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于立新

作品数:466 被引量:1,442H指数:14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文化科学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89篇期刊文章
  • 64篇会议论文
  • 12篇科技成果

领域

  • 435篇医药卫生
  • 3篇生物学
  • 1篇农业科学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285篇肾移植
  • 97篇排斥
  • 95篇术后
  • 79篇排斥反应
  • 78篇移植肾
  • 75篇移植术
  • 71篇肾移植术
  • 66篇移植术后
  • 63篇受者
  • 62篇肾移植术后
  • 55篇细胞
  • 54篇急性排斥
  • 47篇急性排斥反应
  • 42篇移植受者
  • 39篇肾移植受者
  • 31篇存活
  • 30篇免疫抑制剂
  • 28篇器官
  • 27篇肾功能
  • 22篇肾脏

机构

  • 271篇南方医科大学...
  • 170篇中国人民解放...
  • 34篇南方医科大学
  • 19篇第一军医大学
  • 11篇中国人民解放...
  • 9篇华中科技大学
  • 9篇广州器官移植...
  • 6篇广州军区广州...
  • 6篇中山大学附属...
  • 5篇第二军医大学
  • 5篇中山大学附属...
  • 4篇暨南大学
  • 4篇郑州大学第一...
  • 3篇北京中医药大...
  • 3篇广东省人民医...
  • 3篇第三军医大学...
  • 3篇南京军区福州...
  • 3篇首都医科大学...
  • 3篇中国人民解放...
  • 3篇泉州市第一医...

作者

  • 465篇于立新
  • 174篇邓文锋
  • 174篇徐健
  • 162篇付绍杰
  • 143篇王亦斌
  • 137篇杜传福
  • 95篇苗芸
  • 78篇叶桂荣
  • 73篇马俊杰
  • 71篇刘小友
  • 61篇叶俊生
  • 49篇白喜文
  • 44篇肖露露
  • 35篇余玉明
  • 33篇李川江
  • 28篇周敏捷
  • 27篇罗敏
  • 24篇罗永礼
  • 21篇刘如敏
  • 18篇夏仁飞

传媒

  • 69篇中华器官移植...
  • 51篇中华泌尿外科...
  • 41篇南方医科大学...
  • 39篇第一军医大学...
  • 27篇广东医学
  • 16篇中国临床解剖...
  • 14篇器官移植
  • 13篇中华外科杂志
  • 13篇肾脏病与透析...
  • 12篇山东医药
  • 12篇临床泌尿外科...
  • 8篇2011年广...
  • 8篇2014中国...
  • 7篇2013中国...
  • 5篇肝脏
  • 4篇实用医学杂志
  • 4篇中华移植杂志...
  • 4篇2012中国...
  • 3篇中华医学杂志
  • 3篇中华实验外科...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3
  • 4篇2020
  • 3篇2019
  • 5篇2018
  • 14篇2017
  • 16篇2016
  • 12篇2015
  • 16篇2014
  • 20篇2013
  • 15篇2012
  • 25篇2011
  • 26篇2010
  • 23篇2009
  • 19篇2008
  • 16篇2007
  • 36篇2006
  • 18篇2005
  • 34篇2004
  • 23篇2003
46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ELISA-CDC实验方法的研究
2010年
目的:为了提高对抗供者HLA-IgG类抗体(DSA)的识别能力,建立酶联免疫吸附-淋巴细胞毒交叉配型(ELISA-CDC)。方法:对已知HLA抗体特异性的PRA阳性血清进行ELISA-CDC实验,以比较ELISA-CDC与ELISA-PRA在同一特异性HLA抗体识别上的吻合率。选自ELISA-PRA阳性血清,24例已知HLA抗体的血清和针对性HLA-A、B、DR基因的淋巴细胞ELISA-CDC实验为第一组;24份已知HLA抗体的PRA阳性血清和无针对性HLA-A、B、DR基因的淋巴细胞ELISA-CDC实验为第二组;PRA阴性血清为阴性对照组。结果:PRA阳性血清与包含针对性HLA基因的淋巴细胞ELISA-CDC均为阳性;PRA阳性血清与不包含针对性HLA基因的淋巴细胞ELISA-CDC均为阴性;PRA阴性血清与上述2组淋巴细胞ELISA-CDC亦为阴性,吻合率100%。结论:ELISA-CDC能够表达出与ELISA-PRA一致的HLA抗体特异性。ELISA-CDC实验不需要活淋巴细胞,并且排除了非供者特异性抗体反应和非HLA抗体反应;并且,可以提纯供者HLA抗原低温长期保存,不仅便于移植前多个受者与单一供者交叉配型,而且是便于移植术后使用同一供者HLA基因进行监测DSA的一种简单、客观而且有效的方法。
郭伟肖露露于立新罗敏
关键词:酶联免疫吸附交叉配型HLA抗体肾移植
移植肾监测及活组织检查的策略被引量:2
2010年
我们就《KDIGO临床实践指南:肾移植受者的诊治》中移植肾监测部分涉及的移植肾功能监测和移植肾活组织检查临床工作常规制定的出发点及其对肾移植受者预后的意义作一解读,供国内同行参考。
于立新
关键词:肾移植活组织检查KDIGO
大鼠原位肝肾联合移植模型的建立被引量:2
2006年
目的建立一种简易、可靠、成功率高的大鼠肝肾联合移植模型。方法建立210例大鼠原位肝肾联合移植模型。SD大鼠作同品系异体移植的供、受体。自制部分手术小器械;整块切取供鼠肝、肾,受体手术采取腹部横切口,并改进肝上下腔静脉及肾动脉吻合方法;术后采取复温、补液、抗感染等综合措施。结果供体手术时间(38±5)min,受体无肝期(20±3)min,受体手术时间(81±13)min。供体器官热缺血时间≤4s,冷缺血时间≤83min,手术成功率87.1%(183/210),术后门静脉栓塞等近期并发症的发生率12.9%(27/210)。结论本模型具有操作相对简单、重复性好、成功率高、并发症少等优点,是良好的肝肾联合移植动物模型。
孙煦勇于立新刘小友袁谦
关键词:肝肾联合移植动物
定量检测穿孔素表达在大鼠移植肾急性排斥反应诊断中的意义被引量:1
2006年
目的探讨大鼠肾移植术后移植肾、外周血单核细胞(PBMCs)中穿孔素定量表达在急性排斥反应诊断中的意义。方法实验组由Wistar大鼠为供体,SD大鼠为受体。对照组供受体均为SD大鼠。术后第5天处死大鼠,切取移植肾组织行病理学检查和穿孔素mRNA定量检测,同时抽取外周血5ml定量检测穿孔素mRNA表达。比较2组的表达水平。结果实验组移植肾病理评分2~5分(3.43±0.98),对照组移植肾病理评分0~1分(0.71±0.49),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移植肾和外周血标本中穿孔素mRNA表达水平分别为(0.36±0.27)×106和(0.43±0.27)×106拷贝/μgRNA,实验组表达水平分别为(23.37±10.85)×106和(61.03±41.25)×106拷贝/μgRNA,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移植肾组织和外周血单核细胞内穿孔素mRNA表达水平可作为急性排斥反应的诊断标志;外周血单核细胞可代替移植肾组织作为检测免疫活化基因mRNA表达水平的标本,实现急性排斥反应诊断的无创性要求。
于立新黄若彤刘小友付绍杰孙煦勇袁谦
关键词:荧光定量PCR技术急性排斥反应穿孔素
亲属活体供肾切取术式选择探讨被引量:5
2009年
目的探讨亲属活体供肾切取术式选择的策略及不同术式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总结我院2004年1月至2007年6月119例亲属供肾切取的4种术式:(1)经腹部开放手术22例;(2)经腹膜后隙腹腔镜下切肾21例;(3)经腹手助式腹腔镜下切肾13例;(4)经腰部腹膜后隙开放手术切肾63例。比较开放手术与腹腔镜手术手取肾的手术时间、供肾热缺血时间、供肾动静脉长度、供肾移植后3d内血肌酐的下降速度、供者术后平均住院日及住院费、供者术后并发症。结果开放手术比腔镜手术组:手术时间短(P=0.0033)、供肾热缺血时间短(P=0.0001);供者术后住院时间长(P=0.0000)住院费用多(P=0.0000);受者术后3d血肌酐下降速度快(P=0.0001);供肾血管长(左P=0.0000,右P=0.0001)。并发症:腔镜组:皮下气肿1例、DGF2例、术中腰静脉大出血改开放手术2例,开放组术后继发肾上腺大出血再手术1例。两组无移植肾丢失及供者生存意外发生。结论开放手术与腔镜手术切取活体供肾均是安全的术式。亲属活体供肾切取术式的选择应根据供者肾脏血管的形态、供者体形、术侧、术者对术式的熟练程度综合决定。开放手术取肾稳妥、快捷;腔镜手术取肾损伤小,恢复快,供肾血管短、移植早期血肌苷下降速度慢。
聂海波于立新胡卫列高新吕军张小明张利朝王尉邱晓佛肖远松朱云松
关键词:亲属活体供肾器官移植
供胰的切取保存及修整技术被引量:8
2003年
目的 :探讨胰肾联合移植术的供体器官切取、保存及修整的技术方法。方法 :1998年 5月~2 0 0 3年 9月共联合整块切取腹部多器官 86例次 ,期间施行 2例改良式胰液空肠引流胰十二指肠及肾一期联合移植术 ,结合我院联合整块切取腹部多器官的经验 ,及胰肾联合移植临床开展情况对供胰的切取与修整技术进行总结。结果 :联合整块切取腹部多器官 86例均成功 ,热缺血时间在 3min之内。施行 2例改良式胰液空肠引流胰十二指肠及肾一期联合移植术 ,术后移植胰、肾功能均恢复正常 ,无其它外科并发症。结论 :掌握正确的供胰切取、保存及修整方法是保证移植成功的关键因素 ,主要包括供胰切取的速度与质量以及修整过程中的一些注意点 ,以尽量缩短热缺血时间 。
于立新姚冰徐健邓文锋杜传福刘小友徐达传明长生
关键词:胰腺供体
建立尸体肾移植术后肾功能延迟恢复风险的供者评价系统的多中心研究被引量:5
2020年
目的探讨尸体供肾肾移植术后移植肾功能延迟恢复(delayed graft function, DGF)危险因素并建立供者评分系统。方法收集自2016年11月至2018年3月全国29家移植中心实施尸体供肾移植共3 549例受者及1 875例供者临床资料,单因素分析确定DGF的供者危险因素,将其纳入多因素分析,计算回归系数(β值)并换算成危险因素的评分,建立DGF风险供者评分系统。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供者年龄,原发疾病,高血压病史,捐献前血肌酐水平,低血压时间和心肺复苏史是肾移植术后DGF的危险因素,在不同程度上均可增加DGF发生率。通过Logistic回归模型建立了基于以上6个危险因素的总分49分的DGF风险供者评分系统,随着供者评分由0分升高至49分,肾移植术后DGF发生率由9.96%增加至92%。结论本研究确定了尸体供肾肾移植术后DGF的供者危险因素,建立了一个符合中国人口特征的DGF风险供者预测评价系统,有助于临床医师用于尸体供者的评估,指导肾移植术后DGF的防治。
薛武军王长希陈江华孙煦勇武小桐彭龙开陈知水曲青山张小东傅耀文董震陈正丰贵文林涛门同义于立新孙启全赵永恒周江桥曾力赵明谭建明叶啟发石炳毅明英姿朱同玉眭维国黄赤兵付迎欣
关键词:移植肾功能延迟恢复供者
移植肾动脉狭窄10例临床分析被引量:3
2003年
目的探讨移植肾动脉狭窄的发病情况、相关因素、诊断与治疗方法。方法对10例同种异体肾移植术后出现血压升高及肾功能损害、经彩色多普勒超声筛查并经动脉造影证实为移植肾动脉狭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移植肾动脉狭窄的发病率为2.1%,其中7例有急性排斥反应病史。行球囊扩张术9例、支架置入术1例,除1例治疗无效外,其余患者术后高血压均有改善,血肌酐下降。单纯行球囊扩张术的9例病人中,2例出现再狭窄,行支架置入术后肾功能改善。结论移植肾动脉狭窄与术后急性排斥反应相关;彩色多普勒超声可用于筛查,移植肾动脉造影是诊断的金标准,介入治疗为有效治疗方法。
付绍杰袁谦于立新
关键词:移植肾动脉狭窄肾移植术肾动脉造影
基因扫描分析肾移植前后外周血T淋巴细胞谱系的变化
2004年
目的 了解肾移植患者移植前后外周血单核细胞T淋巴细胞受体 (TCR)Vβ基因谱系的变化和是否存在T淋巴细胞的特征性克隆增殖。方法 通过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TR PCR)扩增11例首次肾移植患者术前及术后外周血单核细胞TCRVβ2 4个亚家族基因 ,了解其表达情况 ;阳性的PCR产物进一步经荧光素标记和基因扫描的方法分析TCR的互补决定区 3(CDR3)的长度及序列。结果  11例患者术前分别表达 1~ 10个TCRVβ亚家族 ,大部分为多克隆 ;术后第 2 0d分别表达 1~ 5个亚家族 ,绝大部分为寡克隆 ;大部分TCRVβ亚家族与术前相同。发生急性排斥反应的 1例在排斥反应冲击治疗前无TCRVβ亚家族表达 ,冲击治疗过程中表达 5个Vβ亚家族 ,排斥逆转后表达 2个Vβ亚家族 (多克隆 ) ;1例肾功能恢复延迟者在恢复中表达 4个Vβ亚家族 ,恢复后表达 5个Vβ亚家族 ,以多克隆为主。 结论 肾移植患者术前外周血T淋巴细胞存在着TCRVβ亚家族倾斜分布的现象 ,术后 2 0d倾斜分布更明显 ;急性排斥反应与某些特异性T淋巴细胞克隆有关 ,随着排斥反应的逆转 ,这些克隆随之消失 ;排斥反应逆转和肾功能恢复正常后的多克隆表达可能提示免疫状态趋于正常化。
马俊杰于立新李阳秋杨力键刘启发徐兵
关键词:肾移植T细胞受体外周血外周血单核细胞排斥反应
胰液肠腔引流式胰十二指肠及肾一期联合移植一例报告被引量:8
2002年
目的 总结胰液肠腔引流式胰肾联合移植的经验,探讨联合移植用药量,减少并发症。方法 对1例Ⅰ型糖尿病并发尿毒症患者施行胰液肠腔引流式一期联合移植,术后早期应用他克莫司(FK506)、霉酚酸酯(MMF)、皮质激素和抗胸腺细胞球蛋白(ATG)进行免疫抑制治疗。监测胰腺、肾的功能恢复情况。结果 术后第3d,受者血肌酐、尿素氮恢复正常,术后第4d出现FK506中毒,致尿量减少,经调整FK506用量及进行血液透析过渡无尿期,术后第10d,肾功能恢复正常;术后第5d停用胰岛素,移植胰内外分泌功能正常,术后第20d并发消化道出血,使用善得定及施他宁治疗痊愈。无其它外科并发症。结论 (1)胰液肠腔引流术式优于胰液膀胱引流术式;(2)胰液肠腔引流式胰、十二指肠及肾联合移植是治疗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并发尿毒症的有效方法;(3)优质的供者及良好的配型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于立新邓文锋徐健孙煦勇李川江叶桂荣明长生
关键词: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胰腺十二指肠
共47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