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禹建平

作品数:4 被引量:0H指数:0
供职机构:华中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更多>>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哲学宗教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3篇文化科学
  • 1篇哲学宗教

主题

  • 2篇主义
  • 2篇教育
  • 2篇爱国
  • 2篇爱国主义
  • 1篇学校化
  • 1篇意识形态
  • 1篇意识形态性
  • 1篇异化
  • 1篇异化现象
  • 1篇政治
  • 1篇政治教育
  • 1篇治教
  • 1篇人文
  • 1篇人文精神
  • 1篇思政
  • 1篇思政课
  • 1篇思政课教师
  • 1篇唯物
  • 1篇唯物史观
  • 1篇唯物史观视域

机构

  • 4篇华中科技大学
  • 2篇湖北工程学院

作者

  • 4篇禹建平
  • 1篇黄长义

传媒

  • 1篇社会科学家
  • 1篇学习月刊
  • 1篇湖北工程学院...

年份

  • 2篇2024
  • 2篇2010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非学校化”思想对中国爱国主义教育的启示
“非学校化”思想,是美国著名教育批评家伊凡·伊里奇于20世纪60年代末提出的一种激进主义教育主张。尽管伊里奇的主张被指责为“激进”、“极端”、甚至“荒诞”,但他对当代教育存在的种种问题的揭示、分析和批判无疑是非常深刻的,...
禹建平
关键词:爱国主义教育
文献传递
唯物史观视域下孝的历史衍变与现代发展
2024年
唯物史观认为,社会发展与变革是由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推动的。孝是具有独立价值体系的意识形态,也在社会基本矛盾的博弈中不断演变和存续。孝的历史衍变主要表现为实践形式的历时性变化与价值形态的演化。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的变迁,孝的实践形式呈现出丰富多样的表现方式,在农业社会、工业社会和信息社会中各具特征。孝的价值形态的衍变规律表现在三个方面:孝的价值形态以常态和异态叠加并存的方式延续,孝的价值地位由社会核心意识形态转向家庭伦理范畴的一般价值观念,孝的价值继替方式从传统承继到跨文化交流。当前社会正处于工业社会、信息社会与数智社会叠加发展的时期,孝的发展态势主要表现为:孝的实践形式越来越个性化和多样化,科技发展带来的孝道人文精神缺失的风险正逐步加剧,多元文化背景下孝的道德认同感具有分化与弱化的趋势,孝的伦理责任结构正在转变。结合对孝的发展态势的分析,从孝的主体的价值追求、孝的现代发展的核心价值要素、孝的现代发展的价值目标来探讨孝的现代价值取向,对于孝的现代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禹建平黄长义
关键词:伦理人文精神
“非学校化”思想对当前爱国主义教育的启示
2010年
爱国主义教育这个为人们所熟知的话题,是国家在任何阶段都非常重视的。然而,只要我们仔细考察中国爱国主义教育的现状就不难发现,当前的爱国主义教育出现了这么一种状况,即政府各级组织'十分重视',但是'教育效果不理想',基本上可以这样来形容:文件上重视,实践中轻视;口号喊得响,行动却很茫然;形式主义多,实际效果差①。爱国主义教育属教育学研究范畴,
禹建平
关键词:学校化意识形态性红色歌曲政治教育异化现象
基于系统理论的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合作的优化策略
2024年
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合作具有时变性,是随时间发展而不断演进、适应和变化的动态过程。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合作不仅能够有效地桥接各学段间的教育差异,更能够促进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深入推进。进行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合作的系统分析,旨在更加具体和深入地解构思政课教师合作的系统性原则、系统性理念、系统性因素和系统性障碍。通过强化教师主体的系统思维与价值观共识、平衡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专业发展机会、建立跨学段的资源共享平台和共享机制、加强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合作系统与外部系统的互动、构建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合作的评估与反馈循环机制等具体的优化策略,以期提升思政课教师合作的系统效能,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
禹建平邓春晖
关键词:教师合作
共1页<1>
聚类工具0