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东师范大学上海终身教育研究院
- 作品数:94 被引量:692H指数:12
- 相关机构:北京大学教育学院江南大学国际教育学院云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与管理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全国教育科学规划课题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规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经济管理社会学政治法律更多>>
- 以银龄教师优化高校教师队伍建设:时代使命、关键任务及发展策略被引量:13
- 2023年
- 党的二十大报告及国内外系列文件均明确强调建设高素质专业化的高校教师队伍是一项重大的民生工程,也是推进高等教育发展的基础性工作,对于中国式教育现代化、全球教育变革具有重要意义。结合当前我国高校教师队伍建设所面临的具体问题及区域性挑战,银龄教师支援计划探索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优化路径。现阶段,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以银龄教师优化高校教师队伍肩负着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落实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等时代使命,也承担着引领师德师风建设、指导教学科研工作、支持高校学科建设等关键任务。为推动银龄教师持续服务高校教师队伍高质量建设,需要优化体制机制、健全支持体系、营造参与文化。
- 张伶俐成一川叶长胜李家成
- 关键词:高校教师队伍建设
- 新时代终身教育研究的关键议题与未来趋势——“终身教育研究的反思与展望”系列研讨会综述
- 2025年
- “终身教育研究的反思与展望”系列研讨会聚焦“今天我们需要怎样的终身教育研究”这一时代命题,凸显了终身教育及其研究与新时代发展之间紧密的关联性,探讨了新时代终身教育的关键议题与未来趋势。通过多元对话,与会者阐述了终身教育的基本内涵与时代特征,回应了终身教育研究开展的观念前提与功能期待。与会者也指明了当前终身教育研究所重点关注的完善制度保障、服务经济社会、提升个体能力三大研究范畴及具体议题,并展望了新时代终身教育研究所逐渐形成的发展趋向,即将提升服务经济社会能级水平与满足美好生活需求相统一的研究取向与内容,将融合跨学科视角与引入新研究范式相协调的研究视角与方法论,将激发研究主体主动投入的思维变革与推进研究成果整体性构建的基本定位相结合的研究成果及其影响。
- 张伶俐李书涵李家成
- 互联互通:论终身教育体系中教育机构间的关系被引量:18
- 2021年
- 基于系统思维和终身教育的内涵,教育机构间不应割裂存在,不应停留于初步链接,而应追求互联互通。国际终身教育思想的影响、我国教育体系完善的诉求、教育机构关系的内在规定,要求互联互通成为教育机构间关系的发展方向。当前我国教育机构间的现实关系呈现出割裂存在、初步链接和更高层次联通三种状态。教育机构间互联互通关系的建构和发展,需要社会各界、教育研究者、教育实践者及教育决策者秉持互联互通的立场,更新思想观念,加强教育研究,探索教育实践,推进政策落实。
- 李家成程豪
- 关键词:终身教育教育体系教育机构互联互通教育逻辑
- 高等学校辅导员双线晋升悖论--一项基于扎根理论的研究被引量:89
- 2021年
- 为增加高等学校辅导员工作的吸引力,教育部颁发了双线晋升政策,辅导员在职业晋升时可以同时申请职级和职称两个系列。使用扎根理论研究路径考察案例学校辅导员在双线晋升政策要求下如何应对职业晋升,发现名义上提供双重机会的双线晋升政策,因与辅导员的工作特征不相匹配,实质上变成了辅导员晋升的双重困境。尽管辅导员在不同的情境和干预条件下采取了不同的行动策略,但他们对晋升后的结果都不满意,以致这项意图良好的政策产生了预期外后果:在政策目标、手段和结果各方面都出现了名实分离的情况。之所以出现这种悖论,是因为辅导员晋升中存在政府逻辑、专业逻辑与市场逻辑的错位。此悖论不仅给辅导员的专业认同带来了巨大困惑,而且对辅导员的专业化提出了挑战。对那些为了在学术竞争中名列前茅而实施类似政策的学校而言,本研究结果具有借鉴作用。
- 陈向明王富伟
- 关键词:辅导员扎根理论悖论制度逻辑
- 迈向共学互学的未来:当前隔代学习研究的知识图景被引量:5
- 2022年
- 为应对人口老龄化带来的严峻挑战,加快终身学习的时代步伐,促进青少年的健康发展,世界各国逐渐将隔代学习提上日程。本文基于国内外隔代学习研究的动态,试图呈现隔代学习的发生与发展机制。积极老龄化的愿景、隔代关系的疏离与冲突以及隔代学习的功能,催生了隔代学习,其具体表现为知识传递、交往方式和日常生活三种内涵。从目标指向来看,隔代学习聚焦于老年人的丰富生活、青少年的健康发展和隔代关系的积极建构。在隔代学习场域、方式和内容的交互作用下,隔代学习助力隔代主体的互惠共生、促进家庭和谐和社区可持续发展、实现积极老龄化和和谐社会的建设。
- 程豪吕珂漪李家成
- 关键词:学习型社会终身学习人口老龄化积极老龄化
- 教师成长共同体的一种可能样态被引量:5
- 2022年
- 通过层层递进的4个案例,本文讨论了具有自主管理、完整性、进化目的和跨界学习特征的教师成长共同体何以可能。建设这类共同体需要如下条件:实施开放的、扁平化的自主管理,领导主动放权,鼓励成员主动参与;把组织建设成完整的生命体,通过激发性信任增强成员的归属感和成就感;不控制目标和结果,顺应成员和组织的发展需要。这种共同体对教师专业成长之所以重要,是因为符合教师工作的本质特征,即自主性、伦理性、择宜性和合作性。
- 陈向明
- 以“激发性信任”唤起教师学习的主体性被引量:6
- 2022年
- 在教育叙事行动研究工作坊活动中,指导者以“激发性信任”唤起教师学习的主体性,促进了教师的“开悟”,实现了顿悟式学习,最终提升教师反思性心智,提升其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 陈向明
- 关键词:教育叙事研究工作坊
- 沟通、参与和影响力:反思全球化背景下的高校思政教育功能
- 2019年
- 国际视野、国际理解和全球参与,是我国新时代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目标,也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方法论指引。全球化背景下,沟通、参与和影响力是匹配思政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三个行为导向。我国在大学生跨文化体验、大学生跨文化沟通的能力基础、高校教师能力、全球知识市场等方面面临现实挑战。大学生跨文化学习质量的提升、跨文化沟通的基本能力训练、教师在跨文化背景下的立德树人能力发展、大学思政的国际一流学术基础等是促进高校思政教育功能发挥的主要行动建议。
- 侯定凯岑金
- 关键词:高校思政
- 国际成人学习监测项目比较及启示被引量:2
- 2020年
- 监测评估机制是成人学习和教育质量的重要保障。研究以国际成人学习和教育的监测实践为对象,梳理了成人学习监测对成人能力内涵和成人学习实践领域的界定,介绍比较了国际上有较大影响的若干监测项目的调查内容、方法和项目特点,分析指出国际成人学习监测面临成人学习体系的制约、监测工作的影响力和监测内容的系统性问题及挑战,进而对完善我国成人学习监测工作提出建议:建立由宏观—中观—微观层次构成的监测网络,监测项目需要根植于更宏大的政策价值体系,不断提升成人学习监测的效用和影响力,提高成人学习监测工作的多方参与和协同水平。
- 侯定凯
- 人机协同时代下学习型社会的重构被引量:1
- 2024年
- 以实现全民终身学习为导向的“学习型社会”是人类所追求的理想社会,有利于实现社会发展和人类进步,但它同时受到了工具性价值取向和现实可能性的质疑和批判。对学习型社会的已有构想进行梳理和反思,有利于全面了解人们对这一理想社会所表达的愿景与担忧。当下我们正在经历第四次工业革命的冲击,尤其以ChatGPT为代表的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出现将推动人类文明走向人机协同时代,这将深刻地重构教育与学习,人们对学习型社会的已有构想也将被彻底颠覆,人机协同时代下需要重新构想学习型社会。
- 刘邓可李家成
- 关键词:人机协同终身学习学习型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