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雪莲教育基金
- 作品数:24 被引量:320H指数:8
- 相关作者:漆海霞阎学通庞珣黄智虎张伟玉更多>>
- 相关机构:清华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天津外国语大学更多>>
-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军事经济管理历史地理更多>>
- 国际公共产品中集体行动困境的克服被引量:40
- 2012年
- 关于国际合作的现有研究通常不对公共产品与私人产品进行具体区分,从而忽略了国际公共产品的特性对国际合作的影响。作者从国际公共产品消费的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等主要特性出发,建立并运用博弈模型分析了国际合作的主要障碍及其可能的解决方式。公共产品如果不具有完全的消费的非排他性或非竞争性,那么排他性的消费机制和成本分担机制就有可能建立,使国际合作成为可能。国家可以局部而渐进地克服集体行动的障碍,使得公共产品在较高水平上得到提供。这一过程形成了公共产品领域在国际合作上的特殊路径,即从不平衡到逐渐平衡,从小范围合作到广泛合作。这种非平衡性和层叠性同时也受到国家间关系、现存国际机制和国家之间在其他议题上的合作程度等因素的影响。以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程度为考察对象,作者建立了分析国际合作可能性和路径特征的简明框架,为解释公共产品领域内的国际合作提供了新的研究视野。
- 庞珣
- 关键词:国际公共产品非竞争性非排他性
- 改革创新:打造中国外交新机制
- 我国领导人首次提出"要推进外交工作的改革创新",这为增强我国外交工作活力提供了新路径。国际格局的两超趋势要求实施大国外交;我国海外利益的迅速拓展需要全球外交;实现民族复兴的任务需要政治导向型外交;经济社会转型要求外交改革...
- 关键词:民族复兴战略机遇期
- 文献传递
- 国际领导与国际规范的演化被引量:34
- 2011年
- 借鉴中国先秦"王、霸、强"的概念,本文论证了世界主导国的王、霸、强三种性质与道义规范、双重标准规范和实力规范之间的对应关系。主导国的性质决定国际规范的演化方向,而其自身行为是影响国际规范演化的主要路径。既有文献多从主导国塑造新国际规范的策略角度进行路径分析,本文则根据弱者效仿强者这一普遍社会规律,分析了世界强国自身行为在国际规范演化中的样板作用。依据世界主导国的性质变化无既定方向的历史现象,本文推演出国际规范演化无既定方向的结论。根据对中美实力对比变化的预测,本文认为今后15年,国际规范仍将依据美国的性质演化;而2025—2050年,国际规范的演化将主要受中国的性质影响。
- 阎学通
- 关键词:先秦思想
- 冷战后中日政经关系的量化分析被引量:1
- 2014年
- 本文在对战后中日政治经济关系进行梳理的基础上,选择"政经关系温差衡量法",着重对冷战后中日政经关系进行了量化分析,并基于定量研究结果进行了定性分析,得出如下结论:中日经济关系存在由两国经济发展水平等经济因素决定的"阶段"属性,政治关系等其他因素只能在此属性基础上对中日经济关系发挥影响;中日政治经济关系温差的出现及变化遵循以上规律;被认为是中日政经关系常态的"政冷经热"只是小泉时期的特殊现象,而学界一直担心的"政冷经冷"现象直到2012年才真正发生;日本政府"购买"钓鱼岛仅是"政冷经冷"出现的直接原因,根本原因则是中日经济关系的整体下滑。
- 山本美智子张玮
- 关键词:中日关系政冷经热
- 中国对外政策舆论研究现状的思考被引量:7
- 2011年
- 进入21世纪后,随着舆论调查数据逐渐增多,以及新生代学者的出现,中国的对外政策舆论研究有了长足的发展。本文以国内学者的三篇近作为代表展开分析,发现相应的研究具有三个共同的理论出发点,即舆论与政策之间存在某种联系,普通民众的对外政策舆论是有序的,舆论调查是一种有效测量政治态度的工具。由于学科发展的滞后以及缺少调查数据,目前国内的对外政策舆论研究仍面临诸多亟须解决的难题:数据驱动的研究,内在效度,外在效度,以及实证研究与理论研究的脱节。从长远来看,加强有中国视角的对外政策舆论研究,需要长期的多元化的调查数据储备,而在短期内大样本调查数据不能获得的情况下,可以利用易得群体的样本,灵活采用不同的调查设计,开展一些小样本研究,这可能是今后几年国内学者可以尝试的科研路径。
- 张传杰
- 关键词:舆论调查政治态度
- 国际关系研究的定量方法:定义、规则与操作被引量:35
- 2014年
- 随着国际关系数据的长期积累和中层理论及微观理论在国际关系研究中占据主导地位,定量方法已经成为国际关系学中最重要的研究方法之一,也是国际关系学者工具箱中的必备,正确理解和使用定量方法对促进学科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有的国际关系研究者对定量方法存在一些误解,错误和不当使用也屡见不鲜。有鉴于此,作者具有针对性地对定量方法的概念、原则和操作进行基本介绍和重点澄清。定量方法具有透明度高、可重演性和明确程序化的优势,但不适用于探索规范性理论或寻找历史的真相。定量方法的使用者不但要清楚它能服务于什么目的,更要清楚定量方法功能的边界。定量方法在各个操作步骤上有具体的要求和原则,研究者需要严格遵循、诚实报告。只有正确而谨慎地使用定量方法,才能够达到推进学术的目的,也能够真正维护定量方法的声誉和前景。
- 庞珣
- 关键词:实证主义证伪
- 新一轮“中国威胁论”:解析与应对被引量:4
- 2013年
- 新一轮"中国威胁论"始于20世纪90年代冷战结束至今,呈现出从弱向强、从虚向实、从简向繁、由体系外向体系内、从西方炒作向多元转变等特点。"中国威胁论"的兴起客观上有中国发展的因素,但主因归于国际社会特别是西方对中国崛起的误读和主观猜忌。中国应坦然面对"中国威胁论",增强工作的主动性和实效性,解疑释惑,争取国际话语权,努力营造客观友善的国际舆论环境和民意基础。
- 鲁世巍
- 关键词:中国外交公共外交
- 权力中心转移与国际体系转变被引量:80
- 2012年
- 中国崛起所产生的权力转移,不仅会改变国际格局,而且可能带来世界中心从欧洲向东亚的转移。然而,无论是国际格局改变还是世界中心转移,并不必然伴随着国际体系的质变。国际体系由行为体、国际格局和国际规范三个要素构成。将其中任何一个要素的质变视为体系质变,既无法区别体系与要素的不同,也无法确定两者间的关系。故此,至少应以两个体系要素发生质变作为体系质变的标准。由于中国崛起是国际格局变化的主因,因此其崛起面临的体系压力呈上升趋势。为此,中国需要制定与世界第二大国地位相符的对外战略,确立争夺战略友好关系的原则和建立国际新规范政策。
- 阎学通
- 关键词:权力转移
- 国际组织调停研究的争论与发展被引量:3
- 2014年
- 国际调停是国际冲突管理的重要方式,其动机、方式和效果会由于调停者类型的不同而发生实质性的变化。以往的国际冲突调停研究普遍未对调停者的类型加以区分,因而忽视了不同类型调停者所具有的不同实力、资源、行为逻辑和内部机制对国际调停的不同影响。在既有研究的基础上,本文从国际组织调停的动机、特点、能力、效果和不同类型国际组织调停的差异这五个方面对现有文献进行较为系统的梳理和总结,分析关于国际组织调停问题研究的发展,提出新的研究议题,并得出新的发现。国际组织调停有其自身的特点和优势,国际组织对国际和平与安全具有独特的贡献,不仅有利于避免成员国之间爆发冲突,还能在国际冲突爆发以后促进冲突的管理与解决。
- 陈然漆海霞
- 关键词:调停
- 试析中美建交后美国对台军售——结构性矛盾和政党影响被引量:9
- 2012年
- 中美建交后,美国始终坚持对台军售。为了探究其原因,学者们提出了各种解释。从国际层面看,有中美关系、中国崛起等角度,从国内层面看,则有政党派别和府会结构等视角。为了判断哪些因素起关键作用,笔者搜集了有关数据并进行了统计分析。根据回归模型,笔者发现:首先,美国对台军售的根源是中美之间的结构性矛盾;其次,美国对台军售受到美国国内党派政治的约束;最后,改善中美关系难以减少美国对台军售。因此,美国对台军售问题可能是未来长期困扰中国崛起和中美关系的隐忧。
- 漆海霞徐进
- 关键词:结构性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