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体育局科研基金
- 作品数:28 被引量:277H指数:11
- 相关作者:蔡东联严进朱燕王莹高丽更多>>
- 相关机构:第二军医大学上海中医药大学上海体育科学研究所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河南省科技攻关计划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哲学宗教社会学更多>>
- 射击射箭运动员竞赛状态焦虑状况及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4
- 2010年
- 目的了解射击射箭运动员赛前竞赛状态焦虑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以全国射击比赛作为应激源,采用竞赛状态焦虑量表(CSA I-2)、特质焦虑问卷(TA I)、艾森克人格问卷(EPQ)、运动员临场应激应付方式量表(CS I-A)对30名射击射箭运动员进行调查。结果竞赛状态焦虑水平存在项目差异(F=5.431,P=0.005),射箭队员的竞赛状态焦虑水平较其他项目的队员高(P<0.01);不同神经质运动员的认知、躯体状态焦虑水平存在显著性差异(F=7.832,P=0.002;F=3.527,P=0.044),高神经质运动员赛前认知、躯体状态焦虑水平高于非高神经质运动员(P<0.05);不同特质焦虑运动员认知、躯体状态焦虑水平存在显著性差异(F=4.830,P=0.016;F=4.459,P=0.021),高特质焦虑运动员赛前认知、躯体状态焦虑水平高于低特质焦虑运动员(P<0.05);采用不同应对方式的运动员在认知、躯体状态焦虑和状态自信心上均存在显著性差异(F=3.561,P=0.028;F=4.332,P=0.013;F=3.775,P=0.023),采用进攻-情感应对策略的运动员认知和躯体状态焦虑水平高于采用进攻-任务应对策略的运动员(P<0.01),采用回避-任务应对策略的运动员状态自信心得分高于采用进攻-情感应对策略的运动员(P<0.05)。结论运动项目、特质焦虑和神经质水平及应对方式选择上的差异均可对竞赛状态焦虑产生一定影响,高特质焦虑、高神经质和射箭项目的运动员应成为赛前焦虑管理的重点人群。
- 高丽唐云翔严进崔轶全志伟
- 关键词:人格竞赛状态焦虑
- 应激条件下不同人格特征射击射箭运动员P300的变化被引量:3
- 2010年
- 目的探讨应激条件下不同人格特征射击运动员P 300的变化。方法应用特质焦虑问卷(TA I)、艾森克人格问卷(EPQ)在20名射击运动员中,筛选出不同特质焦虑、人格特征的被试,以2009年5月全国射击冠军赛作为应激源,应用N eu-roScan 32 channel ERP System记录其应激前和应激时P 300的变化。结果①高特质焦虑、中等特质焦虑、高神经质运动员应激时P 300潜伏期长于应激前(F=18.81,P=0.000;F=4.55,P=0.048;F=8.260,P=0.011),高特质焦虑、高神经质和中等神经质运动员应激时P 300波幅大于应激前(F=14.81,P=0.001;F=7.300,P=0.025;F=8.160,P=0.014),低特质焦虑运动员应激时P 300波幅小于应激前(F=5.76,P=0.028);②各组应激前潜伏期、波幅无显著性差异,应激时不同特质焦虑运动员的P 300潜伏期、波幅存在显著性差异(F=5.150,P=0.018;F=8.030,P=0.007),高特质焦虑运动员P 300潜伏期长于、P 300波幅大于中等特质焦虑和低特质焦虑运动员(P<0.05);不同神经质运动员的P 300潜伏期、波幅存在显著性差异(F=6.070,P=0.010;F=5.860,P=0.012),高神经质运动员P 300潜伏期长于中等神经质和低神经质运动员(P<0.05),P 300波幅大于低神经质运动员(P<0.05)。结论不同特质焦虑、神经质运动员应激前后P 300的差异提示,个体情绪体验的变化可造成P 300的改变。
- 高丽唐云翔严进刘爱丽刘涛生全志伟
- 关键词:特质焦虑应激事件相关电位射击运动员
- 复方红景天苷胶囊抗疲劳效果的研究被引量:3
- 2011年
- 目的研究复方红景天苷胶囊消除疲劳的效果。方法选取年龄19~24岁军校学员20名,口服复方红景天苷胶囊20 d,采用自身对照的方法,测定体成分、联合功能试验及进行血液生化检查。结果试验前后用体成分分析仪(OLYMPI-A)3.5测定的结果均在正常范围内。联合功能试验包括全蹲起、15 s快跑、3 min高抬腿。服用复方红景天胶囊20 d后,脉搏数减2次,收缩压降低1 mm Hg,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血常规、肝肾功能试验前后均为正常;血清乳酸有所降低(P<0.05);超氧化物歧化酸(SOD)活力试验后升高(P<0.01);丙二醛(MDA)含量试验后降低(P<0.05)。结论试验采用的复方红景天胶囊剂量是安全的。复方红景天胶囊有明显的消除疲劳的作用,可以提高机体免疫功能和运动能力。
- 陈林军蔡东联王莹胡晴晴林宁曲丹郑慧
- 关键词:体成分分析血液检查抗疲劳抗氧化作用
- 运动员急性踝扭伤的再认识
- 2012年
- 急性踝关节扭伤是最常见的一种运动损伤.普通人群的发生率高达每日1/1万人;有不少运动项目如赛跑、篮球等,运动员急性踝扭伤的发生率高达50%。与普通人群相比,运动员发生急性踝扭伤的生物力学机制、及相关处理等都有一定的特殊性,本文对此做一综述。
- 朱燕陈永强
- 关键词:踝损伤急性病
- 活血化瘀方防治肌腱损伤后粘连的疗效观察被引量:8
- 2009年
- 目的:观察活血化瘀方对肌腱损伤后粘连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5例肌腱损伤患者随机分为中药口服组、中药外用组、对照组,每组各15例。中药口服组给予常规处理结合口服活血化瘀方,中药外用组给予常规处理3周后结合"活血化瘀方"浸泡,对照组仅做常规处理。分别观察三组的治疗效果,并进行比较。结果:中药口服组优良率为71.4%,中药外用组优良率为78.6%;对照组优良率为26.7%,中药口服组和中药外用组的疗效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药口服组和中药外用组之间比较,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活血化瘀方具有防治肌腱损伤后粘连的效果,外用法与口服效果相近,且副作用小,值得在临床推广。
- 张有为胡志俊
- 关键词:活血化瘀方肌腱粘连中医药口服外用
- 超声在肩关节周围炎诊疗中的应用进展被引量:12
- 2019年
- 肩关节周围炎(FrozenShoulder,FS),简称肩周炎,又称为冻结肩、粘连性肩关节炎,它是一种软组织疾病,主要表现为关节疼痛、僵硬和功能活动丧失[1]。肩关节周围炎在人群中的患病率高达5.3%,多见于40-60岁的中老年人[2]。
- 程杨程少丹葛程张洋鞠申丹庞海莉乔梁
- 关键词:肩关节周围炎超声诊疗
- 重视脂肪酸氧化代谢病的筛查与诊治被引量:14
- 2019年
- 脂肪酸氧化代谢病(fatty acid oxidation disorders,FAOD)是脂肪酸氧化代谢过程中十余种疾病的总称,均属于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是常见的遗传代谢病,从新生儿至成人均可发病,临床表现无特异性,主要表现为肝病、心肌病及肌肉疾病。串联质谱检测血游离肉碱、酰基肉碱水平及基因检测是诊断此类疾病的重要方法。串联质谱新生儿筛查有助于FAOD的早诊断及早治疗。原发性肉碱缺乏症及多种酰基辅酶A脱氢酶缺乏症有特异治疗药物,效果较好,其他疾病无特异药物,需要对症治疗。
- 韩连书
- 关键词:遗传代谢病串联质谱
- 神经阻滞复合电针对特殊群体运动员腰腿痛治疗效果的评价被引量:1
- 2012年
- 目的:探讨神经阻滞复合电针对特殊群体运动员腰腿痛治疗效果的评价。方法:运动员和非运动员各20例,非运动员随机分两组:Ⅰ组骶管注射组;Ⅱ组椎旁神经阻滞组。药物组成:2%利多卡因3mL,甲钴胺注射剂0.5mg,地塞米松5mg,0.9%NaCl共20mL。运动员随机分为两组:Ⅲ组骶管注射+针刺取穴联合治疗组,IV组椎旁神经阻滞+针刺取穴联合治疗组。在神经阻滞治疗同时,根据中医经络学说理论取穴:针刺,求得气感,接电针刺激仪,调整刺激强度,以达到患者能承受的最大强度。观察20min,神经阻滞药物治疗中除去地塞米松。治疗结束后,再次对四组患者疼痛程度和症状、功能及临床疗效进行评分。结果:4组患者的症状和主观疼痛感明显减轻,且椎旁神经阻滞+针刺取穴联合治疗组和骶管注射+针刺取穴联合治疗组与单纯的椎旁神经阻滞组和骶管注射组效果相当。结论:电针复合骶管或椎旁神经阻滞是治疗运动员腰腿痛的理想治疗方法。
- 沈华陈轶菁宗蕾
- 关键词:运动员腰腿痛神经阻滞电针
- 运动促进健康研究新进展被引量:13
- 2012年
- 随着生活便捷性的提高,久坐不动型生活方式已经成为威胁健康的重要因素。近年来,身体活动对健康的促进作用重新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文章采用文献综述和实证研究的方法,对国内外学者关于步行行为和步行干预与健康关系的研究、应用加速度计监测体力活动与能量消耗的研究、运动与脂肪动员和氧化利用的研究、自行车骑行与健康促进的研究新进展做了比较全面的介绍和分析,预测以上研究领域未来发展趋势,提出了今后研究思路和研究方向建议。
- 李之俊向剑锋刘欣张勇王晶晶徐亮亮
- 关键词:加速度计能量消耗自行车
- 应激条件下优秀射击、射箭运动员自主神经活动特点的研究被引量:10
- 2009年
- 目的:通过对应激条件下20名优秀射击射箭运动员和40名普通大学生心率及心率变异性的分析,探讨优秀射击、射箭运动员自主神经活动的特点。方法:实验采用电脑游戏作为应激诱发材料,在被试操作的同时记录心率和心率变异性指标。结果:1)主动应激条件优秀的射击射箭运动员的焦虑体验显著低于普通大学生。2)两组被试在三个阶段的HRP主效应显著[F(2,116)=59.986,P<0.01],LF主效应显著[F(2,116)=9.731,P<0.01],HF主效应显著[F(2,116)=4.462,P<0.05],LFnu主效应显著[F(2,1163.821,P<0.05]HFnu主效应不显著。3)组间比较HF在不同阶段有显著主效应[F(1,58)=7.902,P<0.01]。组别与阶段之间在LF[F(2,116)=4.884,P<0.05]和HF[F(2,116)=5.032,P<0.05]有显著交互作用。4)x2检验表明,预期阶段共同激活模式在两组被试中分布存在显著差异(x2=4.051,df=1,P=0.044);应对阶段共同激活模式在两组被试中分布存在显著差异(x2=5.714,df=1,P=0.017)。结论:优秀的射击射箭运动员在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兴奋的强度和时间跨度上高于普通大学生,尤其副交感神经的调节功能更加强大;无论在预期和应对阶段运动员都以共同激活模式为主,相较于普通大学生,他们心率增加的幅度更小,单位时间内增加的坡度更平缓,活动也更稳定。
- 经旻邓光辉严进刘伟志郑樊慧
- 关键词:射击射箭运动员心率变异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