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辽宁省生物有机化学重点实验室
- 作品数:84 被引量:254H指数:8
- 相关作者:马静李俊霞周鹏王洪磊段华鑫更多>>
-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东北农业大学农学院内蒙古师范大学化学与环境科学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辽宁省教育厅高等学校科学研究项目大连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理学医药卫生生物学化学工程更多>>
- 荧光法对光诱导野生型肌红蛋白和突变体(D44K)去氧的对照研究被引量:5
- 2008年
- 用荧光法对光诱导野生型肌红蛋白(Mb)和突变体(D44K)去氧的过程进行对照研究。发现430nm是研究Mb(WT)和Mb(D44K)光照去氧的最佳激发波长。430nm激发时,Mb(D44K)在597.9nm和628.8nm处出现两个荧光发射峰,不同于Mb(WT)仅在597nm处出现一个荧光发射峰。经研究证明,628.8nm处荧光峰是Mb3+-H2O型中的H2O峰。光照也使此峰的荧光强度下降,但比去氧的速率慢。研究发现,597nm处Mb(D44K)的荧光效率比Mb(WT)的荧光效率低。传能实验表明Mb表面44位氨基酸由天冬氨酸突变为赖氨酸后,不影响Mb(D44K)中色氨酸和酪氨酸残基传递给铁卟啉的荧光效率,但使Mb(D44K)中色氨酸和酪氨酸残基的荧光效率变高。
- 马君燕马静郑学仿唐乾高大彬
- 关键词:荧光光谱法光诱导肌红蛋白
- (5-甲基-2-烷氧基苯基)-1-烃基胺的合成
- 2012年
- 以对甲酚(1)为起始原料,经醚化、酰化和还原氨化反应合成了5个(5-甲基-2-乙氧基苯基)-1-烃基胺;1经酯化、Fries重排、醚化和还原氨化反应合成了5个(5-甲基-2-甲氧基苯基)-1-烃基胺。其结构经1H NMR,13C NMR,IR和GC-MS表征。
- 刘改玲姜岚李争宁
- 激光诱导游离半胱氨酸对血红蛋白反应动力学的影响及机理
- 2018年
- 血红蛋白(hemoglobin,Hb)是具有环状共轭结构的呼吸蛋白,可以吸收特定波长的光,通过血红素辅基的结构变化,进而影响血红蛋白生物功能的表达。研究中发现,紫外区波长光照射血红蛋白能够引起其结构发生一定的变化,光照实验中加入游离半胱氨酸有助于高铁血红蛋白(methemoglobin,metHb)结构的稳定。266nm光照后高铁血红蛋白、去氧血红蛋白(deoxyhemoglobin,deoxyHb)、氧合血红蛋白(oxyhemoglobin,HbO2)和碳氧血红蛋白(carboxyhemoglobin,HbCO)均被激发至各自相应激发态,其Soret带谱峰衰减至基态的时间大致相同;加入游离半胱氨酸后,半胱氨酸与各激发态铁卟啉发生电子传递,在直接和间接地进行了电子传递后,激发态铁卟啉衰减时间发生变化,metHb、HbO2和HbCO衰减时间明显延长,但deoxyHb变化相对较小。对瞬态吸收光谱、动力学曲线和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综合分析可知,4种形态血红蛋白被光激发至各自激发态后,铁卟啉均反应形成具有一空位的六配位平面结构状态。
- 曹洪玉史飞唐乾王立皓郑学仿
- 关键词:血红蛋白光诱导激光闪光光解半胱氨酸电子传递
- 可见光谱法研究肌红蛋白血红素铁与金属离子相互作用(Ⅰ)被引量:7
- 2009年
- 肌红蛋白(Myoglobin,Mb)是哺乳动物细胞主要是肌细胞贮存和分配氧的蛋白质,由一条多肽链和一个血红素辅基构成,其血红素铁在氧气的传递和运输中起到关键作用。文章利用紫外-可见光谱法对肌红蛋白的血红素铁和外加金属离子M(Ⅱ)[Cu(Ⅱ),Zn(Ⅱ)和Co(Ⅱ)]的直接相互作用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金属离子M(Ⅱ)与肌红蛋白活性中心的Fe(Ⅱ)发生了直接相互作用,外加金属离子将铁离子从肌红蛋白中"拖拽"出来,形成部分空位肌红蛋白衍生物。同时研究了外界条件,如离子浓度对这种相互作用的影响,发现随着外加金属离子量的增加这种相互作用逐渐增强,其作用强度依次为Co(Ⅱ)>Zn(Ⅱ)>Cu(Ⅱ)。研究证实了肌红蛋白的血红素铁与金属离子之间存在直接相互作用,并且离子浓度对这种相互作用有影响。
- 唐乾郑学仿王静云刘媛媛袁玉莲
- 关键词:紫外-可见光谱金属离子肌红蛋白相互作用
- 大分子拥挤条件下光诱导细胞色素C还原的光谱研究被引量:7
- 2014年
- 稀溶液中高铁细胞色素C(ferric cytochrome c,Fe(III)-Cyt c)能被光照还原成亚铁细胞色素C(ferrous cytochrome c,Fe(II)-Cyt c),但这一研究忽略了生物体细胞的真实环境是高度拥挤的,因此采用紫外可见、同步荧光及圆二色谱光谱法研究了大分子拥挤环境中光诱导Cyt c的还原过程及其对外界环境的依赖情况.UV-Vis光谱和同步荧光光谱结果表明,拥挤试剂葡聚糖70(Dextran70)和聚蔗糖70(Ficoll70)的加入利于Cyt c光还原的进行,且Ficoll70存在时Cyt c光还原程度远高于Dextran70存在时;Dextran70和Ficoll70环境中光诱导Cyt c还原的最适温度分别为37℃和25℃,定波长280 nm光照射利于Cyt c还原;Cyt c的光还原程度随着Dextran70浓度增加而增大,Ficoll70环境中Cyt c的最适光还原浓度为100 g?L-1;拥挤环境下Met,Trp,Tyr和Phe的存在对光诱导Cyt c的还原过程依Phe>Tyr>Trp>Met顺序有催化促进作用;CD光谱结果表明光照射稀溶液中Cyt c蛋白还原后,其α-螺旋含量降低,β-折叠含量升高,而光照射拥挤环境中Cyt c还原后蛋白的二级结构基本没变化.结果表明拥挤试剂具有稳定蛋白质二级结构的作用,且影响光还原Cyt c的电子传递过程及效率.
- 刘艳伟曹洪玉唐乾郑学仿
- 关键词:细胞色素C光谱法蛋白二级结构
- 壳聚糖-硫酸软骨素共混膜与兔角膜基质细胞相容性的研究
- 2009年
- 为了探讨硫酸软骨素对壳聚糖膜与兔角膜基质细胞相容性的影响,在制备了不同壳聚糖-硫酸软骨素共混膜的基础上,以壳聚糖-硫酸软骨素共混膜作为载体培养兔角膜基质细胞,研究兔角膜基质细胞在共混膜上贴附、生长和代谢的情况,并观察了细胞的形态结构。结果发现,硫酸软骨素的混入可以有效地提高免角膜基质细胞在膜上的贴附和生长速度,促进蛋白质的代谢,降低共混膜对细胞的损伤,有利于细胞在膜上长成密集单层,预示了以一定比例混入硫酸软骨素可以显著提高壳聚糖膜与兔角膜基质细胞的相容性,壳聚糖-硫酸软骨素共混膜具有作为兔角膜基质细胞培养和移植载体的潜能。
- 姚子昂吴海歌刘媛媛囤景鑫
- 关键词:兔角膜基质细胞相容性
- Cyt c与NO配位反应及环境因素对其反应的影响
- 2017年
- 本文采用光谱法研究NO与细胞色素C(Cytochrome c,Cyt c)的配位过程,并考察不同外界环境,如O2、离子强度、pH、温度、缓冲溶液、拥挤试剂和光照等因素对Cyt c与NO结合与解离反应的影响。结果显示:溶液中微量O_2的存在会阻碍Cyt c与NO的结合;随离子强度的增大,其结合反应速率下降;温度过高过低都不利于Cyt c与NO的结合;酸性缓冲溶液中反应速率较碱性快;拥挤试剂的添加对稳定蛋白结构有较好的作用,降低Cyt c与NO的反应速度,其中Ficoll 70拥挤环境二者结合最慢;光照会促进Cyt c-NO的解离,光照使Cyt c-NO的解离速率增加一倍。本文结果对于进一步研究NO等活性气体与血红素类蛋白质的相互作用,以及NO在生物体内功能的发挥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 唐乾李如玉史珊珊曹洪玉曹洪玉郑学仿
- 关键词:细胞色素CNO
- 荧光法研究光诱导肌红蛋白的去氧过程被引量:5
- 2008年
- 用荧光光谱法对光诱导下肌红蛋白的去氧过程进行了研究.含氧肌红蛋白在光照下发生去氧作用,光照量越大,去氧量越大;光照下的温度越高,去氧越快;N2可以把肌红蛋白活性中心铁卟啉中的配位氧脱下来,因而可用荧光光谱法作含氧肌红蛋白与各种气体相互作用的去氧研究.此外,荧光光谱法还可用作肌红蛋白中色氨酸和酪氨酸残基与铁卟啉之间的传能研究.
- 马君燕郑学仿郭明唐乾马静高大彬胡皆汉
- 关键词:肌红蛋白荧光光谱光诱导
- 长春新碱与人血清白蛋白的相互作用研究被引量:17
- 2007年
- 利用荧光和圆二色光谱研究了长春新碱(VCR)与人血清白蛋白(HSA)之间的相互作用.通过荧光猝灭测得在288,298和308K时,VCR与HSA的结合常数K分别为2.14×104,1.73×104和1.35×104L·mol-1,表明VCR与HSA间具有较强的结合作用,属于静态猝灭.计算出焓变(△H)为-17.38kJ·mol-1,熵变(△S)为22.62J·mol-1·K-1,结合分子模型理论计算的结果,表明VCR与HSA相互作用时在色氨酸(Trp)214残基和VCR分子中吲哚基间作用力以疏水作用力为主,但在VCR和HSA分子间以静电引力为主.圆二色光谱(CD)的数据表明相互作用后HSA的二级结构发生了改变:HSA的α-螺旋的含量从51.7%下降到32.9%,β-折叠的含量增加了9.2%.
- 陈克海郑学仿郭明曹洪玉唐乾杨彦杰
- 关键词:长春新碱人血清白蛋白荧光光谱圆二色光谱
- 卡拉胶寡糖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1
- 2009年
- 卡拉胶具有抗氧化、抗凝血、抗病毒等多种生理活性,但因分子量过大而影响其溶解性和吸收性,从而使其在生物医药领域的应用受到限制。相对卡拉胶而言,卡拉胶寡糖分子量小、溶解性好,稳定性和安全性有所改善,在生物医药领域表现出诱人的应用前景。综述了卡拉胶寡糖的研究进展,涉及卡拉胶寡糖的制备方法、分离和分析方法、生物学活性等方面。
- 朱楠楠姚子昂吴海歌刘媛媛囤景鑫
- 关键词:卡拉胶生物学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