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文涛
- 作品数:91 被引量:1,517H指数:24
- 供职机构: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健康所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卫生部科技专项基金达能营养中心膳食营养研究与宣教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文学机械工程更多>>
- 中国八省同一家庭内营养不良与营养过剩个体并存的纵向趋势研究
- 2009年
- 目的描述和解释中国八省1991~2000年营养不良、营养过剩个体在同一家庭内并存的纵向趋势及主要影响因素。方法采用"中国居民健康与营养调查"项目1991、1993、1997、2000年的调查数据。以住户为研究对象,按照0~60岁家庭成员的营养状况将住户分为正常家庭、营养不良家庭、营养过剩家庭、营养不良和营养过剩并存家庭四个类型。并存发生的纵向影响因素分析采用多水平模型。结果中国八省四年的调查住户并存率分别为7.9%、7.7%、6.0%、6.8%,随年代变化呈下降趋势(Z=2.54,P=0.0112)。1991~2000年期间,城市居住、机动车拥有、洗衣机拥有对并存的发生有持续促进作用。结论中国营养不良和营养过剩并存家庭的出现是营养状况变迁的特征之一。营养改善等项目要兼顾营养不良成员与营养过剩成员并存的复杂现实。
- 于冬梅王慧君张兵赵丽云于文涛翟凤英
- 关键词:营养不良营养过剩
- 膳食和体力活动因素对BMI影响的多水平分析研究被引量:11
- 2008年
- 目的用多水平线性分析方法分析膳食和体力活动因素对BMI的影响。方法以"中国居民健康与营养调查"追踪调查项目中参加1997、2000和2004年三轮调查中至少一次调查的18~60岁成年人(男5565;女5833)为研究对象,拟合包括社区、个体和调查时间三个水平的多水平线性模型,分析平均每日总能量摄入量、脂肪供能比、中重度体力活动时间和其它社会经济因素对BMI的影响。结果调整了其它因素后,男性总能量摄入量与BMI呈正相关(β=0.000115,S-X=0.000188,P<0.01);女性中重度体力活动时间与BMI呈负相关(β=-0.00718,S-X=0.001839,P<0.001)。男性BMI在个体和社区水平的变异分别占51.8%和12.3%,女性分别为55.9%和7.9%。结论考虑了数据在社区、个体、调查时间的层次结构后,膳食和体力活动因素对BMI有影响,并且BMI的影响因素在不同性别间存在差异。
- 李园翟凤英王惠君王志宏杜树发于文涛
- 关键词:膳食BMI
- 我国20-45岁成年人15年零食摄入的变化趋势及影响因素分析
- 目的分析1991年-2006年我国20-45岁及以上成年人零食消费率的变化趋势、影响因素及零食消费的营养素模式。方法利用中美合作课题"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1991年、2004年和2006年的连续三天24小时膳食回...
- 王志宏王惠君于文涛张继国刘爱东翟凤英
- 关键词:体力活动水平
- 文献传递
- 从年轻育龄女性营养教育项目探讨城市营养教育方法
- 目的了解我国城市育龄女性营养知识现状,探讨城市有效开展营养教育的模式。方法用询问调查分析育龄女性的营养知识-态度-行为现状,设计适宜的教育材料,开展多种形式的教育活动。结果问卷调查分析城市育龄女性营养知识水平比较缺乏,但...
- 刘爱东赵丽云张兵于冬梅王惠君贾凤梅于文涛张继国杜文雯李婕
- 关键词:育龄女性营养教育
- 文献传递
- 中国食物和营养规划与管理-人力资源培训的结果与作用
- 目的通过中国食物和营养规划与管理(FNPPM)中国人力资源培训项目开展国际和国内的长、短期培训,在我国卫生、教育、农业、计划等部门培养一批食物营养规划与管理的骨干力量,为今后在我国有效开展营养改善行动提供人力。对象(1)...
- 赵丽云符大伟贾凤梅于文涛张李伟刘爱东翟凤英
- 关键词:食物营养人力资源培训
- 文献传递
- 我国中老年人1991~2006年零食消费率变化及影响因素研究被引量:3
- 2010年
- 目的:分析我国45岁及以上中老年人零食消费率的变化趋势、影响因素及零食消费的营养素模式。方法:利用中美合作课题"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1991年、2004年和2006年的连续3d24h膳食回顾调查数据,采用Logistic回归方法分析影响零食消费率的主要因素,并控制这些可能的影响因素后分析我国中老年人零食消费者的营养素摄入模式。结果:我国中老年零食消费率随时间变化呈明显的上升趋势,2004~2006年的上升速度约为1991~2004年的10倍。收入水平、受教育程度、居住地区及体力活动水平是影响我国中老年人零食消费的重要因素。结论:我国中老年人零食消费行为正处于快速变迁阶段,应及时进行合理的营养干预,引导合理的饮食结构。
- 王志宏王惠君于文涛张继国刘爱东翟凤英
- 关键词:膳食调查饮食行为影响因素
- 连续两年补充复合营养素补充剂对农村6~12岁学龄儿童生长发育、营养健和智力的影响分析
- 目的:通过实验对照研究,分析连续两年补充复合营养素补充剂后对6-12岁学龄儿童的生长发育、智力和营养状况影响。方法:以农村小学的社会背景、经济状况、教育条件及升学水平基本相似为前提,在湖北省浠水县六个乡镇分别抽取六所农村...
- 赵丽云于文涛贾凤梅刘爱东张继国翟凤英
- 关键词:营养素补充剂学龄儿童
- 文献传递
- 北京城区学龄儿童青少年骨矿含量正常参考值研究被引量:5
- 2004年
- 目的 提供北京城区学龄儿童青少年骨矿含量正常参考值。方法 使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 (DEXA)对北京市 10 2 5名 6~ 18岁学龄儿童青少年全身骨矿含量 (TBMC) ,以及包括头、胸、中腹、骨盆、下肢及上肢在内躯体各部位的骨矿含量 (BMC)。结果 骨矿化过程在儿童期为渐进形式 ,在青春期呈现加速趋势 ;在躯体各部位及全身的某个阶段都存在着显著的性别及年龄别差异。与 6岁年龄组相比 ,男女在 18岁年龄组TBMC分别增长近 3倍及 2 7倍 ;女性 14岁年龄组以后TBMC增长趋于平缓 ,而男性TBMC自 6岁组起至 17岁一直保持着强劲稳定的增长趋势 ;身体各部份BMC增长对TBMC增长的贡献差别较大 ,其中 ,男女下肢BMC贡献最大。与白种儿童相比较 ,这些受试对象TBMC较高。结论 骨矿含量因性别、年龄、部位及种族而异。本研究的结果可以为评价我国学龄儿童青少年骨矿含量的正常参考值提供资料 ,供临床及科研参考使用。
- 翟凤英张李伟王传现潘慧于文涛付大伟
- 关键词:发育骨矿含量儿童青少年
- 2010--2012年中国成年居民食盐摄人状况被引量:23
- 2016年
- 目的分析2010----2012年中国成年居民食盐摄入量状况。方法数据来自2010-2012年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监测,采用分层多阶段与人口成比例的整群随机抽样方法,调查对象为中国31个省份的150个县/区的18岁以上居民,共55531名。采用家庭连续3d24h食用油和调味品称重法调查家庭盐摄入量,依据家庭成员的膳食能量比计算个体食盐摄入量。采用2009年国家统计局公布的人口数据,进行复杂抽样加权处理,计算中国不同人口学特征18岁以上居民的食盐摄入量(x±sx)。结果中国成年居民平均盐摄入量为(9.6±0.3)gd,其中男性为(10.4±0.4)g/d,女性为(8.8±0.3)gd,男性高于女性;40~49、50~59、60~69岁组居民的盐摄入量分别为(9.9±0.5)、(10.3±0.4)、(9.9±0.3)gd。城市成年居民的盐摄入量为(9.0±0.50)gd,农村为(10.2±0.3)g,d,农村高于城市;大城市、中小城市、普通农村和贫困农村居民的盐消费量依次递增,分别为(7.9±0.3)、(9.2±0.6)、(9.9±0.4)和(10.8±0.7)g/d。结论中国18岁以上成年居民的盐摄入量依然处于较高水平,亟待采取措施降低食盐摄入量。
- 于冬梅何宇纳房红芸许晓丽王寻于文涛贾凤梅杨晓光马冠生赵丽云
- 关键词:盐类成年人摄入
- 中国3~17岁儿童青少年零食消费状况被引量:48
- 2008年
- 目的描述中国3~17岁城乡儿童青少年的零食消费情况、消费特点以及零食对此人群能量营养素摄入的贡献。方法数据来自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1991~2004)、2002年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2007年北京市和湖北省居民零食专题调查。零食消费率和对能量及营养素贡献的计算使用连续三天24小时膳食回顾调查数据,吃零食1次以上则为消费零食,以此计算消费率。结果1991~2004年,3~17岁儿童青少年零食消费率及平均每天零食消费量均有上升趋势。2002年中国城乡3~17岁儿童青少年零食消费率为35.1%,其中城市55.7%、农村29.6%。零食提供的能量为7.7%、膳食纤维为18.2%、维生素C17.9%、钙9.9%、维生素E 9.7%、铁6.9%、锌6.3%。零食消费原因更多是好吃、渴/饿了或者食品广告宣传;最常在家和学校消费;多由家人提供,也有自己购买。每周吃4~6天以上糖果及巧克力、膨化小食品等零食者占一定比例。结论合理指导3~17岁儿童青少年零食选择和消费十分重要。本文结果可能低估零食对儿童青少年膳食及能量营养素摄入的影响。
- 于冬梅张兵赵丽云王惠君何宇纳刘爱东于文涛贾凤梅张晴李艳红翟凤英
- 关键词:零食儿童青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