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07JA880024)

作品数:4 被引量:39H指数:3
相关作者:蔡春更多>>
相关机构:首都师范大学北京师范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哲学宗教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文化科学
  • 1篇哲学宗教

主题

  • 3篇教育
  • 2篇教育学
  • 2篇教学
  • 1篇信念
  • 1篇语文
  • 1篇语文教学
  • 1篇语文教育
  • 1篇语文课
  • 1篇语文课堂
  • 1篇思维
  • 1篇专业课
  • 1篇文教
  • 1篇教学刍议
  • 1篇教育过程
  • 1篇教育信念
  • 1篇教育学意蕴
  • 1篇课堂
  • 1篇教师
  • 1篇教学过程
  • 1篇关系思维

机构

  • 4篇首都师范大学
  • 3篇北京师范大学

作者

  • 4篇蔡春

传媒

  • 2篇中国教育学刊
  • 1篇教育研究
  • 1篇当代教师教育

年份

  • 1篇2010
  • 2篇2009
  • 1篇2008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论教师的“教育学意向”被引量:2
2008年
"教育学"的处境一直不理想。在形式上,作为"公共课"的《教育学(原理)》没有受到职前教师的重视;在实质上,《教育学(原理)》对于帮助职前教师成为一位优秀的教师并没有起到多大的作用。要真正发挥"教育学"的作用,使"教育学"有尊严。首先,必须确立《教育学(原理)》是专业课而非专业基础课的观念;其次,"教育学"教学要追求深刻地理解教育学意蕴,并在此基础上形塑个人教育信念和"教育学意向"。"教育学意向"是以"教育学意蕴"为内容的"意向性",是指向"孩子及其积极的生长",并使发生在成人与儿童之间的际遇、关系更富有"教育学意蕴",成为一种"教育学关系"的"意向性"。
蔡春
关键词:教育学专业课教育信念
语文教学刍议被引量:4
2009年
想成为专家型教师的语文教师必须深入思考关于本学科性质的诸多问题并践行之。语文教学主要做三件事,即如何识、读、写"字",如何"理解"与如何"表达"。语文课堂是一个"体验""表达"与"理解"交织循环的过程,语文教学要求教师首先必须进入阅读状态,深刻地理解文本所承载的"道",解决"教什么"的问题;然后才能考虑"如何教",把学生带进"阅读状态",关注学生的理解深度及其解释与论证,并作出判断与评价,使学生真正读懂每一篇课文。同时,教师应引导学生多角度关注作者是"如何表达"的,并引导学生学会表达。
蔡春
关键词:语文教育语文教学语文课堂
也论作为特殊认识过程的教学过程被引量:5
2010年
教学过程特殊认识说试图以通过与科学认识论比较的方式揭示作为特殊认识过程的教学过程的特征,但却因无法把握作为特殊认识过程的内涵实质而被其他理解所批判与超越。教学过程中的基本交往媒介是知识,因此,特殊认识说始终是理解教学过程的基本视域。但知识并不是教学过程的目标,智慧等广义认识论视域中处于意识层面的教学成果才是教学过程的目标。实现意识品质养成这一教学目标的基本操作样式是引导学生学会自觉地思与养成自学能力和习惯。同时,意识品质养成也正是教学过程诸学说的观念融通点。
蔡春
关键词:教学过程
现象学精神及其教育学意蕴被引量:28
2009年
现象学精神是现象学的灵魂。作为"做"哲学的方式,现象学就是哲学本身。现象学的重大贡献在于其独特的"看"世界的关系思维方式,现象学最终给出了看世界的路标,即结构世界与意义世界,而且现象学尤为关注发生的世界。现象学精神蕴含着非常丰富的教育学追求,现象学精神从方法论到范畴与主题等方面都导致了教育学世界的深刻变革。渗透着现象学精神的教育学实践,将使每一个教育学境遇中的人成为一个敏行的、富有教育学意蕴的教育学实践者。
蔡春
关键词:教育过程关系思维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