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安徽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安徽省农产品安全重点实验室

作品数:33 被引量:179H指数:10
相关作者:吴之琳宋燕张明明张钰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农业部生物防治重点开放实验室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苏州研究院苏州市硒与人体健康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苏州研究院更多>>
发文基金:植物病虫害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安徽省优秀青年科技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轻工技术与工程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9篇期刊文章
  • 14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0篇农业科学
  • 8篇环境科学与工...
  • 5篇轻工技术与工...
  • 2篇理学

主题

  • 11篇采后
  • 10篇苹果
  • 10篇果实
  • 9篇苹果果实
  • 4篇菊酯
  • 4篇果蔬
  • 4篇病害
  • 4篇采后病害
  • 3篇抑菌
  • 3篇炭疽
  • 3篇炭疽病
  • 3篇土壤
  • 3篇农药
  • 3篇青霉
  • 3篇青霉病
  • 3篇轮纹
  • 3篇轮纹病
  • 3篇霉病
  • 3篇纳米硅
  • 3篇活性

机构

  • 33篇安徽农业大学
  • 12篇中国农业科学...
  • 10篇中国科学院植...
  • 6篇国际竹藤中心
  • 5篇国际竹藤网络...
  • 2篇中国科学技术...
  • 2篇北京市农林科...
  • 1篇北京科技大学

作者

  • 14篇李淼
  • 9篇花日茂
  • 8篇操海群
  • 7篇吴祥为
  • 6篇王倩
  • 5篇汤锋
  • 5篇吴之琳
  • 5篇施艳红
  • 4篇岳永德
  • 4篇檀根甲
  • 4篇邱德文
  • 3篇唐俊
  • 2篇李学德
  • 2篇袁林喜
  • 2篇高丽朴
  • 2篇尹雪斌
  • 2篇樊玮
  • 2篇陈丽
  • 2篇刘颖
  • 2篇徐大伟

传媒

  • 3篇安徽农业大学...
  • 2篇粮食科技与经...
  • 2篇食品科学
  • 2篇中国农学通报
  • 2篇农业环境科学...
  • 2篇安徽省昆虫学...
  • 1篇植物保护学报
  • 1篇北方园艺
  • 1篇植物保护
  • 1篇草业科学
  • 1篇分析仪器
  • 1篇农药
  • 1篇保鲜与加工
  • 1篇中国生物防治...
  • 1篇第五届全国环...
  • 1篇2014年(...
  • 1篇中国植物保护...
  • 1篇中国植物病理...
  • 1篇中国植物保护...
  • 1篇中国植物保护...

年份

  • 2篇2015
  • 7篇2014
  • 2篇2013
  • 5篇2012
  • 3篇2011
  • 7篇2010
  • 3篇2009
  • 1篇2008
  • 3篇2006
3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纳米壳聚糖对果蔬采后病原真菌的抑制作用初步研究
以番茄为试材,研究纳米壳聚糖对番茄采后灰霉病菌(Botrytis cinerea)和青霉病菌(Penicillium expansum)以及砀山梨炭疽病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菌...
吴之琳吴洁王倩杨利敏张钰檀根甲邱德文田世平李淼
关键词:果蔬采后病害BOTRYTISCINEREAPENICILLIUMCOLLETOTRICHUM
硒在植物抗逆境胁迫耐受中的作用被引量:10
2014年
大量研究证明,适宜浓度的硒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益,而这种有益作用很大程度上体现在硒能够提高植物对逆境胁迫的抗性,如减轻重金属对植物的毒害作用,提高植物的抗氧化性、防辐射性、耐高温、耐盐性、抗寒性、抗旱性、抗病性、抗虫性,延缓植物成熟衰老,降低植物体内农药残留等。就以上几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加以综述,并指出未来功能农业上利用硒元素的正确方法与途径。
吴之琳尹雪斌袁林喜刘颖李淼
关键词:植物非生物胁迫生物胁迫抗逆性
平菇及其培养料中5种拟除虫菊酯类农药的残留消解动态被引量:12
2013年
在确证平菇培养料中联苯菊酯、甲氰菊酯、高效氟氯氰菊酯、高效氯氰菊酯和溴氰菊酯5种拟除虫菊酯类农药多残留分析方法的基础上,研究供试拟除虫菊酯类农药在平菇和培养料中的消解动态规律。结果表明:5种供试拟除虫菊酯类农药在平菇和培养料中的消解半衰期分别为3.01~5.06、25.48~54.59d。平菇培养料的灭菌会显著减少其中拟除虫菊酯类农药的残留量,降解率达18.80%~61.16%。平菇在含有联苯菊酯等5种拟除虫菊酯类农药的培养料中栽培42、62、83、103d后,培养料中供试农药残留量仍较高,分别为1.29~7.40、1.55~6.81、0.32~1.78、0.14~1.76mg/kg,同步采集的平菇子实体中均未检测到供试农药的残留量。因此,平菇培养料中供试拟除虫菊酯类农药残留不会向平菇子实体转移,对食用菌产品质量安全的影响较小。
樊中臣唐俊操海群吴祥为花日茂汤锋岳永德
关键词:平菇培养料拟除虫菊酯类农药消解动态半衰期
酚酸类化合物对水花生的化感作用初步研究
水花生[Alternanthera philoxeroides(Mart.)Griseb.]为苋科(Amaranthaceae)莲子草属(Alternanthera),又名喜旱莲子草、空心莲子草、空心苋、螃蜞菊等,为多年...
李淼檀根甲丁克坚汤锋
关键词:水花生
文献传递
硒提高植物拮抗重金属毒性的研究进展被引量:26
2014年
近年来,随着对硒研究的不断深入,人们发现硒有拮抗重金属毒性的作用:一方面硒是体内抗氧化系统的重要组成成分,能明显改善重金属诱发的脂质过氧化反应,减轻重金属元素对植株的毒害;另一方面硒与金属有很强的亲和力,可在体内与重金属结合成金属硒蛋白复合物,从而可降低重金属的毒性作用。从硒对植物的生物学功能、硒对重金属的拮抗作用以及目前关于硒拮抗重金属的机理研究3个方面综述了硒增强植物对重金属毒性的抗性研究概况。
吴之琳童心昭尹雪斌袁林喜刘颖李淼
关键词:拮抗作用重金属毒性食品安全
竹醋液对几种水生植物生长的影响初步研究
竹醋液是竹材及竹材加工废弃物热解后收集得到的气体经常温冷凝成的红褐色或茶褐色液体产物,含有有机酸类、酚类、醛类、酮类、酯类、醇类、杂环类及微量的碱性成分等近300多种成分。竹醋液有着许多方面的功用,主要表现在防霉、防菌、...
李淼花日茂汤峰操海群岳永德江泽慧
关键词:竹醋液水生植物
文献传递
固相萃取-高效薄层色谱测定茶叶中甲氰菊酯和溴氰菊酯残留被引量:9
2010年
农药残留是影响茶叶质量安全的重要因素,为了建立茶叶中甲氰菊酯和溴氰菊酯残留量快速检测方法,以乙腈为提取溶剂,采用机械振荡提取,提取液经活性炭固相萃取柱和中性氧化铝固相萃取柱串联净化后,带状点样至硅胶60F_(254)高效薄层板上,以甲苯为展开剂展开后用Camag TLC Scabber3在230 nm处扫描。结果表明,甲氰菊酯(Rf=0.49)和溴氰菊酯(Rf=0.64)的最小检测限分别为20.0 ng和10.0 ng。茶叶中甲氰菊酯和溴氰菊酯的添加回收率为94.8%~108%和90.5%~102%(添加质量浓度0.50~10.0 mg/kg),相对标准偏差为1.71%~6.22%和3.82%~6.39%。该试验所建立方法的准确性、精确性均满足农药残留分析的要求。
樊玮汤锋岳永德
关键词:固相萃取甲氰菊酯溴氰菊酯茶叶
多花黄精提取物对水果采后病原菌的抑菌活性研究被引量:12
2012年
采用生长速率法测定了多花黄精提取物对4种水果采后病原菌的抑菌活性。结果表明:多花黄精不同极性提取物对供试病原菌均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石油醚提取物的抑菌效果较好,质量浓度为5.0g/L时,其对苹果炭疽病菌的菌丝抑制率达到70%以上;用索氏抽提法得到的提取物对苹果炭疽病菌的抑菌活性略高于回流提取物,两者EC50分别为3.09、3.89g/L;多花黄精随着生长年份的延长,其提取物的抑菌活性表现出一定的增强趋势,菌丝抑制率在61.69%~76.18%之间;浓度为150g/L的石油醚提取物对苹果炭疽病的控制效果达到65%以上,保护作用明显强于治疗作用。有关多花黄精高活性提取物中抑菌有效成分的纯化与鉴定有待进一步研究。
胡娇阳汤锋操海群花日茂吴祥为王进岳永德
关键词:提取物抑菌活性
八氯二丙醚在土壤表面的紫外光解动力学研究
2012年
以紫外灯为光源,研究了八氯二丙醚在土壤表面的光化学降解动态以及不同因子对其光解的影响。结果表明,八氯二丙醚在土壤表面的光解动态符合化学反应一级动力学方程。八氯二丙醚在不同类型土壤中的光解速率为红壤〉潮土〉水稻土,光解半衰期分别为11.44、14.00h和20.63h。八氯二丙醚在中性土壤中光解速率最快,在偏酸或偏碱性土壤中光解半衰期均明显延长。土壤含水量增加,有利于八氯二丙醚的光解,干燥土壤(含水量为2%)中八氯二丙醚的光解半衰期是潮湿土壤的1.3~2.6倍。当土壤中八氯二丙醚添加浓度为0.2~10mg·kg-1时,其光解速率与添加浓度呈负相关关系;不同添加剂量的催化剂TiO2对八氯二丙醚的光解均表现出明显的光敏化作用,光解速率常数提高1.6~2.4倍。研究结果将为明确八氯二丙醚在土壤中的环境行为及其环境安全性评价提供科学依据。
宁早霞施艳红操海群吴祥为汤锋花日茂岳永德
关键词:光解土壤
黑麦草有害动物群落动态研究被引量:5
2006年
对合肥地区多年生黑麦草Lolium perenne有害动物群落进行了研究,共记录有害动物13种,分属3个动物门、4个纲,以节肢动物门为主,占总数量的95.7%。主要优势种为麦圆叶爪螨Penthaleus major、黑草蚁Lasius fuliginosus、麦杆蝇Meromyza saltatrix、鼠妇Armadillidium unlgare、麦长管蚜Macrosiphmavenae和大青叶蝉Cicadella viridis;优势种中麦长管蚜、大青叶蝉和麦杆蝇主要分布于上部和中部,黑草蚁和鼠妇主要分布于下部和中部,麦圆叶爪螨主要集中在中部。群落均匀度和多样性变化一致,均以群落形成初期较高。聚类分析结果表明,黑麦草从早春萌芽到抽穗期间有害动物群落比较稳定。
江俊起陈丽缪勇查玉兵
关键词:黑麦草有害动物群落动态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