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段显琳

作品数:46 被引量:188H指数:9
供职机构: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3篇期刊文章
  • 9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专利

领域

  • 40篇医药卫生
  • 3篇文化科学

主题

  • 24篇细胞
  • 23篇干细胞
  • 18篇造血
  • 17篇造血干
  • 15篇造血干细胞
  • 14篇干细胞移植
  • 13篇造血干细胞移...
  • 9篇外周
  • 9篇外周血
  • 9篇外周血造血干...
  • 8篇移植后
  • 8篇基因
  • 7篇异基因
  • 7篇外周血造血干...
  • 6篇亲缘
  • 5篇单倍体
  • 5篇血液
  • 5篇移植物抗宿主
  • 5篇移植物抗宿主...
  • 5篇植物抗宿主病

机构

  • 36篇新疆医科大学...
  • 15篇新疆医科大学

作者

  • 44篇段显琳
  • 34篇江明
  • 29篇曲建华
  • 27篇袁海龙
  • 18篇王蕾
  • 13篇徐建丽
  • 11篇曹海洲
  • 9篇马艳
  • 8篇陈刚
  • 7篇王新有
  • 7篇毕晓娟
  • 7篇郭新红
  • 6篇刘颖
  • 5篇王新有
  • 4篇徐建丽
  • 4篇郝建萍
  • 3篇哈力达·亚森
  • 3篇刘洋
  • 3篇温丙昭
  • 3篇张荣耀

传媒

  • 6篇中华医学会第...
  • 5篇新疆医科大学...
  • 4篇中华血液学杂...
  • 4篇中国组织工程...
  • 2篇国际输血及血...
  • 2篇中国组织工程...
  • 1篇中华医院感染...
  • 1篇中国癌症杂志
  • 1篇河北医药
  • 1篇中华医学杂志
  • 1篇广西医学
  • 1篇新疆医学
  • 1篇中国肿瘤临床
  • 1篇重庆医学
  • 1篇继续医学教育
  • 1篇中国实验血液...
  • 1篇中国现代医药...
  • 1篇中国保健营养...
  • 1篇中华实用诊断...
  • 1篇医学信息(下...

年份

  • 1篇2021
  • 3篇2019
  • 3篇2018
  • 2篇2017
  • 4篇2016
  • 3篇2015
  • 5篇2014
  • 5篇2013
  • 10篇2012
  • 3篇2011
  • 1篇2010
  • 1篇2009
  • 2篇2008
  • 1篇2006
4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亲缘HLA单倍体相合与同胞HLA全相合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术后患者间质性肺炎的发生及疗效比较被引量:1
2016年
目的比较恶性血液病患者行亲缘HLA单倍体相合非体外去T细胞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RHNT-PBSCT)与同胞HLA全相合非体外去T细胞(MSNT)-PBSCT术后间质性肺炎的发生率及其疗效。方法以2006年1月至2014年12月行RHN^PBSCT术的109例恶性血液病患者为研究对象,以同期行MSN-PBSCT术的125例患者为对照,对两组患者间质性肺炎的发生情况和采用更昔洛韦为主联合肾上腺糖皮质激素治疗后的疗效进行比较研究。结果RHN-PBSCT和MSN-PBSCT患者组间质性肺炎发生率分别为15.60%(17/109)、13.60%(17/125)(P=-0.150),治疗有效率均为76.47%(13/17)(P=-0.536),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是影响RHNT-PBSCT术后发生间质性肺炎的危险因素(P=0.001)。结论行RHN%PBSCT术后的恶性血液病患者,与行MSN-PBSCT术后的患者比较,间质性肺炎的发生率并不增高,采用更昔洛韦为主联合肾上腺糖皮质激素治疗后两组疗效相当。
王新有江明曲建华段显琳袁海龙王蕾徐建丽丁凌陆娜迪娅·阿不都克里木李玲哈力达·亚森郭新红温丙昭
关键词:HLA抗原单倍体造血干细胞移植间质性
AML行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复发应用FLAG方案联合G-DLI的疗效研究
2015年
目的观察急性髓系白血病(AML)行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后血液学复发,应用FLAG方案联合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动员的供者淋巴细胞输注(G-DLI)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对于接受异基因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PBSCT)后复发的患者,给予FLAG方案化疗后在白细胞降至最低点时给予G-DLI,观察白血病缓解及生存情况,并通过PubMed等检索进行文献复习。结果 3例移植术后复发接受FLAG方案联合G-DLI治疗者均再次获得完全缓解(CR)。1例G-DLI后无病存活(DFS)13个月,后出现中枢复发,但骨髓一直处于缓解状态,23个月后因多脏器功能衰竭死亡,总生存(OS)为23个月。GDLI后发生皮肤Ⅱ度急性高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及肝脏Ⅰ度急性GVHD,经处理后控制,未发生慢性GVHD。1例G-DLI后12个月再次骨髓复发,放弃治疗于1个月后死亡,DFS及OS分别为12、13个月。G-DLI后发生局限性皮肤慢性GVHD,给予小剂量免疫抑制剂后得到控制。1例G-DLI后无病存活至今,DFS为16个月。G-DLI后发生局限性皮肤慢性GVHD,给予小剂量免疫抑制剂后得到控制。结论 FLAG方案联合G-DLI可能是AML行allo-HSCT术后复发的有效治疗方式之一。
曹海洲段显琳袁海龙曲建华王蕾徐建丽王新有刘颖陈刚古力巴旦木.艾则孜江明
关键词:FLAG供者淋巴细胞输注
亲缘HLA 2-3个位点不合非体外去T细胞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后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的临床特征及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 分析研究亲缘HLA 2-3个位点不合(单倍体)非体外去T细胞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后(RHNT-PSCT)患者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cGVHD)的临床特征及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
潘婷江明段显琳袁海龙曲建华王蕾徐建丽曹海洲王新有刘颖陈刚古力巴旦木·艾则孜杨婷
荧光原位杂交技术检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染色体异常的研究
目的:比较荧光原位杂交技术与常规染色体核型分析检测MDS染色体异常的差异,探讨MDS患者染色体异常核型在MDS亚型中的分布及核型分析在IPSS积分系统中的意义。方法:采用常规染色体核型分析和FISH对25例MDS患者的骨...
李乐勒江明段显琳曲建华袁海龙王蕾曹海洲徐建丽王新有
关键词:荧光原位杂交技术染色体核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WHO标准
文献传递
他克莫司和环孢素在异基因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后使用的比较
目的:比较环孢素(CsA)和他克莫司在异基因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PBSCT)患者中安全性和有效性的差异,探讨他克莫司作为一种新型免疫抑制剂,在allo-PBSCT中替代CsA的可行性。方法:我院2009年12...
田佩鑫江明段显琳曲建华袁海龙王蕾曹海洲徐建丽王新有
关键词:他克莫司环孢素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免疫抑制剂
文献传递
冷冻前后脐带间充质干细胞造血支持能力的比较被引量:3
2013年
背景:低温冻存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已成为研究热点,但关于冻存后其造血支持能力变化的报道甚少。目的:比较冷冻前后脐带间充质干细胞体外支持成人骨髓单个核细胞造血集落生成的能力。方法:分别将冷冻前后的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和人骨髓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培养至第3代,经2.5g/L丝裂霉素C处理制备为细胞滋养层,与成人异体骨髓单个核细胞共培养。体外培养至35d应用甲基纤维素法检测造血干/祖细胞集落的增殖状态。结果与结论:冷冻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组集落形态、大小上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组和未冷冻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组相似,3者均比空白组集落数量多,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与未冷冻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组相比,冷冻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组集落数更少,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实验结果说明冷冻前后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骨髓单个核细胞均有造血刺激作用,但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冷冻后的造血支持作用有所减弱。
常相萍马艳毕晓娟宋丽娟段显琳江明
关键词:干细胞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冷冻造血
亲缘间非体外去T细胞单倍体造血干细胞移植进展
2013年
目前,单倍体相合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主要分为体外去除T细胞和非体外去除T细胞两种移植模式,本文从非体外去除T细胞的单倍体相合HSOT的免疫学基础、预处理方案、免疫重建和移植物抗宿主病发生等方面综述了其最新进展。
江明袁海龙段显琳
关键词:单倍体相合造血干细胞移植移植物抗宿主病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疗效及分析
王洪波江明曲建华段显琳袁海龙
血小板显著增多为首发表现的慢性髓细胞白血病2例并文献复习
2010年
目的探讨以血小板显著增多为首发表现的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的临床及分子生物学特点。方法应用细胞涂片观察形态学;RT-PCR检测bcr/abl融合基因;常规染色体检测细胞遗传学变化。结果血小板显著增多为首发表现的CML是一组具有独特临床和生物学特点的疾病,表达bcr/abl融合基因,可进一步向CML加速期、急变期演变,应早期进行积极干预。结论对血小板显著增多的患者应及时进行Ph染色体及bcr/abl融合基因表达水平的检测,及早鉴别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ET)及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CML),避免误诊、误治。
赵芳何碧辉郝建萍段显琳曲建华郭新红
关键词:血小板增多症慢性髓细胞白血病PH染色体BCR/ABL融合基因
血小板特异性抗体对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诊断价值的研究被引量:15
2009年
目的:检测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及非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患者抗血小板特异性抗体与血小板相关抗体,评价其在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中的诊断价值。方法:用流式细胞仪检测血小板相关抗体PAIgG,PAIgA,PAIgM;用改良单克隆抗体特异性俘获血小板抗原技术检测抗血小板膜糖蛋白(GPⅡb/Ⅲa,GPⅠb/Ⅸ)特异性自身抗体。结果:血小板相关抗体在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组敏感度为80%,在非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组为63.3%。改良单克隆抗体特异性俘获血小板抗原法检测抗GPⅡb/Ⅲa和GPⅠb/Ⅸ抗体,在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组中的敏感度分别为53.3%和30%;在非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组中除1例GPⅠb/Ⅸ阳性外,其余均为阴性;2组检出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小板相关抗体敏感度较高,但特异度较低;抗血小板特异性抗体敏感度虽较低,但特异性较高,可鉴别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和非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可作为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特异性诊断指标。
郭新红哈力达亚森马艳刘洋陈瑢迪力娜孜.阿布来提段显琳张雪
关键词: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血小板特异性抗体膜糖蛋白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