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外国语大学新闻传播学院
- 作品数:890 被引量:4,776H指数:29
- 相关作者:吴瑛姜智彬王庆福相德宝郭可更多>>
- 相关机构:复旦大学新闻学院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新闻与传播学院复旦大学外文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更多>>
-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经济管理语言文字艺术更多>>
- 外语类院校传媒专业纪录片课程建设的思考被引量:1
- 2016年
- 伴随着国家对纪录片产业支撑力度的加大,纪录片课程在高校中所处的地位变得日益重要。外语类院校传媒专业纪录片课程的建设目标应该是,利用自身的语言优势,强化以翻译为主导方向的课程定位,并在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上对传统的课程体系进行大胆改革,从而实现纪录片课程由素质教育向专业教育的功能转变。
- 王庆福
- 关键词:外语类院校纪录片课程建设
- 国产生态人文纪录片的影像建构及审美价值
- 2025年
- 生态审美是具有生态意识的审美,与传统审美不同,生态审美是观赏者基于生态系统整体理解所开展的审美活动。生态人文纪录片在如实展示自然环境的基础上强调人文主义的精神转向,从生态美学角度关注“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自身”三重关系。凸显生态审美的影像须经历“呈现、联结、发展”三个阶段。首先展现自然生态的美学特质,对存在的自然素材进行“选择”与“编排”。其次要关注人类活动与自然环境的相互联结,除了自然生态以外,仍需兼顾社会生态及精神生态多种类型的生态融合。最后则考虑发展问题,将整个生物圈视为审美视域,建构一个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地球家园。
- 陈湘妍
- 关键词:生态美学审美价值
- 在边缘处发现边界——广告学的未来已来被引量:6
- 2020年
- 以移动互联网为代表的媒介技术,在不断撼动传统媒体地位的同时,也塑造着全新的融合性传播生态,各类媒介以移动互联网为平台实现了有机融合与再造。基于传统传播规律、传播技术的广告业,其市场环境、外在表现形式和内在行业发展皆发生了剧烈变化。一方面在广告理念和业务领域实现了多元融合的转向;另一方面大数据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强势来袭,泛广告化和全球智能广告的发展趋势渐趋明朗。毋庸置疑,任何传播领域发生的变革不仅颠覆传统格局,也改变和重塑了人类社会的方方面面。因聚合裂变产生的各种问题不仅成为错综复杂的难题,在为学界和业界带来严峻挑战的同时,也对行业革命、社会系统运行产生的理论反思带来新的挑战。我刊诚邀广告学领域的专家学者,从媒介技术发展入手,结合全球语境与本土话语实践,从广告研究视角探求广告学发展的新态势。(专家排名以姓氏拼音为序)。
- 本刊记者陈素白姜智彬姜智彬秦雪冰姚曦
- 关键词:媒介技术传播生态移动互联网人工智能技术广告学
- 新、热词英译漫谈(3):精神文明
- 2011年
- “清神文明”在不同场合、不同情况下的英译会有多种可能性。多数工具书提供的译文为“spiritualcivilization”,这值得商榷。其在英语传媒等具体语境下经常译为“culturalandideologicalprogress”、“ethicalandculturalprogress”或“CUlmreandideology”,形式上似乎与原词不同,但却更接近原词的内涵,易于外国读者理解和接受。
- 张健
- 关键词:精神文明英译工具书原词译文
- 从社会建构到媒介建构——唯物现象学的思想脉络与理论批判被引量:1
- 2024年
- 随着媒介化理论的流行,如何理解深度媒介化成为热点。媒介化理论代表人物库尔德利与赫普认为“现实如何藉由媒介建构”是理解深度媒介化的核心议题,并提出唯物现象学作为探究该议题的理论思想。由于涉及较多理论且缺乏清晰解读,唯物现象学罕见于本土学界。通过梳理唯物现象学的思想脉络,本文发现唯物现象学聚焦媒介如何介入现实的建构,从而重构社会建构理论。随着媒介被视为现实建构的重要范畴,唯物现象学引入文化唯物主义、型构理论、能动实在论。然而,文章基于“人-物”关系分析上述理论后发现,这些理论虽有助于唯物现象学在物质层面阐释媒介如何建构现实,但理论间的关联尚未得到充分阐释。随着所涉思想资源的增加,唯物现象学亟须基于“人-物”关系充分阐释相关思想资源,否则该理论在不断膨胀的同时,也将失去理论张力。
- 陆国亮
- 关键词:媒介化媒介建构社会建构
- 上海城市街道命名的语言理据研究被引量:6
- 2012年
- 上海城市街道命名的语言理据来自行政地名、地理实体、经济生活中的典型事例、历史人物与历史事件以及社会需求等,是近现代时期上海的自然环境信息和人文环境信息在语言中的沉淀,是语言社会生活的一部分。
- 么孝颖蔡君梅
- 关键词:理据
- 从大数据看中国智库的国际话语权被引量:1
- 2015年
- 中国智库的发展与改革开放同步,经过30多年的发展历程,至今已形成了官方智库、大学智库和民间智库“三驾马车”并立的格局。当前中国的智库发展已经进入了数量大国行列。在对全球智库综合实力的评估上,美国宾西法尼亚大学“智库与公民社会项目”统计显示,
- 吴瑛
- 关键词:智库话语权公民社会
- “一致论”视角下搜索引擎竞价的媒介可信度——解读“魏则西事件”中的协调平衡传播模型被引量:1
- 2017年
- "一致论"体系是研究受众认知有效性的系列理论,秉承它的发展脉络,我们分析了网络传播的一致性,解析"魏则西事件"中协调平衡认知的传播影响模式,研究搜索网站的竞价排名引发争议的过程,在于其影响受众的感知可信度,提出确保传播信息的真实准确,建立和维护受众的感知可信度,是互联网商业信息传播过程的关键。
- 顾明毅王紫君
- 关键词:网络信息传播搜索引擎
- 论新闻客观性规范与国际媒体的对华报道
- 本文从新闻专业主义的角度探讨了国际媒体的对华新闻报道偏向的形成机制。本文认为,新闻客观性规范作为新闻行业的一种“行业策略性仪式”,要求记者能在极短的截稿时间之前,呈现正反两面的意见,并使用引语,说明出处。在中国环境下,由...
- 陈沛芹
- 关键词:新闻报道国际媒体信息传播
- 外宣编译中的受众意识被引量:6
- 2012年
- 外宣编译无论是作为翻译还是国际传播都应重视受众意识。外宣译者应根据不同的受众对象,以及不同的信息需求与接受心理、语言风格与文化传统、意识形态与价值观念,依据实际情况采取增删、编辑、重组、加工等方式对原文进行编译,以契合受众认知,取得最佳传播效果。
- 胡兴文张健
- 关键词:受众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