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藏学研究中心重点课题
- 作品数:58 被引量:147H指数:6
- 相关作者:李永斌杨明洪朱丽双贾玉平沈颖更多>>
- 相关机构:中央民族大学四川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北京市教委资助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政治法律经济管理语言文字更多>>
- 和平解放西藏的先期接触与预备谈判考被引量:2
- 2016年
- 藏学界关于西藏和平解放史的研究侧重于北京的和平谈判,对于协议签订之前的先期接触和预备谈判涉及较少。本文试图采用一些新发现的史料来深化对西藏和平解放的研究,将在印度新德里及国内昌都的预备谈判及胎死腹中的香港、拉萨接谈呈现在读者面前。总之,在北京谈判前,双方就谈判的性质和政治基础就非常明确:即承认西藏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西藏只能作为中国的一部分与中央政府谈判的历史事实。
- 王苑王小彬
- 关键词:西藏和平解放
- 从《吐蕃大事纪年》看吐蕃巡守制度被引量:6
- 2021年
- 目前学界并未关注到吐蕃礼仪制度中的巡守制度问题,文章根据敦煌藏文文献对吐蕃巡守制度作初步探讨。在敦煌藏文文献中,与赞普巡守有关的专用词汇为■(gshegs)。文章对《吐蕃大事纪年》中出现的■一词进行了统计与分类,指出该词总体而言有3种意思,最多的与赞普巡狩有关。根据《吐蕃大事纪年》,吐蕃多位赞普在任期间,外出巡狩共计29次,巡狩范围所及可分狩猎、政事巡狩、避寒等3种;其中政事巡狩的情况相对复杂,又可细分为4种。文章认为,吐蕃巡守制度是探究吐蕃礼仪制度的重要门径之一,值得学界持续关注。
- 黄维忠
- 关键词:礼仪制度
- 藏语情结讨论——从拉萨市的藏汉语言态度测验说起被引量:1
- 2007年
- 文章通过对拉萨市藏汉语言态度测验结果分析,认为藏族居民对汉语和藏语都有较高的习得和使用的倾向性,但他们对藏语的倾向性要高于对汉语的倾向性。这种倾向性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藏族人的藏语情结。藏语情结具有主观心理、藏族文化、语言能力等方面的基础,是一种稳定的和具有规定性的习惯,并反映在藏汉语言态度上。
- 李永斌
- 关键词:语言态度
- 旅游开发中寺院的市场策略及其影响——郎木寺景区案例研究被引量:1
- 2021年
- 文章基于对川甘交界处郎木寺景区的问卷调查和访谈资料,分析旅游开发中不同寺院的市场策略及其影响。认为旅游开发推动了寺院角色的调整,从单纯的宗教功能,日益同旅游功能相融合。在此过程中旅游收益成为寺院不可或缺的收入来源,增强了以寺养寺能力、改善了僧人生活,降低了农牧民信众宗教负担。不同寺院在旅游开发中采用的市场策略,直接影响到了寺院之间的关系。寺院之间越是同质,其为游客提供的旅游服务的替代性越强,则越是容易采取针锋相对的市场策略,进而导向更加紧张的氛围;寺院之间越是缺少面对面的直接竞争,就越是更多采用迂回性的市场策略,因而寺院之间更容易延续传统的友好关系。最后,提出寺院的旅游开发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尤其涉及多个寺院间的资源共享、利益分配等问题,需要旅游、工商、统战、民宗等相关部门提前介入、综合协调。
- 杨涛
- 关键词:旅游开发
- 关于“十七条协议”“附件”之研究——为西藏和平解放60周年而作被引量:3
- 2011年
- 作者认为国内外对"十七条协议"之"附件"的描述与实际情况不符。"十七条协议"共有两个"附件",附件一和附件二首次向社会公开的时间分别是1991年和1995年。西藏和平解放期间达赖喇嘛居住地问题(去留问题)与人民解放军能否进军西藏密切相关,也是"附件"产生的直接原因。制定"附件"的目的是为了达成和平进军西藏的"十七条协议"。"附件二"的内容比起"协议"的第四条更能体现中央政府对达赖的最大诚意、宽容和忍耐。"附件"的制定有效促进了"十七条协议"的签订。
- 王小彬
- 吐蕃统治时期沙州官员的官秩品阶问题——P.T.1089释读被引量:4
- 2020年
- P.T.1089是戌(狗)年十二月德论因沙州官员对官秩品阶意见不一事颁发的批文副本。作为敦煌所出最重要的藏文官文书之一,此文书自1955年由拉露女士刊布便引起广泛关注。因其涉及吐蕃统治沙州及河西地区的部落建置、职官制度等问题,许多讨论都必须建立在对这件文书的准确释读之上。文章综合前贤优秀成果,通过仔细阅读文本,在提供更准确释读的基础上,理清文本的前后关系,梳理其结构,提出沙州官员对官秩品阶意见不一的问题,主要是汉人担任的都督、千户佐副与吐蕃人担任的军千户千户长、千户小长之间的争执。
- 朱丽双
- 关键词:官文书
- 西藏现代化过程中应关注和研究的问题被引量:4
- 2010年
- 中国西部西藏及其他藏区的发展变化已经成为国内外学术界关注的焦点之一。其社会经济发展模式的选择和论证也一直是中国国家决策层和学术界极为关注的重要课题。在对拉萨、那曲、林芝、日喀则、昌都等十多个社区大量个案调查的基础上,运用经济学、人类学、民族学、政治学等多种学科,从不同的角度,剖析了西藏当代社会、经济、文化发展中面临的各种各样的复杂问题,并加以分类分析研究,探索西藏现代化在理论与实践两方面的问题,寻求西藏在保持优良传统的基础上建立现代化的正确途径。根据多年的西藏现代化调查和研究成果,就当前西藏迈向现代化过程中人们所关注和研究的若干问题提出自己的观点。
- 格勒罗布江村
- 习近平新时代西藏工作思想探析被引量:5
- 2018年
-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西藏工作,提出了一系列关于西藏工作的新思想新论断新认识,为新时代西藏工作作出了新决策新部署新要求。其中蕴含了习近平新时代西藏工作思想,主要包括6个方面:一是明确治边稳藏的重大意义;二是总结党的西藏工作的历史经验;三是丰富与发展西藏工作的指导思想;四是聚焦西藏工作的着眼点与着力点;五是把准西藏工作的出发点与落脚点;六是规划了西藏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和长治久安的行动纲领。习近平新时代西藏工作思想具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深入把握其科学内涵与精神实质,能够增强新时代党的西藏工作的有效性,有利于更好地谱写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西藏篇章。
- 王小彬杨力源
- 关键词:治藏方略
- 加泰罗尼亚问题的多重诱因及对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启示被引量:1
- 2019年
- 西班牙加泰罗尼亚问题的形成肇始于西班牙帝国成立之初,具有深厚的历史根源,同时也具有复杂的现实诱因:国内经济发展失衡激化民族矛盾;现行政治制度助长分离倾向;缺乏"国族"认同消解民族凝聚力。对于西班牙加泰罗尼亚问题的多重诱因进行考察,能为新时代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提供启示和借鉴:继承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历史基因;解决经济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现实问题;充分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的优越性;不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 王小彬陶砥
- 关键词:民族问题
- 西藏在中华民族共同体形成过程中的历史贡献被引量:1
- 2023年
- 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格局是中国几千年历史演进的产物,生活在青藏高原的藏族人民与各民族一道构筑了中华民族共同体,对中华文明的丰富和发展做出了自己的独特贡献。文章从历史的维度,梳理了西藏从先古至清朝在中华民族共同体形成过程中所作的历史贡献。
- 索朗卓玛
- 关键词:历史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