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北京语言大学汉语国际教育学部

作品数:88 被引量:302H指数:8
相关作者:连敏吴竟红陈忠王芳马春雨更多>>
相关机构:华东师范大学国际汉语文化学院首都师范大学国际文化学院河南大学外语学院外国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语言文字文化科学文学哲学宗教更多>>

文献类型

  • 79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49篇语言文字
  • 19篇文化科学
  • 15篇文学
  • 2篇哲学宗教
  • 1篇经济管理
  • 1篇医药卫生
  • 1篇历史地理

主题

  • 31篇汉语
  • 17篇教学
  • 11篇文化
  • 7篇留学
  • 7篇教育
  • 6篇留学生
  • 6篇课程
  • 6篇汉语教学
  • 5篇汉语国际
  • 5篇词汇
  • 4篇对外汉语
  • 4篇对外汉语教学
  • 4篇学习者
  • 4篇语言
  • 4篇普通话
  • 4篇老舍
  • 4篇互动
  • 4篇教师
  • 4篇国际教育
  • 4篇汉语国际教育

机构

  • 80篇北京语言大学
  • 2篇中国人民大学
  • 2篇北京华文学院
  • 1篇北京第二外国...
  • 1篇华东师范大学
  • 1篇河南中医药大...
  • 1篇河南大学
  • 1篇华中师范大学
  • 1篇清华大学
  • 1篇山西大同大学
  • 1篇上海财经大学
  • 1篇休斯顿大学
  • 1篇首都师范大学
  • 1篇天津中医药大...
  • 1篇中国社会科学...
  • 1篇香港中文大学
  • 1篇谢菲尔德大学
  • 1篇澳门科技大学
  • 1篇哥伦比亚大学

作者

  • 3篇吴竟红
  • 2篇赵琪凤
  • 2篇褚程程
  • 2篇王芳
  • 1篇庄会彬
  • 1篇李东芳
  • 1篇田然
  • 1篇邢红兵
  • 1篇柴省三
  • 1篇连敏
  • 1篇郭德欣
  • 1篇蒋荣
  • 1篇陈默
  • 1篇李秉震
  • 1篇王鸿滨
  • 1篇陈闻
  • 1篇李宇明
  • 1篇吴双
  • 1篇陈忠
  • 1篇张颖

传媒

  • 10篇语言教学与研...
  • 7篇国际汉语教学...
  • 4篇曹雪芹研究
  • 3篇汉语学习
  • 3篇河北北方学院...
  • 2篇汉字文化
  • 2篇中国文化研究
  • 2篇文教资料
  • 2篇云南师范大学...
  • 2篇考试研究
  • 2篇关东学刊
  • 2篇现代语文
  • 2篇中华文化海外...
  • 2篇韵律语法研究
  • 2篇国际中文教育...
  • 1篇世界汉语教学
  • 1篇红楼梦学刊
  • 1篇文学评论
  • 1篇教育研究
  • 1篇中国远程教育

年份

  • 7篇2023
  • 8篇2022
  • 10篇2021
  • 16篇2020
  • 3篇2019
  • 7篇2018
  • 12篇2017
  • 9篇2016
  • 4篇2015
  • 4篇2014
8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初中等级非汉字圈学习者阅读学习策略研究
2016年
本研究采用发放“阅读策略量表”并对获得的统计数据进行分析的研究方法,着重总结初中等级非汉字圈学习者阅读策略所呈现的特点和理据,并深入探讨非汉字圈学习者缺少的阅读策略对阅读学习有哪些促进作用和积极影响,以及教学者如何在教学过程中培养这些阅读策略等问题。
张娣
关键词:阅读学习策略
多维视角下汉语教材生词与对译词语的对应性分布特征及制约因素
2022年
本文以《当代中文》 (蒙古语版)为研究对象,从多维视角探讨教材中生词与对译词语的对应性分布特征及制约因素。研究发现:不同词类平均对译词语数量、对应的词际关系类型差异明显;生词与对译词语的语义对应关系类别复杂多样,部分词语对译有误;多数词语与语境义对应,部分词语译注偏离语境或对译词项位序失当。两种语言的词类特点、语言类型、词汇语义系统的复杂性、译者水平和理念等都会影响和制约教材生词与对译词语的对应性分布。国别化教材生词译注应加强汉外词汇对比研究,不断提升译注质量。
苏向丽Munkhbat Maralmaa
关键词:汉语教材
普通话儿童疑问代词指别性习得研究被引量:1
2022年
本文分别从问者和答者两种立场着手,对三名普通话儿童五岁前自然语料中“谁、什么、哪个”三个疑问代词指别性的习得情况进行考察。结果显示,习得序列首先受到疑问代词自身指别性质的影响,典型用法优先出现。其次,通过简单语言形式实现的用法先于通过复杂形式实现的用法习得。再次,基于现场的用法先于脱离现场的用法习得,这与此时儿童“单边合作”的认知特点有关,即儿童通常只期待对方对自己背景知识的评估,却缺乏评估对方背景知识的意识或能力,而现场性恰恰消解了这种需要根据对方的背景知识为其创造预设范围的困难。此外,以词汇手段实现的指别性先于以句法手段实现的指别性习得。
李若凡
关键词:语言习得互动
《马可波罗行纪》中的中医药文化
2017年
《马可波罗行纪》是早期西方汉学的代表作,它虽非一部药物专著,但也记载了一些与中医药相关的内容,反映了当时西方人对中医药的认识水平。本文主要对《马可波罗行纪》中的中医药内容进行梳理与论述,探讨该书中关于中医药文化记载的特点及其原因,并由此总结出早期中医西传的概况与特色。
张颖陈星园
关键词:中医药
《四世同堂》中“恶”的价值反思被引量:1
2021年
老舍受到基督教和佛教的影响,形成了独特的宗教伦理视野,并且融合了儒家思想,40年代后形成了"灵的文学"观,《四世同堂》体现了此创作主张。对于过度追求现实利益,追求感官享受、无理想、求官运、无聊、肤浅和虚荣等等缺乏"灵"的追求而导致的"小恶",产生的一系列损害民族国家利益的心理与行为,老舍提出了批评;进而对产生这种"恶"的文化土壤进行了反思。对有"灵"的良知,讲义气之"善",老舍进行了褒奖,对"善"的力量微弱的现象进行了揭示。《四世同堂》的答案是善的必胜,这意味着老舍先生对中国文化的未来方向充满了希望。
李东芳
关键词:宗教伦理老舍文化心理善恶《四世同堂》
初级汉语综合课教学对汉字学习的影响被引量:1
2018年
本文以短期速成汉语初级阶段综合课对学生汉字学习的影响为研究重点,通过教师访谈、教材对比分析等研究方法,从目前综合课的教学内容、课堂授课、教材编写、练习与测试等多个方面,讨论初级阶段综合课的课程设置对于汉字学习的消极影响,并探讨减弱这些消极影响的方法和对策。论文还特别关注初级阶段单独开设汉字课的构想,分析单独开课的优劣,以期探讨更适合初级阶段汉字教学的课程设置。
张娣
关键词:汉字学习初级汉语综合课
韵律促发下的重新分析——论离合词的产生机制被引量:14
2017年
离合词由"合"到"离"的过程,从严格的句法分析上看,经历的是"双音词→双音短语→扩展的短语(离析结构)"。其中,"双音词→双音短语"是由韵律促发产生的重新分析;"双音短语→扩展的短语(离析结构)"是为凸显核心重音而进行的句法运作。在韵律层上,该运作过程是:右重(等重)双音韵律词(Prosodic Word)负载核心重音,然后扩大为同样承载核心重音的韵律短语(Prosodic Phrase)。主要证据有二:1)汉语离合词的"离"只在句末发生;所处句法位置一直与核心重音范域对应。2)离合词为抑扬格,与汉语核心重音的轻重节律一致。从这个角度说,离合词的"离"是为扩大核心重音而采用的一种句法手段。离合词是一类可以经由重新分析变成短语的复合词。
黄梅庄会彬冯胜利
关键词:离合词
“悄悄”“偷偷”“暗暗”词义辨析及易混淆原因探析
2017年
“悄悄”“偷偷”“暗暗”是一组近义词,在日常使用中存在细微的差别,对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学习者来说,准确运用这三个词有一定困难。本文旨在从语义特征分析法入手,区分这三个词的语义差异和语用差异,分析留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常见误例和留学生易混用这三个词的原因,并提出一些教学建议。
赵力慧
关键词:词义辨析
论《红楼梦》叙事情节与季节的相关性--以“红楼十三年”宝黛爱情的发展为例被引量:1
2020年
《红楼梦》对季节的描写通常为渲染情节的氛围而服务。在作为宝黛爱情发展关键期的“红楼十三年”中,作者清晰地把握着季节和时令的更替,将宝黛爱情发展的不同阶段与四季相关联,以不同季节在文学上的各样特征衬托宝黛关系不同时期的各样情态。季节在《红楼梦》中也象征着全书情节起落,与故事发展的走势存在密切联系。本文以“红楼十三年”中作者对宝黛爱情的描写为例,分析《红楼梦》中季节的叙事作用,兼论季节在《红楼梦》全书结构中的象征意义。
刘奕男
关键词:红楼梦叙事宝黛爱情
"得"字致使句中"V"和构式的互动
郭姝慧
共8页<12345678>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