫化合物以噻吩类和硫酸钙为主,是原油裂解过程中部分噻吩类物质被氧化的结果;含钙化合物以碳酸钙为主。有溶解硫酸盐存在的原油裂解(原油+灰岩+硫酸镁实验(系列2))固体产物中含硫化合物以硫酸钙为主,噻吩类为辅,可能是溶解硫酸盐(硫酸镁)的加入、硫酸盐热化学还原反应(TSR)和溶蚀-沉淀作用共同作用的结果。系列2中伴随着温压的升高,H2S的生成和硫酸钙相对百分含量增加,指示原油裂解过程中发生了硫酸盐热化学还原反应(TSR);硫酸钙的生成和富集表明,TSR过程产生的酸性流体可以对碳酸盐岩储层产生明显的溶蚀作用,同时可能会生成次生膏盐。
罗厚勇刘文汇腾格尔王万春梁明亮苏龙韩元红曹涛涛赵恒
关键词:硫酸盐热化学还原反应原油裂解碳酸盐岩储层
烃源岩解析气获取新方法研究被引量:8
2012年
新研制的解析气脱气集气装置,避免了前人装置的缺点,具有样品适应范围广、进样量大,真空破碎时间短、温度低,高真空脱气,无水集气等明显优势,从而确保了获取气体样品能够真实反映烃源岩解析气的地球化学特征。获取的解析气主要以烃类气体及二氧化碳气体为主,烃类气体相对百分含量最高可达到80%以上,可稳定检测出δ13C1~δ13C3数据,部分样品检测出δ13C4~δ13C5数据,所含地化信息丰富,完全满足了解析气地球化学研究和应用的需要。本次研究利用上述新的解析气实验地球化学技术,把气—源对比研究提升到一个崭新的境界,建立天然气气源直接对比的新方法和新思路,证实前人运用天然气碳同位素间接进行气源对比是科学可行的。同时,反证了新的解析气脱气集气装置的科学性和可靠性,为烃源岩解析气的研究和应用打下了科学的实验基础。
史宝光王晓锋徐永昌郑建京
关键词:烃源岩气源对比碳同位素
碳酸盐岩有机质丰度测试新方法被引量:13
2016年
常规有机碳测试中仅对残余固相进行测试而忽略了酸解液,而前人研究证实酸解液中含有一定量的有机质。为了准确定量碳酸盐岩样品的总有机碳(TOC),提出蒙脱石增稠元素分析的新方法。本次研究以配比标样(CaCO3+SiO2+有机质标样)作为研究对象,对配比标样进行传统有机碳测试以及酸解后利用蒙脱石增稠进行元素分析的新方法测试。结果显示加入有机质标样为小分子有机酸(盐)的配比标样的传统有机碳测试的相对误差为98.5%99.6%,加入大分子有机质的配比标样传统有机碳测试的相对误差较小,为11.9%48.1%。而酸解后蒙脱石增稠进行元素分析测试的方法中,总有机碳(TOC)的相对误差为0.76%19.46%。不同有机碳浓度的配比标样的元素分析法测试结果的相对误差随着有机碳浓度的增大而减小。新有机碳测试方法中,由于除去无机碳后将残渣与酸解液混合均匀并增稠,避免了有机碳的流失,更能客观反映样品总有机碳(TOC)。
刘鹏王晓锋房嬛郑建京李孝甫孟强
关键词:碳酸盐岩有机质丰度蒙脱石
柴达木盆地茫东地区石油地质条件及勘探方向研究被引量:2
2019年
文章在对柴达木盆地茫东地区岩芯系统观察及采样的基础上,应用岩石热解、铸体薄片、亚离子抛光扫描电镜等分析测试技术,通过典型油气藏解剖,研究了柴达木盆地茫东地区成藏石油地质条件,分析了有利勘探方向。结果表明,黄瓜峁—开特米里克—油墩子地区下干柴沟组、上干柴沟组及下油砂山组发育较好的成熟烃源岩,是茫东地区有利的成藏区域。茫东地区长期处于滨浅湖沉积,缺少陆源碎屑供给,储层以滨浅湖滩坝砂体及灰泥坪储层为主,储层物性整体差,多为致密储层。茫东地区油气藏类型主要为构造油气藏,具有“上油下气”及近源成藏的成藏特征,且主要通过断层垂向运聚。在对茫东地区石油地质条件及钻探显示情况分析的基础上,认为深层天然气藏是该区下步油气勘探重要领域之一,另外,滩坝、灰泥坪等岩性透镜体圈闭是该区具有较大勘探前景的圈闭类型。
魏恒飞关平王海峰王鹏
关键词:柴达木盆地石油地质条件勘探方向
共8页<12345678>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