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05JJD790011)
- 作品数:23 被引量:200H指数:9
- 相关作者:申俊喜蒋伏心刘华李政军田文更多>>
- 相关机构:南京师范大学南京大学扬州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江苏省教育厅哲学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政治法律更多>>
- 加工贸易的分配效应分析被引量:14
- 2007年
- 本文在新古典贸易理论的分析框架下,对Jones的要素跨国流动对偶均衡贸易模型进行改进,以发展中国家从事产品内分工的加工生产与贸易为研究对象,在要素不能跨国流动的条件下,得出加工贸易使发展中国家工资租金比率下降的结论;在特定资本跨国流动的条件下,得出工资租金比率的变动是不确定的结论;在资本为非特定要素且可跨国流动条件下,得出租金比率上升进一步变小,且一体化与外包的均衡取决于FDI与国内资本流动的规模,即取决于产业的相对规模与要素需求的价格弹性的结论。
- 田文
- 关键词:加工贸易
- 基于外贸视角的经济增长方式转型——以长江三角洲地区为例被引量:5
- 2007年
- 中国发达地区传统的经济增长方式转型是牵引中国经济持续发展的主要动力。从对外贸易的角度审视,尽管长江三角洲地区外贸总量快速增长,但加工贸易增值系数和经济效益不高,在全球产业链中处于低端。以往依靠税收优惠和稀缺土地资源进行的招商引资,在带动地区经济规模的扩张和外贸粗放增长的同时,也产生了成本上升和资源无法支撑外贸继续发展的副作用。频繁遭遇的各种贸易壁垒,则从国外市场的需求和生产技术国际标准方面,构成了对长三角地区外贸发展模式的倒逼机制。增强自主技术创新的能力,积极探索引资方式的创新,稳步推进“走出去”的多元化战略,建设和完善高效应对贸易摩擦的机制,才能实现经济持续、稳健、快速的发展。
- 卜海
- 关键词:对外贸易经济增长方式
- 论中国对外贸易持续发展的实现路径被引量:4
- 2005年
-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对外贸易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也存在着资源过度开发、国际经济竞争力不高、外贸依存度过高、面临较多贸易摩擦等问题。为此,应通过行之有效的措施调整外贸发展战略,改变外贸增长方式,寻求和明确我国对外贸易持续发展的实现路径。
- 马常娥
- 关键词:对外贸易
- 跨国公司在华市场垄断倾向及其超越路径被引量:3
- 2007年
- 随着我国利用外商投资规模不断扩大,跨国公司凭借其规模、技术、营销等方面的竞争优势,实现了对我国市场进入壁垒的突破乃至重建,进而对我国的市场结构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文章揭示了跨国公司直接投资进入中国后的市场垄断倾向,阐明了垄断造成的危害,进而提出了解决这一问题的对策。
- 黄建康
- 关键词:跨国公司市场结构市场垄断
- 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内涵的讨论与路径的选择——以长三角和珠三角为例的研究被引量:21
- 2008年
- 本文提出了"增长方式转变问题"这一新的概念,认为,增长方式比较不是经济的技术水平和质量的比较,而是增长动力和机制的比较。提出了增长方式的三种类型,即"行政推动型增长"、"利益导向型增长"和"效率导向型增长"。认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历了"利益导向型增长方式转变"的三个发展阶段——"地方利益导向"的增长方式转变、"企业利益导向"的增长方式转变和"市场利益导向"的增长方式转变,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是,关键在于实现从"利益导向"的增长方式转变到"效率导向"的增长方式转变。
- 蒋伏心
- 关键词:增长方式转变
- 农民工福利改善过程中企业和政府的博弈被引量:3
- 2008年
- 本文首先描述了目前我国农民工福利水平待遇较差的原因,认为转型时期农民工福利的改善是否能够得到实现实际上取决于政府和企业之间博弈的结果。然后以企业和政府提高农民工福利为例构建了两个完全信息动态模型,说明在转型时期政府在公共利益政策的制定和实施中占有强势。最后针对该博弈现象提出了相关改善措施和建议。
- 张小强
- 关键词:农民工政府企业博弈
- 我国中间产品贸易探析被引量:28
- 2006年
- 近年来我国中间产品贸易发展迅速,中间产品贸易已成为我国进出口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从比较优势、垂直专业化、价值链及市场内部化等角度阐述了中间产品贸易产生的理论基础,客观地分析了中间产品贸易产生的现实条件和近年来我国中间产品贸易的发展状况,在此基础上提出中间产品贸易的发展将对我国经济及对外贸易发展所产生的具体影响。
- 胡小娟陈晓红
- 关键词:中间产品贸易垂直专业化国际分工
- 全球化中的中国机电产业国际竞争力培育路径——基于产业内贸易视角的实证分析被引量:8
- 2006年
- 产业内贸易是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来出现的一种新的国际贸易模式。文章运用产业内贸易理论,对我国机械电子制造业的产业内贸易的决定因素——规模经济、产品的差异性、国际直接投资及回归模型进行了实证分析,探讨影响我国机电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因素及其影响强度,并就我国机电产业发展和机电制造企业有效竞争战略的制定提出若干政策建议。
- 黄建康
- 关键词:产业内贸易机电制造业规模经济国际直接投资
- 哈罗德-多马模型与索洛模型:一个比较分析被引量:13
- 2007年
- 本文基于哈罗德、多马和索洛关于经济增长理论的经典文献,对哈罗德-多马模型与索洛模型提供一个比较分析。本文的基本结论包括:1、并不像索罗模型宣称的那样,它接受除不变要素比例之外的所有哈罗德-多马假定,而是通过引入新古典生产理论,消除哈罗德-多马模型中的"黄金时代"问题;2、并不像索罗模型宣称的那样,它解决了哈罗德-多马模型中的"刃锋问题"(或称"不稳定性原理"),而是通过引入一种产品的总量生产函数和取消投资函数,从而取消了国民收入的会计恒等式和均衡条件式之间的区分,回避而不是解决了哈罗德-多马模型中的刃锋问题;3、资本-产出比也不像索洛模型宣称的那样,是生产函数的技术特征,而是关于价格机制的不同假定。
- 李政军
- 关键词:哈罗德-多马模型索洛模型资本-产出比
- 基于本土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提升的外资政策调整——以苏南地区为例被引量:2
- 2007年
- 提升本土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是我国当前利用外资的主要目标。外资企业的进入,对东道国本土企业的技术创新既可以产生技术溢出也可能导致技术挤压,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东道国的外资政策。本文以苏南地区为例,指出目前外资政策在推动苏南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本土企业发展受到抑制、自主创新能力不强、资源环境问题突出、富民与强区不相适应、经济高速增长难以持续等一系列问题。因此,必须调整外资政策,逐步取消一般性的外资优惠政策,实行内外资企业公平竞争;改变外资企业普遍优惠制的政策,实行基于本土企业技术进步的差别化优惠政策;从单纯的政策优惠转向营造完善的市场环境。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利用外资的同时迅速提升本土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
- 申俊喜
- 关键词:外资政策技术创新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