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0738007)
- 作品数:76 被引量:843H指数:16
- 相关作者:赵万民汪洋黄勇谭少华雷诚更多>>
- 相关机构:重庆大学重庆师范大学同济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十一五”国家科技攻关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建筑科学经济管理社会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 西南山地人居环境建设与防灾减灾的思考被引量:8
- 2008年
- 通过对西南山地城市(镇)灾害的分析研究,从理论层面探讨山地灾害与西南山地人居环境建设的关系;分析了防灾减灾对于人居环境建设的基础性作用,同时指出山地灾害的防治需要山地人居环境理论支持的重要性。
- 赵万民李云燕
- 关键词:西南山地人居环境山地灾害防灾减灾
- 基于区位商法的成渝城市核心竞争力评价研究被引量:6
- 2011年
- 文章以国家经济发展指标作参照,选取成渝两市近几年经济发展的重要指标为研究对象,与上海、广州、北京三市进行比较分析,依据区位商法(LQ)理论建立数学模型,并利用偏离指数法进行二次量化研究,从而构建城市核心竞争力评价标准;根据竞争力评价结果总结出成渝经济发展的优势条件以及当前所面临的核心问题;最后针对核心问题从城市的物质特性、精神特性以及城市价值角度提出加强成渝城市核心竞争力的五项对策。
- 黄瓴肖洪未谭少华
- 关键词:区位商法成渝城市核心竞争力
- 城市总体规划生态敏感空间信息图谱的GIS构建——重庆市长寿区城市总规实证研究被引量:12
- 2007年
- 生态空间控制是城市总体规划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也是构建生态城市的必然要求。以重庆长寿为例,利用地理信息系统与遥感技术探讨城市总体规划中生态敏感空间信息图谱的建构方法。以城市生态敏感空间识别与评价为前提,探讨了空间数据库的建设、评价指标的选择、数据处理模型构建等内容,以此为基础提出了生态敏感空间信息图谱的构建方法并叙述了详细过程。结果表明可以借助GIS和RS进行城市生态空间结构识别并构造其信息图谱,借助该图谱我们可以辅助城市总体规划进行方向性拓展决策。
- 汪洋赵万民
- 关键词:风景园林地理信息系统(GIS)
- GIS与RS支持下的城市总体规划生态空间导向性控制——以重庆市长寿为例被引量:5
- 2007年
- 城市生态空间导向性控制策略是城市总体规划的重要环节,是构建可持续发展城市的前提条件。以重庆市长寿为例,利用地理信息系统与遥感技术建立城市生态环境空间数据库,选取生态敏感性评价指标,构建城市空间生态敏感性评价模型,并在此基础上制定城市生态空间导向性控制策略。结果表明可以借助GIS和RS进行城市生态空间结构识别并以此为基础构建城市和谐生态空间控制方法。
- 汪洋赵万民黄勇
- 关键词:地理信息系统(GIS)
- 山地大学校园应急避难场所安全建设思考——以重庆大学操场为例被引量:2
- 2010年
- 快速城市化不可忽视的一个现象是促使我国山地城市环境与发展的矛盾加剧,灾害频发,而山地大学校园已成为山地城市综合防灾减灾体系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以山地大学校园重要的应急避难场所——操场为研究对象,通过对重庆大学实例的调查研究,分析了校园建筑盲目建设和操场建设管理不当导致的安全隐患,提出了校园土地的合理利用与空间结构优化以及校园设施的合理建设与恰当管理等措施,以保障山地大学校园应急避难场所的安全性、可达性与有效性,进而促进山地城市的综合防灾减灾体系建设。
- 左进苏薇
- 关键词:山地城市大学校园应急避难场所操场可达性
- 高校城市规划专业GIS教学改革方案设计被引量:2
- 2011年
- 从城市规划专业地理信息系统教育的现状出发,分析了地理信息系统对城市规划专业教育的作用,提出了高校城市规划专业GIS教育教改方向,为城市规划专业的教育革新模式提供了一种思路。
- 汪洋
- 关键词:城市规划专业地理信息系统(GIS)教学改革
- 三峡库区历史街区“主题公园”保护更新模式研究被引量:6
- 2009年
- 三峡库区是民族传统、自然禀赋和地域文化的富集地区.研究显示,历史街区面对现代与后现代双重发展语境,选择旅游产业主导下的"主题公园"模式作为保护更新策略,缓解了复兴的资金压力,保护和延续了地域文化传统,但也出现了商品化、戏仿化和碎片化等物质表征.究其原因,是"主题公园"式的保护更新模式将历史街区纳入了资本循环的社会再生产逻辑,将作为生活场所的历史街区变成了市场商品.其真正动力来自于资本借助消费过程从传统生产领域跨入日常生活范畴,最终建立了时空结构本身的集体生产与消费模式.因此,三峡库区历史街区保护更新策略的核心是维护自然的时空结构,除了保护历史街区的物质形态,还应该保护街区传统日常生活,并以案例说明通过保护社会关系网络达到维护日常生活形态的实践探索.
- 黄勇
- 关键词:三峡库区历史街区
- 巴渝传统聚居理想环境观探析被引量:6
- 2008年
- 论文对巴渝地域传统聚居所体现的理想环境观进行分析探讨,认为其形成主要受山地观、风水理念和文人审美意趣的影响。文章对这三者在巴渝地域历史、地理条件下的形成和影响因素进行了总结归纳,并结合文献史料及对古镇山水环境、城镇和建筑环境进行具体分析,阐述这种理想环境观对巴渝传统聚居文化的深远影响。
- 李进赵万民徐敏
- 关键词:环境观影响因素山水环境文献史料建筑环境
- 三峡地区古代城镇时空格局变迁被引量:7
- 2008年
- 三峡库区移民搬迁和城镇建设导致地域文化传统与社会结构正面临不可逆转的"建设性破坏"。考证相关史料,分析古代三峡地区开发理念和模式的相关影响因素及其逻辑关系,以及与同时代中原诸国比较研究。结果显示,三峡地区古代城镇时空格局在区域观念上具有朴素的生态流域观,在实施策略上呈现"点-轴"型开发模式。重建其历史变迁过程是修复上述"建设性破坏"矛盾的基础研究之一。其原因在于,这一过程受到自然地理格局的基础性型范作用,地域文化系统的内驱性动力干扰和社会结构方式的技术性体系控制。
- 黄勇赵万民
- 关键词:地域文化社会结构
- 西南山地城市交通特征与规划适应对策研究被引量:33
- 2010年
- 西南山地城市具有的地形地貌复杂、生态环境敏感、城市建设用地紧张等特点,不仅给城市道路交通系统的规划建设带来了一定的复杂性和特殊性,也使西南山地城市交通活动存在着与平原城市不同的特征。应基于西南山地城市居民出行特征和道路交通系统特征分析,提出西南山地城市道路交通规划适应对策,以便更好地指导该类城市的规划设计,从多方面入手对城市交通做出系统化、科学化的统筹安排。
- 崔叙赵万民
- 关键词:交通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