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畅格 作品数:22 被引量:72 H指数:6 供职机构: 天津体育学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 中西医结合科研计划课题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文化科学 语言文字 更多>>
言语治疗实验教学模拟康复个例创新设计与研究 2021年 言语治疗实验教学是以临床康复个案为导向,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引导,医患扮演沉浸式模拟临床康复为特色,拓展学生的临床思维,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本文结合实验教学经验,浅谈实验教学模拟临床康复个案创新设计的应用,为相关专业实验教学改革创新提供新的方法与思路。 刘畅格 万发桃 张琳 王磊关键词:言语治疗 教学模拟 痛风患者步态特征及相关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3 2021年 痛风是一种慢性炎症性疾病,由单钠尿酸盐(monosodium urate,MSU)在关节及关节周围沉积所致,MSU晶体的沉积可引发局部炎症,导致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自限性发作。近年来痛风患病率呈上升趋势,北美洲和欧洲痛风的患病率为1%,已高于类风湿性关节炎(0.5%-1%)[1],而我国更为严重,南昌地区调查显示痛风的总患病率为1.52%,男性远高于女性,分别为2.63%和0.01%[2]。痛风最常影响足和踝关节,尤其是第一跖趾关节(first metatarsophalangeal joint,1MTPJ)和跟腱[3-4],痛风患者足部及下肢的疼痛和残疾较重,影响日常生活活动水平。 李慧丹 魏星 黄力平 刘畅格 刘畅格 李阔弟 李晓丁关键词:痛风患者 慢性炎症性疾病 局部炎症 第一跖趾关节 步态特征 日常生活活动 上斜方肌静力牵伸与等长收缩运动干预对颈肩肌肉疼痛患者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1 2017年 目的:通过6周静力牵伸联合等长收缩方法对上斜方肌进行运动干预,观察其肌电、主观疼痛感觉、肌力和疲劳等指标变化,评价运动干预的效果,为进一步推广应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通过调查问卷的方法和参照国内外研究诊断标准招募右侧颈肩疼痛受试者20例,随机分为干预组(10例)和对照组(10例),试验组分别于午休和下班后由物理治疗师分别进行一组静力牵伸加等长收缩的运动干预,每6次为一组,每组时间20min,每周5次,共计6周;对照组为正常上班和日常生活活动,两组干预前后分别进行颈部主观疼痛指数(VAS)、sEMG静息绝对值和相对值,最大等长收缩肌力(MVC)以及肌肉疲劳试验的测试,试验组实验前后采用配对的t检验,试验组与对照组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6周静力牵伸加等长收缩的运动干预后,试验组干预前后和试验组与对照组间,右侧上斜方肌颈肩部主观疼痛感(VAS)有显著降低(P<0.01,P<0.01,);sEMG静息绝对值和相对值有显著降低(P<0.01,P<0.01);肌肉疲劳频域指标肌电中位频率(median frequency,MF)和平均功率频率(mean power frequency,MPF)斜率绝对值有显著性下降(P<0.05,P<0.05);最大等长收缩肌力(MVC)试验组干预前后有显著性增加(P<0.05),试验组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6周静力牵伸与等长收缩能够有效缓解职业性颈肩肌肉疼痛患者颈上斜方肌肌紧张,缓解肩部疼痛、增加最大等长收缩肌力,减少肌肉疲劳程度。 曹龙军 黄力平 牛岩 牛岩 邢剑 刘畅格关键词:颈肩痛 运动康复治疗技术模拟临床实践实验教学模式的改革探索 被引量:12 2014年 运动康复治疗是物理治疗学中的主要内容,也是临床康复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运动康复专业是与临床医学紧密结合建立和发展起来的实践性极强的新兴专业。该专业的特点是在掌握相关理论知识的基础上,突出学生康复治疗实践技能的培养。为此,我们进行了运动康复治疗技术实验教学模拟临床实践模式的改革探索。经过两年的尝试,我们已经形成了量化的实验课教学、考核模式和临床案例康复治疗模拟模式。康复治疗技术模拟临床实践实验教学模式的构建,进一步完善了课程教学,有益于提升学生的临床思维和综合实践应用能力以及实现培养高质量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预期教学成果对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促进毕业生适应社会需求、服务社会以及提升师资队伍教学水平将有帮助。 黄力平 刘畅格 徐冬青 曹龙军 李庆雯关键词:实验教学 健康中国战略下社区老年人外周动脉疾病相关影响因素的分析 2023年 目的:慢性病预防是健康中国战略视域下的重要命题,健康普查社区无外周动脉疾病(PAD)症状老年人踝臂指数(ABI),探究其与老年人身体功能表现和精神状态等因素的相关性,实现以预防和健康为中心的战略转移。方法:招募60岁以上324名社区无PAD临床躯体症状老年人为研究对象,其中ABI正常组248名(男性64人,女性184人),ABI临界组49名(男性13人,女性36人),ABI异常组27名(男性11人,女性16人)。各组连续型数据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进行比较,分类数据采用卡方检验和似然比卡方检验进行分析。运用多元逐步logistic回归分析ABI异常的影响因素。结果:社区无PAD临床躯体症状老年人ABI异常的发生率为8.3%,临界异常的发生率15.1%;三组间单因素方差分析显示体重、BMI、腰臀比、体脂百分比、睡眠指数和双侧上肢柔韧性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多元逐步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ABI临界异常与BMI(P<0.01)(OR=1.193,95%CI[1.085,1.311])和睡眠指数(P<0.05)(OR=1.088,95%CI[1.013,1.170])有相关性;ABI异常与BMI(P<0.05)(OR=1.164,95%CI[1.031,1.314])、睡眠指数(P<0.01)(OR=1.252,95%CI[1.144,1.371])和右侧上肢柔韧性(P<0.05)(OR=0.965,95%CI[0.938,0.993])有相关性。结论:BMI增高、睡眠指数增加以及机体柔韧性降低与社区无PAD临床躯体症状老年人ABI异常程度存在相关性。提示积极进行身体锻炼控制体重、改善睡眠质量和机体柔韧性可能是降低ABI异常,减低PAD发生风险的预防靶点。 刘畅格 黄力平 黄力平 王嘉智 曹龙军 刘宁关键词:外周动脉疾病 踝臂指数 老年人功能性体适能评估规范 黄力平 曹龙军 刘畅格 张琳 王磊 刘宁 袁士磊 武亮 董继革 岳游松 张德荣 邱继文 王文龙 向珩 王勇军 牛岩 袁琳 徐刚 李玥 詹少凡 张泽 王程 李昌皓 郝慧敏 张亦驰 刘健 魏星 李慧丹 李申 陈婷 曹欲智 李晓丁 李阔弟 李林珂 李红 吴婧 陈英武 王轶钊 武晶琼 王嘉智 孙晓灿 刘梅 王超群 居一番 苏甜越 吕雅璇 陈文博 李猛 高崇 梁军 刘世忠 袁晨阳 王峥 严红 万发桃 常淑芝通过EEG观察振动训练对机体觉醒状态的影响 2015年 目的:通过监测受试者脑电图(electroencephalogram,EEG),分析振动训练中振动波的方向与大脑觉醒状态之间的关系,并为振动训练提高运动员赛前状态提供有效实验效据。方法:在振动方向分别为前后向和左右向的基础上,分别采集振动前和振动时中央中线(CZ),左枕、右枕(O1、O2)处的脑电图α波相对功率谱密度。结果:振动开始后,无论振动方向为前后还是左右向,振动时与振动前相比机体觉醒状态显著提高(P<0.05)。在振动过程中,左右振动与前后振动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研究发现振动训练可以明显提高受试者的觉醒状态。左右方向比前后方向振动对机体觉醒状态的提高更为明显。 刘畅格 黄力平 李阔弟 李政 张力文 成雅鑫关键词:脑电图 觉醒 迷走神经电刺激改善脑损伤后运动功能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6 2019年 我国脑卒中发病率和患病率高,且患者平均年龄呈现逐渐降低的趋势[1],专家预测脑外伤在2020年将成为全球第三大疾病负担[2].脑卒中患者大部分存在不同程度的运动功能障碍,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给社会和家庭带来沉重经济负担. 魏星 刘畅格 曹龙军 李慧丹 李晓丁 陈婷 黄力平关键词:运动功能障碍 神经电刺激 脑损伤后 平均年龄 疾病负担 通过脑电图观察不同方式振动训练对机体觉醒状态的影响 1.研究目的:通过监测受试者脑电图(electroencephalogram,EEG),观察不同方式振动训练对脑电图α波功率谱密度的影响,从而分析大脑觉醒状态,用以发现振动训练中振动波的方向与大脑觉醒状态之间的关系,并为... 刘畅格 黄力平关键词:脑电图 觉醒 发作间歇期痛风患者步态特征研究 2024年 目的:探讨发作间歇期痛风患者的步态特征,为痛风的临床康复治疗尤其是运动康复提供客观依据。方法:共纳入24例痛风患者(痛风组)和24例健康志愿者(健康对照组),并对痛风患者进行曼彻斯特足痛和残疾指数(Manchester foot pain and disability index,MFPDI)评分。利用步态录像解析法采集所有受试者的运动学参数,Novel Pedar足底压力测试系统采集受试者的足底压力参数;比较两组受试者运动学和足底压力参数的差异。结果:①痛风组步长、步幅、步速、步频、膝关节最大屈伸角度、踝关节最大跖屈角度及屈伸幅度均小于健康对照组(P<0.05,P<0.01),双支撑时间大于健康对照组(P<0.01)。②痛风组大拇趾区峰值压力和压力-时间积分小于健康对照组(P<0.05,P<0.01),足中部峰值压力和第一跖骨区压力-时间积分大于健康对照组(P<0.05,P<0.01)。③痛风患者大拇趾区峰值压力与步态运动学参数相关性分析发现:大拇趾区峰值压力与步长、步幅、步频、踝关节最大背伸角度呈正相关(P<0.05),与双支撑时间呈负相关(P<0.05)。结论:痛风间歇期患者步态存在明显异常,主要表现为步长和步幅减小,步速和步频减慢,双支撑时间延长;膝、踝关节活动幅度减小;步行中前足内侧负荷降低而足中部负荷增大,这表明了一种疼痛避免策略,这些变化有可能导致痛风患者步行模式的改变和足部功能受损。 李慧丹 李阔弟 李晓丁 魏星 张琳 刘畅格 赵伟 赵伟关键词:痛风 步态 足底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